第59章 5000對3000,優勢在我!
作者:閑筆留白      更新:2021-09-23 07:51      字數:2276
  與空降兵魔法師的專用裝備類似,人類對於飛行器在戰爭中的應用也曆經了數個不同的曆史發展階段。

  早在由火炮決定勝負的時代,凡賽的炮兵中就曾經出現過利用熱氣球承擔觀測任務的劃時代壯舉。

  盡管那時的人們還無法將這種航空力量演變成具備直接殺傷能力的致命武器,但奪取製空權對於戰爭勝負走向的重要價值卻已經初見端倪。

  於是在二十多年前發生的第一次大戰中,形製各異的飛機開始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以血洗血的殘酷戰鬥中來。

  起初,軍用飛機隻承擔偵查、運輸、校正火炮等輔助工作。在紛亂的戰場上空,彼此敵對的飛行員們使用各種五花八門的武器彼此攻擊,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手槍、石頭、標槍和長矛…

  但隨著“偏轉片係統”(即在螺旋槳葉片上加裝鋼板,將打到上麵的子彈偏轉出去)的加入,凡賽的軍事工程師們得以將威力更加巨大的輕機槍沿飛機縱軸安裝,而不必擔心子彈擊毀螺旋槳葉,空戰的殘酷程度也因此提高了一個等級!

  而後,你追我趕的軍備競賽更加速了這方麵的科技進步。

  遭受了巨大損失的赫默阿帝國加緊研究,很快發明了性能更好的“機槍同步射擊協調器”!

  與協約國的偏轉片係統相比,這種新裝置能使飛機開槍時與螺旋槳協調動作,使每一發子彈都從螺旋槳空隙中射出,徹底避免了子彈擊中葉片的情況發生。

  於是帝國的E3戰機又很快以其火力優勢成為了空中戰鬥的佼佼者,一度讓凡賽和薩森訥的空軍不得不避其鋒芒。

  然而這一時期的戰機通常還是由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構成,這樣的機體結構雖然大大減輕了負重,但同時也讓整機的防禦能力大大下降,是以這一時期的軍機在空降兵眼中並不算什麽無解的強敵。

  ——即使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都處於劣勢,但利用精確度較高的狙擊型術式,魔法師們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地方戰機造成致命威脅。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次大戰末期,戰機的生產和研發工業又接連取得突破性進展。

  動力係統方麵,除了開發馬力更強的新型發動機之外,汽油辛烷值對發動機的操作影響逐漸被工程師掌握,對螺旋槳的極限性能的挖掘也開始向其他動力輸出模式轉化。

  再加上流線型機身和材料科學的進步,戰爭後期的軍用機已經逐漸以金屬骨骼取代木質材料,以單翼取代雙翼或三翼結構。

  這些新的變化讓戰鬥機在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上的優勢愈發明顯,同時更堅硬的護甲也有助於飛行員有效規避魔法師們的攻擊。

  如此一來,除了起落期間需要防備空降兵們有組織的偷襲之外,執行戰鬥任務中的各類軍機已經對魔法師取得壓倒性優勢,浩瀚的天空再次成為鐵鳥們的主場——以空軍決定戰爭勝負的“空權論”正是在這一時期甚囂塵上!

  此後,由於戰爭結束後各國的國防工業放緩了投資,這種橫亙在戰機與魔法師之間的相對優勢一直持續了近20年時間。

  …直到今日,新的戰爭又將到來。

  與上次大戰不同的是,魔能裝備的研製在走過了最困難的那段歲月之後終於迎來了厚積薄發的盛世!

  包括動力背包、魔紋序列和武器火力在內的多項科技瓶頸都在近年被科學家們一一打破,那些曾經限製空降兵作戰能力的各類極限數據也在新裝備的不斷升級中快速刷新!

  以亞當率領的17中隊為例,如今的他們已經能在5000米高度進行長期穩定的空中戰鬥,同時保證140公裏每小時以上的飛行速度。

  而佛朗哥叛軍的空中力量,使用的卻仍是上個時代的古董E3戰機:這種飛機的最大飛行高度才不過3500米,極限飛行速度也隻有不到150公裏每小時。

  如此明顯的性能差距讓雙方之間的克製關係悄然反轉。

  從理論上說,極限高度更高、行動更加靈活、火力也更加強勁的空降兵們隻要在接敵之前撐開防彈術式,那麽以E3裝配的輕機槍火力,根本無法威脅新時代的王國魔法師。

  而相對的,E3空襲中隊的戰機隻要給亞當等人兩輪射擊的機會,那麽此次攔截作戰就有機會快速了結,叛軍在萊昂南部的空戰力量更有望一戰瓦解!

  正是基於這種判斷,蓋文上校才會想到利用17中隊秘密入境的時機,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敵機數量隻有24架,由於他們的目標是破壞巴達霍斯周圍的防禦工事,所以一定會攜帶相當重量的炸彈。如此,敵機的航速與極限高度還會再次下降,隻要選對時機,此戰不難取勝。”

  上校目光灼灼的盯著亞當,耐心的分析著雙方的優劣,那張略顯病態的蒼白麵孔竟也煥發出幾分光彩。

  ——麵對這種狀態的長官,莫說亞當本身也認可蓋文上校的戰略,就是真的還有什麽顧忌,隻怕也不好開口拒絕…

  他起身敬禮,大聲回應。

  “17中隊一定完成任務!請長官放心!”

  “很好,我相信你們的能力。”

  蓋文上校一邊說,一邊拿出最後一份材料,鋪開到亞當麵前。

  …那是一張巴達霍斯地區的軍用戰術地圖。

  地圖上除了基本的地形等高線和重要防禦工事的標誌之外,也囊括了周邊的地形、道路、水係網絡。

  作為溝通南北的重要隘口,巴達霍斯城曾在半島戰爭中扮演過至關重要的角色。

  由於曆代卡斯蒂利亞政權都加固過環繞在渡口外圍的三層棱堡,所以從圖上看,瓜迪亞納河南岸的巴達霍斯主體防禦設施似乎還算完整。

  但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演進,人類戰爭的形式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舊時代的防禦設施即使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餘熱,但麵對更先進的陸戰武器終究不能算是可靠的營壘。

  而在河流北岸,渡口另一邊的防禦設施則更加捉襟見肘…

  經過長年的風化侵蝕,這裏的城垣壕溝已經幾乎失去了效用,守軍隻能利用有限的地形優勢扼守高點節節抵抗,很難長時間堅守。

  站在國民軍的角度,如果萊昂的空軍打算利用空襲削弱巴達霍斯的防禦力量,那麽大概率會挑選瓜迪亞納南岸的棱堡陣地進行重點破壞。

  因此,亞當率領的17中隊也應該在河流南岸守株待兔,準備對敵機展開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