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 物質世界的變遷
作者:兩隻陳潔南      更新:2020-04-09 12:30      字數:3308
  物質世界的局勢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若是按照過往的慣性,在物質世界的第一批神祇出現之時,諸神便要開啟內戰模式,要開始為信仰展開爭奪,在物質世界之中開展一場場神戰。

  但是現在卻不行。

  原因很簡單。

  在此前,死亡之神曾經許下過承認,保證先行者不會對後來者壓迫,會確保所有人的晉升。

  如今,源於巫師世界的外敵已經退去,死亡之神因為此前拯救諸神,保衛物質世界功績,此刻隱隱之間有諸神之首的趨勢。

  但若是他此前承諾的條件無法兌現,任由諸神在物質世界之中征伐,那麽這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威信也將付諸於東流。

  所以不論從那方麵來說,他都不能允許諸神世界內的神戰開啟,必須要對其製止。

  但想要製止這件事,卻絕非是以力量強行壓製就夠了。

  以力量強行壓製,壓製那批先行者,固然能夠在一時之間起到作用,但長期下來卻有不小的隱患,更對死亡之神自身不利。

  所以這個選擇不到萬不得已,死亡之神絕不能做。

  因此,如何協調各方矛盾,如何讓先行者與後來者之間的衝突不那麽尖銳,這便是死亡之神當下所麵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他想要成為諸神之王所要麵對的第一個挑戰。

  不過對此,死亡之神早已經有所準備。

  在物質世界之中,帶領著已然複蘇的諸神,死亡之神開始了大舉開拓。

  諸神世界之中的矛盾,始於信仰的爭奪。

  整個物質世界之中的信徒是有限的,你多一點,我就少一點。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諸神之間的關係不睦,乃是互為競爭對手的關係。

  若是想要讓諸神不去爭奪,就必然要滿足諸神對信仰的需求,使得他們擁有足夠的信徒。

  在死亡之神看來,這個問題並不算多難。

  將蛋糕做大就行了。

  想要滿足所有諸神對於信仰的基本需求,單靠眼前物質世界中的信徒是不夠的。

  但既然如此,那麽使物質世界之中的信徒數量變多也就行了。

  物質世界中的土地十分廣袤,縱使存在的歲月如此悠久,其中的土地仍然有許多沒有被人所占據,亦或者說,盡管有生靈存在,但利用的效率卻並不是很高。

  過往的經驗告訴死亡之神,同樣的一片土地,其中能夠承載的人口是不同的。

  在原始時代,或許需要極其龐大的土地才能夠滿足一個部落,但隨著生產力的進步與爆發,一片土地之上的出產越來越多,所能夠供給的人口也會不斷增多。

  而這種變化的趨勢,往往也是判定一個文明是否足夠先進的標準。

  然而在此刻,在整個物質世界之中,因為過往諸神彼此之間的征伐,還有信仰所帶來的一些原因,物質世界之中文明先進區域並不算多,反倒是莽荒的地域占據了大部分。

  縱使是那些文明先進的區域,其中的生產力,在死亡之神看來也未必有多麽強,隻能說比其他地方好罷了。

  俗稱的爛。

  這種現象的存在,毫無疑問對人口的繁衍極其不利。

  尤其是在一些區域之中,甚至還存在奴隸製,公然將寶貴的人口拿去獻祭的情況。

  過去之時沒人想著改變,不是沒有人看見,而是諸神之間彼此牽扯,相互拖著後腿,才導致的結果。

  想改變者無能為力,有能力者,卻已然是既得利益者,根本沒有改變的動力。

  但到了如今死亡之神這時,情況卻有些不同了。

  眼前的物質世界之中的情況,已經到了不改變不行的地步。

  除非,死亡之神願意推翻自己的諾言。

  這種可能倒是有,但是不到萬不得已,死亡之神絕不會去做。

  針對物質世界的情況,死亡之神帶領諸神,開始積極出手。

  在種種方麵,他們開始進行著改變。

  諸神親自出手,對凡人進行幹預,其所改變的速度是極快的。

  在諸神的神力照耀下,整個物質世界都開始緩緩改變,一個個古老的陳舊帝國不斷崩潰,新生的帝國不斷建立而又倒塌。

  大地之上,一種種高產的農作物被發現,投入到了使用之中,使得糧食壓力大為減緩,人口的繁衍數量開始增長。

  同時,對莽荒地域的開拓,也促使了物質世界之中人口的增長。

  整個物質世界之中的人口,在短短數千年時間內便翻了好幾倍,已經足夠滿足諸神的複蘇所需。

  而到了這個時候,死亡之神也以自身威望,展開了第二次諸神例會。

  第一次諸神例會之時,是阿帝爾等上古巫師入侵物質世界之時。

  在當時,諸神被巫師們所威脅,因而紛紛前來,尋求死亡之神的庇護。

  而這一次,諸神例會再次召開,所依靠的便是死亡之神自身的威望。

  經過了這數千年時間的努力,死亡之神的威望已然更進一步,更在物質世界人口繁衍的同時,又掌握了不少關鍵的權柄,同時獲得了物質世界的更多支持。

  可以說,在經過了數千年時間耕耘與醞釀之後,如今死亡之神的威望,已然絲毫不遜色於曾經的太陽之王。

  而與曾經的太陽之王相比,如今的物質世界之中,卻根本找不出一個能夠與其抗衡的存在。

  所有的神祇都是新生,實力全部都處於低穀之中,麵對死亡之神的命令根本不敢違背。

  麵對他的號召,諸神沒有多少遲疑,便紛紛前來。

  這一次諸神會議,在諸神的見證下,死亡之神確立了幾個準則。

  其中的內容有許多許多,但真正關鍵與具體的,其實便隻有兩樣。

  第一,不允許諸神的信徒展開血祭,采取任何以智慧生靈獻祭的儀式與祭禮,違者將被打為邪神,諸神將共同討伐。

  其二,便是允許信徒可以共同信仰多位神靈,信仰不再唯一。

  在過去,一位信仰太陽之王的人,不能再信仰大地女神,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被改變。

  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他可能既信仰死亡之神,也有可能同時還信仰著其他神祇。

  信仰變得不再唯一。

  這種變化,看上去似乎不太好,但實際上卻也是解放信徒的一個手段。

  能夠去信仰多位神祇的信徒,其本身便不可能是某一位神祇的虔誠信徒,縱使不允許其同時信仰其他神祇,其對原本神祇的信仰也未必會多麽虔誠,信仰之力的供給也不可能有多少。

  但若是允許其信仰多位神祇,那麽便可以同時為多位神祇供給信仰之力,在無形之中便增加了資源利用率。

  同時,這也是給那些弱小神祇一條活路。

  神祇之中的實力有強有弱,所掌握的權柄也各有不同。

  有許多神祇的神職與掌握的權柄太過小眾,注定其信徒稀少。

  在過去一位信徒隻能信仰一位神祇的情況下,這類神祇的信徒注定會少的可能,根本無力與那些強大神祇爭奪。

  但若是允許信徒同時信仰多位神祇,那麽情況無疑便會好上不少。

  至少信徒在擁有更多選擇之後,這些弱小神祇的機會也會無形之中大上不少。

  除了這兩條之外,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細小條例,隻是真正對諸神產生影響的,也就隻有這麽兩條。

  在與諸神達成了共識,共同製定了諸神之法後,在無形之中,死亡之神的威望便再次增長。

  原因很簡單。

  執法權。

  想要認真貫徹這兩條規則,自然需要監視與執行者。

  作為當前隱隱之間的諸神之首,也作為諸神會議的發起者,死亡之神自動擁有了這兩樣權利,對於諸神的威懾力自然變得更強了。

  而這,也是死亡之神主動召開諸神會議的目的之一。

  隨後的日子裏,物質世界之中逐漸陷入了平靜之中。

  諸神默默潛伏,開始在各自的地域之中修養著,慢慢恢複著自身的力量。

  但對於那些諸神之下的存在而言,物質世界卻是顯得極其熱鬧。

  諸神會議之上所製定的條例,對於諸神具備著一定的約束作用,但對於那些諸神之下的存在,影響就更加恐怖了。

  在物質世界之中,有不少傳奇強者,乃至於一些半神有著讓信徒血祭的習慣,以此獲取力量。

  這是力量的獲取方式之一,畢竟半神不是真正的神祇,力量的來源遠沒有那麽廣泛。

  所以在物質世界之中,有不少半神以血祭作為自己獲得力量的主要手段。

  而此刻,諸神會議的條例一出,不少此類存在直接被打為了邪神。

  在物質世界之內,一位位死亡之神的祭祀不斷出手,幹掉了一個個此類存在。

  若是半神,甚至還會有神器,乃至於一些神祇化身親自出手針對。

  一時之間,這些存在可謂是無比淒慘。

  那種打擊之嚴厲,力量之恐怖,是那些邪惡存在從未有想到的。

  在這種打擊的持續之下,整個物質世界的氛圍在短短時間之內便為之一清,顯得清淨了許多。

  而在這種氛圍下,死亡之神也開始準備新的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