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去丹巴的路上
作者:世紀風雲      更新:2021-09-17 23:02      字數:2706
  晚上八點,我們都洗澡躺在床上了,漢子才找過來說烤全羊做好了,現在可以過去吃。趕緊穿好衣服出發吧。

  市場離小旅館才幾百米,我們穿戴好,就跟著漢子沿著街邊慢慢走。在一個店鋪跟前,幾個人在擺弄著燒烤架上的全羊,按照規矩,全羊是客人吃的,下水內髒算是燒烤人的人工。漢子帶我們進店鋪坐著,每人都分發到一次性手套,那邊切好羊肉就一盆一盆的送了上來。

  門口的幾個人就抱著羊頭羊腳在啃。這烤的全羊還真好吃,味道剛好,外焦裏嫩,還加辣了,把我們吃得滿嘴流油。胖子連連說太好吃了。漢子說,這算什麽呀,他連國寶都吃過呢。我們大驚,這國寶可是保護動物呢。

  漢子說,他十七歲的時候,國寶在村頭把羊給咬死了幾個,村裏就組織人手去獵殺,完了就剝皮燒掉,肉就村裏人分了。不過那肉真一般,酸、柴。我說吃國寶犯法的吧。

  他說國寶把村裏的羊給咬了,誰知道會不會咬人?所以村裏人害怕,就搞了個陷阱,抓了就不怕傷人了,也沒人管。我說就沒人知道?他說皮都燒了,肉都進了肚子裏麵,誰還管啊。

  這四川甘孜州也是國寶的產地,山上經常會遇到國寶,一般躲開就沒事。就是天氣不好的話,國寶找不到吃的,就會抓羊吃。我說它不是吃竹筍的嗎?漢子說你別看它可愛,其實它是雜食性動物,除了竹子,小動物也吃的。

  漢子的話刷新了我們的三觀。動物園裏麵那憨厚可愛的國寶,還會抓羊吃啊?不過這個國寶,聽說還是黃帝時期蚩尤的坐騎。

  據《史記·五帝本紀》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依附殺蚩尤”。當時蚩尤的坐騎就是這國寶。

  聽漢子擺龍門增加食欲,可是一個全羊太多了,實在吃不完就打包,然後回去睡覺。漢子把打包的羊肉放到車頂凍著,明天還能繼續吃。

  從鴛鴦壩到丹巴還有一百多公裏的省道,不過是順著大渡河上遊一直走,相對於二郎山的盤山公路就好走多了。大渡河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半山腰開鑿的公路,上麵時不時掉下幾塊石頭。

  偶爾看到對麵山上有幾戶民居,沒有路可以通。漢子指著那個跨過大渡河的鋼纜說,村民都是用鋼纜蕩過去的。原來這經常能看到的鋼纜,就是過河用的。方法是很好,就是讓人害怕,下麵一百幾十米深呢。

  走了幾十公裏,漢子停車了,指著對麵說,這裏是他以前運漢白玉的地方。漢白玉?我們都開窗看出去,這漢白玉聽說過,在天全縣河邊看到有個荒料場,還雕刻了很多巨大的石獅子。對麵河邊就是一個礦場。

  漢子說漢白玉也是大理石的一種,不過這裏的漢白玉很細膩,用來雕刻大型擺件非常好看。全國來說,就這裏產地的石料是最好的。他說你們雲浮的雲石很出名,但是不產大理石,雲浮老板也會過來這邊拉荒料回去。

  我們都在探頭看那幾台挖掘機在工作,漢子說這是無聲爆破搞下來的石頭。不過可惜了,下遊要建攔河大壩,這裏很快就要被淹沒了。前麵幾公裏就是一座跨河橋,通往叫做潘安鄉的地方,我們都下來站在橋上放風。

  這橋就是過對麵村鎮的簡易橋,護欄都沒有。我們在橋上伸伸腿,擺擺手,這坐車這麽多天,也是夠累的,屁股都麻了。算算好像差不多十天了,和蔣鳴預算的時間差不多。

  張姍來到這裏,總看窗外,也不怎麽看電視了,顯得有點心神不寧。

  漢子說,我們後麵來時的路上大部分是漢族居住,前麵一直到丹巴縣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看到少數民族的著裝或者舉止,大家不要指指點點,要尊重人家的生活習慣。我們都點頭說好。

  又走了幾公裏就遇到在修建攔河大壩,把路都給挖爛了。漢子說他本來開貨車送水泥,就是送到這裏的,每天兩趟。攔河大壩在這裏修建,會淹沒上遊原來的部分省道,所以開了隧道,現在隧道還在施工階段。

  開車進山洞,山洞空氣很渾濁,都是硝煙味。洞裏麵很黑,岔洞也多,地上也是坑坑窪窪,甚至沒有路牌指引。洞裏到處能遇到拉混凝土的工程車,得靠邊讓行,不過漢子打開車燈在裏麵鑽來鑽去,二十幾分鍾就開出來了。

  再走幾公裏,路左邊和河對岸是一大片的村子,都是沿著高山緩坡而建。能看到對麵一大片的梨花,應該是梨花,白色的,特別的好看。梨花掩映在雨霧中,朦朦朧朧,看到那些零散的石頭民居,漢子說是羌族人住的,並不是藏族人的房子,隻是像而已。

  如果在寨子裏看上了哪個姑娘的話,晚上是可以爬窗試婚的。我們三個男人都回頭張大嘴巴盯著他,胖子說,快快快,停車!吱呀一聲停了車。漢子回頭說,他當年就是喜歡寨子的一枝花,晚上爬窗進去幽會,結果被她父親抓住了,然後就成了上門女婿。

  這樣啊?那算了!胖子聳聳肩,說這裏太偏僻了,上門就算了。哈哈哈,我們都大笑了起來。漢子說藏邊少數民族的愛情是比較簡單的,看著人壯實,四肢健全,多一個勞動力就行了,不注重金錢。沒有你們南方那些花花腸子,又是房啊,又是車啊,還得有學曆。

  這藏邊的生活確實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大多信佛教,而且很虔誠。而沿海的都比較重視金錢,唯金錢第一。所以每個環境下的人所注重的東西都不一樣,價值觀、普世觀不同,不能歸為一談。

  我看到村邊有石頭堆砌的小塔,塔頂綁著很多繩子,向四周拉開,掛著很多的彩旗。我說這是什麽建築?漢子說這是喇嘛廟,每個村都有一個喇嘛,村民供養著,管看病治傷,管祈禱祭祀,管接生,管給小孩起名字。這比村醫還受人尊重呢。

  不過村子的人不叫他們喇嘛,而是叫活佛,在活佛前麵加上名字。這個活佛可不是注冊的哦。

  張姍聽到,電視也不看了,就趴在窗戶看著那些塔,看著飄揚的彩旗。估計她也知道在這裏能把她的病給治好。漢子說前麵七八公裏就是你們的目的地了,丹巴縣。

  丹巴是一個小縣城,是兩條省道交匯的地方。看建築多少的話,在我們粵西就是一個小鎮。這省道邊就一條向河邊下麵走的舊街,舊街有個小市場,而橋對麵就是丹巴縣城。整個縣正府就是一棟四層樓,包括了所有必要的部門。

  他們這裏沒有電視台,沒有廣播,隻有一個學校,小學中學在一起的。唯一的銀行是省道邊的一個郵政儲蓄所。儲蓄所周圍路邊有一些商鋪,售賣著一些民俗飾品。

  漢子慢慢的開,我們開窗看向外麵,張姍也是很好奇,不說她好奇,我們都很好奇。這離我們老家千裏之外,無論哪方麵都是和我們那邊不一樣。他們的房子沒有防盜網,因為信佛的人不偷東西。

  車在一個酒店門口停著,漢子進去和老板打招呼,不知道我們住多久,讓老板盡量便宜點。我們跟進大堂,老板是一個微胖的光頭,笑眯眯的,戴著眼鏡。我們發現大堂有書櫃,就翻看了一下,有很多地圖,也有人物傳記。

  老板說歡迎來到丹巴縣,你手裏拿的書是丹巴的旅遊簡介,書麵上的美女是康巴一枝花。我翻開一頁來看,老板說這是丹巴三姐妹,我再翻一頁,他說這是甲居藏寨。喲,如數家珍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