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偶遇
作者:佐佑商夏      更新:2021-11-02 11:57      字數:2124
  時間回到幾天前,自從盛長槐得知母親的消息之後,全然沒有心思在橫渠書院讀書,這麽些年了,母親終於有了消息,更別說,養父信中所言,更是讓盛長槐無比擔憂,跟全旭借了一匹快馬,甚至連貼身的長隨都沒帶,隻帶了一把弓,一壺箭,全旭又送了一杆槍防身,加上盛淑蘭給準備的散碎銀兩和幹糧,匆匆騎馬向著江州的方向狂奔。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春節之前,盛長槐就要返回汴京陪祖母過年之際,兵部敘功終於告一段落,全武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大將軍,雖然隻是四品的衛大將軍,但是在品級上已經和西北這邊除折家之外最高的官職,和賀威平級。

  朝中有人好辦事,就是這個道理,同樣是四品的衛大將軍,全武還被加封了雲麾將軍將軍的散官,這也是因為韓章當年貶官至秦風路,全武刻意結交,對其多加照顧,才換來今日的香火情。

  也多虧了全家乃是開國名將之後,全武本人也有個秀才的功名在身,拜師西北名儒,這才入了韓章的法眼。同樣是衛大將軍,賀威就沒那麽幸運了,被範相公從罪軍營發現,一路立功受賞,甚至得了官家的稱讚,不愧為大宋好男兒。

  結果此話被當年還未貶官的韓章知道,指著新科進士對官家分辨,這才是大宋好男兒。雖然僅僅是個小插曲,其實也表明了韓章的心聲,在他看來,僅有勇武,算不得什麽好男兒,賀威一個賊配軍,空有勇武,無半分文采,隻不過在軍中識了些字,算是什麽好男兒。

  次次西北叛亂,放著賀威不用,單點了一個擔任觀察使的全武,可見在韓章心中,孰親孰近,誰更可靠,一目了然。

  正因為如此,當全武將報功的折子遞到朝中,盛長槐的名字赫然在列,本來按照正常的邏輯,盛長槐一舉斬落本輪叛亂僅次於匪首的齊虎,立的是戰功,雖是白身,也該封個武職,但是韓章雖沒見過盛長槐,但也從故交那裏知道,這是楊無端的弟子,又怎肯讓他從了軍,在吏部受官的時候,專門打了個招呼,隻給了盛長槐一個文林郎散官,還是個文散官,盛長槐因此得封文林郎,就是個隻領錢,不幹事的官職。

  不過也算是幫了盛長槐的大忙,雖然文林郎不過從九品,但此次前去江州,無需路引,不僅如此,憑著身份證明,加上全旭的幫忙,從父親那起求了一張證明,盛長槐身懷利器,一路上也不會有官兵為難。

  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盛長槐一路疾馳,為了節省時間,並沒有走官道,拿著全旭給的地圖,抄了小路,卻在山中迷失了方向,這時候,盛長槐已經行至群山深處,這裏人煙稀少,盛長槐尋了半天,也沒找到一個問路的人選。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盛長槐像個沒頭蒼蠅一般亂轉的時候,突然,就在前方不遠處,看見了兩個人影,盛長槐連忙打馬向前,定眼一看,是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均是道人打扮。

  在這荒山野嶺碰到這樣裝束的兩個人,盛長槐心中暗道,這一定是華山隱居的高人,再加上有求於人家,連忙下馬行禮。

  “兩位仙長,小子這廂有禮了。”

  那兩人也有些奇怪,那個看上去年紀大身子孱弱的並未搭話,而是看了一眼那個相貌年輕一些的老道,那老道打了個稽首。

  “山中野人,算什麽仙長,切不可如此稱呼,此處乃是華山腳下,少年郎何以至此,可是迷路了?”

  盛長槐連忙點頭,見此人不願被稱呼仙長,改口稱之為真人,老道倒也沒有反對。

  “小子因有急事,因而抄了近路,卻不想山中道路複雜,不甚迷失了方向,敢問真人,如何才能前往官道。”

  問路當然有問路的規矩,這是古代,盛長槐直接問江州如何走,估計沒人能答上來,誰能將天下道路裝到腦子裏,就如同後世的導航地圖一般,往哪走,在哪轉,從什麽地方上高速一目了然。

  這時候問路,肯定是問附近的道路,或者是一個不是特別遠有名的地方,比如長安縣,或者向盛長槐這樣,直接問官道怎麽走。

  “少年郎,這裏岔道較多,一言兩語說不清楚,不過離得也不算太遠,我二人正好同路,不如結伴隨行。”

  盛長槐苦笑了一下。

  “不是晚輩不願同行,實在是時間緊迫,還請真人指明路途,萬分感謝。”

  那老道卻搖了搖頭,微笑著指了指盛長槐騎來的快馬。

  “少年郎,在緊急的事情,馬也不是那樣騎,人有力不從心,馬匹如是,我觀你當是一路疾馳,若是在這樣下去,這匹好馬可要暴斃而亡了。”

  盛長槐連忙轉頭查看,果然,即便是全旭給盛長槐乃是精挑細選的良馬,耐力驚人,但盛長槐這一路不惜馬力,駿馬不知疲憊,任憑主人操控,盛長槐一路上也沒注意,這時候,這馬匹看上去疲憊不堪,喘著粗氣,口角隱隱有些白沫。

  那老道從懷裏拿出一個小瓶,又從背上的包袱裏麵取出幹糧,從小瓶裏麵倒出一些粉末,和幹糧混在一起,給盛長槐的良馬喂了下去,又讓盛長槐帶馬匹在一旁的溪流中飲了幾口水,也不知那老道是用了什麽好藥,不過盞茶功夫,駿馬又恢複了神駿之色。

  “多謝真人,若無真人,晚輩真不知如何是好。”

  那老道笑著點了點頭。

  “少年人,做事需一張一弛,切不可急躁,免得心急壞事,反而耽誤了更多的時間。”

  盛長槐連忙答禮稱是,並同意了老道同行的建議,正如那老道所說,即便是自己知道道路,看這馬匹的樣子,不等到官道,便已經體力耗盡,難道自己還能扛著馬匹行路嗎,若是將馬匹丟在一旁,剩下的路程又該如何行走,驛站倒是有馬,但都是為官府準備的,即便是自己有個文林郎的官職,若沒有官府的文書,驛站怎肯借馬,最多就是讓沿路的行商行個方便,順路搭個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