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暫避風口
作者:佐佑商夏      更新:2021-11-02 11:57      字數:2228
  全武搖了搖頭說道。

  “自我父親去世,全家的聲威大不如前,也就西北這邊還講些舊情,大朗已經去了京兆府,二郎那邊就不好安排了,其他州府,廂軍不比禁軍安全,若是西夏進犯,廂軍也是要上陣的,也就隻有京兆府廂軍有守衛地方之責,老祖宗若是知道,他留下一句話,讓全家兩代都隻留下一個男丁,也能明白我的苦心,若是等我死了,全家還是沒有機會,這事情就這樣結了,也不必告訴兩個孩子,命裏有時終須有,順勢而為吧。”

  -------------------------------------

  全武和蘭姨的對話,全旭並不知曉,帶著淑蘭給全祖母請安之後,全祖母將盛淑蘭留下來說話,全旭自己去驛站找盛長槐兄弟三人,雖然盛家派了子弟送親,但是按照現在的習俗,將盛淑蘭送上花轎,娘家人就不必跟著去新郎家了,所以昨日全旭的婚禮,三人並未參加。

  “旭哥兒,你這是做啥,自己一個人跑來了,不是說好了,三日之後,你帶淑蘭隨我一同到宥陽回門,怎麽了,可是有什麽事情。”

  盛長鬆奇到,他們幾人留下沒走,就是等三日之後,一起回宥陽老家。

  “大哥,淑蘭在和我祖母說話,我閑來無事,家裏又離驛站很近,找長槐和長梧說話,昨日我婚禮你們去不了,今日我請你們吃烤全羊,鳳翔這邊有一家酒樓,那裏的羊肉,都是從西夏運過來的,比之我們之前吃的,少了一些膻味,你們來了正好嚐嚐,這在宥陽可是吃不到這種羊肉的。”

  盛長鬆笑了笑,他方才那樣問,不過是覺得有些奇怪,也沒有說新婚三日內不能和大小舅子來往的,更何況他們遠來送嫁,今天也覺得無趣,又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去哪裏轉。

  既然全武提議,盛長鬆當然不會拒絕,讓下人喊了長槐和長梧,便由全旭帶路,走了不過一二裏,便看到一家食肆,門口挑著一個旗子,上麵寫著一個馬字。

  “大哥,長槐,長梧,辛苦你們遠來送嫁,我先幹為敬。”

  全家其實是派了人迎親的,是個旁支和全旭同輩的,但盛維心疼女兒,便讓長子送嫁,盛長梧知道後,說什麽也要跟著,正好盛長槐突然從汴京回到宥陽,說是送淑蘭出嫁後,就要到橫渠書院讀書,所以三人倒一起跟著來了。

  盛長槐嚐了嚐這羊肉,果然,就像全旭說的,和平常吃的羊肉不同,在向店家打聽了一下,這乃是從西夏那邊運來的綿羊,幸虧大宋和西夏那邊偶有互市,西夏對大宋馬匹交易監察很嚴,但是對羊賣到大宋反而支持,所以這店家才能開起這樣一家與眾不同的羊肉館。

  這不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灘羊嗎,難怪味道吃起來有些熟悉,盛長槐前世的父親是關中人,寧夏灘羊主要的市場就是西安,所以盛長槐前世沒少吃,這輩子還是第一次吃到灘羊,再加上這店家烤全羊不錯,那羊肉湯更是一絕,吃起來倒像是後世關中縣城裏麵的清湯羊肉,倒是引起了盛長槐的鄉愁。

  “長槐,我還沒問你,你家不是請了個莊學究嗎,為何突然要到橫渠書院讀書了,張先生已經不在那裏教書了,現在的幾個先生,雖然才學不錯,但是比起莊學究那種專門教授科舉之道的,還是差了一些。”

  盛長槐一聽,就知道全旭要問,向著包間外邊看了一眼,並無其他人,在座的都是至親,全旭也是盛家的女婿,更是盛長槐的結義兄長,不會隨便在外邊亂說,所以,盛長槐便將緣由告知。

  原來,之前韋正給盛長槐留下那封信裏,說了一件和盛長槐息息相關的事情,之前盛長槐的幾篇詩文雖然在汴京流傳不廣,但是,也有一些人知道盛長槐在揚州的名氣,再加上盛長槐是楊無端的弟子,和韓駙馬算是半個同門。

  榮國府背後的邕王一直想拉攏韓駙馬,但是試了幾次,屢屢碰壁,所以,就打算在盛長槐身上打開缺口。韋正聽邕王世子曾經提到過,若是那天韋時勝出,就要拉盛長槐入文社,以楊無端弟子的身份,擔任文社社長一職。

  韋正還有其他消息來源,聽聞兗王世子那邊也有這樣的打算,這可不是什麽小事,依照現在的局勢來看,若是盛長槐擔任的文社社長,將來奪嫡的事情走上明麵,盛長槐就會被當做是投靠了邕王,反之亦然。

  更何況,兩家真正的意圖,是通過盛長槐拉攏韓駙馬,皇城司的厲害,盛長槐還是聽說過一些的,要說官家會不知道,傻子也不信。盛長槐不過一個秀才,盛家主君僅僅是個六品小官,哪裏能拒絕兩個王爺世子的拉攏。

  所以,知道這個消息,盛長槐連夜去找了韓駙馬和海文禮,兩人替盛長槐分析了形勢,海文禮身份不夠,韓駙馬又知道官家的心思,為了避嫌,他也不好插手,給出的答案都是,以求學的借口,離京暫避風口,等形勢明朗之後,在做定奪。

  本來,海文禮的意見是去白鹿洞書院,但恰好蘇洵來訪,帶來了一個消息,範純仁要進京了,範純禮也要去河東任職。

  白鹿洞書院現在的山長,和兗王娘舅家關係匪淺,盛長槐若是去了白鹿洞,還是有被兗王一家拉攏的風險。

  思來想去,海文禮突然有了建議,除了四大書院,其實還有個好去處,那就是橫渠書院,雖然張載已經入仕,橫渠書院現在的幾個先生也還不錯,更重要的事情是,西北那邊,還有呂氏兄弟,也是當代大儒,海文禮和他們相交莫逆,寫了一封薦書,盛長槐有時間,可以去他們門下聆聽教誨,比之莊學究單獨教導,進益更大,呂氏兄弟的名氣,盛長槐前世就聽過,海文禮這話一出,盛長槐當即就下了決斷,去西北求學。

  其實也並非是非走不可,盛長槐執意不投靠,兩個王爺現在還不敢做出過分的舉動,至少是在官家還未表態之前。

  但是盛老太太衡量了許久,還是決定讓盛長槐離京,盛長槐現在拒絕拉攏,等將來這兩位登基,盛長槐的前程肯定是要受影響,不如在他們找上門之前,先找借口離京,若是盛長槐不在京城,對那兩人就沒了作用,也不會得罪那二位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