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請求
作者:佐佑商夏      更新:2021-10-11 11:43      字數:2073
  等下人將文房四寶拿來,盛長槐一筆而就,幾人不等墨跡稍幹,一同圍上來品鑒。

  在這幾人中,蘇洵和海文禮書法雖然不錯,但要說起書法,兩人比起蘇軾,還是要差一些,說起來,蘇洵雖然和兒子在後世同時成為唐宋八大家,但蘇軾的書法,在三蘇中當屬第一,蘇黃米蔡,這裏麵的蘇,說的就算蘇軾。

  “咦,小師叔這字,頗有薛曜的味道,薛曜學書於褚遂良,但看上去還是有些差別,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小師叔這書法不凡,在過幾年,不光是詩壇,就算書法這塊,小師叔也足以稱道。”

  蘇洵和海文禮也連連點頭,說起書法,在座的隻有蘇軾最有資格說這話。

  “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師弟這字,有些工筆畫的味道,是否對繪畫一道也有練習。”

  盛長槐一愣,他哪裏學過什麽繪畫。

  “不瞞師兄,我9歲開始學文,資質愚鈍,琴棋書畫,隻學了書法,其他三樣,並未涉獵,不像是子詹兄那樣,樣樣精通,楊師也說讓我不必分心,一項練到極致就好。”

  蘇洵點了點頭,又對自家兒子教育道。

  “聽到沒,你總是說自己書法怎麽好,詩詞怎麽好,現如今可被你小師叔比下去了,之前就跟你說過了,不要學的那麽雜,琴棋書畫,要有所取舍,該重視的重視,其他的可以玩一玩,不要太過浪費心神,你非不聽,你看你小師叔,不過才十三四歲,這書法已經走出他自己的風格。”

  蘇洵也是恨鐵不成鋼,自家這長子天賦靈氣世間少有,但為人玩世不恭,興趣又多,啥都想涉獵,啥都不精通,當然,這也是在蘇洵的眼中,在外人眼裏,蘇軾那是樣樣都會,樣樣精通,若非盛長槐知道他後來的際遇,還以為這人才是有外掛的穿越者,但至少截止目前,蘇軾還是順風順水,年少中舉,還是狀元,雖然僅僅是個從六品的翰林院編修,海文禮是翰林院掌院學士,與蘇家交好,又看好他,至少現在仕途是坦蕩的。

  蘇軾也是醉了,自家這老爹,自從祖父去世後,家裏由他做主,對自己的管教是越來越嚴了,自己好歹都入仕了,也已經結婚了,這算是成家立業了,今天第一次見小師叔,都說了自己兩次了,好懷念這兩年的日子,父親科舉不第,回鄉讀書,好端端的官家幹嘛突然招他入京啊,早知道父親會進京,還不如找個機會外放,蘇軾再無他法,又隻能使用出轉移大法。

  “小師叔,你方才說你今日心中有事,專門拜訪海師叔,難道這事情是和海師叔有關。”

  盛長槐正愁不知道如何開口呢,蘇軾這個助攻送來,他要不接著,那就是傻了。隨即就站了起來,對著海文禮做了個揖。

  “不瞞海師兄,今日長槐專程拜訪,確實有一事想要勞煩海師兄。”

  海文禮奇道,有什麽事情盛長槐能找到自己頭上,自己雖然是個五品官,剛剛穿上紅色的朝服,在汴京毫不起眼,又是在翰林院做事,做的都是修書注史的工作,難不成盛長槐是想要寫書,讓自己作序,這個念頭剛浮上心頭,海文林就暗自罵了自己一聲,師弟不過十三四歲,著書這種事情還不到年紀。

  “哦,長槐剛來汴京,有什麽事情能用到海家的,我在朝中乃是個清貴官,不管事,若是和官府有關,難道是你叔父的事情,不對,你家叔父的嶽丈是王相公,找他豈不是更便利些。”

  “不瞞師兄,並非是叔父有事,而是長槐的私事,這件事師兄若是能牽頭,那是最好不過,若是師兄不方便,聽聞師兄的長子,在太學中頗有才名,由海世兄出頭也是一樣。”

  海文禮有個兒子,叫做海昭儒,年方十八,乃是汴京有名的才子,若非是海文禮壓著,去年參加科考中舉也非難事,因海文禮覺得兒子才學根基欠缺了些,硬壓著讓他在太學再讀三年,當然,海文禮也是見了蘇軾之後才有這樣的想法,有蘇軾作為對比,蘇軾其實並不知情,他在不經意間,做了一次別人家的孩子。

  這件事情在揚州的時候,海文信和楊無端曾經聊過,盛長槐聽了一嘴,知道因今科狀元的緣故,海文禮讓自家長子延後三年科考,當時楊無端還覺得海文禮太過於苛刻,對覺得海昭儒有些可惜,遲三年和早三年的際遇大不相同。

  海文禮更覺得奇怪了,於是追問了一下。

  “長槐在太學對麵有間鋪麵,之前是做書本生意的,經營有些不善,決定改做他用,之前在揚州,揚州學子組建了個明月社,對了,《明月集》便是結社的起因,長槐不才,在明月社裏麵充當了個副社長。來汴京之後,一來為了結識些有才之士,二來這間鋪麵空著有些可惜,於是想著,將《明月集》在汴京進一步拓展,不僅僅是詩詞,還有策論經義,那鋪麵麵積頗大,又正對著太學國子監,地理位置優越,作為《明月集》編撰地址,在合適不過。”

  盛長槐此話一出,海文禮和蘇軾父子皆起了興趣,這也難怪,《明月集》的出現雖是偶然,但和前世的雜誌是一個性質,哪有讀書人不關心這樣的雜誌社,就好比盛長槐前世的時候,什麽《意林》《讀者》這類的雜誌,在學校裏麵特別流行。

  “不知長槐這《明月集》要怎麽改,難道長槐要我作詩作詞,這就算了,那《明月集》我了解過,是揚州讀書人為了揚名所著,我就不跟著參與了,免得搶了年輕人的機會。”

  盛長槐搖了搖頭,自己當然想的不是這樣,海文禮的詩詞當然好,但總不能次次叫他作詩吧。

  “是這樣的,以後明月集我準備分為三冊,前期還是一月一期,一冊詩詞,一冊經義,一冊為策論,並非是想讓海師兄寫詩著文,而是想請海師兄做個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