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下聘
作者:佐佑商夏      更新:2021-09-28 11:54      字數:2530
  四月末,宥陽已經慢慢炎熱,今日大吉,宜下聘,在宥陽主街上,由五名騎馬的漢子打頭,手持竹竿,帶領著十幾輛馬車的車隊,緩緩的從宥陽主街往東走去,所有隨行的,無論是全家的下人,還是宥陽本地的車夫,又或者的盛家交好人家的下人,都一臉蔑視的看著左手邊那二三百號人。

  孫家家族再大又如何,這個時代,不是人多就牛逼,孫家族人雖然多,但人心並不團結,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能讓全族人信服的人物,自大宋開國以來,也就出了三四個秀才。以前,孫家仗著自己家族有幾個秀才,對小門小戶多有鄙視,就連孫秀才的母親,都窮的靠給人漿洗為生了,但言語中對待街坊四鄰毫不留情,動輒辱。按道理,孫秀才也是當年算是宥陽出名的神童,街坊四鄰應該巴結才是,但最近一兩年,街坊四鄰家裏有啥事,都不願意請孫秀才了,每次他都是不請自到,每每喝醉了酒,就大放厥詞,對主人家不留任何顏麵。現在看到孫家吃癟,宥陽人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都覺得大為暢快。

  等全家的車隊過去之後,孫家人才灰溜溜的開始前進,尤其是打頭的幾個年輕人,如同霜打了的茄子一樣,連幹果都不願意拋灑了,本來還有一幫孩子跟著,看到孫家這樣,都簇擁著去敢全家的隊伍,全家那邊不僅有幹果,運氣好還能搶到幾枚銅錢。

  -------------------------------------

  巳正一刻不到,全家的隊伍就已經到了盛家門口,這時候,剛剛返回鄉下的盛家族人,又紛紛回來了,除了三房和盛家姑姑外,其餘的旁支族人都簇擁在門口,等著全家主禮的人喊門。

  正常情況,是應該有個媒婆來做這個事情,但全家準備的太過倉促,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媒婆,那些沒啥名氣的,全老太太又看不上,幸好全武有個姑姑,現在是西北折家的老太君,知道弟媳婦作難,從折家找了一個能說會道婦人,她家丈夫和全武同輩,算是親戚。

  也難怪折家老太君會派此人來,折家是將門,家中男丁娶妻,都看不上那些文官家的嬌弱小姐,寧願娶軍中同僚下屬的女兒,無他,隻是折家男丁大多在軍營或者前線,心理素質不高的,稍有個風吹草動便大驚小怪,也隻有同為軍中同僚下屬家的子女,對這種事情司空見慣,所以折家子孫輩的正頭娘子,大多都是那種能裏能外的人物,此人夫君雖然官職不高,就是個小旗,但這人在折家媳婦裏,是最能說善道的。

  等車馬停好,此人先全老太太一步,從馬上上下來,掀起簾子,表示正主已經到了,然後在盛家門前站定,被幾十個盛家族人,還是好幾百來看熱鬧的宥陽人圍觀,一點也不怯場,人看上去也並非人高馬大,但嗓門卻洪亮。

  “扶風將門全家,欲替嫡次子,太宗皇帝追贈中書令,故陝西路節度使全老令公之後,前右衛上將軍之孫,秦風路觀察使全武之子,扶風官學學子,丁酉科秀才全旭,求娶宥陽盛家長房嫡長女盛淑蘭,恭請答允。”

  不像華蘭下聘的時候,媒人隻說了伯爵府,此人從全家始祖全斌一路說起,一直到全旭現在的身份,也是想讓宥陽人知道,自己這表侄兒全旭,並非小門小戶出身,而是名門之後,自己又有功名在身,並沒有拿全家壓盛家的意思,這個事情,也是全旭臨走前偷偷交代的,給嶽丈家長臉站台。

  果然,此話一出,別說宥陽人,就是盛家的族人也議論紛紛。

  “早聽說今天下聘的夫家姓全,還真是全爺爺的後人啊。”

  “盛家真是找了個好女婿,出身將門,還是個秀才,那不就是文武雙全嗎。”

  “看來以後盛家大房真的要發達了,本來就這麽有錢,幾乎是咱們宥陽首富了,又多了個有權的親家,估計縣太爺都要來巴結盛家大房了。”

  盛家早就在門口等待的管事,也一臉的驕傲,自家大小姐找了這麽好的夫家,看以後還有哪個不長眼的循吏敢來盛家打秋風,先打聽打聽,惹得起惹不起盛家的女婿,之前雖然二房也是當官的,但多年盛紘不回宥陽,老太太也回的少,很多人還以為盛家大房二房不親近,就有那不長眼的小吏,以各種理由來盛家大房打秋風,盛維又覺得幾兩銀子的事情,不足為道,但是盛家下人還是覺得,大房有些軟弱了。

  果然,人群中就有宥陽所在縣城的典吏,今日準備以祝賀為名打秋風,一聽全家的名號,悄悄的溜走了,都被盛家的管事瞧個正著。本來應該是盛家的下人回去報信,這管事越俎代庖,自己轉身向著屋裏將折家媳婦的話重複了一遍,才有下人一路小跑著連著喊了三次。

  過了一會,那下人又喘籲籲的從裏麵跑了出來,大聲喊了一句。

  “我家老太太說,全家滿門英烈,盛家能和全家結親,乃是盛家的榮幸,大娘子和主君答,善。”

  這句話一出,表示盛家和全家結親的事情定了,宥陽來看熱鬧的,七嘴八舌的祝賀著。

  “全公子文武雙全,盛家大姑娘嫻靜貌美。恭喜全家,恭喜盛家,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這時候,全老太太才從馬上上下來,一聲令下,來送嫁妝的全家下人們,吩咐拿出口袋,同錢如雨水般拋灑出去,加上之前的,全家至少兩三百兩銀子的銅錢出去了。

  沒過一會,盛維帶著兩個兒子親自到門口迎接,並邀請宥陽老少入席,今日的排場,雖然比不上嫡長子盛長鬆結婚,但也相差不遠。

  全家又不是袁家,今日酒宴上並無故事發生,盛老太太等年長的,和盛紜,李氏一起,陪著全老太太在後宅入席,賓客盡歡,將全旭和盛淑蘭的婚事定在了明年中旬,一來是盛淑蘭和全旭年紀還小,二來全旭的兄長婚事還未說定,預計春節前後成婚,所以日子選的晚了一些。

  這些盛長槐都沒有看見,也參與不了意見,但是在酒宴後,讓盛長槐吃味的是,那何三水拉著盛長梧,將一個用布袋蒙起來的箱子交給了盛長梧,說是全旭贈給盛淑蘭的,打開一看,盛長槐大吃一驚,赫然是一條狗,這狗在大宋前所未見,但是盛長槐認識,乃是後世赫赫有名的蘇格蘭牧羊犬,現在應該還不叫這名,也隻有八分相似,不知道這全旭從哪裏找來的。

  “這本來是西域商人帶來的,說是什麽極西之地的產物,我西北那邊沒有人看的上,覺得這狗太溫順,看家護院都不行,我家公子這趟派我回西北,專門去找了那個商人,也是湊巧,商人之前帶的都死光了,僅有兩隻幼崽,一公一母,我家公子說了,等和小姐完婚的時候,也是這對幼犬相聚之時。”

  若非是全旭送給盛淑蘭的,盛長槐當場就想搶過來,他以前最喜歡的就是邊境牧羊犬,邊境牧羊犬沒有,它的近親蘇格蘭牧羊犬也可以,但是這大宋哪裏去尋此物,隻能等明年他們完婚之後,或許兩隻狗生下來的幼崽,可以給小明蘭要上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