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通判私生子
作者:佐佑商夏      更新:2021-09-16 13:40      字數:2516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凍死狗,雖然地處南方,京都大運河的揚州段,寒冷的天氣中,運河上來往的客船商船上,除了各路討生活的船家,搭載的客人們紛紛躲在船倉中取暖。

  在前往揚州碼頭的一艘雙層客船上,一名少年正站在二層甲板上望著嚴寒的風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後麵不遠處站著一名四十多歲的漢子,不遠不近的護衛著少年。

  少年名為盛長槐,乃是新任揚州通判的私生子,一年前,盛家大房老太太六十大壽,長子盛維前往蘇州為老太太挑選戲班的時候,竟從戲班中發現了一名盛家二房,也就是現任揚州通判家曾經的廚娘。

  本來此事不算什麽大事,也就是碰到個熟人罷了,最多向當地官府上報逃奴,並將其帶回盛家發落就是。但就是在抓捕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廚娘的兒子引起了盛維貼身長隨的注意,廚娘的兒子,竟和當年盛家二房老太太早夭的嫡子,長的幾乎一模一樣。

  盛維從小和二房嬸娘親厚,曾與母親在盛家二房住過一段時間,身邊長隨也是熟識二老太太嫡子,所以見了廚娘的兒子之後,不敢自作主張,趕緊上報盛維。

  盛維連夜前往,此時的廚娘一家已經不知所蹤,僅廚娘的兒子因被長隨提前控製的緣故,並不曾逃脫。

  盛維見了此子,心中疑慮,又從廚娘家中搜出一封書信,似是故意所留,盛維讀完書信之後,命貼身長隨前往官府報備,仍派家奴四處打探,自己則是將廚娘的兒子帶回了宥陽老家,並派人前往盛家二房老爺處送信。

  恰逢盛家二老太太為盛維之母祝壽的緣故,已然來到宥陽,在看到廚娘之子並所留書信的時候,盛家二房八九年前的隱秘之事這才慢慢揭開了帷幕。

  原來,八九年前,盛家二房老爺盛紘順風得意,誌得意滿,剛剛在嶽丈大人的周旋下,外派到蘇州府某縣擔任知縣一職積累資曆,因異地為官,家中人手不足,盛家家資豐厚,不願使用治所舊人,便在當地采購仆役。

  而盛維當時一來為了拓展商路,二來也是為了祝賀二房高升,也在當地,自告奮勇協助二房采購仆役,正好有一飯館主廚因病去世,僅留下一名孤女,為償還父親看病所欠外債,隻得賣身為奴,被為盛紘采購仆役的盛維買下作為廚娘。

  之後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因為內宅隱秘之事,所以一直隱瞞了下來,盛家大房也不知情。

  年少中舉,才學相貌均為上品的盛家老爺盛紘,竟然在一次酒後亂性,與相貌平平廚娘發生關係,之後便從酒菜中發現了閨房助興之藥。

  當時的大娘子聽聞此舉,又驚又怒,不聽廚娘分辨,將她打了個半死,要不是因為盛紘初來上任,以免留下刻薄毒辣的名聲,當時就要打死,不過就算如此,也要在合適時機發賣青樓。

  時隔一兩月之後,盛家又起風波,盛家有一故舊,因家道中落,有一女林噙霜投靠盛家,依附盛家為生,被盛家老太太養在身旁,竟然被檢查出已然懷有兩個月的身孕。

  同時兩件醜事,盛家大娘子又氣又怒,因為此女乃是盛老太太身邊親近之人,原本親密的婆媳關係一去不複返,又因此女乃是故舊之女,並非家中奴仆,無可奈何,對二老太太又加不滿。

  盛家二老太太覺得事有蹊蹺,另前來診脈的郎中為被打成重傷的廚娘醫治,以便日後查問,卻不料又起波瀾,郎中回複消息的時候,廚娘竟然也有了身孕。

  而就在此時,因郎中診脈之固,柴房門鎖大開,盛家仆役因林噙霜懷孕,大娘子震怒,皆躲在各種房內不敢露麵,廚娘趁機悄悄從盛家逃走,等盛母派人盤查,早已不知所蹤。

  盛紘剛到此處上任,尚未擺平下屬,又因此事乃是家中隱秘,為名聲麵子之故,又不能大肆尋找,在對郎中威逼利誘之後,這才派人以逃奴的理由暗中尋找。

  之後不久,從本地認識廚娘的百姓中獲得消息,廚娘從盛府逃走之後,不慎落水,屍骨無存,盛家又多番尋找不得,這才將此事平息,之後幾年,除了盛家二房幾個極為親密的下人,其餘仆役在二老爺遷官之後也紛紛發賣,所以此事並未有外人知曉。

  盛維將廚娘之子帶回宥陽老家之後,二老太太見了此子,因其長相和早夭的親子相似,將對兒子的感情轉移到此子身上,對其百般寵愛,竟然超過了從小在身邊養大的孫女盛華蘭,隻等兒子書信到來之後,將此子錄入族譜,好在盛華蘭年紀較大,也不妒忌,對突然多出來的弟弟也是非常喜愛。

  待盛家大老太太壽宴之後,盛家二房老爺盛紘的書信終於到來,卻不想,盛家二老太太在讀取庶出兒子書信之後,大為生氣。

  原來,盛紘的書信中,並未將廚娘之子的身份坐實,也沒有說是將此子接到身旁,而是在書信中建議,將此子記在旁支族人的名下,委托大房盛維代其養大,隨便給點田產過活就行。

  或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又或是突逢大變,廚娘之子少年老成,竟不似一個八歲的孩子,對老太太也是異常尊敬,有時候見到老太太因自己相貌的原因,思念親子,便說一些笑話逗老太太開心,老太太早已離不開這個突然多出來的孫子。

  本來計劃在大老太太壽辰之後,攜此子和大孫女回兒子身旁的盛老太太,竟然留在宥陽不走了,在多番思慮之下,命盛維以盛家長房嫡子,盛家族長的身份,將廚娘之子記在了自己早夭的名下,對外宣稱是為早夭的兒子能夠享受一份香火而過繼的族人之子。

  盛維從小深受老太太大恩,和老太太的關係遠比在外地為官的堂弟親厚,因廚娘之子原名槐生,又以盛家子輩起名的規矩循例,親自為其起名盛長槐,召集族人,開啟宗祠,將其為盛家二房嫡子過繼之事昭告祖宗,錄入族譜。

  又因怕徹底與堂弟離心離德,在與二房老太太商議之後,專門去信盛紘,在族譜中加上一筆,隻繼香火,不承家業,也就是說二房的家業與盛長槐無關。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二房家業事實上已經盛紘繼承,但二老太太尚在,如果嫡長子突然多出一個兒子,在老太太百年之後,家業大半應為嫡子繼承,以免造成大房和二房的不合,加上盛老太太自有打算,為免族人議論,這才有此一說。

  在事情結束之後,盛維給堂弟盛紘去信說明緣由,盛紘回信隻說知道了,並未提及讓盛老太太回歸之事。

  之後,盛老太太便帶著大孫女和盛長槐在宥陽住了半載,盛家二房老爺高升揚州通判,派家人勸說盛老太太前往揚州。

  盛老太太在盛維勸說之下,為盛家名聲著想,也不願給庶子留下一個不孝的名聲,加上思念長孫,在多番權衡之下,帶大孫女前往揚州與兒子相聚,臨走之前委托大房照料盛長槐,待與兒子商議妥當之後,在接盛長槐前往揚州,並將貼身的李媽媽和身邊培養的小丫鬟翠柳送給盛長槐貼身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