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支釘燒
作者:三寸寒秋      更新:2021-09-16 12:07      字數:2100
  跨坐在板凳上,腳下操控著圓盤轉動,而解放出來的雙手玩弄著泥巴的感情。

  既然之前已經說了是秀操作,那今天的製陶,韓元自然會將陶胚打磨到最好的狀態。

  雙腳控製著圓盤的轉速,或快或慢,堆在上麵粘土逐漸變形。

  之前在沒有拉胚工具的時候,他就能徒手捏造出來相對圓潤的陶器,更不論說現在還有拉胚工具了。

  隨著陶胚的轉動,很快,一個標準的陶胚便成型了,胚壁纖薄,厚度隻有兩三毫米,和現代工業化做出來的瓷器陶胚不分上下。

  粗胚做好後,韓元又取來一塊削製好的木片,將胚壁掛平整,這個過程中,還會將陶胚胚壁打磨的更薄,讓成品看起來更加秀麗。

  陶胚打磨完成後,表麵就已經很光滑了,取來細小的麻線,沿著底部一點一點小心翼翼的將陶胚從圓盤上分割下來。

  等待幹燥一些後,迅速將陶胚轉移下來,放置到一旁陰幹,等待後麵進行燒製。

  在有了腳動拉胚機的輔助下,一個個胚壁極薄的陶胚便紛紛出世。

  雖然這一次挖取的白粘土隻有小半簍,但足足製造出來了六件陶瓷胚胎。

  最後還剩下不少的白粘土,這是韓元特意留下來的。

  除了製造釉液也需要用到這個外,他還要製造一個一個熔爐坩堝。

  陶瓷的熔點在兩千度以上,足夠在裏麵溶解大部分的金屬了。

  .......

  造完陶胚,接下來就是磨製瓷釉了。

  混凝土地坪上的石英石、長石和白粘土就是原材料。

  先給所有的材料洗幹淨,去掉上麵的泥土和雜質。

  已經洗幹淨的石英石和長石在的青石上砸成小塊,再從碎片中挑選不含雜質且純淨的材料。

  再清洗一次,然後再用鐵錘砸成細細的粉末,最後裝進鐵鍋中,研磨成更細小的粉末。

  過程很是麻煩,但這都是必要的。

  一邊在鐵鍋中研磨著釉粉,韓元一邊講解一些注意事項。

  “瓷釉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麵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這層物質是由各種礦物研磨成粉末後再高溫下燒製出來的。”

  “種類很多,我現在磨製的這種叫做長石釉,主料是長石,輔料是石英石和一些黏土。”

  “但不管那種釉,都要注意的是,磨製出來的釉液一定要細膩,濃度合適,這樣才能穩定的掛在陶器上。”

  “另外,釉材料中的雜質一定要挑選幹淨。”

  “如果釉液中含有雜質,那燒出來的陶瓷會很難看不說,還會降低燒製成功的概率,因為在燒製的時候,雜質會崩壞釉麵。”

  “最後就是在燒製的時候,如果是用炭火燒,那麽上了釉的陶瓷,一定要注意和炭火分開。”

  “陶瓷不像陶器一樣,可以直接扔篝火中燒,如果不分開的話,燒出來的陶瓷上麵會全是各種灰塵,很難看。”

  “等下我給你們展示一下我專門為燒瓷製造的爐窯,你們就知道爐窯是個什麽結構了。”

  說話間,鐵鍋中的釉石也磨的差不多了。

  釉液這種東西本來應該在專門的研體中研磨的,可惜他現在沒有,隻能拿煮菜用的鐵鍋代替了。

  經過鐵錘砸打後,又研磨過的釉料中還有不少細小的顆粒,並非所有的都變成了粉末。

  不過能研磨到這個地步已經很不錯了。

  研磨完後,再往裏麵摻入一些水,攪拌一下,等待細小顆粒沉底後將其撈出來。

  然後再在裏麵摻入一些白黏土,用手將黏土攪拌融化,直到鍋中的釉液變得濃稠,掛在手上宛如瀑布一樣往下滴就可以了。

  研磨出來的釉液,顏色如米白中帶著些米黃,並不算很好看。

  但這隻是表象,因為釉液在鍋中很厚,等待上到陶器燒製成功後,這些釉液就會變成米白色,成品的顏色絕對差不到哪裏去。

  釉液研磨好,時間也差不多過去了三四個小時,陰晾在一旁的陶胚看起來也差不多已經晾幹了。

  韓元上手試了試,因為是陰晾的原因,這些陶胚雖然大致已經幹燥的差不多了。

  但距離真正的幹透不變形可以上釉還差一段時間。

  索性再等一下,趁等待時間也可以弄個午飯。

  吃完午飯後,韓元再檢查了一下陶胚,這次是可以真正的幹透了可以上釉了。

  上釉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浸釉法、淋釉法、刷釉法、噴釉法等。

  各種方法有各種的用途和方式,他要用的是浸釉法。

  這一種方法是陶瓷上釉方法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一種方法。

  可以把釉藥很均勻的敷於坯體表麵,即使再複雜的形體也不例外,同時具備了省時和容易操作的好處。

  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時,為了使坯體能整個的浸入釉漿中,需要較多量的釉漿,因此並不適用與大型坯體。

  不過他今天製造的陶胚,體積都不大,都是些碗和小盆之類。

  所以使用這種方法簡單省力,最關鍵是,還可以上滿釉!

  浸釉法隻需要將陶胚整體浸入釉液中兩到三秒的時間就可以掛上釉麵。

  韓元用鐵鉗夾住已經幹燥的陶胚邊壁,整個在鐵鍋中的釉液裏麵蕩漾一下就可以取出來了。

  取出來的陶器,頓時就掛上了一層米白的釉液,等待陶胚上多餘的一些釉液滴落下來後,就可以了。

  因為今天的燒瓷帶有一些表演性質,所以韓元專門用陶土製造了一些陶土支釘。

  逢三一組,三個支釘放在地上,再將上完釉液的陶胚底部放在支釘上穩穩的架住。

  支釘燒是唯一能夠在燒製後還可以讓陶瓷接近滿釉的燒製方式,用於炫技再合適不過了。

  將所有的陶胚全部上完釉後架起來後,韓元立刻將鐵鍋中殘留的釉液倒掉,然後將鐵鍋清晰幹淨。

  不然等待釉液在鐵器中放久了,會結附在鐵鍋上,難清理不說,好會腐蝕鐵器。

  等待了一段時間,釉液幹燥的差不多後,便可以入窯燒製了。

  在此之前,韓元特意讓觀眾看了一下爐窯裏麵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