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從軍
作者:指尖的墨      更新:2021-09-16 07:37      字數:2150
  周錦之轉頭看了看四周,確定沒有人以後,才對周宛芸說:“姐,我想從軍。”

  “你說什麽?”周宛芸險些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當即就要說“不可以”,可話都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她突然反應過來,自己的這種做法與父親何其相似,總是以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一切。她不希望變成父親那樣。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一家人還不知道要在這裏待多久,周錦之今年才十四歲,正是學習的好年紀,不能每天待在這裏,無所事事。

  “你跟父親說過了嗎?”周宛芸問。

  “還沒有,不過父親肯定不會反對的。”

  周宛芸沒有說話,她知道自己不應該反對,可是從軍真的實在是太危險了,而且他們和匈奴人的關係又那麽緊張,隨時會開戰。

  她很擔心,自己會得到周錦之的死訊。她真的不希望,在兄長死了以後,弟弟也死了。

  “你怎麽會想到要從軍?”周宛芸忍不住問道。

  過了一會兒,周錦之才回答說:“我就是覺得,當兵挺好的。”

  “父親讓你去,你就去吧。”

  周錦之立刻就說:“我現在就去問一問父親。”說完就快速地跑出去了。

  看著弟弟雀躍的背影,周宛芸的心情卻很糟糕。不過,她也知道不能表露出來,所以勉強壓抑著那些糟糕的情緒,假裝很平靜的樣子。

  沒過多久,周錦之就跑了回來,很興奮地說:“姐,父親同意了。”

  “那就好。”

  此時,周錦之終於發現,她的興致並不高,便小心翼翼地問:“姐,你不高興呀?”

  “沒有,”周宛芸立刻就否定,“我沒有不高興,隻是有點擔心你的安全。”這話是真的,她確實隻是擔心周錦之的命。

  周錦之很自信地拍了拍胸脯,跟她保證道:“姐,你就放心吧,我肯定不會有事的。”

  “最好是這樣。”

  周宛芸本來準備第二天去砍樹枝,現在隻能暫時緩一緩,先把周錦之送去都護府,再由都護府送去兵營。

  這件事發生得太過突然,以至於她還沒反應過來,家裏就又少了一個人,甚至還有點不習慣。

  不過,該幹什麽還是繼續做什麽。

  周宛芸早上起來,吃過早飯後就牽著駱駝出門了。她的目的是找到大量的,可用於製作紙張的樹。

  其實,無論什麽樹的樹皮,都可以用來製作紙張。但是,不同的樹木,在製作紙張的時候,還是有些許不同的,所以她要找到一種最適合的。

  如果她現在在中原,那可選擇的種類就非常多。但是在這個地方,就不容易找到大量的樹木。

  向北,是成片成片的草地;向西,是堅硬的,長不出樹木的石頭;向南,少量的草地後,是耕地。隻有向東走,才有大山。

  那座大山非常大,當初他們來的時候,從那座山的旁邊經過,走了快一個月,才走完了那座山。不過,那座山距離太遠了,所以也不合適。

  她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向東南方向去尋找。

  在這途中,她也找到了一些合適的樹木,但是數量都太少了,無法滿足大量製作紙張的需求。所以她必須找到一座大山。

  隻不過,她走了大半天,都沒有找到這樣的大山,隻能暫時放棄,轉身回去。

  回去的時候,她把一路上看見的樹木的樹枝都砍下來,帶了回去。因為不計較樹木的種類,所以砍回去的樹枝特別多。

  回到居所,她趕緊把樹皮剝下來,然後浸泡在水裏。因為上一次把樹皮搗成漿的過程太過辛苦,所以她決定讓樹皮多浸泡一段時間。

  不過,接下來,她也就沒時間想造紙的事情了,因為要蓋房子了。

  房子的位置和樣式都已經定好了,所以隻需要按照事先設計好的修建就可以了。

  因為建房子的人比較多,所以房子的建造速度還比較快,隻不過三四天時間,就已經砌好了大致的輪廓。

  現在隻剩下蓋房頂。

  蓋房頂需要更小心和謹慎,所以速度要稍微慢一點,但是因為人多,所以也沒兩天就蓋好了。

  現在隻剩下最後一件事,裝修房子。

  用水泥和泥沙,還有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牆上先塗一層這種混合物,幹透之後,再塗抹一層石灰。

  新房子建好之後,老房子並沒有拆掉,依舊留在那裏,給以後來這裏的人居住。

  在周宛芸建房子的時候,朝廷裏也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皇帝依舊高高地坐在自己的皇位上,麵前是一眾大臣,而站在首位的是左右丞相。

  “江丞相剛剛的提議,取消鹽鐵專營,大家覺得如何?”皇帝問。

  右丞相立刻就站了出來:“微臣以為,此法不妥,萬萬不能實行。”

  “哦?那李丞相覺得,哪裏不好?”皇上迫不及待地問道。

  “鹽鐵專營,不僅能遏製那些黑人商人以此獲利,所得錢財還能充實國庫,一舉兩得。”

  皇帝還沒來得及說話,一個尚書立刻就站了出來,反駁道:“右丞相此言差矣,鹽鐵專營並不能真正地讓老百姓享受到實惠,反而讓那些經營鹽鐵的地方官員中飽私囊,富甲一方,失去了原本惠及百姓的初衷。”

  右丞相接著說:“如果放開鹽鐵專營,任由商人私自定價,將無人吃得起鹽,也無人用得上鐵器。”

  一個不知名的小官員站了出來:“難道現在老百姓就吃得上鹽,用得上鐵器嗎?一斤鹽要幾十個小錢,一把普通的鋤頭要幾百個小錢。而且,每個地方的土地情況不同,需要不同的工具,但是鹽鐵專營的鐵器全都是一樣的,根本沒辦法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大大地降低了農作物的產出。”

  右丞相依舊不慌不忙:“如果情況真的如此,那放開鹽鐵專營的話,老百姓隻會更吃不起鹽,更用不上鐵器。”

  朝廷上的大臣,開始了一段漫長的辯論。皇帝坐在皇位上,卻一句話也插不進去,最後悄悄離去了,竟然無一位大臣發現。

  直到其中一個尚書,想要尋求皇帝的支持,這才發現皇帝不知道何時離開了。

  朝堂上的辯論聲瞬間消失,安靜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