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濟世之才
作者:黃金菜      更新:2022-04-15 22:22      字數:4177
  第八百九十七章;濟世之才

  公元636年,貞觀9年七月。

  閩州城南,船廠。

  萬人沸騰,場麵恢宏。

  已經熱鬧兩天了。

  連嶺南土著部落,都來了幾萬人湊熱鬧。

  原因隻有一個,九嗖巨大的樓船,今日要出海遠航,時辰定在了午時三刻,青龍坐宮的大吉時。

  船廠外遠處的河堤上,李鈺帶著隴西李氏上三房的大佬們,靜靜的等待。

  “啟稟族長,時辰到了,已經進入午時三刻了。”

  李鈺扭頭看看旁邊桌子上的沙漏,點了點頭;

  “出發。”

  “唯。”

  “族長令下,船隊出發。”

  傳令兵一聲吼叫,旁邊的族人立刻跟著一道一道傳叫出去。

  “族長令下,船隊出發。”

  “族長令,出發。”

  片刻後,三聲沉悶鼓響,然後由慢到快,節奏越來越緊湊,沒多大一會兒,鼓聲優如疾風驟雨一般,直催人的內心深處。

  聽到鼓聲傳令,準備好的船隊解開粗壯的攬繩。

  九嗖巨艦,冒出濃濃的黑煙,開始離開港口。

  這是李鈺的手筆,最簡陋的原始蒸汽船。

  盡管已經是工業革命的最底層,可是在這個時空裏, 已經先進到, 叫人驚呆下巴,不敢想象了。

  九艘巨船,每一艘,都住著五百名水手, 船隊出動了四千五百個族人。

  人人帶著鐵槍, 這種配置出去,不論到哪裏, 都算是精兵強將了。

  九艘船, 出動了隴西李氏上三房,禁軍大管事二十七人, 每三個大管事負責領導一隻巨艦。

  每一隻艦上, 一名禁軍長老,搭配兩名後輩,李氏二房家族負責的三艘,出動三個林家的長老, 搭配林無敵和另外五個同輩兄弟。

  所有人都不擔心船隊的安危, 二十七個禁軍大管事帶兵, 四千多軍跟隨, 可以說句誇張的話, 隻要不是大規模戰爭, 幾乎每戰必勝。

  李氏大房三房的族人過來嶺南之後, 就沒有離開過。

  閩州的熱鬧, 幾乎不低於長安城多少了, 經過李鈺的幾年經營,族人們都搬了出去, 住在城北的李家莊。

  諾大的第二個長安城,除了分配很小一部分房屋, 給大房三房的族人居住以外,剩下的分配給下山來的土著大酋長們使用。

  李鈺叫船隊提前拿來練習的那些小一點的船隻, 出海上百次。

  早就和附近的國度,船來船往, 開始通商很久了。

  所以, 在閩州城,你看到大胡子的外國人,和同樣皮膚的外國人,不要覺得稀罕。

  閩州城裏, 日本人,菲律賓人, 印度人, 泰國人,越南人,韓國人,印度尼西亞人,等等等等,這裏不知不覺已經成了大唐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 城外還有許多大象呢。

  各國的大小船隻, 都往來於大唐的閩州城裏,甚至一些國家覺得, 這裏就是大唐的帝都,所有人都震撼這個超級大的城市。

  這次李鈺準備的很充足,他給船隊指點出來一條航線, 出發直接往東行走,到達南美洲,然後穿越非洲,最後回到印度尼西亞,回來。

  李鈺想要的東西,都寫在了本冊裏,包括許多東西。

  他沒有限製時間,但是他卻給船隊下發了死命令,找不到那些東西,就不要回來。

  “阿弟,你說這一趟得多久?”

  大房的族長老頭雙手背後,李鈺微笑著回應;

  “大兄不必惦記,船隊不會有事, 至於多久嘛,小弟估計, 快則半年, 慢則一年半,就能回來。”

  “這倒是挺快的。”

  三房的族長也來湊合熱鬧;

  “話說阿弟, 你給畫的那些,我都看不懂是什麽,孩子們能認出來?可別耽誤了你的大事?”

  “放心吧兄長,我提前就給他們講了好幾遍,到處都說的詳細,具體在什麽位置我不知道,但是大概的地方,我都說清楚了,應該沒有問題的。”

  “那就好,希望孩子們都平安回來。”

  “是啊都平平安安的回來才好。”

  “走吧兩位兄長,咱們去閩州城裏逛逛,隨便找個鋪子來一頓,如何?”

  三房的族長興奮的兩隻手比劃;

  “我看成,天天被一群人伺候著,我這身子骨都疲憊了,去城裏隨便找一家,咱們兄弟三人,也做他一回百姓,過一過平民的日子,豈不美哉?”

  “大善。”

  李鈺看著三房的老頭八十開外了,還跟小孩子一樣,忍不住笑了;

  “好好好,那就請吧,兩位兄長先請,今天我請你們兩房的族老們,還有我二房的大家長們,一塊兒吃頓好的。”

  “好。”

  “哈哈哈哈。”

  李鈺的話當然是湊熱鬧的,真要是吃好的,李鈺的府邸裏,就是全天下做美食最好的頂級地方了。

  一大群人浩浩蕩蕩來到閩州城,護衛們提前就在城裏巡查了。

  到處都是穿著普通衣服的上三房護衛,四處遊蕩。

  三位族長一塊出行,這可是隴西李氏上三房最厲害的陣勢了。

  誰都不敢掉以輕心,今天但凡有一點閃失,神仙都保不住你性命的。

  三個族長在前頭散步而行,一大群老頭在後頭跟著。

  閩州城裏的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大街兩邊的叫賣聲,吆喝聲隨處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朝廷派來的稅官,隨處可見,剛開始朝廷裏誰也不把閩州城當回事,那些大官們都覺得,彈丸之地,能有個什麽大作為?

  所以聽說李城主要通商,所有人都支持,把人貶到不毛之地了,還不叫折騰幾下撒撒火氣?

  李世民更是毫不在意,他就覺得這是大兒子的抗議,隨手安排了一個六品的員外過來收稅。

  剛開始的一年,收回來的稅,農稅還行,總體和關中差不多,但是商稅就收回去七百多貫。

  連稅官和衙門的開支俸祿都不夠,朝廷裏的許多人都笑噴了。

  李世民想著橫豎也補貼不了幾個,就隨他折騰吧。

  叫人大跌眼鏡的是,第二年的商稅翻了三十多倍。

  去年,商稅就積累了四百多萬貫,收稅的員外忙不過來,隻能高價聘請李鈺二房的先生幫忙。

  最後總結出來秋天的稅錢,一紙公文稟報到了三省六部。

  三省的官員以為是寫錯了,可是怎麽看都不像謊報軍情,於是去找李世民,朝廷經過商量之後,又派下兩個稅官去閩州城落實情況。

  兩人快馬加鞭不好耽誤,也走到了年底才到閩州,一看當地的熱鬧,到處都是鋪子,連夜裏也有不少店鋪,徹夜不關門。

  兩個稅官也傻眼了,這裏的建築和長安城一模一樣,可是熱鬧程度卻又繁華了許多倍不止。

  兩人和之前的稅官查對之後,這才一頭汗水,短短的四個月時間,又多出來七八十萬貫銀錢。

  兩人趕緊叫人八百裏加急,書信直接送到李世民的書房,請求皇帝派兵過來押送稅錢。

  李世民大驚失色,趕緊呼叫秦王府舊臣,進宮商議,畢竟五百多萬貫銀錢不是小數,都能打一場小規模的戰鬥了,萬一出事朝廷的虧損可不小。

  於是朝廷派出三千南衙禁軍,浩浩蕩蕩來到閩州城,拉回去三百多車銀錢,充實了朝廷的庫房。

  稅錢隊伍回到長安城皇城裏的時候,李世民就站在現場查看。

  把李世民看的目瞪口呆,看著三百多車錢,排著長隊等待入庫,三千南衙禁軍個個都曬的黢黑,黢黑,三千衝殺的漢子,生生的變成了車夫,苦力。

  李世民大手一揮,每人賞賜十貫銀錢犒賞三千兒郎。

  當場把三千南衙禁軍激動的,皇城裏戶部庫房大院裏,跪得滿滿一地。

  開玩笑,窮苦百姓家裏,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積累十貫錢得財富呢,吃苦一趟就賞賜這個數,能不激動嗎?

  “謝皇帝陛下賞賜!”

  “諸位將士們快快起來,快快起來,這一趟辛苦兄弟們了。”

  “為皇帝服務。”

  三千軍的叫喊聲震天,卻一點不亂,反而還整整齊齊,聽得李世民眼睛瞪的老大。

  “這是誰教授的?”

  旁邊的三千軍首領,杜威將軍趕緊湊過來解釋;

  “啟稟皇帝陛下,李縣公教他們的,就隨口說了一句,然後當場叫我們練習兩次,大家就都學會了。”

  “哦原來如此,沒想到他心裏還有朕這個皇帝呢!”

  “有,陛下您不知道,公爺真的心裏都是對您的忠心耿耿,臣說句大不敬的話,許多稅錢都是可交可不交的,臣敢打包票,換個人過去主政一方,這些錢至少也要被中飽私囊半數。”

  武將剛說完,旁邊陪著皇帝的長孫無忌就驚訝了;

  “什麽?半數?誰敢貪墨這麽多銀錢?將軍可知這些稅錢是多少數目?”

  “這個……末將不知道,長孫尚書您就別難為末將了吧,末將帶兵廝殺絕不會皺一下眉頭,可這計算之事……”

  “末將哪有這種能耐?我可算不出來這許多銀錢的,不過嗎,我也不是瞎子,看著一兩百萬貫是要有的……”

  “一兩百萬?”

  長孫無忌隨手把一封書信遞過去叫武將查看;

  “將軍自己看看吧,給我戶部的本冊底子寫的清楚明白,這是一年零三個月的稅錢,都六百萬貫出頭了。”

  “啊?什麽!尚書說的也太嚇人,叫我仔細看看,到底真的假的?”

  “我的娘耶,真的是六……六百萬貫?他娘的,這些錢要是花到末將的兵營裏,尚書您信不信,老子……啊不是,末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行了行了,你們這些當將軍的,哪個都是這幅德行!”

  長孫尚書收回來本冊,又塞進了懷裏,不屑一顧的看著麵前的武將;

  “這些年可把你們的毛病慣的不輕,個個都跟程咬金一樣,見錢眼開,打住打住啊!”

  “押送一次稅錢,你都想雁過拔毛,想都別想,就是你家秦大將軍來了也不行,朝廷還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花錢呢,這些錢都不夠修路用的,可不敢胡亂支出給你們十六衛兵營。”

  “還說剛才的話題,你說換個人要貪墨參數稅錢,哪個人會如此瘋狂?”

  “這一年的半數就是幾百萬貫,足夠大唐律法滅殺他三族老少了,誰敢如此膽大包天?冒著被殺三族的大風險去貪汙如此龐大的數目?”

  麵對戶部尚書一毛不拔的摳門樣,押送稅錢得武將很有些不服氣,隨口就來惡心長孫無忌;

  “那可不好說的很了,自古以來,還缺貪墨的官員嗎?尚書您要知道,敢貪墨的,可都是不怕死的主!所以您說殺九族都嚇唬不住的。”

  文武二臣的對話叫李世民想到很多問題,銀錢的魅力,他這些年充分體會到了,而且比誰都深刻。

  李世民沉墨了好大一會兒,終於開口了;

  “無忌。”

  “陛下。”

  “閩州的稅收已經比得上長安了,三個稅官太少,你得盡快安排一下,按照咱們長安城的配置,派去對應的稅官維持。”

  “錢多生患,指望人自覺,恐怕不是上策呀!”

  “陛下,派人是一定要派的,可是問題也不小,閩州的事情,跟咱們這裏大不一樣,生搬硬套過去,恐怕不太合適吧?”

  “活學活用,不要考慮太多,先把人派過去再說,慢慢的適應,總能摸索出來經驗的。”

  “遵旨,臣明日就叫人寫……”

  “不要搞得太複雜,簡單寫清楚就行了,我會交代三省,對於你們戶部的請求快速通過,然後以最快的速度發兵派人去嶺南閩州。”

  “遵旨。”

  君臣正在說話,杜如晦房玄齡兩位宰相就從庫房院裏有說有笑的走來。

  “兩位仆射看完了?”

  “看完了陛下,各種銀錢的成色五花八門,恐怕真的計算出來,虧損五十萬貫都有可能的。”

  李世民收錢收習慣了,順口一句;

  “虧損如此多嗎?這也太多了點。”

  杜如晦笑著搖了搖頭,房玄齡接著話茬子;

  “不容易了陛下,李縣公才過去嶺南幾年?能弄出來這些動靜,真的很不錯了,臣敢說句話,這個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到這樣的,即便範蠡再世,也難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