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眾武將滿血複活
作者:黃金菜      更新:2021-08-19 13:45      字數:4353
  第五百七十二章;眾武將滿血複活

  長安城皇宮李世民的書房裏站了一群重要的大臣,李世民正在了解戶部的情況。

  “啟稟陛下,北方持續旱情已經結束,開始降雨了,南方今年依然雨水充足還是老樣子,豐收年。”

  長孫無忌自信滿滿的向皇帝匯報今年的秋收,等著皇帝發問,果然李世民直接了當的奔中主題;

  “說說北方的旱情期收成如何?朕不擔心南方,揪心的是黃河以北的農人百姓,沒有南方的水利之便,又將近一年不下雨,朕想知道李大郎的布棚加高產培育出來的種子到底如何?”

  “是陛下,回陛下的話,北方大部分百姓都有超過兩石一畝的收成,個別地方也有農人拒不執行朝廷的律令,對李大朗的布棚之法不屑一顧,

  這小部分人沒有使用布棚,又碰到旱情再加上蝗災,顆粒無收,還好陛下聖明,義倉的事兒同時進行,這些不聽話的農人百姓總算不用顛沛流離了,迄今為止沒有難民流民出現。

  今年是自古以來曆朝曆代出現旱災蝗災唯一收獲滿滿的一次,臣恭賀陛下,盛世從此開始,陛下的子民以後不用再挨餓了,再豐收幾次以後得糧食價錢恐怕就會一路走低的,百姓農人大可以敞開肚皮吃飯了。”

  “臣等恭賀陛下!”

  “恭賀陛下。”

  李世民開心的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好好好,諸位愛卿快快免禮,快快免禮,對了既然天下百姓今年都豐收了,那現在的糧食價錢呢?有沒有回落一些?”

  長孫無忌看了看旁邊的侍郎,後者點了點頭趕緊拿出本冊;

  “啟稟陛下,自從開始收割,長安城的糧食最先降價,陛下收割皇宮裏的穀子那天夜裏一鬥米就降低了三錢,又三日,各地收成的消息傳來長安,米價再降五錢,再兩日又降低四錢,與去年持平,又五日後持續下降了兩次一共五錢,前日再次下降三錢,昨天又降低兩錢。

  現在不但恢複了以前的糧價,反而又低了十錢,目前為止東西兩市的米行基本統一價錢,穀米十三錢一鬥,且有消息,一些米行已經開始計劃轉行了,如今傻子都知道有了李大朗的布棚之法,以後再做糧食買賣恐怕就不是上等買賣了。”

  李世民聽著米價竟然降低到十三錢一鬥,蹭的一下站了起來;

  “十三錢一鬥?”

  “回陛下,是的確實是十三錢一鬥。”

  “好好好!十三錢一鬥穀子,哼!那些奇貨可居的米行糧行,囤積了那麽多糧食,一心一意想著要發國難財,要發難民財,如今不但沒有難民流民,且反了過來,北方在旱情下居然比南方的豐收數目還要多一點點,朕倒要看看他們以後得日子怎麽過下去!”

  李靖也跟著冷哼了一聲;

  “陛下不用管他們怎麽過,這才收割過去幾天呢?再過一陣子天下百姓的糧食都堆滿了自家糧倉,多餘的鐵定要拿出來賣掉,臣揣測,恐怕糧價還要下降的,十錢一鬥都難以保證。”

  程咬金扯著招牌嗓門也來湊熱鬧;

  “活該他們那些沒良心的商賈,賣不出去找俺老程就能解決,四五錢一鬥,有多少俺的大營裏就要多少,為以後殺進大草原裏做準備!”

  程咬金這話說完全書房都開始哄堂大笑起來,李世民瞪著眼睛看著程咬金;

  “四五錢一鬥米?知節你莫不是癲狂了?

  “沒有啊陛下,李大上次臨走的時候對俺說的,他說明年的米價就會穩定到每都四五錢上下,到時候白酒的價錢便能再降低許多,天下的百姓都能吃得起白酒了,朝廷就能收回一些銀錢,他也能賺一把,臣耳朵又不聾聽的是清楚明白。”

  “什麽?”

  “李大朗真的這樣說的?”

  “我說程潑皮,李大郎真的這樣說了?”

  “老天爺呀,四五錢一鬥,真的假的?曆朝曆代的糧食都沒這個價錢的,老程你聽準確了沒?”

  “某覺得完全有可能,尚書您想象,農人百姓都學會了布棚耕種,又熟悉了培育種子,以後肯定不擔心糧食不夠吃了,今年的糧食已經裝不下糧倉了,明年還要有更多的糧食進來,

  因此這個月收成結束,下個月天下所有的農人都會不同程度的往外售賣糧食,糧價再降低三四錢都是常事兒,明年再豐收兩次,掉到四五錢完全不是沒有可能。”

  李世民呆呆的坐在太師椅裏,思緒萬千,半年前他還被逼迫的下罪己詔,幾個月前滿朝文武都在揪心秋收後難民遍地,這才半年多的時間,天下豐收糧食快速掉價……

  李世民不由自主的拿出了地圖,攤開放在桌子上,他忍不住了……

  兩年前他被逼迫著拿出所有庫存,傾國之力送去給了打上門的草原狼騎,這才換回苟且偷生的局麵,那次的恥辱曆曆在目,盯著草原上那塊地圖,李世民的臉色猙獰起來……

  “陛下?陛下?”

  聽到李靖的小聲呼喚李世民回過神來;

  “嗯?哦,藥師有事要說?”

  李靖搖了搖頭一臉平靜的開口;

  “再忍忍吧陛下,再等一季節的收成再說長短。”

  李世民看向了一群文武大臣,幾乎所有人都在點頭,李世民深呼吸一口氣,慢慢的點了點頭又把地圖收了起來;

  “嗯,朕聽你們的,再忍上一忍,明年再說,希望李大朗的絲綢之路能順利打開,朝廷就能收獲一次,到時候白酒的買賣好了,也能賺進來一些,加上明年的糧食再次豐收,到時候任何人都不要來阻攔朕了。”

  李世民剛說完旁邊就過來一個內侍叫了錢得海出去,沒一會兒錢得海回來趴在李世民耳邊耳語幾句,又掏出一個奏本放在桌上,李世民一聲不吭的打開奏本仔細查看:

  “李大遊玩至靈寶北十一裏處安營紮寨,下令休整兩日。

  酉時二刻,李氏二房族人李有錢並李鐵蛋兩人挖坑打樁,林有錢於腳下挖坑之時挖出金礦石一塊兒,約能練金五兩上下,上交李大。

  李大重賞之後親至坑邊查看,半個時辰後發現金窩,驚曰藏金甚多,李大重新傳令三軍不再前行,又派快馬回藍田叫治金人前來探尋,再秘寫書信叫人呈送皇帝陛下……”

  一群一群文武重臣想要觀察出來些什麽,奈何李世民不動聲色,盡管皇帝臉上沒有表現任何表情,但是一群能人隻看皇帝陛下微微顫抖的雙手就知道肯定是出了大事兒,否則皇帝陛下不會如此激動,呼吸急促又雙手顫抖……

  李世民又從頭到尾再次查看一遍,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了一遍,這才長出了一口氣合上奏本,看著書房裏的宮女和內侍;

  “都退下,朕與諸位愛卿們說些軍務上的要緊事情。”

  “諾。”

  錢得海答應一聲就指揮著書房裏的眾人退出門外,自己走在最後關上了書房大門。

  李世民看看人都出去了,這才對著一群秦王府出身的文武大臣;

  “李大郎遊玩到靈寶北十一裏處安營紮寨,手下奴仆挖坑打樁之時發現一處金窩,說是藏金甚多,已經派人來長安稟報於朕,估摸著明天就能到來,此間再無外人,諸位愛卿有什麽想說的盡管開口。”

  李靖盡管也努力克製著自己,終究還是帶著顫音第一個說話;

  “啟稟陛下,應當立刻派出兵馬駐紮去那裏,再派朝廷裏熟練的老手過去開采,方圓三十裏應當劃為大營禁區,不得擅闖進入。”

  房玄齡緊接著開口;

  “啟稟陛下,附近肯定有百姓農人居住,咱們應當清理附近的村莊,給足補償,給他們另外尋找一處修造村落莊子,把附近三十裏的農人百姓全部給弄走才好。”

  房玄齡剛說完話長孫無忌緊跟著點頭;

  “正是如此,啟稟陛下,臣附議應當盡快進行。”

  杜如晦皺著眉頭湊了一句;

  “啟稟陛下,應當在消息擴散之前清空附近的百姓,還得快馬傳令,叫李大朗不得聲張出去,朝廷要盡快接手那裏免得夜長夢多,此處若是個大金窩,咱們就輕鬆多了,陛下有了金窩,再得兩季節穀糧,殺進大草原就不是夢想了,那是鐵定的局麵,草原狼騎在我大唐朝廷錢多糧足之時,不過就是一堆土雞瓦狗罷啦!”

  “陛下,臣等附議。”

  “老臣附議。”

  “臣附議。”

  書房裏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是一臉笑容的建議著,李世民也是興奮的紅光滿麵,再次拿出地圖攥著拳頭狠狠的盯著北方那裏……

  程咬金大馬金刀的擠進書桌前,扯著他那招牌嗓子;

  “陛下您不用再忍多久了,如今的情況局麵,最多一年,臣等就能殺的那草原上的野蠻人四處逃竄呼耶叫娘,到時候也叫他們知道咱們大唐的厲害!”

  尉遲恭也不甘落後擠在書桌一角;

  “陛下,老臣願為先鋒,一路急行殺進大草原裏,為陛下砍了那些個狗屁可汗的鳥頭。”

  “陛下,臣願為左軍。”

  “陛下,臣願為右軍。”

  “陛下,臣押送糧草那可是從來沒有出現過失誤的。”

  “陛下……”

  李鈺不過就是找到了一處金窩,就弄得李世民的書房裏一群武將滿血複活,不再是平常上朝那樣~無精打采。

  個個都開始龍精虎猛,生怕這天大的功勞不叫自己參加一樣,爭先恐後的上來請命,弄得好像明天要出師北進一樣緊張無比!

  李世民非但不討厭一群武將湊熱鬧,反而對一群人的積極性高興的合不攏嘴,有錢了又如何?有糧食了又怎樣?即便你有兵馬十萬看著挺嚇人,可是沒有猛將廝殺,沒有能人坐鎮中軍大賬那都是瞎扯淡!

  草原上的野蠻人是好相與的?是好對付的?那不是玩笑,那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從小吃羊肉牛肉身體結實如牛的野蠻人,離開這些猛將強將悍將,去的人再多也不頂用!

  李世民隔三差五的就要拿兵家之事提上一提,目的就是怕這些大將軍們安逸的過頭了,失去野性,如今這會兒剛出現成熟的條件,立馬都是爭先恐後的請戰,這才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局麵。

  看著一群人須發皆張,李世民高興的伸出雙手;

  “諸位愛卿莫要著急,莫要著急,咱們還得再忍一下,再忍忍吧,到時候愛卿們一個不少,都要出力的,朕等著愛卿們出謀劃策,廝殺疆場,咱們君臣共同成就不世之功,叫後世子孫銘記千載萬年。”

  聽著皇帝陛下如此慷慨激昂的話語,一群武將仿佛回到了四五年前的戰場上,個個都是精神抖擻,連一群文官都跟著血液上頭,試問誰不想名垂千古?誰不想建功立業?

  李世民處處都是緊抓住男人要建功立業的心思做文章,次次都是三言兩語把一群能人刺激的渾身發抖。

  李世民笑著笑著就卡主了殼,臉上的肉僵硬無比,一群大臣都爭搶著來問;

  “陛下,您想到了何事?”

  “陛下……”

  “怎麽了陛下?”

  李世民砸吧了兩下嘴,苦笑著問了一句;

  “李大貢獻朝廷布棚耕種之法,就算不是大事兒,可是拿出高產培育的秘法給所有百姓,總歸是不小的功勞了,先不提功德無量,隻說這功勞就不好打發過去,再加上又把金窩找到,已經派人第一時間來稟報給朕了,如此……諸位愛卿也來參謀參謀,該如何給他論功行賞?”

  “啊?”

  “這……”

  “這個……”

  “臣不知也!”

  剛才還熱鬧非凡的書房瞬間就變得鴉雀無聲,有低頭沉思的,有皺著眉毛的,有大張著嘴的,偏偏就是沒有一個人說話建議。

  李世民自己心裏也是清楚明白的,那不要臉的東西,如今十六歲就是開國縣侯了,若是能為朝廷出力也能糊弄過去,隨便給他升官一級兩級就行,偏偏他在守孝期間,不能出仕為官,這就麻煩的很了。

  賞賜銀錢?先不說他缺不缺錢使用,李世民自己就窮的嚇人,朝廷的窟窿再有五千萬都填不滿的,處處都要用錢,哪能賞賜給他?

  可是無法提升官位,又不想給他一個大錢,那就隻能提升他的爵位了,問題是許多將軍都沒有個縣侯的爵位,他不但有了,而且還帶著開國兩個字兒,已經被許多人都覺得有些尷尬了,若是再升下去……難道給他個縣公?

  別說群臣了,便是李世民自己也頭疼至極,揉著漲疼的鬢角李世民擺了擺手;

  “算了算了,此事先不計較,待明日他的奏本呈上來再說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