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幸遇貴人欲將大事托付,山東賓王奠定出仕硬基。
作者:黃金菜      更新:2020-09-03 18:54      字數:4726
  第四百一十一章;幸遇貴人將大事托付,馬宰輔奠定出仕硬基。書離別,道相思,馬賓王家書傳情,言夫妻歡好秘事!

  馬賓王從太師椅裏站了起來,規矩大方的行了一禮;

  “多謝縣伯援助,賓王心裏記住此情,終生不敢忘卻,百姓裏也多有傳言,說縣伯急公好義,有古時孟嚐之風,今日一見果然是如此這般,這孟嚐君的名頭,當真是名不虛傳也……”

  李鈺聽到有人誇他孟嚐君,得意的不行,一邊擺手,一邊嘴裏說道;

  “賓王快起來,這算個什麽事兒,不過就是舉手之勞罷啦,以後賓王你就安心的呆在我這裏,等下個月家人來了長安,你們就能全家聚會了。”

  馬大管事一臉認真的說道;

  “對縣伯來說是舉手之事,然對賓王來說,成了天大的事情,縣伯高義又施恩不圖報,賓王可要記在心裏的。”

  李鈺笑的眼睛都快眯起來了;

  “哎呀你這是,多大個事兒了還……”

  李鈺心情大好之下和馬大管事暢聊了一個上午,最後給李鈺的定論是,此人見識獨到,處處都有驚人的妙論,眼光也看的長遠,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鈺不動聲色的觀察著,馬賓王的穿著和言談舉止,心裏仔細計劃著大事兒,待兩人說話告一段落的空擋,李鈺露出和善的微笑,不經意的說道;

  “大管事先修養幾日歇歇身子,我欲將大事托付之,不過,那所托之事需要行腳千裏之外,還不知馬大管事能否吃得這趟苦差,若是吃得苦中之苦,當屬一場大大的功勞啊。”

  馬賓王聽著李鈺的話,也在心裏神念電轉仔細琢磨:這剛一來到就得了一個大管事的職位,恐怕別人多有不服。

  或者以為,我馬賓王隻會寫幾個大字而已,其他的就一無是處了,方才那個李管事給我安排伺候下人的時候,就有些拖延之處,當我看不出來嗎?

  這裏伺候的下人一大群,難道還不能給我安排兩個?用得著大費周章去老家藍田縣另外調動兩個過來?

  明擺著是小看自己,自己剛一到來就給了三貫銀錢一個月的巨資,若是不露出一手,恐怕別人難以服氣,至於這李縣伯所說,要行腳千裏之外,有什麽了?窮人家的孩子,還怕它多走幾步路的事兒不成?

  心裏快速想好了一切,馬大管事一刻也不停留趕緊接口;

  “縣伯容稟,賓王出身窮人之家,也曾經遊曆天下,不過就是千裏之路罷啦,何懼之有?縣伯隻管安排,賓王隨時都可以出發的。”

  “好!此事也不來瞞你,乃是我早就想出來的,要去那草原上重走一趟絲綢之路,帶著咱們有的,去換一些缺乏的回來。

  朝廷裏許多重臣家的郎君,都有參與些份子錢進來,連陛下那幾個郎君也一個沒有落下,

  我已經安排了兩個帶隊的,去叔父的大營裏學習西北的地理山川,風土人情,本來一切都挺好,隻是我那兩個跟班的小廝,性子直來直去,我多少有點不太放心,想要給他倆找個合適的軍師,照看他倆。

  若是換來牛羊馬匹,還要安排諸般事務,沒有一個能統籌大局的人去坐鎮,我這心裏不太踏實。

  今日與賓王暢談這小半日,這統籌大局的人選,便著落賓王你的身上了,等我那兩個小廝回來,你們多聚聚,也見見麵,互相熟悉一下,這趟買賣就托付你們三位了。”

  馬賓王聽著李鈺的買賣計劃,心裏震驚無比,這李縣伯小小年紀就如此厲害,高瞻遠矚之意竟然如此清晰,若是重走絲綢之路,這大唐必定要再現漢時的輝煌,此事若是說陛下不當一回事兒,恐怕傻子都不相信。

  表麵上看,就是一群重臣的子孫後人做些買賣之事,其實則不然,有些文武大臣家的郎君,就是幾歲的孩童,如何來商討買賣大事,還不是一群大人站在後頭指點江山?

  且李縣伯那兩個長安盡知又身高六尺的~“小廝”,去了城外的大營裏學習地理之事,難道這還不能證明,一切都和朝廷息息相關?

  此事必定是牽動著朝廷的中心,陛下也要十分重視的,倘若我能在這事上露個臉麵,以後得事兒誰能說的清,上天要如何安排……

  馬賓王早就死了的仕途之心,聽了李鈺這番話,又忍不住再次滋生出了新芽,他盡量保持著平穩的心態,又在心裏深處想的開朗無比。

  跟著這尊貴的李縣伯,日後多的是露臉的機會,隨其自然就是,若是有朝一日,能被皇帝或者哪位重臣賞識,或許還真能走向仕途……

  若是終身無望,那也是天意使然,豈能是人力所強求的事情,便是無望仕途之路,在這隴西李氏二房裏,經過一番打拚總會有些成就的。

  這李縣伯待人厚道,又是個多金的財神爺,號稱是時下的孟嚐君,跟著他踏踏實實的幹下去,至不濟也能混個小福貴出來,自家人衣食住行,皆能大大的改善,這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恐怕不能經常遇到,我可不能將之錯過。

  再說了,即便自己不能出仕為官,也可為自己的子孫鋪平道路,倘若跟隨這李縣伯半生,必定能結交一些重臣子弟,日後想要辦一些事情,那就會容易了很多。

  便是拚了這畢生的時光,也要為滴親愛子馬載~掃蕩一切不平,為馬家下一代子孫光宗耀祖,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此說來,長子馬載必須要跟隨在自己的身邊,仔細教導於他才能寄托厚望,所以,老家的人馬必須想盡辦法接來長安城,才是上上之策……

  心裏思考著馬家的大事,馬賓王麵上不露一絲痕跡,嚴肅回答著李鈺的問題;

  “縣伯放心,不過就是千裏之路,賓王願效犬馬之勞,敢不盡全力乎?

  隻有一事,還要請縣伯出手相助,方才賓王心裏也想著,自己跟了縣伯倒是能享受一場富貴,當然是天大的喜歡事情。

  奈何賓王的家人老小,卻還在老家吃苦,賓王實在不忍直視,想要盡一些為人子的人倫孝道,把老阿耶,老阿娘,接來長安城裏,沾光一些縣伯的便宜之處。

  賓王雖然心裏存孝,卻是在長安城裏無親無故,隻有縣伯對我厚恩,先是收留之情,後又托付大事看重之恩,

  賓王也未結交其他有能耐的,所以厚顏相求,待我西去未歸之時,若老家人來,不敢煩擾縣伯照顧一二,賓王此生感激不盡。”

  李鈺前世裏就是個大孝子,借錢貸款都要給母親治病,這會兒聽得這馬大管事要盡孝心,隻坐著聽幾句就覺得耳朵根兒舒服。

  李鈺心裏也有一番計較的,這馬管事每月三貫的銀錢例子,足夠他安頓一家老小了,半年之後,他若是還想不起來一家老小的事情,

  不論他有多大的能耐,字兒寫的再好,李鈺也要把他趕出府門永不再用,對於那些富貴之後就忘本的小人,李鈺可是大大的不喜歡。

  再加上有大事要托付人家,自然也要處置人家的後顧之憂,要想馬兒跑必須給馬兒草,這個道理李鈺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白白去使喚人一場,可不是能人所為,久而久之,所有人都看出來你的小聰明,大家嘴上即便不說一句,其實心裏都不是傻子,肯定見你就要敬而遠之的。

  前世裏他也遇到過許多人,總不想花一毛錢就想到處得便宜,對此李鈺的評價就是~寡婦夢見求,靜想美事兒。

  李鈺可不想做那種傻子,既然想叫人家為你賣命,必須照顧人家的後顧之憂,李鈺也不耍太極,直接開口安排;

  “賓王無需客套,既然為我李氏奔走勞累,我李氏理應安排你惦記的那些家事,

  況且,也不是什麽太艱難的事情,到時候你安心做事既可,至於你的那些家人老小,某自有安排,不敢請問,貴夫人可識得賓王字跡否?”

  馬大管事努力平複著激動的心情,冷靜的回答;

  “回縣伯的話,賤內認得我的字,且我在老家的時候,也有教過她一些……一封家書還是能看懂的。”

  李鈺想也不想直接開始安排;

  “這樣吧,某有個提議,既然貴夫人能識文斷字,賓王你可寫下一封家書,說明事由經過,我再安排下人若幹,去幾輛車馬,把貴府的家人老小,接到這長安城裏安置下來。

  等你功成歸來之時,便可在令尊令堂麵前盡孝,亦能與正妻重逢,又有愛子在膝下承歡,不知如此安排可否如賓王之意?”

  馬賓王表情嚴肅的站了起來,仔細的整理一遍自己的衣衫,確定沒有什麽不整齊的地方,這才雙手相合,左手在外,右手緊扣在裏,一躬到底;

  “賓王拜謝縣伯照顧,縣伯的一切恩情,賓王謹記在心,不再多說那蒼白無力的話語,縣伯且看來日之事。”

  李鈺從馬賓王站起身來,就知道他要做什麽,還是一動不動等著馬賓王正式行禮之後,這才起來攙扶;

  “賓王請起身,你進了我李氏二房的家門,就是我李氏的自己人了,照顧一些家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可如此見外,快快請起。”

  兩人複又再次坐下,沒說多大一會兒話,那負責書禮的梁大管事,就帶著四個小老頭過來,手裏捧著那些精美的請帖。

  “啟稟族長,全部涼幹了,請族長過目審視。”

  李鈺點點頭看著迎香說道;

  “不用看了,娘子可收將起來,咱們這就去送。”

  “諾。”

  迎香答應一聲,安排了旁邊的侍女收好那些大紅燙金的請帖,五個老頭請退而去,李鈺也起身告辭;

  “我還要親自去送請帖,賓王自在屋裏看書就是,這兩日你且自己去廚房領取吃食,府裏的下人安排過來之後,就不用再事必親躬了。”

  安排好了心裏的石頭,馬大管事十分舒暢,氣定神閑的起身相送;

  “是,送縣伯,縣伯放心,賓王乃是窮苦出身的人,能自己料理瑣屑的,縣伯但請慢走。”

  李鈺拱手為禮便度步而去;

  “馬大管事留步,我等自去之。”

  一大群下人,侍女,隨著李鈺一塊兒離開,馬賓王的小院子,又恢複了平靜,馬大管事站在堂屋門外,看著李鈺一行人離開了院子,這才露出了數年不曾見過的笑容。

  沉思了片刻,馬大管事疾步而進內屋書房,鋪平了一張宣紙,想起那年邁的雙親,仍然早出晚歸的在田地裏勞累吃苦,馬賓王的眼睛瞬間就濕潤了一層霧水,再憶起妻子那無怨無悔的付出,馬大管事對正妻的思念之情,也如江河決堤般~泛濫不可收拾……

  腦海裏回憶著愛妻那漂亮又賢惠的笑臉,馬賓王的嘴角情不自禁的勾起了一個弧度,簡單醞釀一番,馬賓王將毛筆蘸滿了墨汁,運筆如風,急走龍蛇;

  “紅袖吾妻見字如麵,先替為夫拜上阿耶,阿娘,不孝子馬賓王這裏給雙親叩請金安。

  未知家中老小是否安好,賓王不敢請問,望尊長在上能得天地庇佑,妻與子在下健壯成長……

  還記得舊時,愛妻花容月貌,為夫也是正當少年,得月老牽線,又有父母之命,再來媒妁之言,與吾妻奉天地與父母之命~大婚,不覺已過經年,今有三載不曾謀麵,吾心甚念之,亦想那周公之禮……

  承蒙娘子一路不棄,追隨為夫一十三載有餘,上~孝敬父母,下~養我馬氏後人,勞苦功高至極,吾心甚慰,亦感激不盡,以往之歲月,愛妻吃盡了苦頭,卻無怨無悔一如既往,為夫也是心知肚明,不敢有忘。

  今撥雲見天,我馬氏一門累世行善積德,總算沒有白費功夫,也是蒼天有眼,在為夫收拾行囊之日,要歸家種田之時,得遇貴人,來恩情待之。

  藍田縣開國縣伯將為夫收留,聘為大管事,欲將大事托付與我,又贈錢五十貫,且日後亦有月例三貫的巨資,做泉水常流!

  我清河馬氏總算有了晴天,愛妻自此再不用勞累拚命,或者月底,或者下月,為夫就要去處置縣伯托付的大事。

  為夫預測,最遲一年可歸,方才與縣伯道盡我內心憂慮之事,唯惦記家人老小耳,縣伯高義,欲派遣車馬若幹,要去往山東老家,接我家人老小往來長安城裏居住,全我舉家歡聚之念想。

  愛妻不必疑惑有他,可帶領阿耶,阿娘,並子女三個,隨車馬來長安城安頓既可,一切都有縣伯安排,汝隻管承受就是,切勿多言去惹人見笑。

  望愛妻見此家書,即刻安排一家老小隨車馬而來,你我患難夫妻也能重逢可期,接續閨房魚水之歡……再替我拜上雙親,不孝子賓王跪叩!”

  馬賓王一口氣寫完了家書,又仔細審視了兩遍,沒有錯處,等待墨跡退去了濕氣,這才小心翼翼的,把承載著在外遊子那滿腔思鄉之情的家書,裝進了信紙中。

  馬賓王負手而立案幾之前,看向窗外生機蓬勃的桂花樹,心裏感歎不已,蒼天待我真是不薄,本來已經是萬念俱灰,要回家耕讀了,沒想到又飛來一場富貴,看來這長安城就是自己的命中貴地,那李縣伯就是貴人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