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吃貨掌大權
作者:黃金菜      更新:2020-08-06 11:54      字數:3474
  第三百六十一章;吃貨掌權

  “啟稟聖人,都回來了,這是六隻五香燒雞,那三位送過來的,孝敬您的呢。”

  李世民趴在黃昏的案幾前,忙碌的批閱著奏本,聽見錢得海的話,這才抬起了頭;

  “噢?他們三個回來了?安排人給皇後那邊送幾個過去,改善一下,最近宮裏的吃食,確實也太清淡了些。”

  錢得海連忙湊過來笑眯眯的回話;

  “啟稟聖人,不用的,三位皇子都是一般的模樣,給您鬆了兩個,給皇後殿下送去兩個,自己留了四個,您那二郎還送了兩隻去給楊貴妃呢。”

  “怕都是乳娘們教的吧,依照他們歲孩童的性格,恐怕是一個都不舍得送人。

  就說李泰吧,整天饞嘴的不行,恨不得把雞骨頭都吞下去,若不是他的乳娘管教於他,他能舍得一次送出四個才怪?”

  “聖人容稟,乳娘不就是叫她們管教皇子的嗎,若是這些臣子的禮儀都不會管教,那還要他們作甚?

  一隻都不知道給您送,那豈能是臣子所為,若是那般,可以直接把他們的乳娘仗斃了。”

  正要繼續批閱奏折的李世民,忽然問了一句;

  “那李大郎今日的宴會如何了,可有成功乎?”

  錢得海見提起這個,立馬來了精神,強忍著笑意回答;

  “陛下,說起這個了,奴婢可是打聽的清楚明白,聽說好幾家大將軍的郎君,打架鬥毆,一群小郎君大鬧宴會,那是好不熱鬧。

  隻勉強說了個開頭,就再也說不下去了,奴婢就知道是這個結局,和一群孩子商量買賣,哪有成功的道理?

  李縣伯看看也是沒有辦法了,最後隻能趕緊開席,先叫一群小郎君吃飽喝足,不哭不鬧再說其他。

  聽下頭人回來稟報說,午時那會兒,大人都沒吃酒,這會兒小的都送走了,他們才開始正式商量,估摸著也差距多了吧?”

  “知道了,先不忙了,安排廚房上些吃食吧,朕吃飽了也好與兩位仆射商量大事兒。”

  “諾。”

  錢得海答應了一聲,就吩咐書房裏伺候的內侍,下去傳膳,心裏嘀咕著,今日沒有安排召見兩位仆射的事兒啊……

  李世民用過了夜食,一個人美美的吃了整隻雞,喝了兩碗粟米粥,這才停手,吩咐錢得海;

  “把這些剩下的,送去四貴妃處,每人一隻,剩下的一隻送去太極宮給阿耶享受。”

  “諾。”

  李世民交代完畢,起身散步回到書房裏坐下,還沒多大一會兒,內侍就進來稟報;

  “啟稟聖人,房杜兩位仆射求見,已在書房外等候。”

  “宣。”

  “遵旨。”

  不多時房杜兩人並肩而進,行禮問安拜見之後,被李世民賞賜了座位,坐下後的兩位大能互相看了一眼,依然是房玄齡最先說話;

  “啟稟陛下,藍田李大郎那宴會已經結束了,去的人不論大小都各回了府邸,臣等特來稟報陛下。”

  李世民饒有興趣的說道;

  “兩位愛卿仔細說說,那李大郎,與那一群半大孩子,都是怎麽安排的,朕倒是好奇,他出了精於吃食,再倒騰個白酒的秘法之外,還能弄出個什麽買賣?”

  房玄齡撫著胡須微笑應對;

  “遵旨,陛下不必著急,聽臣仔細道來,臣怕耽誤陛下的大事兒,直接派部裏一個機靈的跟著去的,

  原來那李大郎,早就在心裏算計好了一切,今日就是和大家夥透漏個大概消息,然後再大概定下日子出行,提前準備。

  想要參與的,隻需要拿出銀錢絹帛,湊上份子錢,他們還想弄些絹帛絲綢帶上,與茶葉鐵鍋一同裝車,

  就是不知道行走路線,最後與駐守過邊防的幾位偏將,單獨說了個把時辰,這才放那些副將出來。”

  李世民一隻手敲打著案幾,顯得有些不太放心;

  “聽得海所說,那李大郎隻派他那兩個跟班的大牛,阿貴前去,那兩個大個子,朕也有所耳聞,

  吃酒吃肉倒是一把好手,隻是這如此大的事情,竟然交給兩個不認字的去主持大局,且還不懂行軍之法,這可有些不太妥當吧?”

  杜如晦笑著問道;

  “陛下可是想派一些十六衛的兒郎同往,再出兩個將軍一路護送?”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這才慢吞吞的說道;

  “朕也是帶過兵的,怎能不知其中的門道,倘若如此當然是最好,不過,那草原上的賊子,可也不是瞎子,草包,真派一團人馬出去,恐怕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是問題。”

  房玄齡不停的點頭,想了好一會兒,才接過了話茬;

  “陛下聖明,正是如此,臣與克明商討一路,都覺得不能有十六衛的兒郎,出現在商隊裏。

  否則必定敗露,壞了大事,到時候別說換人家的戰馬了,恐怕還要將一堆人的性命,全部留在那茫茫的草原上。

  是以這次李大郎的想法,從大局上來說,沒有錯處,隻是那兩個大個子跟班……主持大局,說實話,臣這心裏也是沒有譜子的。”

  李世民看看房玄齡,又看看皺著眉頭的杜如晦,三人都是一臉憂慮的臉色,李世民的心裏更加的不放心了,試探性的問道;

  “克明,你覺得那兩個貨,能否勝任重開絲綢之路的角色?”

  杜如晦見皇帝發問,眉頭緊鎖,小心仔細的斟酌著語句;

  “回陛下的話,臣也想到了許多細節,那大牛,阿貴,不認識一個字,還性情耿直,細細想來確實和那些野蠻人,有許多相同之處。

  臣等兩人也仔細分析過了,若是派戶部的官員,出動兩三人去出謀劃策,倒是能把那些草原賊子,繞的暈頭轉向,可是等那些賊子反應過來,立馬就是一場禍事,是以我等兩人也是猶豫不決。”

  房玄齡看看老搭檔,又看著點頭認同的皇帝,沉聲開口;

  “陛下明鑒,別說戶部那些人,咱們朝廷裏的三省六部,隨便拉出來一個五品官員,都能應對自如,把這些事做的漂亮精彩。

  隻是草原上那些賊人,最忌諱的就是聰明人,如果真的派去了,肯定要惹出麻煩,還不如大牛阿貴兩人,憨憨的,直來直去的好。

  陛下您想啊,他藍田李氏,乃是隴西正宗,族裏可不是人人都不認識字的,以臣揣測,藍田的莊子上,比這兩人聰明數倍的管事,沒有十個也有七八個,

  為何那李大郎,有人才卻放著不用,偏偏派兩個不認識字,連賬都算不清的去統領全局……”

  “不錯,朕一直都在考慮這個,他那莊子裏的管事,一個比一個能耐,卻點著名安排這兩個大個子,當真是有些……有些……”

  李世民連說兩個有些,終究還是忍住了話頭,沒再繼續說下去,杜如晦直接說道;

  “陛下,臣以為,可安排那大牛阿貴兩人,明日起,去秦程兩位大將軍的大營裏,

  教授些簡單的兵家之事,以防不測,也不圖他們頃刻之間就成為將才,隻學些簡單的,

  一是防患於未然,再者也能提高兩人的警惕性,不至於出了什麽事情,慌亂無策。

  再令駐防過邊關的那些將軍,與他兩人多說些草原那邊的情況,增加這兩人對草原的熟悉程度,便是去了那邊,心裏也大概有個譜子,還請陛下明鑒。”

  房玄齡看著老搭檔說完,趕緊接了一句;

  “啟稟陛下,萬萬不能派戶部的那些精明之輩,前去教授那些斤兩之間的能耐。

  李大郎選中他兩人,以臣看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那份純真天性,若是斤兩之間,學的和那些聰明絕頂的商賈一般,怕是要本末倒置,得不償失,請陛下多加考慮。”

  李世民也不是昏庸無能之輩,哪能想不到這點,隻是心裏也忍不住想著,明天要不要派戶部的能人出來幾個?

  稍微點撥那兩個憨貨一點點,別叫太傻了,去換不回幾匹馬來,剛一想到這裏,

  最擅謀略的房玄齡,立馬就出聲提醒,李世民的心裏,多少還有點猶豫不決的心緒,頃刻之間就有了決斷;

  “唉,兩位愛卿所言,都是精明果斷,朕當納之,隻是……朕向來行事,多是謀定而後動,又需縱觀全局,唯獨這次,派兩個吃貨,還都是不認字的去掌大權,

  朕這心裏也是七上八下,可是也實在想不出太好的辦法來,這絲綢之路重啟,那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兒,本當有朝廷仔細研究商討,定出詳細,再選定能人出麵才是。

  不過這般行事,恐怕商量好想法,就得兩三年出去,這李大郎倒是速度挺快,可倉促之間說行動就行動,便是咱們君臣三人,也無法照顧太多。

  罷啦,罷啦,朕也賭他一把大小,這次就試試看,那兩個憨子,到底能不能全功而歸……唉!”

  房玄齡看皇帝雖然有了決斷,可還是放心不下,連忙出聲相勸;

  “陛下不必憂慮太多,大牛阿貴兩個,確實不太聰明,可那藍田的李縣伯,卻是精明無比。

  別看隻有十五歲,以臣看來,和那做了一輩子買賣的老商賈,也不遑多讓,從他製作鐵鍋美食開始,臣就沒見過他吃虧一點。

  把那些富貴大戶,商賈豪門弄的團團亂轉,銀錢絹帛拿走一堆不說,還叫那些出了血的,笑的合不攏嘴,真真是賣了人,還得幫著他數錢,陛下還怕他吃虧?”

  李世民仔細想想可不就是這樣,從來就是隻有他占便宜的,小小年紀家裏弄了上百車的銀錢絹帛,還說的冠冕堂皇,

  什麽做本金用的,什麽要買糧食穀子造酒,即便如此還天天哭窮叫苦,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飯都吃不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