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內憂外患
作者:黃金菜      更新:2020-06-30 03:37      字數:3330
  第二百四十二章;陛下不能就這樣放過他們

  “陛下,難道就這樣算了?

  若是隻砸了臣的鋪子,老臣就聽陛下的勸,忍一回屈辱罷啦,

  可他們如此囂張跋扈,都欺到皇後殿下的頭上了,

  難道,咱們還要繼續忍氣吞聲不成,陛下貴為九五至尊,何以如此退步忍讓,老臣實在有些想不通啊,俺的好陛下呀……”

  尉遲恭說完,鬱悶的一口幹掉一大樽高度白酒,由於喝的太猛,不停的咳嗽起來。

  就是一直不說話的程咬金,聽了尉遲恭的話,也是大點其頭,跟著出聲支援;

  “陛下,臣覺得,尉遲老黑說的沒錯!”

  牛進達緊攥住拳頭,盯著李世民道;

  “陛下,尉遲大將軍所言,正合臣意,豈能任他們如此猖狂,若是就此罷休,也太窩囊了些。

  難道離開他們五姓七望,陛下的江山,還沒人治理了不成,

  陛下的子民,千千萬萬,何必擔心無人治理,臣也是心中難服。”

  牛進達用懇求的目光,看著李世民。

  他盼望陛下能像以前那般,乾綱獨斷,號令一出,他牛秀就立馬衝殺出去,斬將奪旗,再建功業。

  牛進達那好戰的血液,正在期盼皇帝的命令,才能再次沸騰……

  李世民看著三個忠心耿耿的超級打手,自己也鬱悶至極。

  內心也在強烈的掙紮著,曾經指揮千軍萬馬,征戰沙場,

  那是何等的快活,如今,竟然要被這些小人,逼迫到這等地步,還不能還手乎?

  另一個聲音,不停的蠱惑著李世民的內心;

  殺了他們,把那些敢欺到你皇後頭上世家門閥,全部斬殺的幹幹淨淨,欺皇後就等於欺你……

  也叫他們也知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李世民險些就要鬆動心神,關鍵的時刻,最後一絲清明,又占據了上風,

  李二郎啊李二郎,你這皇位來的就不正,已經是個詬病了,倘若再做不好這皇帝,

  豈不是更要惹天下人恥笑,還要惹後世子孫的嘲笑?

  把那些人的家族,全部都斬殺幹淨,隻不過是一時的痛快,痛快之後呢,諾大的天下,誰去治理?

  不行,朕必須做一個千古明君,叫百世後的那些子孫也看看,

  到底我李世民,才是那天子的最佳人選,

  朕不是還要開創大唐盛世的嗎,怎能小不忍,去亂大謀……

  強自壓下心中那凶狠的念頭,李世民和程咬金一塊兒,拍著不停咳嗽的尉遲恭後背,溫言相勸;

  “諸位卿家,不必如此這般,何必與他們置氣?

  你看看,你慢點吃不成,還怕誰還來搶你的酒尊乎?”

  尉遲恭終於止住了咳嗽,坐直身子,;

  “陛下……”

  李世民直接抬手打斷了尉遲恭;

  “三位愛卿之意,朕都明白。

  這些年,你們對朕忠心耿耿,朕也相信,你們是為了他們欺到皇後頭上而氣惱。

  可是這打天下,和治理天下是兩碼事,成江山易,守江山~難。

  難道你們還不明白,這是個陷阱乎?”

  李世民再一次揮手,示意想要說話的三人,這才繼續陳述詳情;

  如今已經不是當初,大業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了,

  我李唐江山已經穩固,這天下也要走向泰寧,

  當今之時,正是明律法,修典史,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的大好時光。

  當務之急,是要勵精圖治,一些大事非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這邊從諫如流,那邊還要整飭吏治,

  又要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需致力複興文教,

  令隋末動蕩之局,得以穩定下來,吸取秦隋,二世而亡的經驗教訓,

  怎能以一時之意氣用事乎?諸位愛卿應當多加思慮才是。”

  李世民沒指望這三個憨貨,能聽懂他的苦口良藥,隻希望能安撫他們焦急爆躁的內心。

  程咬金雖然聽得有些吃力,可大是非上,卻是明白了不少,雖然心中還有氣惱,卻是能沉住氣了。

  牛進達的阿耶,曾經做過一方主薄,按說應該懂一些文筆才是,

  奈何這廝,除了能看懂排兵布陣的那些兵書之外,幾乎行事不帶腦子,急急的辯解道;

  “陛下,砍殺了他們的狗頭,咱們一樣可以,像陛下方才說的那般行事,還能出這胸中的惱氣,豈不是兩全其美?”

  李世民煩悶的撫摸著自己的額頭,鬧了半天,這些發人深省的大道理,竟是對牛彈琴了。

  還兩全其美,簡直是狗屁不通,一點小事兒,就將五姓七家砍殺一大半,這能算是兩全其美?

  恐怕也就是你們幾個心裏美吧?……

  “進達稍安勿躁,那些小人,正是看中了你們這種火爆的脾性,才故意將你們的鋪子砸毀,

  如今,天下安寧,正是明修律法的時候,倘若這等小事,就砍殺百姓,

  痛快是痛快了,世家門閥群起而攻之,都來參奏,你們將大唐的律法視若無睹,要將你們法辦,以證典刑,朕該如之奈何?”

  李世民平攤雙手,向三人一一看了過去。

  尉遲恭和程咬金,牛進達不同,他就是個打鐵的出身,生性暴躁,

  當年被地主欺負之時,怒火攻心,直接將那一家老小斬殺了幹淨,這才加入了義軍……

  回想當年,自己歸降之時,同僚先是降了唐營,後又背叛而去,

  彼時,唐營諸將,皆主張殺了他尉遲恭以防後患。

  唯獨秦王殿下,力排眾議,不但放下屠刀,反而還用銀錢寶物,來賞賜自己。

  想當初,秦王殿下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向太上皇做保證,自己不會生出反心,這才有了尉遲家族上下,今日的富貴一場。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尉遲恭的人生裏,對李世民的忠心,那是典型的死忠。

  他雖然不知道什麽大道理,可是主辱臣死的道理,他比誰都清楚,

  如今那些賊人,不但砸了他的鋪子,還欺負到皇後頭上,

  那皇後殿下,對自己更加恩寵,皇後殿下自己,都是省吃儉用,不舍得添加新衣,

  還總是從牙縫裏扣出來一些,給自家山妻,賞賜衣物,

  尉遲恭這人,就是個直腸子,誰對她好,他就拿命去換,誰敢欺負他,立馬砍死你個狗頭。

  兩種仇恨加起來,尉遲恭狠下心來,咬著牙說道;

  “陛下,所有人都嘲笑俺老黑,愚笨無腦,老臣也不反駁,臣不識幾個大字,也不知道太多大道理,

  可老臣卻知道,主辱臣死之理,他們不就是想要老黑的項上人頭嗎,

  陛下隻管應允便是,老臣再為陛下盡忠最後一次,

  待我殺光陛下的絆腳石,為陛下清理幹淨道路,

  老臣也不叫陛下為難,更不用去大理寺,刑部受罪,

  臣但有一死,以報陛下當年活命不殺之恩,請陛下允準。”

  尉遲恭說完,離開太師椅,雙手相合,深深的拜了下去。

  牛進達愣住了,他和尉遲恭爭搶多年功勞,盡管都是過命的交情,可難免有些不服氣,

  今日他牛進達服了,論忠心他也能如此,如此不要性命的去支持陛下,尉遲恭是條漢子,

  這一番行為,直接刺激的牛進達也失去了理智,仿佛又回到了殘肢斷臂四處飛散的沙場……

  “陛下,臣也和尉遲大將軍想的一樣,願為陛下效死忠,

  不就是一顆頭顱嗎,讓他們拿去就是,

  可臣就是死,也要殺光他們,免得以後給陛下留下後患無窮。”

  程咬金也重重的點點頭,他不要命的救過李世民兩次了,沒必要多說。

  李世民向來知道,這三人都是死忠,可今日,三人又一次不要性命,也要為他清理障礙,李世民怎能不感動?

  他也是人,人心都是肉長得,豈能不激動?

  強忍著情緒,李世民,有些哽咽的說道;

  “我知道,眾家兄弟依然都像當初那般,不曾改變,我都知道……”

  攙扶起來尉遲恭,幾人重新坐下,李世民沉聲說道;

  “你們的忠心朕一直明白,那些小人的心思,朕也清楚的很,奈何還不是翻臉的時候,

  如今,天下初定,看似國泰民安,實則不然,

  前朝遺貴,還有一堆,五姓七望又把持大部分職位,平靜的湖麵下,驚濤駭浪正在醞釀,

  外,又有狼族野心虎視眈眈,三位愛卿難道忘記了,那白馬之盟的恥辱乎?

  突厥與薛延陀,蠢蠢欲動,龜茲,吐穀渾,互相試探,

  高句麗更是想逐步蠶食我李唐土地,回紇也不安分,焉耆,吐蕃又在日益壯大之中,

  是以,可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之處,倘若朝廷不安,動亂一起,渭水之邊的情景,必定再現。

  朕豈能輕舉妄動?

  若是你等覺得,以後無仗可打,那就大錯特錯,

  朕先整頓吏治,再安定了天下百姓之心,待局麵穩定之後,才能拿下他們那些小人。

  屆時,朕還要依靠你等猛將,為朕平定四方蠻夷,

  眾卿家,隨朕成就那不世之功,名傳百世而不朽,豈不是美哉?

  如今將大好性命,葬送在世家小人的手裏,孰輕孰重,眾卿家難道不能自行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