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張良談楚
作者:龍竹      更新:2021-09-14 22:25      字數:2046
  龍天羽用過早膳,張良過來,跟主公交談目前形勢與對策。

  他趁機將夜探侯府和營救柳詩詩歌舞團的計劃,說與張良,詢求建議,

  張良有點訝然,沉思半晌道:“此計雖妙,但柳詩詩性子剛毅堅貞,一向排斥陳勝,今日驀然答應留在陳地,從此離開歌舞伎團,難保不令陳勝起疑心!”

  龍天羽點頭道:“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其實雙方不過是各使計謀,互相欺瞞,隻是表麵仍要講究禮數,誰也不想先撕破臉麵,他才準備夜裏發動攻襲,而我亦是針對此點,邀請歌姬團去彭城演出,陳勝有詩詩在手,便會大方任由歌舞團離去,或許他胸有成竹,隻道我們活不過今晚,到時伎團仍會是他囊中之物,才如此有持無恐。”

  張良捋著短須,應道:“此話不假,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敵我勝負之法,關鍵在於廟算的多少,惑敵愈多勝算則愈多,天羽以智謀見長,老夫與倩兒則大可安心了。”

  龍天羽謙虛道:“這也是長期競爭作戰中積累下來的,征戰多方,攻心為上,牢籠有術,馴心實難,若要戰勝對手,首先要了解對方心理,步步搶先惡住要害,才能穩操勝算。”

  張良歎道:“龍將軍年紀輕輕便有此高瞻遠矚,將來天下必是君囊中之物,大秦雖強,六國百萬雄師而不得破之,卻自毀二世之手,可悲可笑。想當年秦始皇揮劍一舉擊破六國,何其壯哉,今日義軍四起強秦隻有苟延殘喘,離覆亡不久矣!”

  龍天羽聽他感慨萬千,深知張良本是韓國舊族後裔,其祖父和父親曾先後擔任五個韓王的相國,直到韓為秦所滅,當時張良年紀尚輕,沒有在韓國做過官,但家裏仍很富裕,韓亡時候有奴仆食客三百餘人。

  後來他為了報答韓王恩惠,拿出家財尋覓一位大力士,隱蔽在搏浪沙刺殺秦王政,失敗後才逃到下邳藏身,亡國之情,惋惜不已。

  龍天羽忽地想到陳勝欲稱王,建立“張楚”政權,曆史上曾記載他本是以秦皇子扶蘇、楚將項燕為名,號召天下百姓歸附,如今曆史已變,為何陳勝仍以張楚為國號呢?

  於是,他向張良詢問道:“陳勝欲除我為快,自立為王,建號張楚,嶽丈可知他靡下都有哪些曆史角色,為何以張大楚國為號呢?”

  張良凝思道:“陳勝靡下學識淵博者以魏國名士張耳、陳餘,舊貴族蔡賜推首,而武將則居多,其中楚人周文曾在項燕和春申君門下做過官員,熟習兵法,除此人之外另有陵人秦嘉、郅人董絏、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相附,實乃沛縣義軍外第二支強大的農民義軍,可惜這些人各懷鬼胎,遲早會兵戈相倒!

  “戰國末期,七國並立相持不下,直到秦王一統後,中原流域形成以秦、楚為主的兩種文化;西秦與戎翟同俗,燔百家之言,焚書坑儒,以愚黔首,所以秦文化是依賴政治而存在的,糅合少許各國文化而已。

  “楚文化集南方吳、越、魯等諸侯文化發展成熟,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和神話主義色彩,崇尚自由,富有激情,善歌好舞,故此六國滅亡後,民間流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次陳勝要以楚為號,也算動些小聰明。”

  龍天羽頻頻點頭,受益非淺,想到虞姬被稱為強秦四大名姬的“東虞”正是楚越女子,由此對楚國多了幾分親切感,好奇問道:“嶽丈對楚國曆史和文化有何見解呢?”

  張良感歎道:“楚國乃中原南方最大的諸侯國,土地肥沃,人才濟濟,在戰國後期四大公子中,楚國的春申君與齊國孟嚐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同時以禮賢下士而聞名天下”

  “春申君!”龍天羽曾在曆史記傳中略讀過四人典故,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孟嚐君雞鳴狗盜,平原君閾與之戰,唯有春申君的移花接木最令後世人貽笑大方。

  此人效仿呂不韋送愛妾朱姬與莊襄王,以福大貴的手段,孰知中了李圓兄妹的圈套,送命棘門。

  張良聽他失口叫了一聲,詢問道:“龍將軍也對此人頗有感慨麽?這春申君黃歇確有過人之處,對楚國的強大和穩定起了一些作用,後來涉入皇室爭鬥被楚王後李嫣嫣與其兄李圓以智謀刺殺,而大將項燕正是李圓一係列集團,待李圓除去黃歇大權在握,便提升親信為軍方支柱,後被秦國王剪所破!”

  龍天羽反複聽到項燕之名,倏地想起一件事情,問道:“項燕後裔之孫,可是有一位名叫項羽的青年?”

  史書《項羽本紀》中有所記載,項籍是下相人,單字羽。最初起兵時,隻有二十四歲,其叔父項梁乃楚國大將軍項燕之後,項家世世代代做楚將,封在項地,故此取為姓氏。

  項羽在中國的曆史上屬於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二千多年來,多少英雄豪傑如江水一般滾滾而逝,但項羽的豪情和勇猛向來被文人雅士所歌頌。隻可惜短於權謀,好大喜功,生性殘暴,每攻下一座城池皆不留降卒,最後敗於劉邦。

  龍天羽來到這個時代最想見到的兩個人便是劉邦和項羽,如今劉邦已經負傷,養病在家,不能下床,被他奪走了氣運。

  但項羽至今卻全無風聲,根據史書記載,離項梁會稽起兵的日子屈指一算,為時不多矣,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西楚霸王的風采。

  張良沉思半晌,搖頭道:“老夫近幾年來,以一人之力奔走天下,欲結合眾人之力抵擋暴秦,也正因此結識了各地諸多的賢才智者、勇猛壯士。楚將項燕之後有項梁、項伯、項莊等豪傑,卻不曾聽聞過有項羽的青年,或許是老夫來去匆忙,尚未遇見此人亦不可知。將軍為何忽然問起此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