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再次商量,各抒己見
作者:冬末荳籽      更新:2022-02-08 07:01      字數:2225
  昆蟲鳴叫聲響起,深夜縣衙的一間房間裏依舊燈火通明,例會照舊。

  縣大人坐在首位,在他麵前的是文書跟一個喝水杯子,連夜開會口幹舌燥,什麽都能少就是不能少了水。

  他整理文書,喝了一口水,抬起頭目光從每個人的身上掠過。

  “今天大家都去看過一遍縣裏的實際情況了吧?有什麽想要說的、匯報的,現在都可以暢所欲言。”

  每天照例開會,呆板反複的急著討論出一個應對結果。

  持續十幾天了,沒有一個好的建議跟提議,今晚他想換一個辦法,不用緊繃著思緒,什麽都可以說。

  盡量讓每個人都說話,提出看法。

  對此,縣大人對褚南玹的期望最高,他了解在座一群老古董的心思,若真有什麽好的意見早就說了,他這個提議,是針對褚南玹的。

  周文方嘛,他看過周文方的答卷,很一般。

  不過縣大人沒有直接讓褚南玹說話,先讓州判開口。

  優秀的年輕人在仕途上,並不是一帆風順,路上會有許多眼紅的人,使絆子,所謂的打出頭鳥。

  褚南玹是一顆好苗子,他不希望給褚南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招人嫉妒。

  “走了一圈,對縣裏的情況是了解了一些,縣城的排水係統不行;我想說這幾天先派人手,疏通縣城的排水係統,房子跟道路總不能一直被雨水浸泡。”

  被雨水長時間浸泡的物什,容易腐爛。

  臨縣現在處於災後,災後重建是頭等重要的事情,排水係統疏通好刻不容緩,不然之後在疏通,那就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乃至財力了。

  現在國庫緊張,調度糧食都得層層準批,財力就甭提了。

  隻是在天災人禍麵前,朝廷不得不開倉放糧,救濟水深火-熱中的災民,有民才有家才有國。

  國之根本,在於人。

  縣大人思考了一下,點頭道:“的確該如此,是個好的提議,我等之前疏忽了,明日我就加派人手,先將排水係統疏通。”

  山體滑坡,到處都是泥漿路,排水係統估計被雜物跟泥漿堵住了。

  現在一直忙碌在各個崗位,大家忙得無厘頭,一些事情上的確容易被疏忽,而且救治災民才是目前主要任務,大家容易看到主要,將次要的疏忽了。

  還得說加入新的血脈不一樣,看事情角度不一樣。

  縣大人回過思緒,期待的看向州判,道:“還有其他的嗎?”

  提議跟意見他沒說,這樣問就不是各抒己見了,得讓大夥都說說話,不能光他一個人在台上說,其他人都一溜煙的低著頭。

  州判低著頭翻看著今天的記錄,這是所見所聞都寫在上麵。

  “按照今早商討的事,我讓人核對重新整理了一份最新糧食的明細表,依照上麵的數目,還能支撐三天施粥救濟。”

  三天!

  臨縣大人眉頭皺緊,現在朝廷新一批糧食才到半路,三天時間不一定能到臨縣,現在災民情緒波動起伏大,倘若三天後斷了施粥跟救濟糧,災民長期壓製的心情會瞬間被點燃、爆發。

  “州判對此,有什麽見解?”

  州判搖搖頭,道:“尚未有良策,大家可以都發表一下意見,說上一兩句。”

  縣大人跟州判的品級一樣,一個是正七品,一個是從七品,在座的人聽聞不好意思在縮著不說話。

  “啊,這件事我建議每天減少施粥量吧,爭取堅持到朝廷賑災糧下來。”

  其他人聽聞,紛紛附和。

  有的提出了具體怎麽減少,道:“我覺得在這件事上,減少每天施粥量是必要的,要麽每天減少一餐,要麽減少每天煮的量。”

  褚南玹聽聞,眉頭微皺。

  在進入臨縣時,他聽到不少災民在訴說訴苦,每天施粥喝到的隻有粥水,連一粒米都沒有,若在減少煮粥的分量,災民們喝的還是粥嗎。

  那是沒有營養成分的粥水!

  當提議說出來時,褚南玹不在考慮是否做出頭的那一個,身為百姓父母官,自然要對得起這個職位,要對得起百姓。

  “不行,不能減。”

  話落,所有人的目光一時間聚集在他的身上,有蹙眉、有不解、有好奇……

  周文方坐在他身旁,聽到他清冷慷鏘有力的聲音,立馬轉過腦袋看向他,放在桌子底下的手輕輕拉扯。

  “南玹,你……”你怎麽了,這個時候這句話不能隨便說啊。

  哪怕他也覺得不能減少。

  開玩笑,作為鄉下出來的周文方,他能一步步走上來,每一步都是走在荊棘刺上的,深知底層的疾苦跟困難。

  眼下這些災民,比他在難的時候還難。

  失去家,失去親人,食不果腹,身體時刻承受著痛苦跟饑餓,災民們現在承受著雙倍的痛苦,換位思考,如果發生在他的身上,他不一定會挨得住。

  假設一下,倘若在減少救濟糧,災民們該怎麽活?

  隻是他有這個想法,但卻不能說。

  官場如戰場,坐在這裏,身邊的每一個人官職都比自個大,稍微一句話沒說對,不僅是烏紗帽不保,說不準小命都丟了。

  褚南玹沒有理會他,淩厲的目光無比堅定。

  “哦?不知道褚解元在這件事上,還有什麽看法;今天的主題就是暢所欲言,你大膽放心的說。”臨縣大人比起其他人,看向褚南玹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期待跟開心。

  他也不讚成減量,除非真到了那個地步。

  不過他能看得出剛才提出這個意見的人,此刻握緊拳頭,那種心思他在清楚不過了,他當年也是如此一步步走來的。

  至於為什麽心胸忽然闊達,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已經上了年紀,什麽事情都比大夥想得開一些,作為父母官,職責所在就是心係百姓,當有人提出更好的看法時為什麽不讚同呢。

  他已經沒有太大的想法啦,隻希望臨縣能熬過這一關,扛得住,撥開雲霧見天明,自己能光榮退休還鄉,這輩子也問心無愧了。

  褚南玹過目一遍糧食賬本的明細,對數目有了清晰的了解,道:“我看麵粉有許多,這幾天可以換著煮一些麵湯給災民們,不僅如此,還得多加一項施湯、藥湯。”

  臨縣大人聽聞,眼底閃過讚許。

  “此辦法可行,隻是湯藥怕是難以施展開來,現在各大醫館找不出在多的藥了。”特別是風寒痛風藥。

  在災難發生後,大家哄抬一下子就買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