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俺是塊香餑餑,人家人愛
作者:冬末荳籽      更新:2021-10-04 11:11      字數:2468
  接下來兩天,老莊家可忙了。

  可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就連李語琴以前還會忙裏偷個閑,可現在都鉚足幹勁去做事兒。

  因為黃豆油的事兒,老屋廚房跟院子暫時被征用了,還支棱起幾個臨時灶台,畢竟光靠莊靜初家的小廚小灶炒不了那麽多黃豆。

  不僅如此,連跟李語琴關係不錯的幾個老姐妹們都沾光啦。

  一萬斤黃豆實在太多,並且外人在聽說他們村子能榨油,能榨出更多的油,還幫賣掉隻拿一半的錢。

  一些腦袋伶俐的人就開始計算了,本來榨油率就多一半,去外麵鋪子榨油就沒這麽多啦,不僅沒還得掏錢榨油,最重要人家買不買下都是一個問題。

  這是個大便宜,不撿白不撿。

  大家想明白後紛紛開始組織,甭管在遠都將黃豆運過來,有心思活絡的人還幫忙張羅:隔壁落雅村的老莊家能榨油,你拿去鎮上榨出多少油,人家就給你多少錢。

  至於多的一半?

  那都不用提,遇到小家子氣消息有靈通的,聽完解釋後一陣感謝連著跑斷腿,恨不得半夜不睡就給落雅村送去黃豆。

  莊靜初看著家裏榨油產業鏈已經有雛形,聽褚南玹的話後索性透出去話。

  “俺家不光收黃豆,還收芝麻、 花生、玉米,你們要是有這些存糧的都運過來,但有個前提,必須麻溜整明白了。”

  家裏人手本來就不夠,哪怕雇了村子裏不少人,但都不夠忙活的。

  畢竟知道花生、芝麻、玉米都能榨油,自村子裏每戶人家就有不少存糧,更不要說外麵十裏八村了。

  所以不光忙外,還忙裏。

  真心實意想榨油的,先提前在家將芝麻打好,花生剝好、玉米粒整好,然後在一麻袋一麻袋的送來,別到他們村子裏還得多一道工序,沒那麽多人整事兒。

  至於為啥不雇傭村之外的人?

  還是別了吧,不是老莊家,不是李語琴跟莊靜初不同意,這次是村民們集體發聲:村子裏的事兒不能讓外麵人知道,在說了,上次老莊家著偷盜的事兒忘記啦?

  聽到這兒,裏正都不沉默,而是點頭默許。

  見狀,老莊家哪裏還說其他話,村民們想怎麽就怎麽樣,隻要速度能提上,在說了,那次著盜,李語琴還曆曆在目心眼都提著呢。

  所以算默許村民們私下的決定。

  村外人哪裏敢有異議?

  他們都占大便宜啦,就知足吧。

  守村門的幾人是這麽對外人說的,那些人聽的一愣一愣的,最後看著守門的人自信挺胸拍胸膛的模樣不由信了幾分。

  還真是撿便宜了。

  最先給落雅村運黃豆的那個中年男子,也就是那日渾身是酒味的人正好又運來一車子的玉米粒,嚷嚷的給大家分析。

  “可不就是占便宜?大家別以為這隻是一個買賣利益關係而已,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你們去榨油還得這自個掏錢吧?”

  大家紛紛點頭,是這麽一回事兒,榨油錢還不便宜,不然他們不至於吃不起油。

  “退一萬步講,去別的地方工序是不是得整明白?

  在說了,落雅村的油那味香啊,你們又不是不知道,別一個裝傻充愣,人家願意這麽幫我們消存糧,讓我們多掙點錢,這屬於恩。”

  這點上,這個中年男子就十分有話語權了。

  他以前是村子裏麵的“窩囊廢”,走路都不敢抬起頭看人,可現在卻搖身一變,進村子都是被擁簇進家門的。

  每個人見他第一句就是問好,回到炕上,媳婦一叫一個親呢!

  最後他有感而發,道:“俺們得將這份恩情記在心上,莫要讓老莊家的人寒了心。”

  這幾句話真兒真兒說到守門口的幾個人心坎坎去了,可不就是這樣?別不識好歹,你想來俺村榨油,俺們還不榨給你呢。

  此話一出,大家紛紛禁聲,好像還真的是這麽一回事兒。

  哎喲,不說啦。

  俺們曉得是怎麽一回事兒啦,你們就放心吧,俺們這就回村子裏麵跟大家夥兒說這事兒,讓大家記上老莊家的情。

  沒有人有義務讓俺們賺錢,可老莊家卻是大恩大義的。

  聽說家裏麵還有一位童生呢,過完年後就開始考秀才了吧?憑借著那位的腦袋,考秀才估計在容易不過了。

  話說不看僧麵看佛麵,憑褚童生他們就得對老莊家好。

  不過估計這份好哪怕他們趕上前送,人家老莊家還不需要呢,但越是這樣越說明啥?

  甭說了,回家!

  ……

  此刻,落雅村莊家門口前,兩輛牛車整裝待發。

  一輛車子上裝著滿滿當當的麵包箱子,另外一輛車上裝著各種工具,有螺絲釘、錘子、砍刀、鋸子等。

  一早上莊懷仁就去裏正家打了招呼,“實在抱歉了,俺家牛車這兩日實在騰不出來,你跟大家夥兒解釋下哈,。”

  “老莊哥,你可別這麽說,你們願意在百忙中始終騰出一輛牛車幫助大家,大家不說但心裏頭都感謝著你們的好,忙就拿回去吧。”

  村民們這頭有他呢,看誰敢說一句閑話?

  要真有不識好歹的,他就問一句,你家現在掙著錢啦,買牛車了願意空出來免費給村裏用?

  不過大家沒那麽不識好歹,一個個記著老莊家的情呢。

  今年她們去置辦年貨的時感慨特別多,手頭闊綽了,買的棉花、給小孩吃嘴的小零食都比往常要多。

  放在以前她們是不敢想的,可就是實現了。

  他們換上一身新的行頭去工作時,再次真心實意的感謝老莊家,但光是說謝謝之類太蒼白啦,俺們去幫忙,哪怕不要錢。

  但老莊家哪裏會真讓他們白幹?

  不僅如此,老莊家還包中餐,夥食不賴,有肉、有香餑餑、蔥花餅。

  他們還說啥啊,埋頭苦幹!

  特別是沾了光的那幾戶老姐妹,其中就有孫大娘,她一改摳搜樣,此時她手中端著炒熱冒氣兒的一碟子肉菜,放在桌子上囑咐幾個兒子。

  “都給俺多吃肉,待會兒幹活兒時拿出十二分的力氣跟精神,別讓外頭人小瞧咱們家,這活兒你們不珍惜,外頭人擠破腦袋都想幹呢!”

  這段時間她跟李語琴處得不錯,又靠莊家近,所以廚房被征用去炒黃豆,還在院子裏製冷器油棚子。

  在這裏進行最先的工序:清洗、脫皮、碾壓,最後才是炒黃豆。

  她現在出門都倍有麵子,左鄰右舍更是眼紅的不行,饒是如此,那些人見著她都得裝著笑臉,一聲聲的甜嘴巴獻上,討個臨時工做。

  但這事兒她做不了主,得去老莊家問然後登記上。

  夥食改善的事兒不僅在她家發生,更是在許多家裏麵同樣發生著。

  讓兒子們都拎清點,別為了舍不得幾口肉沒力氣幹活,都給老娘們大口吃然後拿出使出chi奶的勁兒幹活。

  至於收大棚菜的人,也是如此,別拖村子後腿。

  此時,在鋪子忙得找不著北的李語琴摸了下燙得不行的耳朵。

  “咋回事兒啊?紅的不行。”隨後她像是想明白了般,沒辦法,誰叫她是香餑餑呢,她無奈的搖搖頭。

  “俺就是著人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