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璽
作者:貪看飛花      更新:2021-07-11 16:19      字數:2775
  “那是什麽?”

  ??王世良話音落下,幾人好奇的目光一齊向齋壇頂端看去,隻見壇頂的帷幔正被狂風吹得亂舞,顯露出裏麵的紅檀香案,而那香案上除了兩壺香爐和一尊方玉外便再無一物。

  ??齋壇下兩個護壇的執事踉蹌著登上齋壇試圖扯住帷幔,然而他們剛捉住帷幔的一角,平地而起的狂風又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周圍的道士見狀一片嘩然,都不再誦經。

  ??郭信瞧了一眼身邊老道的神色,見到的同樣是一張驚懼莫名的表情。道士們的舉動在郭信眼中十分古怪,郭信指著帷幔問老道:“不知那是什麽寶物,還要專門設壇供奉?”

  ??老道先是對著齋壇下看來的一眾弟子揮了袖子:“接著誦!”

  ??直到誦經聲再次齊聲響起,老道才低下頭很是想了一番,緩緩開口道:“適才忘記向將軍說明,本觀近日修葺屋舍殿宇,於觀內枯井中偶得了這一尊寶玉,正該是本觀的一樁祥瑞。加之如今戰火將起,民生困苦,故而我等以此玉為祭,設下這齋醮上消天災,下禳毒害,保佑陽世平安。”

  ??還有這種事?即使是華清舊宮中發現的寶物,那多半是前朝皇家器物,而非普通凡品了。郭信想到此處也好奇心起,向老道問道:“本將年少,還未曾見聞過有如此寶物,不知道長可否將那寶玉借來一觀?”

  ??老道連忙搖頭:“這卻不能,法壇既已設下,便不可輕動,否則祥瑞不生,反有不祥。”

  ??郭信追問:“那不知齋醮何時結束?”

  ??老道依舊堅持:“如此大醮,自然是要做滿七七四十九天,今日且是頭日,本道無法從命,還請將軍恕罪。”

  ??見老道態度堅定,郭信的興趣卻更濃了,他笑著問道:“我是禁軍將領,連一塊玉也看不得麽?”

  ??“掃了將軍興致實屬不該,隻是此般諸多忌諱,將軍何必強求?”

  ??郭信還未說話,旁邊的郭樸卻再也忍耐不住:“我家主公是禁軍指揮使,千軍萬馬也攔不得,你卻攔得?”

  ??老道麵露一絲懼色,但嘴上依然毫不放鬆:“本觀乃是前朝皇帝所賜,還請軍爺勿要失禮。”

  ??見老道連前朝的皇帝都搬了出來,王世良也跟著怒斥:“你這老道十分顢頇,前朝皇帝賜你這觀,你卻不知咱是本朝禁軍麽!”

  ??老道低頭不語,郭信適時接過話來:“道長勿憂,本將不怕冒犯祥瑞,若有不祥朝我來便是。”

  ??說罷朝郭樸使了一個眼色,郭樸當即便朝齋壇走去。

  ??道士們的誦經聲再次停了下來,都看向此處,迎上郭信目光甩去卻又迅速低下了頭。

  ??老道見狀急著大喊:“此乃犯衝之舉,將軍慎行!”

  ??郭樸回頭惡狠狠地道:“再要多嘴,便讓山下的弟兄們上來砸了你的殿。”

  ??老道終於閉口不言,隻將急切的目光投向郭信,郭信卻全然當作看不見。

  ??郭樸兩步登上齋壇,從香案上提了寶玉下來,捧到郭信身前。

  ??郭信接過寶玉隻粗看了一眼,便瞬間感到驚詫萬分,隻見手中寶玉頂端赫然盤著一條螭龍,這哪裏是什麽寶玉,分明是一尊玉璽,而是皇帝才會用的國璽!

  ??傳聞大唐的數枚國璽曆經梁唐二朝後就已經失傳,前朝石晉因為得國無璽沒少受世人議論,逼得石敬瑭自己刻了一塊,如今劉家上位後更是連找璽的心思都沒有,誰能想到傳聞中的國璽之一此刻就在自己手上?

  ??身邊湊過來的王世良看了一眼同樣大驚,轉頭衝著老道大喝:“大膽道士,此等寶物怎敢私藏?”

  ??郭信也皺著向老道看去,隻見老道一張臉上又畏又懼。

  ??郭信按住還要問的王世良,冷冷地盯著老道:“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道長引路吧。”

  ??老道深深歎了口氣:“既然如此,將軍隨我來罷。”

  ??老道揮退了隨行而來的一眾道士,引著郭信三人繞過前殿,來到鍾樓邊上一座僻靜的精舍前,朝郭信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郭信見狀便也吩咐郭樸王世良二人在外等候,兩人在門前左右站定,手握刀柄,提防地盯著遠處竊竊私語的道士們。

  ??精舍一丈見方相當狹小,其內隻有一張草席、兩葉蒲團,且舍內光線昏暗,隱隱還有一股朽木氣味。

  ??郭信和老道分在兩側蒲團坐下,老道閉眼一言不發,郭信也不說話,隻將那玉璽拿在手上仔細端詳。

  ??玉璽大小比手掌略大,但重量卻並沒有看上去那樣沉,拿在手上反倒手感很輕,剛在外間粗看時,玉璽通體乳白,而此時在昏暗的精舍中,卻又覺得隱隱透著一層碧色,不過總體仍十分通透,極有光澤。

  ??除色澤質地之外,玉璽更令人矚目的是環繞其上的字跡。除頂部的螭龍鈕外,其餘五麵中三麵都鐫有文字,首先是底部八個細長的大字“授命之天皇帝壽昌”,螭龍兩側的麵上還各有不同字體刻著“魏所受漢傳國璽”和“天命石氏”。

  ??始皇帝作傳國玉璽,失失傳傳到唐朝時已經有了真假三枚國璽,唐亡數十年間國璽已是一無所蹤,倘若猜測不錯,手上這璽大概就是其中之一了。

  ??郭信將玉璽看了又看,可惜他既不懂金石,更不懂考古,從玉璽上看不出任何門道,隻覺得手中玉璽精美非常,即便不是傳說中始皇帝的那枚傳國璽,起碼也絕非凡品。

  ??掂量著手中玉璽的分量,郭信一時竟不知該從何說起:“這璽…當真是觀中枯井所得?”

  ??老道這時姿態反倒十分坦然:“確實無疑,此璽出自井中是我親眼所見,當日清理偏殿枯井,弟子言井底汙泥之中有寶光露出,不多時果然挖出此寶。”

  ??郭信皺眉:“這樣說來,見到此璽的人不少?”

  ??老道卻搖頭:“除本觀一二長老外,眾弟子隻知有寶玉,卻不知是前朝的國璽。”

  ??“道長既知是國璽,就應該知曉此物不該是民間所有,何不上報官府而敢私藏?”郭信態度嚴厲,語氣也十分冷漠,簡直是在逼問。這種事情既然讓他碰上,於公於私都不會再讓玉璽留在這靈泉觀了。

  ??老道似乎也察覺到了這一點,跪坐在蒲團上的身子突然對著郭信拜了下來:“此璽果然不凡,本觀無緣留之,還望將軍將其歸於朝廷,念在本觀設醮報國為民之心,免去我等罪責。”

  ??老道的話正合郭信心意,但表麵上仍不作放鬆:“定罪與否自有朝廷定奪,本將且不治爾等的罪,此外國璽事關重大,今日一切事宜不得外泄,否則必毀此觀!”

  ??老道顫顫巍巍地行了一禮:“皆依將軍所言。”

  ??郭信這才點頭,從隨手拿過遮在草席上的青布將玉璽包了數層,便推門而出。

  ??郭信朝外瞥了一眼,見遠處不少道士們都盯著這邊,甚至還有幾人提著木劍,不禁覺得好笑,朝郭樸兩人吩咐道:“此地不宜久留,趕緊上路。”

  ??三人在眾道的注視下走出靈泉觀,沿著原路下山。郭信路上向郭樸二人交代:“今日之事隻在你我三人,切勿向任何人言說。”

  ??二人都點頭表示,王世良微微沉吟,突然提了一句:“聽聞三國時孫文台於洛陽宮井中得傳國玉璽,後孫氏果然稱帝,今日主公如出一轍,豈非暗含某種天意?”

  ??郭信深深看了他一眼並不說話,並非他不想說什麽,隻是他知道不久的將來郭家確實將會上位……難道這世上真會有這樣的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