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核能源(為大家的打賞加更)
作者:火煬      更新:2021-11-05 17:57      字數:2218
  薑宇看到不少男性科研人員臉色都不太好,他滿意地點了點頭。

  果然,帶著十六這個“大殺器”,來兜一圈才能放心。

  不然這樣的單位女性本來就少,像是楊冬這樣的美女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不宣布一下主權是很危險的。

  基地裏的領導愣了一兩秒才反應過來,沒想到楊冬跟麵壁者薑宇還有這層關係。

  可是楊冬的檔案上,明明寫得是未婚啊?

  領導們接著在心裏感歎:現在的年輕人真會玩,孩子都這麽大了,都不結婚!

  楊冬笑著問十六:“誰教你這麽說的?”

  十六看了一眼薑宇。

  薑宇咳嗽了兩聲,轉頭看向了別處。

  楊冬摸了摸十六的腦袋,沒有解釋什麽,有不少男性科研人員心中一沉,這就等於是默認了!

  歡迎儀式繼續,基地裏的領導簡單講了幾句歡迎詞,薑宇也簡單致辭表示感謝。

  然後就是參觀基地,本來基地領導打算是要全程跟著薑宇的,不過知道麵壁者跟楊冬是“兩口子”之後,就不跟在後麵礙眼了。

  於是參觀隊伍就隻有薑宇、楊冬、十六三個人。

  等大家都離開了,楊冬才問十六:“你怎麽會跟著他這麽胡鬧?”

  十六嘿嘿笑了笑:“他說要找你當我媽,我覺得你們挺合適的。”

  而且薑宇還答應,之後他地考察都會全程帶著十六,還要帶著十六去大西北玩衝沙。

  楊冬看了薑宇一眼。

  薑宇撓了撓頭:“抱歉,這件事上我稍微自私了一點,因為麵壁者的特殊,會很容易把你置身於危險當中。

  “但是吧,我要不急著表個態,又怕以後得吃你跟別人的喜糖。”

  楊冬想了想才道:“這樣也好,免得一些人像是蒼蠅一樣,一直跟在我後麵。而且,我的工作本來就挺危險啊!”

  接著她在前麵帶路:“來這邊,我帶你們先去看看啟明星三號。”

  薑宇一拍手,差點就喜極而泣:她竟然聽懂了!她竟然聽懂了我要表達的意思!

  十六拽了拽薑宇的衣角,薑宇這才回過神來,趕緊跟上去。

  啟明星三號是楊冬主導的一個核裂變電站升級項目,據楊冬介紹,這個項目一共有兩個方向,一個是鉛基反應堆,一個是釷基反應堆。

  核裂變電站最大的問題,是核廢料的問題,這玩意兒上萬年依舊會具有輻射性,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會滲透進地下水係統,造成不可估量的核汙染。

  處理核廢料的成本,往往是核能發電的一個很大的成本。

  有的國家花了大價錢,用專門的容器盛放,據說那些容器可放置兩萬年不損壞。

  有的國家不願意花這筆錢,幹脆就找個地方埋了,會不會汙染自己的土地他們也不管了。

  還有的國家最沒品,把遭受了核汙染的廢水排進了大海。

  在上個世紀太空競賽的時候,人們找到了處理核廢料的最優解:在月球劃出一片地域,專門盛放核廢料。

  可是從地球上往太空發射核廢料,成本也很高。

  特別是太空競賽結束後,兩個大國跟登月相關的飛船、火箭生產線先後停產,再去實現這個計劃就更困難了。

  楊冬牽頭改良的鉛基反應堆,就是利用鉛元素讓核廢料繼續發揮餘熱,最終使核廢料的排放減少99%。

  這種反應堆的起初的主燃料還是鈾,隻不過是利用鉛元素讓主燃料產生的廢料發生第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反應,從而最大限度地消耗掉核廢料的殘餘能量。

  而釷基反應堆的構想,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有了。

  釷基反應堆的優勢是,主燃料是比較容易獲取的釷元素,所產生的核廢料是傳統核發電站的千分之一。

  但是因為鈾235能造原子彈,所以當時掌握了核電廠技術的各國,都沒有重視這個構想。

  直到美國開始肆意地操縱油價、碳價後,新能源變成了後發國家必須攻克的課題。

  楊冬能這麽快取得巨大的成績,跟本世紀初中國就開始注重發展核能是分不開的。

  她介紹說:“目前我國探明的釷元素,夠我們用兩萬年!

  “可惜啊!再過四百年,這片土地可能就要易主,這些資源也要變成別人的資源。”

  說著話,她帶薑宇等人進入了一扇密閉的大門。

  薑宇安慰道:“別這麽悲觀,就算是明天這片土地就要易主,我們也好好地過好今天。”

  薑宇和十六也跟著進門,他們首先看到一個三層樓高的,像水塔一樣的裝置,這就是啟明星-1的反應堆樣機。

  有幾個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塔頂”或者“塔下”的儀器前,似乎在做檢修之類的工作。

  楊冬給他們介紹,那個凸出來的圓環塔頂,是整個設施的緊急冷卻係統,反應堆建在“水塔”的中部。

  地下是緊急停閉係統,如果發生核泄漏,剛剛結束了反應的核燃料,會流到地下特殊材料製成的容器裏。

  現在這台樣機正在做最後的調控,等開始正式運作的時候,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再把熱量導入蒸汽生發器。

  之後的工作就跟火力發電站一樣,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

  一般的核發電站,都會並排著建許多這樣的“水塔”,然後在外麵套上一個防止核泄漏的“大蓋子”。

  十六則問:“更環保的可控核聚變項目,已經在努力地研發,為什麽還要升級核裂變電廠?”

  楊冬介紹說:“因為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有了突破後,會優先應用到太空中。

  “核聚變的燃料很容易獲取,是一種價格很低廉的能源,但是建新的核電廠總需要時間和成本的。

  “相關部門做過規劃,大眾可能要在三十年到四十年之後,才能普遍用上核聚變反應所發出來的電。

  “這是一次能源升級,不是說突破了某項關鍵技術,就能完成這個升級,而是需要一係列的布置和調控。

  “在這之前,核裂變電站,還要發揮餘熱。”

  十六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

  接著楊冬又帶他們去參觀“人造太陽”計劃,一邊往那邊走,楊冬一邊道:“‘人造太陽’計劃從上個世紀就開始了。

  “隻是上個世紀末一係列的國際動蕩,讓該計劃一直沒什麽進展。

  “後來我國接盤了這個計劃,以此培養了大批可控核驟變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