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新種子
作者:八寶琉璃      更新:2021-09-03 16:09      字數:2211
  自商鞅變法之後,那些奴隸主們靠著強取豪奪搶來的土地都被充了公,也被國家承認了土地私有和土地買賣,變相的讓眾多老百姓都能有了自家的幾畝田地。依靠著種糧食,也可以免去一部分的賦稅和徭役,所以對於現在的許多人來說,種地已經可以有了一些出路。

  但這隻是杯水車薪。

  秦朝律法規定,十七歲的男子就需要到官府去登籍造冊,然後就此開始了永無天暗的徭役,直至五十六歲之時,才可以回家,而這徭役,是沒有工錢的,除了讓你不會餓死之外,什麽事都不會管,大部分服徭役的人都是累死的。

  徭役可以用出錢來頂替,有錢人家自然是對其不會在意,可貧苦百姓,卻無這機會。

  秦夜最喜歡的皇帝是嬴政,最嫌惡的皇帝也是嬴政,喜歡的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華夏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嫌惡的自然就是那繁瑣沉重的賦稅徭役了。

  ‘天下苦秦久矣’的呼喊足以見得這個時期平民百姓的苦不堪言。

  以及那一句鼓動天下群雄逐鹿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影響極大,可以說,大秦的滅亡跟這些沉重的服侍徭役更是有著直接的關係。

  劉老三今年四十歲,本來去年就已經被官府征去服徭役的,但還好家中有些靠賣田得來的小錢,靠著這些小錢,再加上他的年紀也不算年輕,從而免去那如同進了死亡牢籠一樣的徭役。

  那些能被買賣的土地公田,就是商鞅之後所享受果實的幸運農戶。

  劉家祖上可以追溯到烽火戲諸侯時期,那時候也勉強算得上是一個小官,有著幾十畝良田,靠收著這些田的賦稅,劉家也能過上好日子。但自從祖上落寞了之後,劉家的一代也是不如一代了,僅是那些良田,就已經被傍著官府關係的豪紳地主依著各種手段所奪取,慢慢的到了秦孝公時期,也就是商鞅變法的時候。

  那些被豪取強奪過去的良田才重新回到了劉家的手中。

  劉老三,就是享著這些好果的百姓之一。

  自去年的靠賣田免了徭役以來,他現在每天想的,就是巡視自家剩餘的幾畝田地了。

  這不,劉老三剛祭完祖,就從山上回來巡視了,一下田就瞧見了躺在樹底下休息的秦夜一行人,還懷疑他們是從主家逃出來的家仆呢。

  直到秦夜仔仔細細向他解釋了一番,他這才明白了這群人不是奴仆了。

  “你們想買田?”劉老三後仰著身子打量著身前的少年道:“那你們可就來錯地方了,俺們南溪村的村民,是不會賣地給外人的。”

  說完還揮手勸道:“瞧你們這般模樣,應當是從外地來鹹陽的吧,想要靠田地落戶造籍?那你們可以去更下遊的碭村看看,哪裏的人可能會賣於你們。”

  “老大哥,話先別說的這麽急嘛。”秦夜伸手拉著劉老三,往樹下邊走邊說著:“倒不如先跟晚輩說說,為啥你們南溪村不會將田賣與外人呢?”

  “沒啥子原因。”劉老三搖了搖頭道:“俺們村子自莊襄王開始就是自家田自家賣,無論是誰就甭想奪取,你也別拉我了,俺還要趁早去給自家田疏水呢。”說著,還欲繼續走開。

  想著先穩住村民的秦夜,隻好說他不是來買田的,趕忙穩住老漢道:“都說幾句話了,在下還不知道老大哥姓名呢。”

  “俺們村的人都姓劉,俺家裏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俺劉老三。”

  “原來是劉大哥。”秦夜走到了漢子的前頭說道:“老大哥,那等會你做事的時候,我們能在旁邊瞅瞅嗎?”

  “挖泥疏水有啥好看的?”劉老三奇怪的問道。

  “反正也無事,就隨便瞧瞧嘛。”秦夜笑吟吟答道。

  這番回答倒是沒有被劉老三起疑,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你這後生,當真是奇怪。”說完就繼續扛著鋤頭走了。

  秦夜和兩女也是連忙跟上。

  南溪村因有一條小溪穿過村子而聞名。

  這條小溪便是從渭水流出來的小支流,溪寬兩尺,左右兩邊就是農田,劉老三名下的畝田就在渭水流出支流稍下一點的地方。

  等漢子帶著秦夜三人來到此處的時候,也已正值當午了。

  望著前方幾個足球場大小的平地,初步估量了一下,大約這一片有一百五十畝地左右。

  劉老三雖說是帶著秦夜來的,但好像就沒看見他們一樣,到了地方後,就開始自顧自的忙活了起來,也不理會秦夜。

  秦夜看著漢子忙綠了好一會才問道:“老大哥,不知道你這田裏都種些什麽穀物啊。”

  “種粟子唄,還能種什麽?”劉老三將腳下的一塊泥巴挖了出來,擦了擦汗道:“瞧這老天爺的天氣,若是能趕在月底前灑下粟種,今年的收成應該還不錯。”

  華夏五穀自古以來便是稻、黍、粟、麥、菽,這其中,種植最廣泛的還是就是粟米,也就是小米,稻是用來的釀酒的,且南方種植較多北方趨之於無,小麥則是還未出現麵食,所以也沒有粟米種植廣泛。

  粟米畝產大約在兩石到三石之間的模樣,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

  劉老三名下還有十八畝農田,都是些靠近渭水支流的良田,所以全種上粟,一年的收成大概有五十石左右,也就是六千斤左右。這時的賦稅是十二稅一,也就是說,劉老三還要交五百斤的糧食上繳官府,剩下的才是他真正的一年收成。

  但一石粟米鹹陽城內隻能售價三十錢,這還是糧商們的收價,若是按照從百姓手裏收取的價來算,劉老三一年的收成也隻不過能賣個九百錢的樣子。

  再換算下來,也就相當於隻能讓一家老小保個溫飽罷了。

  百姓們想要靠種地活著,也頂多隻能這樣了。

  想到這,秦夜果斷開口道:“劉大哥,要不這樣吧,我這有些新式糧食種子,保管能收貨大成,但在下苦於沒有土地耕作,而你又不肯賣於我,所以能否這種子先放在劉大哥這裏種著?”

  “放心,我會付錢的,且隻在這種一年。”

  誰知劉老三聽後卻是毫不在意的說道:“新式糧食種子?能有多新?俺今年種的這些小粟,可都是從官府那換的新種子,據說種好了能多加兩百斤呢,你那種子有我這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