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4-10 19:39      字數:4138
  李安站在小塔山的山頂,仔細的觀察山腳下的楊家田莊,因為有望遠鏡在手裏,所以,李安可以將距離拉近十倍,原本這個莊園距離山頂的距離就隻有幾裏路而已,而在拉近十倍之後,距離就隻剩下二三百米了,這個距離已經非常近了,雖然看不清人臉,但人們的日常活動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走路抬腳啥的都能看得很清楚,而這些人還不知道李安正在看著他們。

  眼前這個楊家田莊的麵積還是很可觀的,按照李安的估算,占地起碼有五十畝,算是很大的一個田莊了,畢竟,這裏不是城內,是城外的區域,麵積大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莊園裏的建築有幾百個,最高大的建築有三層,是半木質的結構,下層是石頭堆砌的,而上層是木料做的,是大唐很典型的建築形式了。

  除了住人的房舍之外,楊家莊園裏還有很大的一塊麵積是倉庫,這個倉庫的麵積至少占據了四分之一,那一摞摞的糧倉和草垛非常的清晰。

  糧倉裏麵自然儲存的是糧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而草垛都是農忙時節,佃農們上繳的,佃農除了留足自用的秸稈之外,剩下的都要上繳給東家。

  而楊家的莊園內囤積如此之多的秸稈,自然有兩個用途,其實,是可以用來喂養莊園的牛羊馬驢,牛是耕地,拉貨,翻車的主要勞力,羊是一種經濟型比較好的食物,驢馬的作用更不用說,驢可以用來拉車,馬匹更是出行必備的交通工具,沒有足夠的秸稈,如何保證這些牲畜的生存。

  另外一個作用,自然就是燒火做飯了,秸稈除了可以用來喂養牲畜之外,還可以用來燒火做飯,秸稈是一種非常好用的燃料,盡管秸稈的燃燒遠不如木柴持久,但秸稈更容易點燃,與木柴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尤其是剛開始做飯的時候,肯定要點一把秸稈,等秸稈燒了一段時間之後,再放入不易點燃的木柴,這樣才能讓木材被充分的點燃,若是直接剛開始就使用木柴,隻怕木柴根本就點不著,如此,就耽誤做飯了。

  與占據四分之一麵積的倉庫對應,牲畜的占地麵積也有四分之一,李安用望遠鏡仔細的觀察,發現這些牲畜還真多,居然有十多個種類,這大大超出了李安的預料。

  首先,李安看到最多的牲畜是雞鴨鵝,其中,雞鴨比較多,鵝比較少,這些家禽都是被圈養的,總數應該超過一千了,然後,貓狗很少,能看到的隻有十幾隻,黃牛比較多,看上去有一百多,估計還有一些在外麵拉車運貨,實際差不多真有二百多頭以上,羊的數量比牛還多,看上去有三百多隻,馬匹看上去有二十多匹,實際肯定不止,從馬棚的數量就能看出實際的數量隻會更多,應該有三十多匹,驢的數量與馬匹應該差不多,從驢棚與馬棚一樣多就能看得出來。

  豬肯定是不能少的,隻是豬圈被馬棚驢棚所遮擋,看不清後麵有多少,估計也不會少的,畢竟,每年收獲的糧食有這麽多,麥糠米糠都是一個很大的數量,這些東西直接扔掉就太可惜了,完全可以用來養豬,這樣就一舉多得了。

  麥糠米糠用來養豬,不但可以收獲大量的豬肉,同時,產生的豬糞還可以用來給莊稼施肥,讓莊稼長得更好收成更好,而這些牲畜的糞便是免費提供給佃農的,這一點很人性化,不過,這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得到糞肥的百姓,必須要給東家提供一定的勞動力,比如得到相應的糞肥,就要額外給東家打工幾天,幫東家照顧牲畜,或者幾個家庭輪流照顧東家的豬圈,做免費勞動力,然後,他們可以得到豬糞,幾個家庭平均分就是了。

  佃農最不缺的就是勞動力,而東家最缺的就是勞動力,這樣也可以算得上是雙贏的局麵,同時,也可以看到楊家當家人的精明,這也太會算賬了,僅僅用一些廢棄的豬糞,就可以免費獲得足夠的勞動力,這實在是太精明了,這比周扒皮還狠,若是後世的養殖場,給工人開的工資就是養殖場的豬糞,那工人還不造反,而楊家的很多佃農,就是這樣心甘情願的去照顧東家的牲畜,就為了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糞肥,被壓迫的是在是太嚴重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大唐的勞動工不值錢,除了京城的勞動力價格有明顯的上漲之外,蜀中的勞動力非常廉價,基本上隻需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雇傭到不錯的勞動力,為了一點糞肥而去做免費勞動力,自然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看著眼前的楊家莊園,李安感受到大唐的莊園與後世的歐洲中世紀莊園有太大的區別了,兩者完全就沒有什麽可比性,區別實在是太大了。

  就比如種植的作物和養殖的牲畜就有很大的區別

  歐洲中世紀的莊園作物,主要就是小麥,也是人吃的主要食物,但是生長期緩慢,產量偏低且對土地的要求很高,大麥也很普遍,生長期相對比較短,而且產量高,但是很難讓人食用,除非是在饑荒期間,平日主要用於喂馬,這與大唐的豐富作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經濟作物比較的有特色,主要有葡萄和橄欖,前者可以說是羅馬時期的遺留傳統,通常用於釀製葡萄酒,後者則是用於製造油類,也就是橄欖油,一種非常保健的食用油。

  畜牧業的發展也還不錯,與大唐的情況類似,在當時,牛和馬也是必需品,牛的數量必須保證,否則就沒法有效的耕地了,而馬作為服軍役的必備品也是不可缺少的,沒有馬匹騎士也就不存在了,而食用的肉類則主要依賴家禽家畜提供,主要是豬、羊、雞等,在天氣適宜的時候,也必須保證一定數量,但因為當時飼養條件落後,所以這些家禽都無法過冬,所以當時在秋日大量屠宰之時就成為了一個節日,因為這麽做可以避免其死亡而且能夠保存很長時間,主要保存手法是醃製肉類。

  當時,農民生活貧苦且負擔很重,比大唐的百姓還要痛苦,其階層幾乎包括了各類勞動力,這一階層工作時間很長,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農民們不光種地,還有法定義務必須從事勞役,比如建橋和修路,這一點與大唐類似,不過,大唐可以交錢免勞役,但他們即使交錢也不能免除。

  農民的居住條件也很差,家中沒有床,更無任何娛樂活動,生活是單調且一成不變的,而大唐的文化娛樂活動是很豐富的,歐洲中世紀前期沒有世俗文化教育,農民不認識字也沒有書可看,在那個時期隻有教士手內有羊皮書手抄卷。

  中世紀農民的負擔之重,也是極為罕見,遠遠超過大唐百姓的負擔,實物地租,勞役地租,使用公共設施費用,結婚時必須付的婚姻稅,這一點非常的奇葩,尤其是莊園之外的人,更要交罰金,還有繼承稅這一稅種,另外農奴還要負擔莊園主的生活費,簡直剝削的不能再剝削了。

  由此可知,歐洲中世紀的莊園經濟生活十分脆弱,農民生活範圍狹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出問題,那個時期的災荒、瘟疫更是平常之事,但大多數人也習慣於這種生活方式和地位,很少有農奴敢反抗,這種莊園製生活在中世紀維持了很長時間,直至中世紀後期才被打破。

  如此一看,大唐佃農的生活反而顯得有些幸福了,因為大唐百姓確實比農奴生活的更好,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然了,大唐莊園雖然強於歐洲中世紀的莊園,但與後世的莊園比起來,那就差的太多了,因為後世進入了高度文明的社會,各種條件比古代都好的太多了,莊園也根據功能分成了很多種類別,比如飲食類莊園,運動類莊園,商務類莊園,體驗類莊園,還有養生類莊園。

  飲食類莊園是以生態、綠色、有機、無公害為食品特色,以綠樹環抱、空氣清新、遠離塵囂為環境特色,經營產品主要以飲茶、品農家菜、燒烤等飲食休閑項目為主。

  運動類莊園是以優雅環境、休閑運動為特色,針對都市高級有錢人,商人等高收入人群為目標市場的休閑莊園,而商務類莊園要求具有商務會議,度假休閑的功能,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特色。

  體驗類莊園主要經營農業采摘、種植、養殖和放牧等方麵,以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起到教育子女和娛樂自我的作用。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安逸幽靜,景色迷人是養生休閑莊園的特色。養生休閑莊園針對那些已經厭倦了鋼筋水泥、人流煩雜、千篇一律的都市生活的人群,想要尋找一處親近自然,釋放自我的生活空間時,養生休閑莊園便是他們的首選。

  眼前的楊家莊園,主要的功能就是生產和存儲,也有一定的休閑功能,不過,這些休閑不是給普通佃農準備的,而是給他們自己準備的。

  除了四分之一占地麵積的倉庫和四分之一麵積的養殖空間,還有一半的空間,而這剩下的一半空間,隻有四分之一是居住的大量房舍區,剩下的四分之一是後花園,也就是楊家主人休閑娛樂的場所。

  這個莊園是按照田字格分布的,幾乎平均分成了四個等份,東南角是倉儲區,西南角是牲畜區,西北是後花園,而住人的核心區在東北角。

  如此布置也是充分考慮了風向等因素之後做出的決定,畢竟,牲畜區是容易散發臭味的,所以,牲畜區與居住區必須要間隔的遠一些才好,而為了防止風的影響,將牲畜區放在了西南角,如此,不論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臭味都不會對其它區域有多大的影響,尤其是居住區,可以說是完全不受影響,後花園和倉儲區受到的影響也極小,對於提高居住體驗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核心的居住區,僅占整個莊園的四分之一麵積,也就是十幾畝的樣子,但其實也算是不小了,整個麵積換算成平方是八千多平米,後世的一般普通住宅隻有一百多平米,這八千平米就意味著是後世八十個套房的麵積,而就算是別墅房子,占地一半也隻有一畝地,遠遠比這個要小。

  十幾畝土地蓋房子,弄出八九個院子,那是輕輕鬆鬆的事情,所以,麵積還算是很大的,也隻有地主家才能有這麽大的麵積,普通老百姓家的占地麵積隻能有半畝地,在城內這還要更小一些才行,所以,在古代是十分不公平的,有錢有地位的人,可以擁有非常廣闊的居住空間,而貧窮的百姓卻隻能居住在很狹小的空間內。

  古代的人口密度還算比較小的,後世的居住其實更加的糟糕,很多人口稠密的區域,房子的麵積連一分地都不到,隻能放一個床榻的房子都能被造出來,這還算好的,還有一些房子被改造成上下三層,每層的高度僅有三尺,長度七八尺,寬度四五尺,這與棺材幾乎沒有什麽區別,所以,也被人們形象的稱為棺材房,這比古代還要淒慘,另外,還有一些用鐵絲圍成的棺材麵積,被稱為鴿籠房,每個人居住的區域僅能容納一個大活人,把人困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這與飼養牲畜已經沒啥區別了,已經毫無居住體驗可言了。

  單論居住麵積的話,古代的佃農居住的麵積都要比後世的很多城市人要高,畢竟,古代的人口比較少,土地相對比較充裕,就算是最低層的百姓,也能分到不錯的居住麵積,一家幾間房還是沒啥問題的,而且,一般都還有院子,農村的麵積就更可觀了,居住擁擠一般隻存在於後世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