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3      字數:4289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覺得這些運輸人員以家庭為單位挺好的,這樣幹活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到互相照顧,年輕力氣大的可以多幹一點,年紀大幹不動的可以少幹點,反正都是一家人,也不會產生什麽矛盾,隻要一家人合力將事情幹好就行。

  若是不按家庭分組,一個組裏有的幹得多,有的卻幹不動,這個就會讓幹得多的人有意見了,而家庭內部一般是不會產生這種矛盾的。

  對於官員們如此安排,李安內心是非常讚賞的,覺得官員們幹得好,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一家四口回答了李安的問題之後,很快又去運輸了,而李安又遇到了另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有五個人,但沒有一頭牲畜,屬於純人力運輸的隊伍,而這個隊伍的每一個人,明顯都要比之前的隊伍更疲乏,臉上的汗珠也更多一些,很顯然,即便是多一個人,也比不上牲畜的力量,甚至遠遠不如。

  這個隊伍的五個人,有兩個二十多歲的壯小夥,一個四五十歲的老頭子和一個同齡的老婦人,還有一個雖然穿男裝,但李安能看出是一名長相一般的年輕女子,因為臉上有灰,且身體比較單薄,所以,不仔細看的話,也不容易看出是一名女子,大大咧咧的粗心之人還真看不出來。

  “辛苦了,你們家沒有牲畜啊!”

  李安開口問道。

  看得出來,這一家人比剛才的那一家人更貧窮一些,這一家人連個牲畜都沒有,幹活全靠人力,這個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誒,俺們家隻有一頭半大的豬仔,還有幾隻雞。”

  一名年輕的漢子說道。

  他在前方負責拉車,後麵的四個人都在推車,他的壓力是最大的,流汗也是最多的。

  “來,擦擦汗吧!你們一家有幾口人,家裏還有嗎?”

  李安開口問道。

  老頭子說道:“沒了,都在這裏了,我們一家五口人都在這裏了,嘿嘿嘿。”

  “這些大青石,一天要運幾趟啊!”

  李安開口問道。

  “三趟,每一家都是三趟,從早上過來,天黑之前就能回家。”

  老頭子說道。

  “哦,看來都是附近的村民啊!”

  李安點了點頭。

  一名官員,連忙回答道:“李侍郎,是這樣的,太遠位置征發的勞力隻能征發男子,女子還要照顧家裏的老小,而我們這裏人力不是很充足,要想準時修好路,就必須征發更多的人,周圍的百姓離這裏也不遠,讓他們全家一起上,早上天亮就來幹活,天黑之後就回去,這也耽誤不了什麽,像這一家沒孩子的,就能一起過來,有小娃兒的,留一個老婦人看家就行了,這樣能增加不少人力,按時完工就更有把握了。”

  李安聞言,非常認可的點了點頭,這名官員的說法,得到了李安的肯定,這個辦法確實非常的不錯,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隻有附近的百姓才能實現早上過來幹活,天黑就回家,遠處的百姓肯定不行,時間都能耗在半路上。

  運輸的工作並不是太辛苦的,一家人互相照顧一下,是完全能夠完成一天工作量的,晚上都不耽誤回家休息,而這些人一天都能吃三頓飯,早上起來稍微吃點,晚上回去吃點,中午吃帶著的幹糧喝點水,如此,一天就過去了,若擱在後世,如此糟蹋身體是早晚要得胃病的,而這裏的百姓抵抗力都非常強,就算每天隨便將就著吃一點,也不容易發生胃病,至少,年輕的時候不會有什麽問題,到了老年的時候就不一定了,很有可能會糟蹋出毛病來。

  這一家隻有五口人,沒有孩子,所以,五個人都出來幹活了,其中,兩名年輕的男子,輪流在前麵拉車,其餘三人都是在後麵推車,老太太推的累了也會跟著走幾步,緩一緩之後,再繼續推車前進。

  這一家耽誤片刻之後就繼續上路了,緊接著又有一家過來了,這一家人少,才三個人,但有一頭健壯的黃牛,一個老頭子和兩名壯小夥。

  老頭子在前麵拉著黃牛,兩名小夥子在後麵推車,這一家人雖少,但力量卻不弱,畢竟,好幾個成年男子的力氣也比不過黃牛,牛的力氣是非常大的,這一家比之前兩家都要輕鬆不少。

  “好健壯的黃牛啊!這黃牛就是好,耕地的時候是一把好手,拉車也不遑多讓啊!”

  李安開口誇讚道。

  旁邊的官員跟著說道:“李侍郎說的是,黃牛耕地拉車兩不誤,是山民們的寶貝,家裏能有黃牛的,都是比較殷實的人家,在村裏都是有威望的,一般一個村子百十戶人家,家裏有牛的不會超過十戶,大部分人家都沒有牛。”

  這個李安也能理解,黃牛畢竟是相對比較昂貴的牲畜,不但作用更大,能幹更多的活兒,身上的肉也比較多,除了馬匹能與之相提並論之外,其餘的牲畜都比不了,家禽就更不用說了。

  在古代的很多朝代,宰殺馬匹和牛都是違法的,大唐也不會例外,馬匹是組建騎兵的重要資源,而牛是耕地繼續的牲畜,沒有馬就沒有強大的騎兵,沒有牛就不能保障春耕的有序進行,自然兩種重要的動物都是不能輕易宰殺的,否則,影響的就是整個帝國的實力了。

  “說的好,看來這一家子,是村裏的有錢人嘍!哈哈!”

  李安說著上去大了招呼。

  老頭子看上去非常的老實,兩名小夥子就更老實了,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看上去都比較的健壯。

  三個人見到這麽多的大官,連忙彎腰行禮,態度非常的恭敬。

  “老人家,家裏有幾口人啊!”

  老頭子咧嘴一笑,開口說道:“家裏有九口人,兩個兒子兒媳,三個孫兒,還有老婆子。”

  這一家人的確不少,有九個人之多,因為人力足夠充足,所以,隻有最健壯的三個人出來幹活了,其餘的六個婦孺都在家裏歇息。

  “哈哈!有牛的人家就是好啊!別人都是全家一起出動才行,你們家倒好,隻出來三個人,壓力最小啊!”

  李安笑著說道。

  老頭子嚇了一跳,連忙說道:“小老兒家裏隻有一輛車,一頭牛,多來幾個人幹活也一樣,我們一車運的大青石比別家都要多一些,我們可沒偷懶啊!”

  旁邊的官員也說道:“李侍郎,這些的山民,一家基本上都隻有一輛平板車,多了也用不上,所以,不論條件好不好,人多不多的,每家的任務都是一樣的,都隻有一日三車的任務。”

  李安點頭道:“不用緊張,本官就是隨口一說,瞧把您嚇得,去幹活吧!”

  車輛在三十步外停了下來,老頭子坐在旁邊歇息,兩個兒子一起卸貨,將大青石一塊塊的從車上扔下來,反正都是要砸碎的,自然可以隨心所欲的扔了,這可不是易碎物品,若是真能扔碎就好了,破碎的工匠就能省事了。

  一輛車的大青石總重量至少有一噸,這個重量已經不少了,一個家庭一天運輸三趟就是三噸,而負責運輸的家庭數大約有六七百家,也就是說,一天運輸的大青石足有兩千噸的樣子,這個數量著實不少,雖然相比於後世的機器,效率差了不止一星半點,但對於此次修路,應該是足夠供應了。

  運輸的隊伍,最多的有六個人,而最少的也有三個人,就算有牛馬這樣力氣大的牲畜,拉車的也沒有少於三人的,畢竟,運輸除了要拉車之外,還有上貨和卸貨的工作量,若是人少的話,壓力就非常大了,隻有人多輪流幹才能提高一些速度,也能輪流休息片刻。

  修路暫時是停頓的,而運輸和準備原材料的工作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這麽多天一來,儲備的各種原材料至少有好幾萬噸了,僅僅碎石子和未加工的大青石就有一兩頓,枕木和樹幹也不少,當然,沉木分兩種,一種是粗樹幹製作的枕木,還有一種是用水泥和碎石子還有沙子一起製造的混凝土枕木,從大唐目前的成本看,自然是直接用木頭成本較低了,但用混凝土質量更好一些,能夠使用更長的時間,所以,這兩種枕木都會使用,完全可以交錯使用,比如用一根水泥的,然後連續幾個都用實木的,這樣就既能節約一定的成本,同時還能夠保證質量了。

  運輸大青石的家庭,有一多半都帶有女子,而不遠處還有一隻運輸隊,這個運輸隊清一色的全部是男子,用的車輛更大一些,他們運輸的物資不是大青石,而是塊頭更大的木頭,都是從附近的樹林之中開采而來的,雖然在焚燒此處森林的時候也砍伐了不少大樹,但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鐵路對枕木的需求量很高,需要非常大量的粗大木材,而從附近的山中選材和運輸就是最靠譜的辦法了。

  這些巨大的樹木不但粗壯,而且很長,但為了運輸方便,全都被鋸成了一段一段的短樹幹,隻要這一段段的長度比枕木需要的長度長一點就行,別短了就好。

  這些一段段的樹幹,可比那些大青石重多了,大青石開采的時候,為了運輸的人員能夠搬得動,都開采成塊頭不是很大的,而大樹是不能弄的太小的,否則,就隻能被當成柴火了,而兩三米長度的粗樹幹必然非常笨重,這樣一來,一輛車也運輸不了幾段,大概一次也就隻能運輸一棵樹的木材。

  “等等,這是一顆完整的樹吧!”

  李安攔住了一個正在運輸的車輛,開口問道。

  這輛車有三個人,都是精壯的男子,他們運輸的是五段木材,車子下麵並排放三個,上麵摞著兩個,最頂部還有一些比較細小的樹枝,用繩子綁了起來,以防止掉落。

  “是的,這是一顆整樹,連粗大的側枝也都給運過來了。”

  帶頭的人說道。

  “這些胳膊粗的側枝能幹什麽,當柴火燒嗎?”

  李安好奇的問道。

  身後的官員,忙道:“李侍郎說的是,這些不夠粗的側枝,的確是用來當柴火的,修路的工匠足有幾萬人,每天做飯都要消耗大量的木柴和幹草,能多運一些都是好的。”

  這名官員說的沒毛病,工匠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除了部分家住附近的百姓,可以在幹完活之後返回家中之外,其餘的工匠都要吃住在這裏,而吃飯就必須要燒柴火,這離不開大量的木材,這麽多的工匠,對木材的需求量絕對不會是一個小數目,利用運輸枕木材料的機會運輸一些木柴,倒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另外,粗樹幹在加工成枕木之後,也會有不少廢棄的木料,這些木料都可以用來做柴火。

  當然,被一把火燒掉的樹木更多,若是都砍伐做木料的話,那也是很大的一個數目,隻是瘴氣太嚴重了,為了避免人員的感染,隻能把大部分的森林木材全部都給燒掉,浪費一點就浪費好了,反正附近的木材資源多的是,這邊燒著,從別處運來就是了。

  “這些柴火堆靠的太近了,萬一有一處發生火災,這一大片的柴火豈不是要全部遭殃了。”

  李安指著不遠處堆積在一起的木柴,開口說道。

  “李侍郎說的是,下官馬上派人整改。”

  一名官員連忙開口說道。

  對於如此多的柴火堆積在一起,李安也能理解,畢竟,柴火太多了,堆積的越是分散,需要的地盤就越大,工作量也會更大一些,而堆積在比較靠近的區域,自然要方便許多,幹活的人雖然數量龐大,但工作量同樣也很大,隻要管理不到位,自然都是能省事就省事了,沒全部堆積在一起就不錯了,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就隻能提出要求,抽調部分人力負責堆放。

  石頭的堆放是無所謂的,反正又不會著火,而木料和柴火的堆放就不用了,必須要有一定的間隔才行,況且,此刻周圍到處都在放火少森林,空氣中都能飄來火星的味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會發生火災,太多的木料堆積在一起,確實太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