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141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若不是老杜告訴自己這些消息,李安真的很難想象,那個幾乎毫無存在感的豐王,內心居然如此的渴望權利,這極大的超出了李安的認知。

  這個豐王李珙一直都是打醬油的存在,從未受到群臣的關注,就連皇帝也隻是象征性的給他封了王,沒有給他任何的鍛煉機會,似乎,皇帝從未想過讓年輕的豐王繼承大統。

  可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了,老杜不是一個信口開河的人,同樣的,老杜的禦醫朋友也不會閑著無事編造這樣的瞎話,這可是一不留神就會掉腦袋的話,是萬萬不能亂說的,而既然他們說出了這個事情,那就肯定十有是真事了,絕對不可能有假的。

  小小的豐王李珙都有謀取繼承大統的心思,其餘的皇子又會如何,在暗地裏是否都在蠢蠢欲動呢?盡管暫時他們被看管的死死的,但弄點小動作也不是沒有可能,而發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很高。

  按照後世的史書記載,豐王確實是因為反叛被賜死的,這已經足以證明豐王是有反心的,隻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奪位機會罷了。

  那是廣德元年十月,也就是代宗李豫上位的時候,因為大唐長期內亂讓國力大減,而同時期的吐蕃帝國卻強盛了起來,精銳的吐蕃大軍突然出手,向大唐的都城長安城發起進攻,虛弱的大唐守軍自然沒有擋住吐蕃精銳大軍的實力,於是,皇帝李豫帶著一群人離開皇宮,一路向東跑去陝州躲避。

  而將領王懷忠卻直接關閉宮門,收攏五百騎兵,簇擁著還未離開京城的十王宅諸王,前去投靠吐蕃帝國,結果剛走到城西就遇到了大元帥郭子儀。

  王懷忠指出吐蕃軍力強盛,皇帝都逃離都城了,大唐的天下就要無主了,老百姓也沒有效忠的對象了,現在他手裏掌握著諸王,而郭子儀手裏掌握著軍隊,隻要他們聯手,就能夠廢掉逃跑的皇帝李豫,擁立別的皇族當皇帝,到時候,郭子儀就是開國功臣了。

  郭子儀還沒有回答,豐王李珙就急不可耐的催促郭子儀,責怪郭子儀為何還不表態,大有讓郭子儀支持自己當皇帝的意思。

  然後被裹挾同行的行軍司馬王延昌痛罵一頓,說豐王大逆不道,怎麽可以說出這等狂妄的言語,而郭子儀自然也是不會聽從王懷忠建議的,老郭對大唐一片赤誠,怎麽可能會輕易背叛皇帝呢?他同樣斥責了野心勃勃的豐王,讓豐王無可奈何,所有人隻能跟著郭子儀,一起前往陝州。

  到了潼關的時候,行軍司馬王延昌將豐王李珙的大逆不道告訴了皇帝李豫,而李豫並沒有責怪自己皇叔的意思,選擇了原諒他,但自認會有所疏遠了,可這個豐王實在不是一個省油的燈,被疏遠了心理不爽,言語上有些不甘,從而再次被揭發,群臣也很擔心豐王會作亂,影響本就飄搖的大唐朝政,於是都請求將豐王李珙處死,皇帝自然也是借坡下驢,將自己的皇叔給賜死了,以免這貨真的給朝政帶來不確定的災難。

  由此也能看得出來,這個豐王確實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也確實是一個有野心的皇子,否則不可能按時老郭支持他當皇帝,而這種心思不太可能是一時間形成的,比如是經過了幾十年的醞釀,才會變得如此的急迫,在那種危急關頭,他居然能夠說出那樣大逆不道的話,可見也是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了,可見對權利的癡迷到了怎樣的程度。

  除了這個豐王,永王李同樣也是後世史書上記載的野心家,這貨從小被肅宗養大,與太子的感情應該是最好的,可最終也是為了權利而與已經登基稱帝的肅宗對抗,最終落得個戰敗被殺的下場。

  其餘的一些在史書上沒有記載有野心的皇子,並非是一定沒有野心的,隻是沒有表現出來罷了,就比如豐王李珙,若不是自己作死,冒險鼓動郭子儀,也不會落得個身死的下場,如此,史書上也就不會有這方麵的記載了,人們所知的豐王李珙,也許就與陳王李,恒王李一樣的打醬油了,史書上幾乎沒有什麽像樣的記載,畢竟,沒有故事沒有影響的皇子就是打醬油,史書不會在這些醬油的身上留下太多筆墨的。

  李安已經可以肯定,豐王的事情隻是冰山一角,其餘的皇子之中肯定也有野心之輩,真正自甘平庸或者說完全放棄帝位的恐怕很少,而且,就算有些看上去完全沒有爭心的人,也未必真的沒有爭心,同樣的,就算你沒有爭奪的心思,也不會影響你成為下一任帝王,比如太宗的第九子李治,一直都不在爭奪皇位的人員之中,最後不就是鬼使神差的成了最後的上位者了麽,隻要不到最後一刻,一切都是未知數。

  而後來的肅宗,若不是在馬嵬坡發動兵變,然後北上靈武登基稱帝,很有可能一輩子都做不了皇帝,就憑他的身體,根本就熬不過自己的父親。

  也就是說,肅宗的冒險獲得了成功,而永王和後來豐王的冒險,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了,有時候冒險也是要看成功幾率的,盲目的冒險非常的不可取,肅宗一直都是老老實實的,而在最關鍵的時候給自己的對手來了個致命一擊,不但殺了楊國忠一黨和楊貴妃,同時還給自己的皇帝父親造成了致命的打擊,讓李隆基心情抑鬱從而走在了他的前麵。

  肅宗的手段可謂是穩準狠,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而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與他早先的經營絕對有很大的關係,若是他真的老老實實的待在皇宮內院,不與任何人接觸,也不培養任何的親信,在這關鍵的時刻,他怎麽可能如此輕鬆的口控製大半的軍隊,甚至連皇帝身邊的大將陳玄禮都願意配合他,要說這些獎勵沒被太子買通,這根本就不太可能。

  他們之間肯定早就有聯係,隻不過做的比較隱秘,一般人發現不了罷了,或者說,有些將領並沒有明確表達效忠太子,太子也沒有拉攏他們,隻是給他們許多好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罷了,平常沒事的時候,他們各幹各的,而一旦遇到了機會,這些平時受到太子照顧的人就很有可能會冒險支持太子了,這就是所謂的人緣吧!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肯定不行的。

  權利遊戲有時候就是非常的微妙,擺著胸脯說好要效忠自己的人,很有可能會毫不留情的出賣自己,同樣的,經過多次拉攏都不願意歸附的人,也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幫自己的大忙,甚至完全倒向自己。

  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那些拍著胸脯動不動就要效忠的人,很有可能是為了謀取利益,並不一定是真心的,而那些不肯歸附的人,都是心裏有顧慮的人,在顧慮打消之前,他們不敢貿然表達效忠任何人,可隻要條件發生改變,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支持招攬的人。

  比如現在的太子就是這種情況,他背皇帝監視,若是有大將願意效忠,一旦事情泄露後果將不堪設想,願意效忠太子的人,不但會害了自己,同時也會不自覺的害了太子,所以,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總不會有錯的,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效忠,從而為自己博取更美好的未來,畢竟,很多將領還很年輕,他們又不是禦醫,哪裏會想到皇帝的身體比太子還好,他們也會存在給自己找後路的想法,隻要時機成熟就會有所動作。

  史書隻會記錄有明確證據的行為,而不會隨意記錄毫無根據的東西,就算諸皇子內心都在想著當皇帝,但隻要他們不去做這個事情,史書就不能這麽寫,不論一個人的內心是怎樣的,隻要他的行為是另外的樣子,那麽,他給別人的印象也就是另外的樣子,內心又有誰能看得透呢?評價一個人都是看他的言行舉止的,沒聽說評價一個人還要看這個人內心的,內心也是外人所看不見摸不著的,窺探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能得知如此消息,李安覺得自己沒有白來,也多虧了那一陣微風,若不是那陣風把老杜寫的毛筆字吹過來,李安很有可能就要離開了,他才不願意去打擾老杜的好事呢?

  未來的局勢會向哪個方向發展,李安也沒法確定,這種事情不是他能夠左右的,或許以李安的能力可以改變一些事情,但也有些事情是他改變不了的,比如說諸皇子的野心,這完全不是李安能夠改變的,李安再有能耐也不可能改變別人的心思,況且,別人也從未把自己的心思說出來,若是過去勸說,反而會遭人白眼。

  老子都沒說自己難過,你勸我不要難過這不是找罵嗎?盡管我心裏確實很難過,但我就是不願意表現出來,外人又憑什麽過來勸解,這不是找事兒嗎?沒有人願意在別人的麵前表現出脆弱的一麵,貿然多管閑事就是去揭別人的傷疤,是非常不可取,也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老杜啊!今天我什麽也沒聽說,什麽事情也都沒有發生,我隻是過來看春收的,哈哈哈!”

  李安非常輕鬆的說道。

  如此是為了讓老杜放心,這種事情自己是不會亂說出去的,是不會給老杜添麻煩的,這樣的事情說出去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太敏感的事情,李安無論如何都不會亂說。

  在春收的時節出來看麥田的景色,這可不是李安的專利,也不是老杜的專利,其實,很多人都出來看過麥田,這種金黃色的麥田非常的美麗,誰看了心情都能好上很多。

  在城外的一處麥田,剛剛上位右相不久的楊國忠靜靜的看著自己家的麥田,盡管他的主要土地都在劍南,可在京城也是有一塊地的,麵積還不小,足有三五千畝,其中,冬季的時候幾乎全部種植小麥,他也不是缺食物的人家,隻不過,別人都這麽種,自己的土地若是閑置是會被彈劾的,既然是開墾出來的土地,就一定要耕種才是,否則,那就是浪費耕地資源,就是占著茅坑不拉翔,這是一種不能被原諒的事情。

  李安看的是老百姓家的麥田,而楊國忠看的卻是自己家的麥田,因為隻有看著自己家的麥田,他的心情才能真正的舒坦,別人家的麥田豐收與自己有什麽關係,自己家的麥田豐收才是要緊的事情。

  這些年,憑借貴妃的裙帶關係,他們楊家可以說是一飛衝天,風光的不能再風光了,這也讓他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一回,走路都是帶著風的。

  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再美好的花朵也會有凋謝的一天,強大的帝國都能幾百年改朝換代一次,更何況他們楊家是憑借貴妃的緣故一飛衝天的,若是有一天貴妃不在了,或者當今的皇帝不在了,他們楊家還能持續現在的輝煌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家族並沒有太高的真才實學,也沒有多高的底蘊,完全是走了狗屎運了,一旦皇帝和貴妃有一個不在,他們都很難維持家族的榮耀,甚至會落到很淒慘的境地。

  現在貴妃春秋正盛,皇帝的身體也還可以,他們楊家自然沒有什麽值得擔心的,可這樣的情況必然是不可持續的,皇帝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頭子了,就算再能活又能活到什麽時候,楊國忠自信自己可以死在皇帝後麵,而如此一來,等待他的是怎樣的一種命運,他真的都不敢想。

  皇帝在一天天的老去,他的危機感也在一年年的增加,有時候,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會突然驚醒,然後一頭冷汗的呆坐在臥榻上,回想夢境中出現的可怕一幕,沒錯,這貨雖然表麵風光,可時不時的也會做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