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210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已經好久沒有去樊川了,好多老朋友就住在樊川一帶,是時候去拜訪一下了,順便也可以去看看那裏的農田,看看地裏的麥田長的怎樣了,是不是已經開始收割了,是用機器收割,還是用人工收割的。

  研究機器絲毫不影響李安外出考察,這也算得上是一種曆練,對於提高自己的靈感有莫大的好處。

  說走就走,李安帶著一行人就出發了,前往樊川的田野裏看看情況,看看老百姓幹活的樣子。

  一條寬闊的大道直接通向了樊川,坐車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抵達,看著道路兩側金黃色的麥田,李安的心裏是非常舒坦的,這種顏色讓人沉醉,這是收獲的顏色,在之前的關中,隻有秋季的時候,才能看到這種金黃色的景象,而此刻的關中,春季同樣也能看到收獲的顏色,這自然讓人心裏舒坦,而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李安怎能不高興,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成就感。

  麥子變成金黃色就意味著可以收割了,而在收割之前,是需要先檢驗一番的,以確認麥子是不是真的完全成熟了。

  車停下之後,李安下車走向麥田,隨意的摘取幾個麥穗,輕輕的用手搓動,提取其中的麥粒。

  “不錯,不錯,麥粒都是飽滿的,這非常的不錯,已經可以進行收割了。”

  李安說著將新剝的麥粒放到嘴裏咀嚼。

  這些麥粒已經完全成熟了,含在嘴裏咀嚼還挺有硬度的,一看就是完全熟透了的,完全可以收獲了。

  此時,也確實有不少農民在收割麥田,隻是現在才剛剛開始,所以收割的人不是很多,過幾日,收割麥田的農民就會大大的增加,到時候肯定更加的繁忙。

  李安找了一處高地,向四周看了看,正在收割麥田的農戶不多,遠處的看不清楚,最近的一處一看就不是大戶,因為幹活的人太少,而且年齡很雜,男男女女都有,還有孩子,這一看就是一大家子,應該是普通的散戶農民,擁有屬於自己的自耕田,沒事就折騰自己的幾畝小地,屬於本本分分的普通農民。

  走過去之後,李安看的更清楚了,幹活的足有七八個人,一個老頭子,兩個年輕的壯漢,一個婦人,四個調皮的孩子,兩個半大兩個還小,但都能勉強幹活兒。

  見有一夥陌生人走過來,這一大家子顯得略微有些緊張,警惕的看向李安等人,發現李安一行人並不是壞人之後,便不那麽緊張了。

  “老人家,幹活兒呢?今年的收成看著不錯啊!”

  李安上前套近乎。

  “好,收成不錯。”

  老頭子看著頗為忠厚,也就是所謂的老實人。

  “家裏有幾畝地?”

  李安繼續問道。

  “不多,有二十畝旱地,還有兩畝菜地。”

  老頭子說道。

  “二十二畝,不錯了,應該足夠一家老小吃喝不愁了。”

  李安開口說道。

  對於二十多畝田地,李安覺得已經不少了,後世的很多農民手裏還沒有這麽多呢?當然,那是個高產的時代,而大唐的土地產量不是太多,難以與後世的產量相提並論,但種植兩季作物的話,二十多畝土地足夠養活一大家子。

  冬季的時候種植冬小麥,而到了春季,就種植紅薯玉米這些耐旱的作物,從而極大的提高產量,這樣家裏的糧食儲備就更充足了,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老人家,你們這一大家子都在這兒了嗎?”

  李安開口問道。

  “還有四個在家裏,全家一共十二人,全指望這二十多畝田地,以前都是要餓肚子的,現在好了,已經能吃飽了,還能存下一些糧食,日子有奔頭了。”

  老頭子咧嘴一笑,非常開心的說道。

  “收完小麥,下麵打算種什麽作物?”

  李安開口問道。

  老頭子開口回答道:“準備種植十畝玉米,剩下的還沒想好呢?還要回去與鄰居商量一下。”

  “哈哈!這都馬上春耕了,還沒想好要種什麽?這可要抓緊嘍!錯過了就是一季。”

  李安笑著說道。

  旁邊的壯漢開口說道:“父親沒想好,是不打算全部種糧食了,現在糧食價格不高,多餘的糧食掙不了幾個錢,父親是打算多種點能掙錢的綠菜,可又不了解行情,擔心種了之後,還不如賣多餘的糧食掙錢多,還擔心有人偷菜,那樣就白種了。”

  李安算是聽明白了,感情這一家是打算種點經濟作物,這樣能多賣點錢,反正全種糧食也吃不完,倒不如種點值錢的經濟作物,這樣能掙到更多的錢,隻不過從未大規模的種過經濟作物,所以心裏有點沒底,萬一搞砸了就麻煩了,不但掙不到錢,還有可能倒貼。

  對於大規模的種植容易存活的糧食,農民是比較有經驗的,但對於種植很大量的經濟作物,農民心裏是沒底的,平常種點綠菜也不算啥,可大規模種植的話萬一短期內賣不掉,就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損失,糧食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但蔬菜都是有保鮮期的,當幾畝地的綠菜同時成熟,卻沒能及時的賣出去,這個損失不就大了。

  另外,糧食的生命力比較強,也比較容易打理,可綠菜相對比較嬌嫩,害蟲也比較多,照顧和采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種兩三畝綠菜還能應付,若是大規模的種植綠菜,一大家子的勞力是否夠用都是問題。

  之前種糧食的時候,一年的農忙也就那麽幾天,可一旦種植經濟作物,所有的時間可能都要耗在上麵了,甚至即便如此,也很有可能會忙不過來,而由於忙不過來,所造成的損失會不會很大,萬一遇到天災怎麽辦。

  所有農民都清楚,玉米這些作物的抗旱能力是很強大的,就算長時間不下雨也不容易幹死,可蔬菜就不同了,若是真的長時間不下雨的話,這些辛辛苦苦打理的蔬菜很有可能會活活的幹死,而這位老漢所擁有的耕地都是無法直接灌溉的旱地,若是要給蔬菜澆水的話,就隻能自己辛辛苦苦的去遠處的河裏打水,可大麵積蔬菜缺水,對水量的需求是很大的,就這麽一桶桶通的挑水是否來得起,人的身體又是否能夠受得了,這些都是未知數,老漢一家之前曾伺候過靠家很近的兩畝菜地,那也是耗了不少精力的,而若是把遠處的十畝旱地也改造成菜地,這份壓力確實不小,這讓老漢一家陷入了為難。

  他們也不是憑空想出要在旱地大規模種植經濟作物的,這是受到了同村人的鼓舞,在去年的時候,他們村裏就有一位農民,把自家一半的耕地都改種經濟作物了,結果這一家利用這種經濟作物掙了不少錢,而這就讓很多人頗為眼饞,覺得自己也可以啊!既然別人可以掙錢,為什麽自己不可以呢?就連老實巴交的老漢一家子也動心了,覺得自己也可以試一試,隻是還在掂量自己一家能夠承受多大的勞動量。

  另外,除了種植經濟作物之外,老漢的兩個兒子原本還有另外一個構想,那就是把二十畝旱地全部賣給大戶,自己拿著賣地的錢去京城謀個工坊的工作,這樣掙錢或許比種地還多,村裏有很多賣地去打工的人,都過的很不錯。

  隻是當他們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立馬就遭到了老漢的反對,這個種了一輩子地的農名,固執的認為隻有依托於土地謀生才是長久之計,才是最正確的,那些賣了土地進入工坊的人,雖然暫時掙錢多一些,可這是忘了根本了,一旦工坊不要他們,他們連個退路都沒有,想回來種地都無地可種,隻能給人家做佃農,佃農的日子相比自耕農,那可就差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這個老漢就好比後世的固執父母,在他們的眼裏,隻有鐵飯碗的穩定工作才是最好的,別的什麽工作都是不務正業,就算掙的錢再多,那也屬於不務正業的範疇,想想這樣的思想有多麽的可怕,而在大唐這個時代,很多農民就是這樣的,他們就是覺得土地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很多能力出眾的官員,也會有同樣的觀點,所以,當他們飛黃騰達之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兼並土地,先給自己置辦幾萬畝田地,然後就算自己去世之後家族衰落,但至少還能擁有一份不錯的田產,夠自己子孫後代折騰的了。

  土地是古代農耕民族最看重的資產,所有人幾乎都對土地有異乎尋常的癡迷,以至於發展到盲目的階段,對土地有盲目的追求,把土地看做最重要的資產。

  當然,也有一些老百姓的思想比較活躍,他們覺得土地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重要,既然進入工坊可以掙更多的錢,有更好的發展,那又何必死守著土地不放,把土地賣給大戶也挺好的,留幾畝菜地和口糧地就足夠了。

  而能夠想得開的人,都是有遠見和比較年輕的,而老人還是更看重土地,因為他們的人生經曆告訴他們土地更重要,他們看過無數佃農家庭的悲慘生活,明白失去土地的人活的有多麽的悲慘,所以,就形成了這種近乎癲狂的觀點。

  不同時代的人,追求是不同的,古代的所有人,對耕地有幾乎癡迷的追求,而在後世的社會,老百姓對耕地早就棄若敝履了,就算家中有土地也直接扔掉,任由耕地長雜草也不去過問的人很多,而後世因為房價的持續走高,讓很多人對房子有異乎尋常的癡迷,大家都拚了老命的去購買房子,甚至一口氣買下幾百套的都大有人在,這與古代老百姓癡迷土地能有什麽不同。

  眼前老漢對土地的過分癡迷讓李安想到了後世老百姓對房子的癡迷,當然,此時的京城貴族,對房產也同樣非常的癡迷。一種讓人覺得吃驚的癡迷。

  “老人家,就沒有想過把田地賣了,帶著兒子去工坊謀生?現在的工坊掙錢比種地多,就算改種綠菜,也沒有在工坊掙錢多。”

  李安開口說道。

  老漢一臉的不認可,連連搖頭道:“賣地是不能的,老祖宗傳下來的地,怎麽能隨便賣掉呢?是萬萬不能賣的,當年吃不上飯,都快要餓死的時候,也沒有動賣地的心思,工坊,不靠譜的,不靠譜。”

  看得出來,老漢是鐵了心的不願意棄農從工了,這也難怪,在古代的社會是講究社會地位的,士農工商,農業排在工業之前,是僅次於統治階級的第二把交椅,讓一個農民從事排行第三的工業,這怎麽能行,他們的心裏是抵觸的,尤其是傳統思想嚴重的人,更是非常的抵觸。

  “不靠譜?老人家為何覺得工坊不靠譜?大唐的工坊是越來越多了,以後還會更多的,工坊的發展挺好的,老人家為什麽會覺得不靠譜呢?”

  李安開口問道。

  老漢笑嘻嘻的,用自己的理解回答李安:“工坊造的那些機器,早晚有幹完的時候,等到沒有活兒的時候,那些幹活的人就沒法活嘞,隻能給有地的大戶做佃農,一年辛辛苦苦的大半收成都要交租,沒法活,真的沒法活。”

  說完一臉認真的看向李安,對自己的高瞻遠矚非常的滿意,他覺得自己與孩子們當農民是靠譜的,是永遠都不會餓肚子的,而那些去工坊裏的人,都是在冒險,是在拿自己未來的生存做賭注。

  李安笑了,對於老漢的觀點,李安自然覺得很可笑,工坊的活兒怎麽可能幹完呢?那是永遠都幹不完的,就比如收割機,再給一千年也幹不完,而任何一台收割機保養的再好,也不可能連續使用一千年,工坊的活兒是永遠也幹不完的,而且,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工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器等待著工坊去製造,日後的大唐,必然是一個工業化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