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199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蘇小管家所說的數據,與李安猜測的也差不多,眼前這個稻穀去殼工坊一天能加工出來的大米,可以養活五萬到十萬人,而京城有幾百萬人,至少也需要五十家這麽大的加工作坊,才能滿足京城的需要,而很明顯多數加工坊並沒有蘇家的加工作坊規模大,數量自然要多一些才行,一百家水稻脫殼工坊還是有的,甚至有可能直逼二百家。

  至於京城到底有多少家稻穀去殼工坊,這個隻需要去相關的衙門問一聲就清楚了,他們應該會有統計的,隻不過,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隻要知道大概的數量就行了。

  研發和生產機器必然需要很多人力,但機器研發成功之後,又能夠節省不少人力,從而讓這部分被釋放的人力可以進入新的工坊,以此來緩解京城的人力資源緊張狀況,所以,研發更多的機器總不會有錯,好處永遠都比壞處多。

  京城現在足有一二百家稻穀去殼工坊,如此龐大的規模至少解決了萬餘人的就業,對京城的繁榮貢獻很大,而在京城除了稻穀去殼工坊之外,還有玉米等其它作物的去殼工坊,就比如玉米剝粒工坊,同樣也是規模不小,解決的就業人口未必比稻穀低。

  玉米是最近幾年才在大唐種植的新型作物,是從美洲傳過來的,也是李安開辟新大陸之後,給大唐帶來最實惠的一種糧食作物之一。

  紅薯,玉米,土豆,這幾種作物在大唐非常受歡迎,因為它們都是高產的作物,而且,對土地的肥力要求較低,耐旱性也非常優良,比大唐本土的很多作物都要好些。

  紅薯土豆的保存主要是地窖,或者切片曬幹保存也行,而玉米的保存是直接曬幹就行,不過,玉米有玉米粒和玉米棒兩種保存方式,玉米棒是收獲時的樣子,而玉米粒則是玉米棒加工之後的產品。

  玉米棒直接存儲與存儲玉米粒相比,自然是存儲玉米粒效果更好,畢竟,糧倉也是有容積的,存儲玉米粒的話,可以多存儲一些,而存儲玉米棒會占用過多的倉庫容積,從而導致有限倉庫存儲的玉米粒數量較少。

  此時的京城百姓,由於工作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剝玉米粒,所以更願意購買玉米粒,甚至是玉米粒加工之後的玉米粉或者玉米碎粒。

  煮飯的時候,玉米粒是不容易煮爛的,所以,切碎之後販賣效果更好,而摩成玉米粉之後,則可以用來燒玉米稀飯,總之,老百姓都喜歡直接購買現成的產品,而不會去購買玉米棒子,這就要去商人和種糧大戶要先將收獲的玉米粒加工成可以直接做飯的產品,然後才能有更好的銷量。

  磨玉米粉用石磨就行了,隻是效率比較低下,遠遠不如機器的速度,而讓玉米棒變成玉米粒,也是使用人工搓掉的,非常消耗人工,當然了,相比於大米這樣的小顆粒作物,玉米剝粒的產量自然更高一些。

  不過,加工玉米粒無法借助牲畜的力量,隻能由人工進行剝粒,對人員體力的消耗比較大,幹這活兒比較累,尤其是兩隻手最累,簡直是又累又疼,若是皮膚嬌嫩的人去剝玉米粒,要不了多久,手掌就會被磨破的。

  除了手掌,其次就是胳膊,因為手掌用力搓的時候,手臂的用力是最大的,搓的時間長了自然是會手臂發酸的,手掌疼且手臂發酸,這是剝玉米粒必然要麵臨的兩個最大的問題,若是不長幹活的人,是受不了的。

  至於京城剝玉米的人工是如何幹活的,隻有親自去這樣的工坊裏看一眼才能知道,而李安很想去看一眼,看看剝玉米粒有多辛苦。

  “蘇小管家,你們蘇家除了稻穀和大米,還有別的糧食嗎?”

  李安開口問道。

  蘇小管家搖了搖頭,開口說道:“回李侍郎,我們蘇家是專門經營稻穀和大米的,別的糧食一概不過問。”

  李安點了點頭,邁步繼續往前走,他是覺得若蘇家經營玉米,則直接就近去看看就行了,可仔細一想,蘇家經營玉米的可能性太小了,江南是水網地形,非常適合水稻這種水生植物的生長,若是在江南種植玉米就顯得太浪費了,因為玉米的抗旱能力很強大,在水網縱橫的地區,玉米的優勢體現不出來,而且,大米的價格比玉米要貴不少,種植玉米肯定是吃虧的。

  而關中就不同了,這裏的水係遠沒有江南發達,缺少水源的旱地資源很豐富,在這種旱地上種植水稻是不可能的,而種植玉米這種非常耐旱的植物就非常適合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關中的旱地資源,提高大唐帝國的糧食產量。

  如今的天下,很多地區都缺糧,而唯獨大唐不但不缺糧,還有較大的盈餘,在存儲足夠的情況下,很多大唐商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西方市場,而西部區域之所以缺糧,最主要的原因是持續的衝突導致的,在大唐西域的西部一帶,由於大唐帝國的強力幹涉,讓這個地區始終維持一種比較鬆散均衡的狀態,而這樣一來,這個地區就沒有統一的可能,無法形成統一的大帝國,這些小勢力之間雖然表麵上也能基本維持和平,可這麽多的小國,是難免會有一些矛盾和摩擦的,尤其是領地之爭,利益之爭,而這種爭鬥很容易引起武裝衝突,也就是戰亂會頻發。

  因為各自的實力都比較有限,都不想把自己的老本賠光,且有大唐帝國在其中調停維持,所以,這些戰亂都是相對比較短期的,並不會持續太久,甚至打了一個月不到就在大唐官員的調停下各自撤軍了。

  盡管武裝衝突總會很快被壓製,可頻發短期的戰爭,對國力的消耗也不會小,而且,既然每次大唐都能從中調停,難道不會收點好處費麽,而這個好處費是兩頭收取的,這個對於這些小國的國力也是一種損耗,而一旦打仗了,老百姓的生產肯定會受到影響,比如一次衝突中,一個王國放了一把大火,將敵對勢力剛剛成熟,還未來得及收割的糧食全給燒掉了,這個損失可想而知,若是沒有大唐駐地官員將這個消息送回京城,讓京城商人運糧食過來販賣,估計這個小國的一大半老百姓都要被餓死了。

  當然,商人能把糧食運到西部小國販賣,也是得益於鐵路交通的便利,若是沒有鐵路這條線,商人是萬萬不肯運輸糧食去那麽遠的地方的,畢竟,普通運輸方式的運費太貴了,就算賣十倍的價格都不能收回成本,而走鐵路運輸過去,賣三倍的價格就夠本了,隻要能賣五倍的價格,那就算是賺大了,而在糧食危機的地區,就算賣十倍的價格,那也是會生意興隆的,對於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麽比填飽肚子更重要了,隻有填飽肚子,人才能活下去。

  既然蘇家沒有經營玉米,李安隻能問身邊的小吏:“哪裏有玉米脫粒工坊?”

  小吏開口說道:“回李侍郎,附近就有,隻有二裏地,不過規模不大,隻有三五十人。”

  “好,就去那裏了。”

  李安離開了蘇家的稻穀去殼工坊,去了附近不太遠的玉米脫粒工坊。

  二裏地實在是太近了,幾乎剛上車就到了,這個工坊很明顯要小得多,裏麵幹活的人也更少,牲畜隻有幾頭毛驢,不是加工用的,而是用來拉車的,這些毛驢會把裝滿玉米粒的大車拉走,拉去可以販賣玉米粒的商鋪。

  “李侍郎,這裏便是玉米脫粒工坊了,門口的是趙小管家,這個工坊是關中趙家的,趙家就在距離京城不太遠的鹹陽,家裏足有萬畝的旱地,另外,他們除了販賣本家出產的玉米之外,還會低價收購普通小農戶的糧食,賺一點差價。”

  小吏開口說道。

  李安點了點頭,開口說道:“趙家的,鹹陽的確不遠,一萬畝旱地,一年收獲的玉米至少也要有五萬旦,說不定能超過十萬旦。”

  小吏忙解釋道:“李侍郎,趙家的兒子與我是好友,他們家的情況小官都清楚,這一萬畝旱地,僅有三成是玉米地,收不了這麽多的玉米粒。”

  “哦,那他們家還種什麽?”

  李安開口問道。

  小吏開口回答道:“除了玉米,他們家還有三成地種了紅薯,地瓜隻有一千畝,剩下的糧食就更少了,但種類很多,另外,還有一千畝的菜地,種了各種綠菜,至少有幾十種。”

  “哦,這個趙家有意思啊!居然種了這麽多種糧食,夠全的啊!”

  李安笑著說道

  下車之後,趙家的小管家連忙迎了上來,聽說李安的身份,嚇得麻溜的就跪下了。

  “本官就是過來看看,看看這裏加工的玉米粒。”

  李安笑著開口說道。

  趙小管家聞言,連忙在前麵引路。

  “幹活的人在哪兒呢?怎麽才五六個人?”

  李安看到工坊內僅有五六人在忙活,開口問道。

  趙小管家回答道:“李侍郎,幹活的人都在這間屋子的上麵,需要走樓梯上去。”

  李安聞言,走到趙小管家所說的屋子裏,頓時看到了在外麵看不到的場景,同時也明白幹活的人為什麽在上麵了。

  在這間屋子裏,有大量的麻袋,有五六個人在緊張的忙碌著,他們分工合作,將麻袋放在屋頂的洞口下麵,而從屋頂的洞口下有一根比較粗大的柔性管道,這個管道能夠容納玉米粒從上麵滑落下來,隻要把管道的另一頭塞入麻袋之中,可以讓玉米粒順利的落入麻袋之中,然後紮口換下一個麻袋,這樣的工作更加的輕鬆和高效率,基本上一會兒就一袋子。

  怎麽,你擔心換麻袋的時候,管道口會有玉米粒落到地麵上,那就有些擔心多餘了,這個管道是柔性的,隻需要輕輕折一下,管道就暫時阻斷了,一個玉米粒也不會落在地麵上。

  若是不用這種辦法,玉米粒還需要人工一點一點的裝卸,那就麻煩大了,不但效率不高,對人的體力也是很大的考驗。

  看到房間內的情況,上麵是一種什麽場景,李安已經能夠猜出來了,可既然人都來了,上去看一眼也挺好的。

  趙家小管家在前方帶路,李安與幾名隨從邁步跟了上去,並很快來到了上麵一層的房間。

  這個房間內有三十人左右,他們分成兩圈,一圈大約是十五人,他們多數坐在凳子上不停的用手剝玉米,而剩下的幾個人則不停的去不遠處取玉米,放在這些剝玉米的人跟前,從而讓這些剝玉米的人不至於窩工,十幾個人圍成的一圈中間,自然就是有洞口的位置了,他們剝出的玉米粒直接就落在洞口和洞口周圍,隻需要旁邊的人輕輕推幾下,就嘩啦啦的落下去了,而下麵自然有麻袋在等著。

  剝玉米雖然是用手,但也不完全是用手指去扣玉米粒,那樣也太累了,效率完全沒有保證,而幹活人的人,很快就找到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辦法,那就是利用廢棄的玉米棒芯去搓玉米粒,這樣效率更高一些,搓玉米棒子,最難的是開頭的時候,因為所有的玉米粒都分布的滿滿的,搓的時候很難撼動,而隻要把開頭的一點搓掉,下麵就相對容易的多了,可以很快把所有的玉米粒都搓完。

  在農藥還沒有普及的大唐時代,任何農作物都是會生蟲的,玉米自然也不會例外,而生蟲的玉米粒是沒有賣相的,也是必須要在販賣之前進行清除的,不過,這都是小販的事情了,他們幹活很急,實在沒有那麽多功夫去清理玉米粒之中少量的壞玉米粒。

  除了被害蟲破壞的壞玉米粒,還有一些沒有發育完全的小玉米粒,也是會影響賣相的,這些可以用篩子篩掉,從而保證玉米的純度,讓玉米粒能夠賣出更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