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245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隔壁的吵鬧聲越來越大,看得出來都是一些性情中人,有不同意見立馬就嚷出來了,一點也不藏著掖著,這樣的人衝動有餘,但不夠冷靜,可以衝鋒陷陣,卻不能獨當一麵。

  “張九郎,你吼什麽,我知道你家裏有三百套房,每個月收租收到手都軟了,一旦朝廷讓工坊給工匠提供住房,你們家的生意隻怕就沒這麽好了,房租肯定要降。所以,你總是潑冷水,不相信朝廷這一次能穩定房租,哼。”

  隔壁的一名年輕人吼著說道。

  “王二,你又得意什麽,我知道你們家把所有家底都放在工坊了,除了自己住的一套大院子,再也沒有多餘的房產了,可朝廷的命令一旦下來,你們家的工坊就要加蓋房子了,你們家的工坊隻怕有五百人丁了吧!知道要蓋多少房子不,知道現如今的京城,蓋這麽多的房子,需要多少錢不,就好像我們家占了你們家便宜似的,到時候還指不定誰倒黴呢?”

  張九郎開口反擊。

  王二不服氣的說道:“你眼睛瞎啦!這報紙上寫的清清楚楚,是新建的工坊一定要準備八成工匠的住宿房子,沒說已經開辦的工坊,我們家的工坊都開來三年了,根本不需要額外準備房子,不需要,哼。”

  “新工坊要準備房子,老工坊早晚也跑不了,你就等著吧!”

  “誰怕誰,那咱們就等著瞧。”

  同屋的人有些受不了了,連忙站起來勸解。

  “我說二位,你們就別吵了,今晚咱們是來喝酒的,不是來吵架的,好了,好了,都少說兩句,咱們喝酒,喝酒,來來來,都滿上。”

  “都給我個麵子,不許吵了,別吵了。”

  一群人勸解一番之後,隔壁的動靜小多了,但仍舊時不時的爭論一番,看得出來這都是利益在作祟,比如那個家裏有三百套房子的年輕人,就非常希望朝廷不要過問京城的房價問題,因為京城的房價越貴,房租越高,他們的家庭就越是能夠獲得最大的利益,反之,若是京城的房間被控製住了,房租便宜了,那麽,他們家的利益就要受到很大的損失了,他自然不願意失去這些利益,所以,內心非常的痛苦。

  而另外一名年輕人就不這麽想了,因為他的家裏沒有多餘的房產,房價降了之後,對他來說沒有什麽壞處,甚至還很有可能幸災樂禍,看著別人失去利益,自然會支持朝廷的決策了。

  總之,擁有大量房產的人,都希望房價能夠始終堅挺,房租能夠一直高下去,而沒有房產的人,心裏自然是相反的了,他們都希望房價能夠降低一些,尤其是急迫需要房子,卻沒有錢買房子的人,都希望房價能夠降低,急迫租房的人,更是希望房租能夠大降。

  隻不過,房子的價格,是不以人的意誌力為轉移的,不是你希望怎樣就怎樣的,這裏麵的水很深,有太多的利益交織在裏麵,是不容易輕易改變的。

  尤其是囤房一族,會想盡一切辦法維護自己房子的價值,不會允許自己所擁有的房子降低價格,否則,損失的就是他們的利益了,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而能夠對抗囤房一族的力量,也就隻能靠朝廷的引導和調控了,依靠普通老百姓是行不通的,因為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沒有任何合適的辦法,一無所有的老百姓,除了每天努力幹活之外,又能有什麽好的辦法去改變京城房價,若是他們萬眾一心,全部離開京城去外地發展,這樣一來,對京城的房價的確可以起到致命一擊的效果。

  不過,這種事情很難發生,不是說普通老百姓不夠團結,實在是因為京城有太多的掙錢機會,有太多值得人留戀的繁華,盡管高房租讓很多外來的百姓苦不堪言,但他們仍然被京城的繁華和機會所吸引,從而不願意離開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

  若是有人動員京城的老百姓,讓老百姓們一同離開,估計,響應的人不會很多,而少量的百姓離開,對京城的人口沒啥影響,因為還有更多的百姓會湧入京城。

  所以說,能夠改變京城住房緊張的措施,就是最簡單的一條道路,那就是多蓋房子,蓋的房子越多,京城的住房緊張就越小,當然,除了大量蓋房子之外,還要警惕囤房子的富人,若是大量房子都被囤房的人占有了,蓋再多的房子也沒啥意義了,尤其是有些喜歡空置的人是最可惡的。

  蓋房子,既可以是朝廷蓋房子租給普通的老百姓,同時,也可以是工坊為工匠提供住房,各種措施是一個都不能少的,隻有通過各種渠道一起努力,才能更快更好的解決京城的房子緊張問題。

  窗外街道上的行人越來越多,熙熙攘攘的非常熱鬧,這種情形也就比元宵節的時候稍微低一些了。

  看著如此繁華的景象,李安的心裏是非常舒坦的,因為這裏麵有自己的功勞在裏麵,自然舒服了。

  街道如此繁華,李安很想下去逛一逛,近距離的體驗這條街道的繁華。

  “天色不早了,是不是該回去了。”

  李安開口說道。

  李豫也有意回去,點頭道:“是該回去了,過幾日,還要勞煩李侍郎幫忙。”

  “是朱雀大街地下聽到的設計問題吧!我一直記得。”

  李安笑著說道。

  客氣幾句,李豫先回去了,而李安還不打算回家,因為街道實在是太熱鬧了,李安要去街道上遊玩一番,近距離的體驗這條街的繁華,說不定還能有所收獲。

  走出灞橋風月酒樓之後,李安僅帶領一名護衛在身邊伺候著,十步之外跟著四名護衛,所有人都是便裝,連李安也不例外。

  街道上的行人比較多,所以,走路的時候很容易碰到別人,不過,隻要不是碰的很重就不會有什麽問題,不會有人太在意自己被碰一下的,這些都是小事情,習慣了就好了。

  大唐的民風本來就比較開化,再加上京城越來越繁華,自然會更加的開化了,大街上不但有男子,女子也很多,而且,打扮的非常俊俏,一點也沒有收斂的意思,倒是頗有後世小女子的霸氣和自信。

  當然,在平康坊街道上閑逛的俊俏女子,有一多半都是青樓裏的風塵女子,一般從打扮上就能看得出來,青樓裏的女子比普通的良家女子更嫵媚,穿衣服也更加的大膽,坦露的地方比較多,就算是天氣很冷的情況下,也會將自己的部分白肉露在外麵,這樣會顯得更加的嫵媚。

  另外,風塵女子身上塗抹的胭脂也會更多一些,總之,基本上一眼就能認出大街上的女子是普通的良家女子,還是青樓裏的風塵女子,太好辨認了。

  這些風塵女子在大街上閑逛,主要就是要買一些自己需要的胭脂水粉和靈巧首飾,在這條街道上,有三分之一都是賣這些東西的,為的就是迎合青樓女子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街道的繁榮。

  幾名年輕漂亮的青樓女子從李安的身旁走過,一陣香風便撲麵而來,非常的醉人,而更加醉人的是她們不經意間投過來的媚眼,這些小女子也許是職業病的緣故,總是喜歡不經意的拋媚眼,哪怕是在大街上,隻要是看到了讓自己喜歡的郎君,便會淘氣的拋個媚眼,然後嬉笑著離開,若是能賺得郎君回頭,她們便會非常的開心,覺得自己很有魅力。

  李安自然不會回頭去看了,要不然會顯得自己沒有定力的,果然,因為李安沒有回頭看,身後便傳來了哼的一聲,顯然是兩名風塵女子不太滿意,沒能讓李安回頭一看。

  街道一旁的小吃有很多種,基本上都是很簡單的小吃,並沒有太複雜的,比如生煎,混沌,烤肉串,酥糖,糕點,糖葫蘆之類的。

  在這其中,生煎和烤肉串的味道是最香的,在銷量方麵,自然也是最高的,尤其是生煎,銷量排在第一位,其實,烤肉串的味道更好一些,不過,烤肉的價格比較高,一般的窮人,都不怎麽舍得吃,而生煎的價格要便宜一半還多,畢竟,生煎裏麵隻有很少的肉,大部分都是麵粉,價格自然要低一些了,非常也非常不錯,還不容易塞牙,而烤肉吃的時候,對於牙齒不好的人來說,是會塞牙的。

  混沌吃起來太麻煩,除非閑著沒事才能坐下來慢慢吃,若是時間比較緊的話,一般都是買點生煎帶走,而不會選擇買混沌,因為混沌不好攜帶,還要自備盆碗,非常的麻煩,這也是造成生煎銷量最高的原因。

  “生煎多少文一個?”

  一個漢子被肉香味吸引過來,開口問道。

  “五文錢一個,買五送一。”

  賣生煎的開口說道。

  “五文錢,怎麽這麽貴,別人家都隻有三文錢一個。”

  漢子皺眉道。

  “三文錢與五文錢能一樣麽,別人賣的都是豬肉生煎,我們家的是牛肉生煎,分量也更加的充足,價格當然要貴一點了。”

  賣生煎的漢子開口說道。

  “來一個。”

  “也給我來一個。”

  “我要這一個。”

  “都是一樣大小的,都一樣。”

  眾人起嘴八舌的說道。

  說實話,這些生煎的個頭確實比較大,要不然也不會賣五文錢一個,因為普通的肉包子普遍都隻有兩文一個,若不是個頭大,餡料實在也不會賣這麽貴。

  而因為價格相對比較高,所以,很多路過的行人,都是買一個嚐嚐味,買兩個的都很少,三個以上基本上見不到。

  當然,這都是普通的行人,若是酒店內吃飯的貴族,看到了窗外的生煎,讓下人過去買,基本上都是五個十個的買,對於賣生煎的小販來說,那就是大生意了。

  為了能多賣一些生煎,小販也打出了促銷,買五贈一,這便是小販的促銷手段,隻不過,能夠買五個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很少有人能夠享受到這個促銷。

  其實,隻要五個人一起買,就可以得到六個生煎包,但買過之後該如何分配,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多贈送的一個生煎包要五個人分,這實在是不好分,因為生煎內部是有餡料和湯汁的,分成兩半都很困難,何況要分成五份,這根本就沒法分,所以,也就沒有人肯合作一起買,畢竟,大家都是互不相識的路人,誰也不想讓別人占便宜,也覺得別人不會讓自己占便宜,所以,就各買各的了。

  古時候的孟子就說過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五個人分一個生煎包,是根本沒法分的,很容易引發嚴重的矛盾,倒不如不要這個生煎包。

  李安其實已經吃飽了,不過,聞著味道挺不錯的,況且,身邊的護衛都還沒有吃過飯,跟著自己是真的受苦了,所以,也要買一些給他們品嚐一番的。

  “來十個生煎。”

  李安拿出五十文錢,買了十個生煎包,再加上贈送的兩個,一共是十二個生煎包,轉手就交給了身後的護衛,讓護衛分給其餘的四個人,讓幾個人一起吃,至於五個人怎麽分十二個生煎包,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李安不會幫他們分的。

  “老人家在這條街道上賣生煎有多久了,生意如何?”

  李安開口問道。

  賣生煎的是六個人,老頭老太太和四個年輕人應該是一對老夫妻與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其中,老太太和兩個兒媳負責準備餡料和包生煎,兩個兒子負責製作生煎和燒火,而老漢則負責收錢,一家人分工非常明確,幹活的效率自然也不低。

  “回貴人,賣了有一年多了,生意還算不錯,勉強能夠度日罷了。”

  老頭子開口說道。

  旁邊的路人聽了,插嘴道:“生意這麽好,還勉強度日,騙誰呢?早就發財了吧!”

  老頭子連忙笑著搖頭,開口說道:“發什麽財啊!沒餓死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