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2      字數:4254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事情隻有實踐過了之後,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正確的,若是不經過實踐,就無法真正的確定一件事情到底是不是正確的。

  就比如之前提出的建設保障用房,廉價公租房,李安本來覺得這是一件挺好的事情,結果卻因為有太多的阻撓和搗亂而失去原本的意義,這些本來是很好的辦法,卻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對於這一次提出的兩個辦法,究竟能否起到較大的作用,估計隻有實踐過了之後才能最終下結論。

  當然,李安這一次對自己是有信心的,因為之前的辦法有很多的漏洞,而這一次的辦法是硬性的,幾乎沒有太大的漏洞,況且,李安會持續跟進的,會時不時的去各工坊調查,看看這些工坊是否真的為工匠們提供住房,住房的質量如何,到底能不能正常居住,是認真做事還是應付了事,對於故意敷衍的行為,李安是肯定不會答應的,一定會嚴肅處置,要確保這項政策能夠更好的執行下去。

  李安相信,隻要工坊方麵能夠認真的執行,京城的住房緊缺狀況,就能夠獲得極大的改善,再加上臨時性的移動住房的添補,京城的住房緊缺狀況,一定能夠獲得很大的改善,也許用不了多久,長安城就不存在房屋短缺的情況了,如此,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會更上一層樓的,隻要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京城的治安狀況肯定會好轉許多,這是李安的理想,也是李安一直孜孜不求追求的一個小目標。

  當李安與李豫走出丹鳳門的時候,一群人圍了上來,這些都是大唐報,京城早晚報等媒體人士,這些家夥都是聞訊跑來的,來這裏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搞清楚住房的新政策,這是很多老百姓都非常關注的政策,隻要見報了,必然能夠獲得很大的關注,對於提高這些報刊的銷量,絕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實,這些家夥之所以能夠這麽快得知消息,是李安派人透露給他們的,所以,他們才能來的如此的迅速。

  “你們有什麽想問的,隻管問,好了,本官知無不言。”

  李安看向眾人,開口說道。

  “李侍郎,聽說很多百姓一大早看到的移動房子,就是這一次朝廷要推出的給人住的房子,請問是也不是?”

  一人開口問道。

  李安嘴角笑了笑,看向這名提問的人,開口說道:“沒錯,的確有這麽回事,這些移動的房子由朝廷負責建造,然後以很低的價格租給底層沒房的老百姓。”

  “李侍郎,這些移動的房子,如此狹小,與馬車沒多大區別,這樣的移動房子,真的能夠長期住人嗎?這是不是有點太簡陋了?”

  又一人開口問道。

  李安笑了笑,看向眼前的眾人,開口說道:“簡陋,當然簡陋了,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京城的房子太緊張了,諸位若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京城的各個橋洞裏走一圈,看看有多少人住在橋洞裏,還有京城外麵的不起眼山洞裏,住的可未必是野獸,而是外地來的老百姓,甚至是城外的路邊,也有不少露天過夜的人,諸位應該都很清楚吧!平時走夜路的時候,若是不小心的話,說不定會踩到正在路邊睡覺的人,這足以說明,京城的住房緊張狀況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了,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考慮太多了,哪怕是移動的房子,至少也是能住的,這總比住在橋洞,睡在路邊要好吧!諸位覺得呢?

  說完看向這些記者朋友。

  眾人全都非常認可的連連點頭,覺得李安說的很有道理,就算是住在馬車裏,也要比睡在路邊要強得多,還有橋洞和山洞,更不是人住的,而眼下的大唐長安城,確實有許多老百姓,就是住在路邊,橋洞和山洞裏,因為他們的收入太低,根本租不起房子,住在路邊也是無奈之舉,若是遇到下雨的天氣,估計隻能被淋成落湯雞了。

  當然,有錢一些的人,雖然租得起房子,但沉重的房租負擔,也會將這個人折磨的很慘,日子也並不好過。

  所以,推出這個移動的臨時房子,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可以讓住路邊的人能住得起房子,讓負擔太重的人選擇低廉一些的居住方式,絕對是天大的好事兒。

  既然第一個問題問完了,接下來就要問下一個問題了。

  一人開口問道:“李侍郎,聽說還有一條,是要讓所有新開工坊,酒樓提供八成以上的居住房子給工匠等幹活的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這個消息也是李安泄露出去的,為的就是先造勢,以便於政策的推行。

  李安笑著看向眾人,點頭道:“當然是真的,這個已經確定了,陛下已經正式下旨,讓政事堂盡快落實。”

  “如此一來,開工坊的成本就大大增加了,很多人都要開不起了啊!”

  一人開口問道。

  李安點頭道:“你說的沒錯,確實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過,現在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京城的人口增加就是這些工坊大量增加導致的,難道他們就不應該解決所屬工匠的居住問題嗎?”

  “李侍郎,可有些工匠招收的都是京城本地人,有一大半的人都有自己的家,晚上下工就回家去了,根本就不會住在工坊,如此,若是這個工坊建設大量的居住用房,豈不是要糟蹋了,就比如我們懷遠坊內的一處酒坊,裏麵足有五十名幹活的人,可這五十多人大部分都是住在本坊和臨近各坊的老京城人,他們都有自己的家,晚上都是要回去的,工坊自然也不會為他們提供住房,也沒有額外的住房,若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強迫這個酒坊提供四十人的居住房子,那豈不是一種浪費麽,也不會有人住在裏麵啊!”

  一人開口說道。

  這個問題,確實也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事情,不過,李安這麽聰明,又怎會考慮不到呢?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你是哪個報社的?”

  李安好奇的問道。

  “李侍郎,小人是灞橋風月報社的。”

  這個人回答道。

  “灞橋風月,這個名字好啊!是個好名字。”

  李安覺得這個報社的名字起得非常好,聽著就很浪漫,於是問道:“灞橋風月,本官還沒聽說過呢?剛成立不久吧!”

  “是的,李侍郎,才剛剛成立一個多月,不過成績還算不錯,發展勢頭很好。”

  這個人自豪的說道。

  “那你們有多少人,有本官認識的沒有?”

  李安開口問道。

  “不多,才二十多人,大部分都是小人一樣的小人物,有名氣的,也就隻有太白兄了。”

  這人回答道。

  “太白兄,就是醉酒寫詩的李太白,他到你們灞橋風月了?”

  李安問道。

  這人得意的說道:“沒錯,太白兄來了就做了主編,若沒有太白先生坐鎮,我們灞橋風月如何能發展的如此好,就是這個灞橋風月的名字,也是太白兄取的。”

  李安點了點頭,暗自覺得,肯定是灞橋風月的老板,給李白開的工資比較高,否則,李白怎麽會跳槽去這個剛剛成立的小報社。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也許是大唐報的名氣太大了,再加上又是朝廷的官方媒體,所以,裏麵的官僚主義作風比較的嚴重,像李白這樣不喜歡守規矩的人,是難以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的,就算他很有才華,也始終混的不怎麽樣,或者根本就不想往上混,而到了新的單位,他一下子就成了權勢最大的主編了,雖然這樣更加的辛苦,似乎不符合他的性格,但經濟的壓力太大了,也許太白兄也受不了了,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收入,讓自己可以更好的喝酒聚會,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跳槽做了灞橋風月主編。

  “灞橋風月,有機會本官一定會看看的,對了,你剛才提出的問題,本官差一點忘了說了,對於京城強製性要求所有工坊必須提供至少八成以上的居住房舍,其實是針對日後新開的工坊提出的要求,現有工坊稍微改善一下就行了,至於這種工匠全都住在附近的情況,不提供住房也沒啥,朝廷不會一刀切的。”

  李安開口說道。

  “李侍郎,若是小人現在跑去平康坊開一家豆皮作坊,招收家住附近的一百名工匠幹活,如此,也要為八十人提供住房麽,這豈不是很大的浪費。”

  一人開口說道。

  這個人提出的問題,確實是一個很刁鑽和棘手的問題,這種假設確實擊中了這個政策的軟肋,讓這個原本利民的政策,變成了害民的政策。

  不過,這個家夥提出的假設,並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因為京城內部的房價太高了,本地的老人傲嬌的很,原先已經工作的就算了,新開工坊招收本地的老京城人,除非是傻子才這麽做。

  而且,京城的老本地人,早就已經有工作了,新開工坊急著招工,更多的都是招收外地新來的工匠,而這些人是沒有住處的,所以,這個家夥說的這種假設,並沒有太大的可能性。

  不論如何,一個招收一百人的作坊,是不可能人人都有住處的,大部分人都是沒有住處的,或者住在比較遠的地方,對住房是肯定有很大需求的。

  另外,工坊提供的住房,肯定都是一個房間住六個人以上的,如此,一旦人員大部分都不需要居住的時候,可以把一個房間改成是三兩個人,或者一個人住一個房間也行的,總不會造成浪費的,另外,能住人的房子,是能夠改成倉庫的,日後真的不需要了,用來當倉庫也挺不錯的。

  “這個問題提的更好,你又是那個報社的?”

  李安開口問道。

  “李侍郎,小人是渭水小報的。”

  這人開口回答道。

  “渭水小報,這個名字好低調啊!怎麽起了這麽個名字,顯得太小家子氣了。”

  李安看向這人,開口問道。

  “李侍郎有所不知,咱們的小報不在城內,在城外的渭水南岸,距離渭水最多隻有一百步,所以,就起了這麽個名字。”

  這人回答道。

  “恩,低調其實也挺好的,渭水小報,本官記住了,你提出的問題隻是假設而已,其實,這種情況很難真正出現,並沒有太大的可能性,況且,眼下最嚴峻的事情,是京城的住房緊張,這個緊張的程度有多嚴重,諸位都是很清楚的,所以,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也顧不了這麽多了,哪怕真的有部分像你提出的這個假設,那也隻能委屈一下了,況且,都有錢開工坊了,還在乎多建一點宿舍麽,能開一百人的工坊,成本不小的,而讓八十人居住,隻需要十間房子就夠了,三層不大的小樓就可以。”

  李安開口回答了這個人的疑問。

  這就是優先解決嚴重的問題,比如一個人得了嚴重的便秘,就快要危及生命了,吃巴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吃巴豆會導致拉肚子,可在危及生命的嚴重情況麵前,拉肚子就是小事了,寧願拉肚子,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現在的京城就是如此,住房緊張是一個很嚴重的大問題,是一個容易導致京城治安惡化的大問題,而至於提出這個政策會誤傷一些有創業想法的人,讓他們受到打擊,則不過是這個政策的副作用而已,況且,打擊的幅度很小,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說不定還有促進作用。

  天底下是絕對沒有十全十美政策的,任何一個利國利民的好政策,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漏洞和弊端,這是絕對難以避免的,所以才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說法,而一個製定政策的人,是要考慮到方方麵麵的,要盡可能的讓自己製定的政策有更多的好處,副作用盡可能的少,這樣才是一個能得到更多人認可的好政策,才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