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1      字數:4287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當眾官兵將箱子打開的時候,每一個人的眼裏都冒光了,箱子裏不是別的,是一箱箱金燦燦的金餅,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巨大財富。

  “金子,這一箱全都是金子,這也太多了,從來沒見過這麽多的金子,發財了。”

  “這一箱是滿滿的金子,下麵和旁邊這些箱子裏,肯定也都是金子吧!區區些許馬賊,怎麽會有如此多的金子,他們哪兒來這麽多金子。”

  “都說夏州是一處窮地方,可現在看來也不盡然啊!這些定然都是馬賊平時打劫得來的,隻是沒想到他們能打劫到這麽多。”

  “是啊!的確是不少啊!這還隻是一部分,馬賊帶走的更多,老巢說不定還有很多,全部加起來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別的箱子裏,還指不定是什麽呢?要不還是打開看看吧!”

  官兵們也是貪財的,他們看到這麽多的金餅子,情緒一下子就高亢了起來,每一個人都顯得如此的興奮,要不是有軍法管著,他們說不定會將這些財寶據為己有,這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麵前,誰又能不心動呢?

  “好家夥,這幾個箱子裏也是金餅子,透亮透亮的,哇!”

  “這裏不是金餅子,不過,一看就是比金餅子還要值錢的好東西,這一串串的小疙瘩,應該就是珍珠了吧!我還沒見過珍珠呢?原來是這個樣子啊!”

  “沒見識,這哪裏是什麽珍珠,這是比珍珠還要昂貴千百倍的寶石。”

  “寶石?聽著就很值錢。”

  “這些是金鐲子,這東西比金餅子值錢的多。”

  官兵們興奮的勁頭持續了好久,不過,總有冷靜下來的時候,這些財寶都在眼前了,該如何處置成了一個問題。

  “這麽多的財寶,都要搬回去嗎?”

  “我們人手太少,隻怕完成不了這個任務,還是暫時封存在這裏,待通報了將軍,自然可以派遣更多的兵馬過來搬運。”

  “說的對,把這些財寶都放入箱子,把土也埋好了,這事還是交給將軍來處置吧!”

  “不對,還是要專門留下幾個人看守這裏才是,若是被人取走了就麻煩了。”

  “這下好了,我們的任務更重了,既要嚴密關注馬賊的一舉一動,還要留下幾個人看守山洞,人手有些不足,要盡快通知將軍,多派一些人過來,把這裏的財寶拉走。”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留下四個人看守山洞,其餘的人繼續盯緊馬賊們的一舉一動,另外,派去統治老郭的人,也是順便匯報馬賊情況的人。

  用四個人看守一個不起眼的山洞,看上去似乎有些浪費,可這也是為了絕對的安全,是為了防止發生各種不可預測的後果,比如,人太少的話,沒有辦流看護,人總是要吃喝拉撒,還有睡覺的需求,總要分班看守才是,若是人太少的話,就沒有辦法進行分班看守了,容易看守不到位。

  另外,人太少的話,萬一有人產生了私心,把這些財寶獨吞了,這樣就麻煩了,所以,必須要人多一些,這樣大家互相監督,才能保證絕對的安全,防止各種不確定因素的發生。

  如此重大的消息傳回老郭耳中的時候,李安已經回來了,並正與老郭一起品嚐美味。

  “將軍,馬賊埋藏了部分財寶,大約有一百多箱,還在運輸的大概有二百箱,全都是值錢的寶貝。”

  士兵開口匯報。

  “把箱子藏在山洞,倒是個不錯的主意,你們看過了,都是些什麽財寶?”

  老郭開口問道。

  “打開了部分箱子,有金餅子,金手鐲等金子,還有好多珍珠寶石,虎皮也有幾張,都是值錢的好東西。”

  士兵開口回答。

  老郭也是驚訝,開口說道:“居然有這麽多值錢的好東西,不得了啊!我們發財了。”

  “將軍,這麽多財寶不是三五個人能夠搬完的,是否派大軍前去搬運。”

  士兵問道。

  老郭想了一下,開口道:“不必如此著急,先派三十名士兵過去看著,待解決了這夥馬賊,回去的時候一起運走。”

  “是,將軍。”

  士兵下去傳令了。

  “這麽多的財寶,李侍郎覺得,應不應該全部上交朝廷呢?”

  老郭開口笑著說道。

  李安笑著回答:“這是你的事情,我可不過問,不過,這麽多的財寶,稍微拿出一些獎勵將士們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朝廷又不會特意派人來查。”

  對於小貪一些的行為,李安一向不以為意,因為將士們在邊關確實很辛苦,多給點好處也是應該的,這都是人之常情,隻有將士們的待遇好了起來,他們才能更盡心盡力的為朝廷效力,此次發行如此多的財寶,自然也拿出一部分獎勵給將士們。

  “馬賊丟下部分財寶,如此一來,行動的速度比如可以提高不少,或許,明後日就能抵達此處,全殲馬賊就在眼前了。”

  老郭激動的說道。

  李安點頭道:“說的沒錯,不過,最好還是全部俘虜,讓我方沒有任何傷亡,我們廢這麽大的周折,不就是要實現這個目標麽,我相信馬賊經過一連串的失敗,還有旅途的奔波,應該已經沒有銳氣抵擋我官軍的衝擊了,隻要我們全軍突然衝出,他們立馬就會投降,這樣我們就能完勝了,這將是創造曆史的大勝,而我們就是創造曆史的人。”

  對於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生氣,李安幾乎不存在絲毫的懷疑,他相信這些疲累了一路的馬賊,是絕對沒有勇氣向官軍發起攻擊的,他們能不嚇得尿褲子就不錯了。

  如此大費周章,一個是為了追求零傷亡,還有就是李安太無聊了,想在北邊多玩玩,看看大唐的好山好水,另外,也很想看看馬賊們被戲弄的樣子,他們一直不出手,給了馬賊們一些希望,可最終這些馬賊會發現,他們的希望還是破滅了,他們不可能逃出生天,到河東一帶逍遙快活的,他們不能如此奢望。

  “此次剿滅完馬賊,李侍郎是不是就要離開了?”

  老郭突然略帶傷感的問道。

  李安想了一下,覺得自己來北邊也有一些時日了,這一次全部搞完馬賊,似乎又要到了回去的時候了,還真有些舍不得,可舍不得也沒用,該回去還是要回去的,京城還有很多部門非常需要李安的幫助,尤其是科技部門,離開了李安之後,就跟丟了魂似的,幾乎所有的科研項目都陷入了無法進步的境地。

  這也不能怪這些人才,因為他們所掌握的知識都是李安胡亂教授的,並沒有太嚴格的係統性,好多地方都有斷層,就好比一個武林高手,在修煉一本殘卷武功的時候,是很容易走火入魔的,稍有不慎就會走火入魔,又或者一個經常請假的學生,因為缺課太多,所以,學習很是沒有係統性,考試的時候,隻要題目裏麵有任何一個知識點是他所不知道的,那麽,這道題他就做不出來,而對於科研來說,情況就更為嚴重了,隻要稍微有一丁點的知識偏差,那麽,這個研究就很有可能會做不出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情況,所以說,科研是非常嚴謹的,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任何馬虎大意的人,都是不能幹科研的,否則,所要付出的代價就太高了。

  “是啊!是該離開了,不過,說實話啊!還真是有些舍不得,雖然人人都說邊關的日子很苦,可邊關也有邊關的好處,那就是活著比較輕鬆一些,不用擔心自己言行失當而被彈劾,也不必應付太多的無聊應酬,總之,是一個適合養老的好地方啊!在邊關隱居倒是不錯的主意。”

  李安開口說道。

  他不是真的想隱居,隻是要表達一種心情而已,也就是那種想要一個人靜一靜,沒有不相幹之人去打擾自己的奇妙感覺,在城市裏生活的人,尤其是在大城市裏生活的人,一般都會有這種感情,因為住在城市裏,被打擾的概率實在是太大了,有時候,不知不覺的就被人打擾了,而有時候為了交際的需要,還不能把人給趕走,這真的很是糟心。

  在這種情況下,人很自然的,就會產生一種想要逃離現狀的想法,也就是想要去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靜靜的待著,不與任何人聯係,也不想被任何人找到。

  隱居的思想由來已久,晉朝的陶淵明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代表,在這之後,效仿著比比皆是,很多裝逼犯都開始學會隱居了,有些是有真才實學的,被人稱為隱居之人,可也有一些人啥能耐都沒有,也學著別人去隱居,簡直就是沽名釣譽,或者是想要走終南捷徑這條路了。

  因為自古以來,有好多有誌之士,也就是有大能耐的人,都喜歡隱居的生活,如此,一個人去隱居,就會給人一種非常高深莫測的印象,讓人覺得這個人好牛逼,甚至連帝王都會這麽覺得,如此,很多帝王就會親自去拜訪在終南山的這些隱居高人,把他們請來為自己統治江山,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而很多找不到門路的飽學之士,覺得這也是一條不錯的晉升之路,於是就也學著別人去終南山隱居,最終有好多都獲得了帝王的青睞,從而順利的進入官場,走上了一條他們夢寐以求的康莊大道。

  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消息是非常閉塞的,資源也非常的稀缺,貴族把持著幾乎所有的社會資源,如此一來的話,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就會出現無處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也就是你的能力再高,但若是不被任用,那也是白搭,尤其對於讀書人來說,被朝廷任用更是極其重要的謀生手段,若是自己辛辛苦苦的十年寒窗苦讀,最後卻沒能為朝廷效力,沒有為自己謀取一官半職,那這十年就等於是白讀了。

  曆史上很多讀書卻沒能被朝廷任用的官員,最後都變成了非常貧窮的人,甚至比老農民還要窮困潦倒,畢竟,老農民還能種地養活自己,而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隻有為朝廷效力,除了做官之外,在古代生活的普通老讀書人是找不到更好謀生手段的,官場成了他們唯一改變命運的途徑,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所以,讀書人的競爭是白熱化的,很多人為了能夠上位,都會采取各種辦法來達成自己的心願。

  有的讀書人拚命提高自己的知識修為,采取科舉中磅的措施來達成心願,這種措施也是最正軌的,還有的拚命拜訪達官顯貴,想要借助達官顯貴的提攜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還有的就是一頭紮進終南山,名為隱居生活,實則是為了得到帝王和權貴的關注,從而讓自己可以有一個不錯的前程。

  通過終南捷徑走上政治舞台的人太多了,而終南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成了假隱居的代名詞。

  若是一個人真的想要隱居起來的話,不一定非要去終南山,天下這麽大,能隱居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有很多不知名的大山更適合隱居,而終南山名氣這麽大,距離京城又比較近,在這裏隱居,很明顯就是為了要引起帝王和朝廷的注意,這個目的性是很明顯的。

  對於這一點,朝廷的官員,甚至是皇帝,心裏也是非常清楚的,他們都知道來終南山隱居的人,都是假隱居的居多,好多都是想踏足官場的,但為了顯示朝廷對賢才的重視,為了聚攏天下人心,朝廷還必須熱情的邀請這些所謂的隱士,去朝廷裏擔任具體的職位,否則就有害賢的嫌疑了。

  在大唐的曆史上,通過隱居這種方式來踏足官場的著名人物有很多,比如李白和杜甫這兩位,早年也有在終南山隱居的經曆,而後,他們寫了幾首詩,被小吏拿去送往皇宮,帝王見他們確實有才華,於是就任用了他們,隻不過,李白和杜甫的背景不夠硬,他們雖然踏租官場了,但得到的職位都很低,而如此低的職位根本就沒辦法讓他們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