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1      字數:4320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老陳非常得意的站在山穀的高處,俯視著山穀內驚慌失措的馬賊,這些家夥已經被打蒙了,根本就無力反抗,不投降的結果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死路一條。

  馬賊也是人,也是懼怕死亡的,麵對黑壓壓的官兵從兩側湧下來,他們本能的膽怯了,他們非常的驚慌,不論如何,他們所擁有的這點實力,在官兵麵前是不值一提的,隻要是反抗那就是死路一條的下場,投降成了他們唯一的出路。

  瘦猴一看這情況,整個人都嚇傻了,他哪裏會想到,這大黑天的,居然會有一隻官兵埋伏在山穀的兩側,他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的。

  而看到情況如此,瘦猴知道自己徹底的完蛋了,麾下弟兄已經傷亡過半,而官兵隊形整齊,武器精良,後麵似乎還有源源不斷的援兵,前路和退路也都已經被堵死了,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戰死和投降,他想不到其它的辦法。

  “頭領,我們完了。”

  “頭領,怎麽辦,我們已經被包圍了。”

  “頭領,若是反抗,我們一個都活不了。”

  “不如……投降官兵好了,我們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幾名身旁的馬賊開口說道。

  瘦猴歎息一聲,大聲道:“兄弟們,都放下武器,我們投降,投降。”

  說完,又看向官兵的方向,大聲喊道:“不要放箭,我們投降,我們投降。”

  麾下的馬賊看不到逃離的希望,自然都很是聽話的把手中的武器給扔了,無可奈何的投降了官軍。

  “哈哈哈!就沒遇到過這麽順當的仗,來啊!統計戰果。”

  老陳興奮的的說道。

  麾下將士前去受降,把馬賊的武器一一收繳,並將他們押到固定的位置,然後開始統計戰果。

  “將軍,此戰我軍大勝,殲敵一百零九人,其中,殺敵九人,殺傷三十人,敵軍馬匹死十二匹,傷三十五匹,繳獲完好馬匹八十匹,還有兵器,馬糧,食品若幹。”

  部下興奮的匯報。

  “幹得好,太好了,這些馬賊倒是富裕啊!馬比人還多,哈哈!現在都歸我們了,都是我們的了。”

  老陳興奮的說道。

  “將軍,這個就是馬賊的小頭目。”

  一名校尉將瘦猴牽了過來,因為這名校尉比較高大,而瘦猴比較瘦小,所以,就像牽著一條狗似的,非常的滑稽。

  瘦猴身材本來就比較瘦小,也沒有多少體力,按說這樣的人,是不適合做頭領的,可是人家的命比較好,剛起家的時候,他就跟著馬賊首領了,所以,很快就混了個小頭領,運氣不是一般的好。

  此刻,被人提著走,步履踉蹌,顯得非常的落魄,神情也變得非常的落寞,甚至還帶有一絲的恐懼,大概是擔心自己被官兵處死吧!

  “你叫什麽名字?”

  老陳問道。

  “瘦猴。”

  瘦猴戰戰兢兢的回答。

  “瘦猴?這是人名嗎?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隻猴子呢?哈哈!”

  老陳興奮的笑道。

  “哈哈哈……”

  很多官兵都大笑了起來。

  “小人沒有名字,一直就叫瘦猴。”

  瘦猴回答道。

  “瘦猴,瘦猴,真是人如其名啊!來人,帶下去吧!”

  老陳說道。

  “將軍,這些受傷的馬賊怎麽辦,還有幾個種傷的呢?”

  校尉開口問道。

  老陳開口說道:“給他們治傷吧!對了,傷員和不是傷員的馬賊要分開管理,看好他們。”

  “是,將軍。”

  校尉應道。

  這些馬賊受的都是箭傷,一般都不是很嚴重,除非傷到要害部位,才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傷害,手臂中箭一般不是很嚴重。

  馬匹受傷的人,自然也要給予治療了,不過,必須是治好之後能夠正常使用的才可以,若是腿部傷的很嚴重,那麽,就算治好了,這匹馬也不能正常使用,如此,要這匹馬還有什麽用處,倒不如殺了吃肉的好,所以,凡事遇到重傷和腿部嚴重傷害的馬匹,就不進行治療了,直接現場宰殺,將其製作成新鮮的馬肉,供應大軍的需求。

  累了一天了,老陳與麾下的兵馬,自然要在山穀這裏休息一夜,第二天就可以回去了,而為了防止另一路馬賊得知消息,老陳讓麾下士兵好好的打掃戰場,把戰場的所有痕跡都抹除掉,如此,就沒有人知道山穀這裏發生了什麽。

  當然,最重要的事情也不能忘了做,那就是把大獲全勝的消息告訴李安和老郭,讓他們也高興一下。

  老陳埋伏的山穀,距離李安與老郭埋伏的盧水河穀,距離有點遠,消息傳遞過去的話,是需要不少時間的,所以,直到李安與老郭第二日一早吃過早飯,這個大好消息都沒有傳遞到。

  “老郭啊!我們該出發了,我帶了好多小商品,這樣才能裝的像一點。”

  李安精選了五名護衛,讓他們牽著馬匹隨行,而馬匹上都攜帶了一些商品,這樣看上去更像是商人,而且,在選擇護衛的時候,參考的原則是選擇不太強壯,但足夠精明的,也就是看起來更像商人的護衛。

  老郭也選了五名護衛,不過,他沒有攜帶任何商品,他一個帶兵將領,身上也沒有商品,而李安不論走到哪裏,攜帶各種有趣的商品都成了一種改不掉的習慣,所以,隨時都能拿出商品,比如小鏡子,內部有小昆蟲的玻璃球,甜甜的小糖塊,膨化的小餅幹等等小商品,都是比較罕見的商品,但其實造價一點也不高,而且,也非常便於攜帶,當做小禮物送給別人也挺好的。

  另外,李安還從大軍的糧食中,選擇了幹棗,香蕉片等美味,這些食物估計這裏的老百姓都沒有吃過,讓他們嚐嚐味道也挺好的。

  略微準備了片刻之後,李安與老郭便出發了,除了二人騎馬而行之外,其餘的十名護衛都是牽馬步行的,反正涼水井旁邊的村落也不遠,不行過去也用不了太長的時間,慢慢走就當是遊玩了。

  半路上一群不知道什麽品種的鳥兒在李安的頭頂飛來飛去,嘰嘰喳喳的叫喊著,似乎是在宣誓他們的領地,警告李安一行人不要隨意進入他們的領地,不過,鳥兒的警告是無效的,沒有人會把一群鳥當回事。

  這些鳥兒都是當地的留鳥,也就是不論在任何季節,這些鳥兒都不會離開這個地方,這裏是鳥兒永遠的家。

  而相對於留鳥,還有一種經常搬家的鳥兒,被稱為候鳥,比如大雁就是最為典型的候鳥,也是人們最為熟知的一種候鳥。

  候鳥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在不同的地域,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漂鳥。如果鳥類,在它避寒地則視為冬候鳥,在它的繁殖地則為夏候鳥,在它往返於避寒地和繁殖地途中所經過的區域則為旅鳥。在一定廣域範圍,或是夏居山林,冬居平原處的則視為漂鳥。

  最為神奇的還有一種叫做迷鳥的,這種鳥類的主要分布區域在很遠的地方,隻是偶爾有少數個體因為迷失方向或者其他原因來到該地,這些鳥類可能好幾年才會被發現一次,被稱為迷鳥。

  留鳥一般情況下,常年居住在出生地,大部分留鳥甚至終身都不會離開自己的巢穴,但也有一些留鳥會進行不定向的短距離遷移,這種遷移在有的情況下是有規律的,比如烏鴉會在冬季向城市中心區域聚集,而在夏季則會分散到郊區或者山區,這種有規律性的短距離不定向遷移叫做漂泊。

  還有一些物種如雪雞則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間進行遷移,這種遷移叫做垂直遷徙,雖然名為遷徙,但仍然是留鳥的一種行為,有些物種的短距離遷移則是完全沒有規律的,僅僅是隨著食物狀況的改變而遊蕩,這種鳥類實際上是留鳥與候鳥之間的過渡類型。

  “李侍郎怎麽一直在看鳥啊!是不是想射下幾隻,做點野味嚐嚐?”

  老郭見李安時不時的抬頭看天上的鳥兒,開口問道。

  李安被打亂了思緒,笑了笑,開口說道:“算了吧!這麽小的鳥兒都沒啥肉,放過他們好了,若是遇到野雞這麽大的鳥,倒是可以打下幾隻嚐嚐。”

  “現在的鳥兒比以前可肥多了,這都是李侍郎的功勞啊!”

  老郭開口說道。

  “鳥兒長得肥,與我有什麽關係?”

  李安好奇的問道。

  不過,很快就猜到了什麽,大約是與農業有關吧!

  “若沒有李侍郎發明這麽多的農業機器,地裏的莊稼也不會有這麽豐產,糧食多了之後,鳥兒的食物自然也就多了,鳥兒能不肥嗎?”

  老郭開口說道。

  “哈哈!原來是這樣啊!鳥兒都肥了,看來大唐現在是沒有挨餓了。”

  李安高興的說道。

  農業是一個帝國的根本,隻有農業發展上去了,這個帝國才能不被人卡住脖子,因為糧食太重要了,自古就有一句話,民以食為天,若是沒有糧食了,再善良的老百姓,也是會揭竿而起的,而一旦帝國內部到處都是起義的戰亂,那這個國家也就亂套了,滅亡似乎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自古一來,解決糧食問題,一直是朝廷的重中之重,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朝廷甚至專門製定了重農抑商的政策,鼓勵更多的老百姓從事農業。

  在古代四大職業之中,農業也排在了第二位,僅次於統治階級,士農工商,能把農業排在第二位,足以顯示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

  “前麵好像有一口井,會不會就是涼水井。”

  老郭抬頭就看到了遠處的水井。

  這也是因為這個水井的設備比較的完善,在水井口的上麵有一個助力裝置,而更高的位置還有一個遮陽的棚子,如此,隔著很遠就能夠看到了。

  “還真有一口水井,按照距離來推算,這個水井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涼水井了,走,我們去看看。”

  李安開口說道。

  雖然還隔著一段路,但還是可以看到,在水井的旁邊有七八個老百姓正在忙著打水,他們應該就是涼水井附近的村民了,據說這個村子就隻有這麽一口水井。

  走近了一些之後,正在打水的村民都在好奇的看向李安一行人,因為都是小地方的人,沒有見過什麽大世麵,所以,這些村民都非常好奇的看向李安一行人,眼神裏除了好奇,還有一絲的戒備。

  畢竟,外來的人未必一定是好人,萬一是壞人的話,那豈不是非常糟糕了,所以,鄉下的人對於外來者,一般都會比較的警惕,這是一種特有的本能,不過,在熟悉了之後,就會慢慢的放鬆警惕。

  為了最基本的禮貌,在距離水井還有二十步的時候,李安和老郭就下馬了,十幾名護衛則停止前進,畢竟,前麵是水井,若是馬匹靠的太近的話,就容易把井水給汙染了,如此一來,井水就不能使用了。

  “老伯,這個就是涼水井吧!”

  李安上前幾步,指著井口問道。

  一名五六十歲的老者,看了看李安,點頭道:“是涼水井,你們是幹什麽的?”

  見老伯發問,李安回答道:“我們是路過的商人,聽說這裏有一口四季都很涼的井,覺得挺有意思的,就過來看一眼,看看這口井裏的水是不是跟別人說的一樣。”

  “來,親手試一試不就清楚了。”

  老伯倒是挺大方的,直接把剛剛打上來的一小桶水遞給了李安。

  “多謝老伯。”

  李安接過水桶,伸手試了試,還真是涼水,非常涼的那種,這與一般的水井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在冬季的時候,絕大多數井裏打出來的水都是有些溫度,至少人用手試的時候,感覺是溫暖的,而眼前這口涼水井裏的水,居然是冰涼冰涼的,這很是讓人感到意外。

  老郭也親自過來嚐試了一下,並驚呼道:“哎呀!居然這麽涼,居然還有這樣的涼水井,這也太神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