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京城也有活海魚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0      字數:4246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是大唐帝國不可或缺的頂級人才,是可以左右大唐國運的重量級人物,大唐帝國若要實現更大更好的目標,缺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甚至皇帝都可以隨便換,但唯獨不能少了李安,這一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因為極其重要和無可替代,所以,皇帝和大臣們都非常支持李安,他們也想過上更好的生活,也非常希望李安能研究出那些聽起來不可思議的機器,他們也都盼著能與千裏之外的人直接通話。

  之前,當李安放出能研發出電報機的時候,很多人還不相信,現在好了,實驗已經獲得了成功,再也沒有人敢懷疑了,而李安能發明如此厲害的機器,對大唐帝國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功勞,皇帝嘴上說沒啥可賞賜的了,可兩條巨型石斑魚也可以算得上是賞賜,而且,區別對待其餘大臣,更能體現出這份賞賜的分量。

  而皇帝如此賞賜李安,也是為了擺明姿態,告訴所有人,他是一個有功必賞的皇帝,日後誰能為朝廷立功,都可以得到應有的待遇,另外,皇帝如此厚待,李安日後若是做了不忠的事情,那就是不懂感恩了,是要遭受唾罵的。

  所以說,賞賜有時候也是一種枷鎖,讓被賞賜的人不得不效忠於賞賜者,否則,自己的名聲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在華夏的曆史上,篡權的事情時有發生,在很多非大一統的時代,幾乎每過幾年就會發生一起篡權的事情,而絕大多數篡權行為,都是因為前一任君王昏聵無能,無故打罵臣子,導致大臣們人心惶惶,從而在心裏和行為上支持篡權者,幫助篡權者登上新的帝位。

  尤其在大唐之前的南北朝時代,不論是南朝還是北朝,都不停的發生大臣和武將篡權的事情,搞得這一時期的朝代特別的多,若不是專門研究的學者,都搞不清這些朝代的順序和具體的人物關係,而很多篡權的開國皇帝,都是因為忍受不了前朝末代皇帝昏庸和暴虐才反叛的,同時,這也是他們能夠獲得支持的主要原因,若是這些末代皇帝能夠對大臣們好一些,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皇帝如此厚愛,李安就算是吃飽了,那也是要繼續吃一口的,要不然豈不是不識抬舉了,而且,石斑魚如此的美味且富含營養,李安又豈能不多吃一些。

  “陛下如此厚愛,微臣就算把肚皮給撐破,那也是要多吃一些的。”

  李安說著夾起一塊肚底肉,大口的吃了起來。

  這種石斑魚不但極其的美味,而且,營養極其的豐富,堪稱最富有營養的頂級美味,常吃對人的身體是大有好處的。

  肉質細嫩的石斑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魚肉脂肪含量低,供熱能低,有益氣養血,柔筋利骨等功能,其中所含的各種微量元素,可增強人的記憶,思維和分析能力,延緩腦力衰退的功能。

  這種魚肉還有養血,明目,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能,各種人群吃了都有好處,它有多種別稱,比如美容護膚之魚,高蛋白魚,延緩衰老魚等等,好處不是一般的多,而越是大型的石斑魚就越是營養豐富,在市場上都是天價,不是權貴和大商人是吃不起的。

  李安有滋有味的品嚐石斑魚,而身旁的大臣們,卻在看著李安吃魚,表情有些耐人尋味,看的李安都不好意思了。

  “諸位同僚,你們怎麽不吃啊!都看著我幹啥?這石斑魚是難得的美味,而且,營養極其豐富,多吃能延年益壽,老當益壯,雖然你們隻分到一小塊,但也是足夠你們食用了。”

  李安實在不習慣別人看著自己吃東西,這種感覺非常的不好。

  “諸位,一百斤以上的石斑魚難得一見,半年前犬子從市場上買到的最大石斑魚才二十斤,當時覺得已經非常大了,可現在看來,跟宮裏的這幾隻是沒法比啊!都嚐嚐吧!能吃到這麽大石斑魚的機會可不多。”

  楊國忠開口說道,並拿起筷子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誇味道好。

  眾大臣也全都拿起筷子,認認真真的吃了起來,石斑魚的味道是沒的說的,而且,又是個頭這麽大的石斑魚,味道就更好了。

  “陛下,這麽大的石斑魚,味道就是不一樣,比那些幾斤的小石斑魚好吃多了,肉塊更柔更厚,吃起來更有嚼勁。”

  李安開口說道。

  現在,所有人都在吃石斑魚,隻有皇帝身前沒有石斑魚可供享用,不過,盡然跟前的石斑魚是皇帝賞賜給自己的,如此,李安就沒有理由分一塊給皇帝,這樣不合規矩,至於分給眾大臣的那未必魚,雖然還剩下一半,但畢竟是先分給大臣的,把剩下的給皇帝就更加的不合適了,所以,皇帝隻能幹瞪眼,吃不上石斑魚了。

  “隻要諸位愛卿吃的高興,朕心裏就高興,大唐的興盛離不開李愛卿這樣的人才,同時也離不開諸位愛卿的輔佐,沒有你們的話,朕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李隆基高興的說道,頓了頓,接著說道:“對了,這些還不是最大的石斑魚,這一次,負責采買的宮人,在揚州得到了一條三百斤的大石斑魚,比李愛卿桌案上的石斑魚還要大好多,味道應該會更好。”

  眾大臣聽了都是大吃一驚,市場上常見的石斑魚都是一兩斤三四斤的,十幾二十斤的都是鳳毛菱角,皇帝一出手就燉了三尾百斤的大魚,還得到了一尾三百斤重的巨型大魚,這著實不簡單。

  李安聞言,連忙說道:“陛下,一百斤的石斑魚就已經很罕見了,三百斤的都可以算得上是魚王了,魚長得太大都通靈了,還是不要去吃他的好,一直養著也算是對上天的敬畏。”

  “朕正有此意,已經讓人養著了,蓬萊每日都會運來幾車海水,足夠養活這些大魚了,哈哈!”

  李隆基非常得意的說道。

  自從鐵路通到海邊,李隆基是越來越任性了,海邊有什麽好的海魚,他都會讓人運到京城,而為了養活一些喜歡的海魚,他會專門讓人負責運輸海水,把東海的海水直接運到大明宮,反正鐵路運輸的速度夠快,量也足夠大,完全可以滿足他的需要。

  不過,也不是什麽海魚都能養活的,像石斑魚這種淺海的魚類,自然是可以在宮裏養著玩的,但對於一些深海的海魚,就沒法辦法養活了,因為皇宮的條件很有限,弄個十米左右深度的養殖池子是小意思,但有些深海魚類,隻能生活在壓力超大的深海之中,一旦進入淺海就會身體爆裂而亡,而皇宮是不可能專門為了養活這些海魚而建設幾百幾千米深度的池子的,也沒有那個必要,所以,深海的魚類是沒有辦法養活了,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遺憾吧!

  另外,不論是深海的海魚還是淺海的魚,都不能長時間的離開海水,深海的海魚就不用說了,隻要離開深海,就會身體爆裂而亡,而淺海的魚類在進入空氣之後,也會因為減壓而造成身體的爆裂,還有就是脫水而亡。

  還有海魚是不能用淡水養活的,淡水魚進入海水會被鹽分給醃死,而海魚在進入淡水之後,也同樣會造成死亡,不過,肯定不是被淡死的,而是因為長期的壓強變化導致的。

  在海水之中,因為海水的密度比較大,海魚長期生活在海水之中,身體的血壓適應了海水的壓強,而在進入淡水之後,由於河水的壓強較小,而海魚的身體血壓來不及調整,從而會讓海魚的血管壓力超過水壓,導致血管爆裂而亡。

  但若是海魚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再放入淡水之中,還是有可能存活的,比如大馬哈魚,是一種海魚,但它們產卵的地方卻是淡水之中,而它們卻不會死。

  這是因為它們在進入淡水江河之前,它們會在近海淡水與海水交界的地方多待一些時日,以讓自己的身體逐步適應水壓的變化,然後再逆江而上,進入淡水中繁殖,此時,大馬哈魚的身體機能已經調整到適應淡水生存的狀態,能夠在淡水之中正常的生活。

  所以說,海魚不能直接放入淡水之中,就是因為其身體機能,不能適應生存環境的短時間內大改變造成的。

  皇帝能夠如此任性,在皇宮之中養殖大型海魚,這與李安所發明的各種高科技機器是分不開的,若李安沒有發明鐵路和火車,則這些海魚就不能順利的以的狀態被運輸到大明宮,如此,皇帝想要養殖海魚,就隻能養殖體型超小的觀賞魚類了,畢竟,若是沒有鐵路這項交通運輸方式,大型的海魚是不能從海邊被活著運輸到大明宮的,這是絕對難以完成的任務,在半路上,大型的海魚肯定會死掉的。

  也就是說,在李安發明鐵路之前,就算是京城最富貴的人家,也是吃不到鮮活海魚的,就算是皇帝,能吃到的也基本上是死掉的海魚,或者是醃製的幹海魚,比如烏賊,魷魚海參這些,哪一個不是死掉的幹貨,想吃活魚就隻能親自去海邊了。

  在鐵路運輸出現之前,從海邊運輸活魚去京城,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高到讓人難以置信,這還是體型不大的小型海魚,大型的根本就不可能運多遠。

  這其中,一個是運輸的時間太長了,海魚在半道上慢慢的就死了,從海邊到長安城,路途太過於遙遠,就算是走水路,也要走很長時間,而且,還不能直達長安城,需要在洛陽的時候換馬車運輸,如此一來,就給運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如此長時間的旅途折騰,海魚半路不死就怪了。

  還有一點就是運輸的技術不過關,不明白海魚也是要呼吸氧氣的,不懂得給海水通氣,從而讓裏麵的魚慢慢的被悶死了,還有不懂得保持海水的衛生,海魚的正常代謝會讓海水變得越來越渾濁,若不能及時清潔和過濾渾濁的海水,海魚就會虛弱和生病,而生病和死掉的魚若不及時處理,就會傳染了一整缸的魚,最後讓所有的魚慢慢的全都死掉了。

  長此以往,也就沒有多少商人會傻傻的從海邊運輸活魚去京城了,因為這意味著虧的血本無歸,長途運輸所消耗的成本和損失,讓僥幸活著抵達京城的海魚,價格翻了幾百上千倍,如此,還有誰能吃得起,而直接運輸醃製的海魚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一次可以運輸很大的數量,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基本上不會有什麽損耗,這也是內陸地區滿市場醃製海魚,而活魚很少的根本原因。

  如此,商人最多會運輸一些長得華麗的觀賞性海魚,且都是體型很小的海魚,如此,運輸的時候就會方便很多了,隻要運輸量比較少,就不會出現死魚的現象。

  也就是說,在之前的大唐,京城一般不會有食用的鮮活海魚,都是醃製的鹹海魚,能有少量美觀的觀賞性海魚就不錯了,大部分的觀賞性魚類都是內陸河流中的金魚,海魚絕對難得一見,價格自然也更高了。

  不過,在鐵路修通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從海邊裝車之後,在幾天的時間內,鮮活的海魚就能夠被運輸到長安城,這麽短的時間內,隻要照顧得當,活魚的密度控製在一定的範圍內,就不會發生大麵積死亡的現象了,如此,從海邊運輸活的海魚到長安城的成本就大大的降低了,而活魚的營養和口感,肯定是遠遠超過死魚的,能夠賣出更好的價錢。

  活海魚在京城的價格,自然比在海邊的城市要貴好多倍,但與之前相比,還是便宜不少的,就以很多觀賞性的海魚為例,現在的價格雖然也比較貴,足有海邊價格的十倍,但在鐵路運營之前,這些觀賞性海魚的價格,則足有海邊城池的三五十倍,所以,價格相對來說,還是降低了不少的,而這皆是鐵路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