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成本很高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30      字數:4223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就這麽靜靜的聽著,聽著大臣們的談話,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今夜的主角就是李安,所有人都將圍繞李安而轉。

  “這個電報機還需要電線連著,若是短距離的還好,若是距離太遠,實在是太浪費了,還是無線的好,也不知多久能研發出來?”

  “區區電線算得了什麽,鐵軌鋪的那麽長,不也是照樣鋪設了,隻要是對朝廷有大用的,投入大一些也沒啥,待李侍郎研發出無線的,不就好了。”

  “沒錯,沒錯,有線的都研究出來了,無線的還會遠嗎?到時候,不論身處大唐何地,都能夠及時的聯係,這太方便了。”

  “電報機滴滴答答的,隻有經過訓練的人才能使用,普通人根本就玩不了,還是直接通話方便一些,聽李侍郎說,直接與千裏之外的人通話的機器,也能研究出來,真的很期待這一天啊!”

  “是啊!是啊!若是真的能與千裏之外的人通話,那就太方便了,想想都覺得激動啊!”

  “不過,這麽厲害的機器,造價一定很貴,普通的貧民百姓,是沒有這個機會了,隻有朝廷的各個重要衙門,才能有這個機會使用這樣的機器。”

  “沒錯,沒錯,如此國之重器,也隻有朝廷才用得起了,也隻有朝廷有這個財力了。”

  一眾大臣繼續談論道。

  這些議論自然全都傳到了李安的耳朵裏,聽著這些人的議論,李安表麵沒啥表情,但內心卻是連連搖頭,在這些大臣看來,電報機是很厲害,很高級的設備,其實,隻要普及了之後,這也就算不了什麽了,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上。

  當然,電報機不是電話,不是什麽人都能操作的,普通老百姓若要使用的話,隻能花錢拍電報,如此,要傳達的消息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指定的人手中,這比之前的送信方式快捷多了,可以讓老百姓之間的通信變得更加的方便快捷,另外,在成本方麵,肯定要比傳統的送信方式要廉價的多,普及起來還是很有市場的。

  在後世的電話普及之前,人們互相通信的手段要麽是寫信,要麽是拍電報,事情不緊急的情況下,自然是送信了,而若是事情緊急的話,一般都是拍電報的,價格稍微要貴一些,但速度更快,消息可以很快讓對方收到,而寄信的話,有可能大半個月才能收到,會很耽誤事的。

  其實,送信的成本之所以更低一些,那是因為大量的信件都是一起運送的,而且,有朝廷在其中承擔損失,若是專門將一封信單獨送到千裏之外,那成本就太高了,遠遠超過發電報的成本。

  大唐的送信機構還不發達,寫信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此,這就造成了送信的成本居高不下,還非常的耽誤時間,在電報機已經被發明出來的當下,采用原始的送信手段,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要大規模推廣電報傳信才是正道。

  當然,此時的電報機還不夠成熟,要進行完善之後,才能進行大規模的配置,到時候,大唐的每個縣城都裝備一定數量的電報機,各種消息可以直接傳達到各個縣城,而由各縣把消息傳到各個村落,一天的時間是足夠的,除非那些偏遠和交通不方便的地區,才會耽誤一些時間。

  還有一點就是無線電報機要盡快研發,大唐的疆域實在是太遼闊了,若是到處扯線的話,不但對電線材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同時,安全保障的壓力也很大,若是有人把電線給截斷,那麽,通信豈不是就要徹底癱瘓了,這一點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可大唐的天下這麽大,沿途不可能到處設防,偷竊電線的行為是很難得到根治的,而隻要出現這樣的情況,通信就會中斷,所以,為了通信的穩定,大規模普及電報機的前提,就是要發明能夠長距離傳輸的電報機。

  當然,無線電報機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算是最厲害的無線電報機,也不可能傳播上萬裏的距離,最多也就是傳播幾千裏罷了,可這已經是足夠了,隻要有中繼轉接,消息就能夠傳播到需要的地方。

  試想一下,當大唐的每個縣城,都擁有一間擺滿電報機的機構,大唐的消息傳遞,將會變得多麽的便捷,老百姓的生活又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李安這邊還在憧憬,多名大臣便圍攏了過來,他們搬起小板凳,坐到了李安的旁邊,反正皇帝還沒來,他們過來詢問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情況,也算是一種生活的消遣。

  “李侍郎,可以直接通話的機器,什麽時候能夠研發出來啊!”

  楊國忠首先開口詢問,其餘大臣也是一臉好奇的看向李安,表情之中略帶期待。

  “這個,應該快了吧!具體的時間我也拿不準,總之,不會很長時間的,一定會讓你們用上的。”

  李安開口回答道。

  對於研發電話機,李安是非常自信的,因為電報機已經成功了,電話機自然也就不遠了,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夠研發成功了,而隻要電話機研發成功,大唐的通信就會更進一步,也會更加的方便。

  而將這兩者混合在一起,搞出無線通話機,那就更牛了,倒是想將其逐步小型化,那豈不就是簡化版的手機麽,想想都覺得興奮啊!

  “若電話機很快就能搞出來,那麽,電報機就沒有必要普及了吧!而且,這還是有線的,容易被人破壞,盡快研發無線的機器,然後再進行普及,這樣應該會好一些。”

  陳希烈開口說道。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左相想多了,電報機的產量是有限的,待第一批的電報機普及到京城附近的城池之後,估計無線的就能成功了,然後繼續普及,再繼續研究更好的機器,就這麽一步步的更替和普及,這才是正道,若是一味的等待,則永遠也無法普及,畢竟,研發一直都在進行之中,將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先進機器,永遠都不會出現最好的機器,因為之後會更好。”

  “還是李侍郎說的對,一邊研發更好的機器,一邊適當的生產已經研究出來的機器,這樣一來,既不耽誤使用,也不耽誤研發,真是兩不耽誤啊!”

  “這個機器的成本是多少啊!是不是很貴啊!”

  “這個還用說,肯定非常的昂貴。”

  幾名大臣說道。

  李安開口回答道:“這個機器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僅僅是研發成本就幾十萬貫,是真的不便宜啊!”

  “幾十萬貫,有這麽貴,這也太貴了吧!”

  “是貴了點,不過,這個機器能把消息傳到千裏之外,這個就值了,花再多的錢都值。”

  “這僅僅是研發成本,製造成本一定更貴吧!”

  李安笑了笑,開口說道:“製造成本也不便宜,一台機器需要五千貫,不過,這是因為機器裏所需要的好多零件都是新研發的,產量太少導致的,若是進行大規模的生產,這些小零件的成本就會被均攤,成本就要大大降低,如此,整台機器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一台機器製造成本就有五千貫,若是製造一百台,均攤幾十萬貫的研發費用之後,每台機器的總成本大約需要一萬貫,果然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此說來,研發直接通話的機器,肯定更貴一些了。”

  “是啊!這樣的機器太貴了,不過,也是非常的實用,如此,就算再貴也一定要研發,還要大規模的量產,尤其是邊關地區,一旦有緊急情況,通過騎馬坐車要好多天,甚至,最遠的需要半個月才能收到消息,有了這樣的機器,可以隨時得到消息,也可以隨時把朝廷的命令傳過去,可以節約一來一回的時間,如此,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所有的大臣都看得出來,電報機在各個方麵都擁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在軍事方麵,可以及時的把敵情傳到朝廷,在朝政方麵,可以把朝廷最新的政令傳達到邊遠的縣城,在救災方麵,可以讓朝廷迅速掌握各處的受災情況,而在商業方麵的應用就更加的意義重大了。

  畢竟,其餘幾個方麵的運用頻率是不高的,而在經濟領域,隻要朝廷肯放開,運用的頻率將是極高的,尤其對於很多做全國性生意的大商人來說,信息是最值錢的一樣東西,隻有及時掌握各個城池的商業信息,才能及時做好調整,讓自己可以掙到更多的錢。

  李安看向身旁的幾位大臣,開口道:“諸位說的對,電報機對大唐朝廷極為重要,花再多的錢也要普及,而且,電報機的投入雖多,但可以把錢掙回來的,而且能掙很多錢,三五年回本就不是問題。”

  “哦,李侍郎有什麽打算?覺得該如何回本?”

  陳希烈開口問道,其餘的眾大臣也都睜大了眼睛,好奇的看向李安。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諸位都忘了鐵路嗎?朝廷鋪設鐵軌花了多少錢,製造火車又花了多少?可現在鐵路是掙錢的啊!若不是鐵路局的貪腐,鐵路掙錢會更多的。”

  眾大臣一聽,似乎都明白了,嘴角帶著笑意,神情頗為高興。

  “李侍郎的意思,是要讓大唐的商人和普通老百姓都能用上,然後向他們收取一定的費用,就跟買火車票是一樣的。”

  陳希烈開口說道。

  李安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其餘的大臣,頓時都是先驚訝了片刻,然後,便非常認可的點頭,在他們看來,電報機要想回本,就必須將其民用,讓全大唐的老百姓,為研發電報機買單。

  在這其中,最讓大臣們看好的就是商人了,因為商人都非常有錢,而且,商人們把生意做到全國各地,也確實需要及時的聯絡信息,以往,商人們聯絡各地的消息,隻能依靠人力,派遣心腹之人去各地查賬,甚至親自去各個城市的市場上轉悠,從而了解各地的情況和商品的需求。

  若是發現一個地區急缺某種商品,便會立即趕往這種商品的產地,購買大量的貨物,然後運輸到需要的城市,從而大掙一筆。

  可發現商機的商人未必隻有一個,若是別人早一步發現,並早一步把貨物運輸到急缺的城市,那麽,當這個商人再把貨物運到目標城市的時候,可能原先急缺這種商品的城市,已經不在缺少這種商品了,甚至,還有可能過多,從而造成價格的持續暴跌,讓這個慢一步的商人損失慘重。

  而若是這個商人在發現某個城市急缺某種商品之後,不是自己辛辛苦苦的跑去產地進貨,而是拍個電報過去,讓遠在產地的屬下去進貨,那麽,就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從而有可能搶先一步把貨物運到,甚至,在原料產地的屬下,在得到指令的時候,還可以及時與商人溝通,告訴商人,產地的商品價格也漲了,好多存貨都被一掃而空,並運往急缺的城市,如此,商人馬上就會想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早一步下手了,自己若是繼續買這種商品,那就會掙不到錢了,隻有放棄這個生意才是減少自己的損失。

  這就是電報機對商人的巨大作用,有了電報機及時傳遞消息,可以讓商人更靈活的對市場做出反應,從而避免讓自己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讓自己可以更輕鬆的掙到更多的錢財。

  而因為一個重要的消息,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讓商人避免幾萬貫的損失,所以,對於拍電報的費用,商人們也不會太在意的,甚至一出手幾萬貫都不會皺一下眉頭,而大唐的商人何其多,若是所有商人都去頻繁使用電報機,那麽,研發的費用,很快就能夠收上來,也就是說,商人的參與是電報機成本能否收回的關鍵因素,隻有大量商人願意使用電報機,電報機的研發和製造成本,才能夠很快回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