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烏龜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9      字數:4155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楊國忠的想法與之前的李林甫是不謀而合的,當初李林甫也想把當前這位被自己得罪的很徹底的太子給撤換掉,換上讓自己心儀的人選,可惜努力了幾次都沒有達成願望。

  李林甫最開始支持的是壽王李瑁,當時舞惠妃還在世,李林甫在朝堂上能夠呼風喚雨,除了有玄宗的支持之外,還離不開後宮之主舞惠妃的支持,皇帝和寵妃都看好他,他的前提自然不用說了。

  皇帝看好李林甫,是因為李林甫確實有點能力,行政能力還是沒的說的,而且,還非常的聽話,辦事讓李隆基喜歡。

  而舞惠妃看好李林甫,也是因為李林甫夠聽話,不是正直迂腐之人,而她正是需要這樣的人,她需要李林甫幫她出謀劃策,從而將當時的太子給除掉,進而推動自己的兒子李瑁,登上太子之位。

  而李林甫覺得有寵妃這個靠山,再加上支持寵妃的兒子當太子,以後必然是前途無量的,這也成了他不擇手段陷害李亨的主要原因。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舞惠妃不久就去世了,在臨死之前,李林甫哭訴著答應舞惠妃,一定積蓄幫助她的兒子登上太子之位,畢竟,他不答應也不行,在此之前,他為了幫助舞惠妃的兒子李瑁上位,已經與李亨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此,就隻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但情況遠比李林甫想象的還要糟糕,就在舞惠妃死後不久,李隆基居然鬼使神差的看上了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並通過各種手段,將這位兒媳婦給霸占了,如此一來,自然就不方便將李瑁立為太子了,就算李林甫有通天的本事,也是難以辦到的。

  當時壽王頗受寵愛,在李林甫的幫助下,大有一舉取代李亨,成為太子的趨勢,可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楊玉環的出現,徹底將李瑁成為太子的希望給扼殺了。

  史書記載,是有人向皇帝推舉了楊玉環,可這個人是誰,卻沒有說清楚,或許是李亨搞的鬼也說不定,畢竟,隻要把楊玉環引薦給皇帝,李瑁就做不成太子了,如此,李亨的太子之位,也就可以暫時保住了。

  隻要解決掉李瑁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李亨的地位就穩固了大半,所以,李亨的嫌疑是很大的,就算不是李亨,也極有可能是別的皇子,為的就是先搞掉李瑁這個最受寵和支持勢力最強的皇子,從而為自己日後獲得太子之位打下基礎。

  郯王李棕的嫌疑,僅次於太子李亨,他作為長子,也是很希望能夠當上太子的,隻要李瑁這個受寵的家夥被搞掉,他的競爭對手,也就隻剩下李亨了,而李亨與當朝第一奸臣李林甫有很大的矛盾,如此,他相信李林甫肯定會想辦法搞掉李亨,從而為自己上位排除所有的障礙,可惜,這麽多年過去了,卻始終沒有絲毫的進展,李亨雖然曆經磨難,可太子的位置卻是從未丟過,若果真是李棕設計的陰謀的話,李亨倒是漁翁得利了。

  當然,不論是李亨還是李棕,最多也就是在幕後進行策劃罷了,他們是不大可能親自去做這件事情的,因為一旦暴露的話,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而隻要主子願意,下麵的人一定會全心全意的去做這些事情,從而神不知鬼不覺的把事情給辦好了。

  甚至,很多大臣和太監到底是誰的人,皇帝都是搞不清楚的,比如李輔國是皇帝派去監視太子的,可這個老狐狸一定變卦了,從來不把有用的信息匯報給皇帝,竟是匯報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太子,雖然也是一片私心,是為了自己日後的飛黃騰達,可也算是太子的人了。

  至於向皇帝推舉壽王妃的,到底是個什麽人,是誰的人,曆史上沒有記載,隻是一筆帶過罷了,不過,真的是有很大的可能是太子和郯王的人在搞鬼,或者是其餘的皇子,為的就是徹底斷了壽王李瑁的太子之路。

  畢竟,李瑁一直以來都太受寵了,這難免會讓其餘的皇子心生不滿,這也算得上是一種嫉妒吧!另外,皇家的受寵皇子,意味著很有可能會獲得帝國的繼承權,這就更加讓人眼紅了,再加上李瑁的生母舞惠妃又是一個經常興風作浪的女人,她設計害了王皇後,致使王皇後抑鬱而終,同時,還設計害死了前太子和兩位皇子,這就更加讓人反感了。

  總之,一直以來,幾乎所有的皇子,都非常不喜歡壽王李瑁,這其中的心情是複雜的,甚至,還帶有一股恨意,隻不過,自從楊玉環被皇帝奪走之後,李瑁為讓皇帝守孝三年,所有人的恨意,一下子就消失了大半,因為李瑁變得比之前可憐了許多,生活過得有些淒慘,如此,諸皇子也就沒有必要繼續記恨他了,反而還有些可憐他。

  而在李瑁的太子之路被徹底斷送了之後,剩下的皇子之中,除了太子李亨,最有資格的就是李棕了,畢竟,他是皇長子,在朝中的威望與太子不相上下,也是最熱門的替代太子的人選,不過,其餘皇子也極有可能上位。

  就好比李世民的幾個兒子之中,太子,齊王和魏王都有一定的威望,但最後繼承皇位的,卻是最不起眼的李治,這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同樣的,李治的幾個兒子之中,李顯和李旦也是最無能的,結果卻偏偏當上了皇帝,而這樣的情況,也同樣有可能出現在李隆基的幾個兒子身上,所以,不到最後時刻,誰也無法肯定,將來繼承皇位的,會是哪一位皇子,也就是說,任何一位皇子,都是有可能繼承皇位的,與他們的能力和長幼沒有太大的關係,這就是大唐帝國的繼位規則,非常的混亂和沒有規矩。

  就連太子李亨的上位,都是皇帝臨時起意冊封的太子,畢竟,他之前是想冊封李瑁為太子的,可在處死了前太子和兩位兒子之後,他突然意識到這是舞惠妃的陰謀,這讓他心裏頗為不滿,於是,一生氣就沒有冊封李瑁,而是選擇了三子李亨為太子,讓李林甫和舞惠妃等人都始料不及。

  李林甫曾經非常直白的向李隆基表態,要換掉李棕這個太子,可惜李隆基並沒有同意,如此,他就隻能不停的想辦法進行構陷,通過陷害的手段來搞垮太子,甚至,可以像陷害前太子一樣,把李棕給整死。

  不過,現任太子李亨是一個難纏的人,也可以說是一個縮頭烏龜,並沒有李瑛那麽好陷害,他整日就躲在自己的太子府裏,基本上很少外出,既然他什麽都不做,別人自然也就沒有辦法陷害他,就算李林甫有通天的本事,也不能陷害的了李亨。

  在必要的時候,他甚至不惜與自己的太子妃斷絕關係,該拋棄的人,他一概不會手軟,從而很好的保護了自己,致使李林甫多次陷害都落了空,最後隻能無奈的看著李亨繼續坐在太子的位置上,直到自己都快要死了,還是沒能扳倒李亨這個太子,而這讓他憂慮不已,生怕日後太子登基把自己的墳地給刨了,把自己的兒孫都給殺了,如此,他們家的香火就沒了。

  而此刻,他唯一能夠依賴的人,便隻有眼前這個忘恩負義的楊國忠了,因為楊國忠與太子李亨的關係也同樣是非常的糟糕,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對待李亨的問題上,他們是有共同利益的,這也是為什麽,曆史上李林甫明明知道楊國忠隱瞞了南詔戰敗的事情,卻沒有在皇帝麵前揭露他的原因,為的就是讓楊國忠能好好的活著,然後,去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使命,那就是想辦法搞死李亨,為大唐換一個太子。

  不過,曆史上的楊國忠非常的不爭氣,他不但沒能搞死李亨,反而還把遠在範陽的安祿山給惹急了,導致了讓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並在隨皇帝逃往蜀中的半路上,被太子設計殺死,也就是說,他不但未能除掉太子李亨,反而還被太子所殺。

  既然有共同的敵人,那麽,楊國忠自然可以與李林甫做朋友,若太子已經一蹶不振,他們自然不用如此,可如今,皇帝突然生病,而太子的位子做的穩穩當當的,這就讓楊國忠緊張了,李林甫也同樣緊張,如此一拍即合,楊國忠願意過來取經,而楊國忠也願意洗耳恭聽,想看看這位老狐狸的鬼主意。

  不過,楊國忠是不會真心實意與李林甫做朋友的,他就是來取經的,隻要李林甫失去價值,比如李林甫死了,他也會毫不留情的衝上去咬一口,把屬於李林甫的一切都奪過來,他的心黑的很呢?

  李林甫也是老奸巨猾,自然明白自己必須有用處,才能讓楊國忠與自己合作,否則分分鍾就被拋棄了,所以,他必須想辦法讓楊國忠有所忌憚,或者想辦法拖住他,以保護自己的子孫後代。

  “楊禦史,你見過王八嗎?”

  李林甫開口問道。

  “右相,下官何止見過,而且,還吃過王八,經常吃的。”

  楊國忠一臉狐疑的說道。

  李林甫意味深長的說道:“這太子就猶如王八,整日躲在龜殼裏,想要對付他,實在是太難了,十幾年前,惠妃臨死之際,老夫是發過誓要幫助壽王登上太子之位的,可惜出了貴妃這檔子事兒,老夫愧對惠妃啊!之後與太子也鬥了十幾年,雖說一直壓的太子抬不起頭來,可就是打不倒他,太子隻要縮進龜殼,老夫就隻能束手無策,真的是一丁點的辦法都沒有啊!現在老夫大限已到,怕是不能繼續製衡太子了,這個責任就交給你了,不過,你要記住,太子不易對付,千萬要小心謹慎,不能一招製敵,就千萬不要出手,否則,一旦他把脖子縮進龜殼,想要再對付他就更難了。”

  “太子是王八,右相這個比喻,實在是太恰當了,這麽多年,我們兩個聯手都未能廢了他,看來他的確是一個善於縮頭的王八太子啊!也的確很不好對付,這要是真的被他拖到最後,順利登基做了皇帝,那我們兩家豈不是要完蛋了。”

  楊國忠擔憂的說道。

  李林甫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楊禦史擔憂的很有道理,確實是這麽個情況,所以,我這心裏也很是心焦,太子一直縮在龜殼了,實在是太難對付了,要想對付他,還需要培養新人,做好隨時取代太子的準備,我兒會一直協助楊禦史的。”

  “右相覺得誰最值得培養?”

  楊國忠問道。

  李林甫並不直接回答,而是含糊其辭的讓楊國忠自己去尋找和發現,甚至,多發展幾個替代人選都可以了,總之,隨時培養好能取代太子之人就可以了,具體如何去做,他是管不了這麽多了。

  隨後,李林甫又傳授了楊國忠一些為政的技巧,不過,也時不時的猜出楊國忠的心思,讓楊國忠心裏頗為害怕,似乎,不論他想什麽,李林甫總是能知曉似的,這實在是太怕了,試想一下,你的任何心思和想法都能被別人知曉,這該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情啊!

  “果然是老狐狸,薑還是老的辣啊!哼。”

  剛才在見到李林甫的時候,楊國忠還是一臉的尊敬,在離開右相府之後,立馬就換了一副嘴臉。

  雖然他現在很佩服李林甫,不過,此行的目的並沒有達到,他原本還奢望李林甫有對付太子的好辦法,卻沒有想到,李林甫把太子比喻成烏龜,一個躲在龜殼裏的膽小烏龜,這讓他很是失望,也就是說,這一趟過來,他隻是學到了一些對付太子的辦法,但卻並沒有得到能夠把太子徹底扳倒的良策,而他想要的是一種能夠完全把太子搞廢的絕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