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九章 闖宮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9      字數:4288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按照目前的局勢,大臣們能想到朝廷局勢,無非就是這麽幾種情況,要麽,李林甫病死,楊國忠成為群臣之首,要麽,皇帝也跟著病逝,太子登基,楊國忠身首異處,或者皇帝能多堅持一段時日,而在這段日子裏,楊國忠集團通過各種手段陷害太子,貴妃吹枕邊風,迫使皇帝把太子廢掉,從而選擇另外一位皇子當太子,而這位太子必然因為楊國忠曾經支持自己,從而作為交換條件,讓楊國忠成為群臣之首。

  也就是說,在這三種情況下,楊國忠有兩種情況下,會成為群臣之首,隻有一種情況下,會成為刀下之鬼,勝算似乎比較大。

  當然,實際情況或許不止這三種,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隻不過因為無法預測,所以不在考慮之列。

  “李侍郎,您可知陛下的情況?”

  一名大臣走到李安的身旁,開口問道。

  在很多大臣的心目中,李安雖然不太喜歡處理朝廷的事情,但卻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發明了太多讓他們感到驚詫的科技的同時,也為李安建立了高大的形象。

  所以,很多官員一想到李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很厲害的角色,會有一種認為李安無所不能的錯覺,而這一次皇帝突然不適,他們很自然的會想到詢問李安。

  “太醫不是說了嗎?陛下沒有大礙,想必沒有太大的問題吧!”

  李安也不敢亂說,隻能按照太醫說的話說。

  “既然陛下沒有大礙,為什麽誰也不見呢?至少也應該交代朝中大事由誰來主持吧!”

  李安想了一下,看到不遠處的楊國忠,開口道:“楊禦史或許知道一些情況,你們去找楊禦史問問吧!”

  對於皇帝的情況,李安不是很清楚,也不想去猜測,把問題甩給楊國忠了。

  “楊禦史,陛下究竟是何情況,您老也不清楚?”

  一名大臣見楊國忠搖頭,再次問道。

  楊國忠繼續搖頭道:“陛下誰都不見,我哪裏會知道陛下的情況,說實話,我的心裏非常的擔心啊!”

  “貴妃整日在陛下身邊伺候,貴妃應該知道陛下的情況?”

  一名大臣提醒。

  楊國忠怒道:“本官乃是當朝大臣,豈能隨意去後麵見貴妃,等等吧!這才四五日,陛下或許隻是累了,想多休息一下罷了。”

  見楊國忠的表情不像是撒謊,旁邊的幾位大臣也不好說什麽,低著頭不再說話,而楊國忠是在等三姐妹的消息,今日回去之後,或許,他就能知道皇帝到底是咋回事了。

  不過,楊國忠能多等一日,可有的人卻等不了了,皇長子李棕和皇十六字李,情緒激動的慫恿幾位哥哥弟弟,要求今日務必要見到皇帝,而好多皇子也是滿心狐疑,自然表示支持,並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萬一皇帝被人控製了,那還得了。

  太子本想反對,可眾皇子都情緒激動,他也不能明確反對,隻能不吭聲表示默認。

  “慶王,陛下正在休息。”

  李棕第一個走上前去,被一名小太監攔住了。

  “啪……狗奴才,給本王讓開。”

  因為隻是一個很平凡的小太監,李棕自然不以為意,就算打了也沒有關係,皇帝不可能因為兒子打了他的小太監就治他的大罪,而且,他的行為看上去也是一片孝心。

  小太監被打了,自然不敢繼續阻攔,隻得捂著臉站在一旁,任由郯王一行人,霸道的突破自己的防線。

  太子本來應該走在最前麵的,可因為太子並不是很支持強闖寢宮,所以,反而隻能跟著郯王的後麵,倒是成了跟班了,但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帶路,這樣就不份了。

  大臣們也非常想知道皇帝到底怎麽了,見皇子強行闖宮,他們自然也不甘示弱,幾乎不加思考的就跟著去了,這麽多的重臣,皇帝就算不高興,還能全部殺了不成。

  李安從未去過皇帝的寢宮,這一次跟著一起進去,倒是可以長長見識,看看皇帝寢宮的陳設也是很不錯的。

  “陛下,皇子們闖進來了,要不要老奴……”

  高力士見郯王他們打了小太監,開口說道

  李隆基倚在臥榻上,感覺身體還是有些疲乏,不過,比前幾日好多了,擺了擺手,輕聲道:“不必了,他們想進來就讓他們進來吧!”

  “是,陛下。”

  高力士伸手一招,讓伺候的太監和宮女大部分退下,隻留下少數幾個人在床邊伺候皇帝。

  “貴妃,你也退到後麵去吧!”

  皇帝的妃嬪,一般情況下,是不宜見外人的。

  “父皇,父皇……”

  人還沒到寢宮,幾位皇子的聲音就已經傳進來了,而且,是一種情緒激動的聲音。

  “父皇,父皇……”

  在進入寢宮,見到皇帝之後,眾皇子見皇帝氣色很不好,全都跪地請安。

  “陛下……”

  緊隨其後的大臣,在見到皇帝之後,也都跪地請安,表情皆有悲泣的意思,沒有一個人抬頭,全都低著頭跪拜。

  李隆基微微側首,看著帶頭的郯王等人,又看了看後麵的眾大臣,輕聲道:“別跪著了,都起來吧!”

  聲音輕柔淡雅,顯得不是太有力氣,明顯是生病了才如此的。

  眾皇子和大臣,也看不出皇帝得了什麽病,隻是覺得確實有些虛弱,在起身之後,都在極速的思考,皇帝到底得了什麽病症,隻有李安四處亂看,欣賞皇帝寢宮的陳設,覺得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比普通人的住處稍大一些罷了。

  “郯王,朕讓你們進來了嗎?”

  李隆基語氣不太高興的說道。

  剛剛起身的郯王李棕,連忙跪地道:“父親,兒臣也是擔心您,所以,才出此下策,看到父皇沒有大礙,兒臣也就放心了。”

  語氣之中滿是關心和孝心,演技棒棒的。

  “擔心朕,擔心朕什麽,難道朕還會被身邊的人挾持不成,是貴妃還是大將軍。”

  李隆基不高興的說。

  “父親,兄長也是一片孝心,還請父皇恕罪。”

  李開口求情。

  “父皇恕罪,兒臣們是真的擔心您。”

  更多的皇子開口求情。

  “朕沒有大礙,難得諸位皇兒如此孝心,朕不追究了,你們都下去吧!”

  李隆基先把眾皇子給趕走,想了一下,補充道:“太子留下。”

  見皇帝隻把太子給留下了,郯王李棕和眾多皇子的心裏都咯噔了一下,這明顯是看重太子的姿態,如此,自然讓他們警惕了。

  雖然,太子是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選,可這麽多年來,第一任太子被賜死,現任太子也是處處受氣,好幾次差一點就被廢掉了,如此,太子的威信自然不足,而太子威信不足,下麵的皇子自然也就不會那麽老實了,大家都是皇帝的親生兒子,憑什麽你能繼承皇位,我就不能。

  在所有的皇子之中,心態最不平衡的,要數皇長子李了,畢竟,他與現任太子都是庶出,而他是大哥,能力也並不比現任太子差,皇帝老爹憑什麽不選他當太子,而把太子的位子留給他的弟弟呢?這讓他的心裏很不平衡,也很是想不通,甚至,微微有些恨意。

  要說皇帝為什麽不選長子,而選擇第三個兒子做太子,估計隻有皇帝自己心裏清楚,他大概就是不想立太子,以免培養出一個威脅自己地位的人,而他告訴臣子的意見,是長子的臉部有傷痕,也就是相貌不好,沒有天子該有的威嚴。

  在沒有整容技術的古代,臉上有傷疤的話,是很難進行治療的,一個人身上出現了傷疤,是必然要伴隨一個人一輩子的。

  軀幹和四肢的傷疤,倒還可以進行遮蓋,作為一個男子也沒有多大的事兒,但臉部就不一樣了,臉部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識別器官,一個人的臉麵是最為重要的,普通人臉上有傷尚且不雅,而作為一國的帝王,臉上有傷疤的話,影響的可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了,這個確實可以作為一個看似還算合理的理由。

  而且,大唐帝國自從建國以來,經曆了這麽多任皇帝,但偏偏就沒有一個皇帝是長子繼承帝位的,第一任太子李建成就被自己的二弟給殺了,下一任皇帝是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再下麵是李治的三子李顯和四子李旦,還夾了一個武則天,然後又是李旦的三子李隆基繼承帝位。

  真的是連續四五代人都沒有一個是長子繼承帝位的,所以,太子是不是長子,已經變的很不重要了,也不再有人關心這個了。

  而自古以來,繼承帝位都是長幼有序的,這樣才是最穩定的,而廢長立幼永遠都是取亂之道,很容易造成一個帝國的混亂,大唐每一次繼承帝位的流血事件不也證明了這一點麽。

  不過,因為第二皇帝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後麵的子孫也就隻能跟著學了,不是想改變就能夠改變的。

  當然,李二皇帝的所作所為,也是被自己的親爹給逼的,他的親爹李淵為了自己的統治,是兩頭討好兩頭壓製,既把長子冊封為太子,同時,還非常重用次子,讓兩個人有了爭奪的念頭和實力,從而最終引發了悲劇。

  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一門心思支持一個兒子,讓全天下的人都看清楚,皇帝的繼承人,一定是這位被支持的皇子,如此,所有的皇子和大臣也就安心了,不會再出現內部鬥爭了,但如此一來,這個被唯一支持的皇子就成了皇帝最大的威脅了,萬一這位皇子當太子太久了,有點等不及了,弑父自力也就不是什麽難事兒了,所以,很多皇帝為了防止兒子等不及,所以,故意給所有皇子希望,讓他們覺得自己都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皇帝,從而互相爭奪太子之位,這樣也就沒有精力去對抗皇帝的皇權了。

  李淵是這樣的糊塗蟲,李隆基又何嚐不是這樣,他自從殺了第一個太子之後,對第二任太子進行各種打壓,但始終就是不肯廢掉,如此,就給了其餘皇子機會,讓別的皇子產生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進而維持他自己的皇權。

  對待自己的兒子如此,對待大臣也同樣如此,一直以來,李隆基都把朝政交給李林甫,那是因為李林甫足夠聽話,能夠明白他的意思,做他喜歡看到的事情,而後期,為了牽製李林甫,他提拔了楊國忠,但李林甫的右相之位始終都在,就算楊國忠最輝煌的時候,官位也在李林甫之下,直到李林甫去世,他才名正言順的登上群臣之首的位置。

  這一次,擅闖寢宮的是郯王李棕帶的頭,雖然這也算是一片孝心,但這種行為著實大膽,所以,自然要稍微給點教訓,讓太子留下,則是因為此次太子的表現最讓他滿意,是他希望的樣子。

  皇帝寢宮的麵積雖大,但也是有限的,並不能容納太多的人,剛才皇子們進來,就占了好大一塊地方,導致官員隻有十幾人進屋,剩下的都在外間候著,在皇子們離開之後,這些官員才邁步進來行禮,然後起身侍立。

  “楊愛卿。”

  李隆基突然叫道。

  “微臣在。”

  楊國忠嚇了一跳,連忙從隊伍中走出。

  “右相身體抱恙,朝廷上的事情,你要多費點心。”

  李隆基開口說道。

  “是,陛下,為陛下效力,微臣萬死不辭。”

  楊國忠一臉忠義的應道,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美滋滋的。

  看到楊國忠如此受皇帝賞識,李亨表情冷了一下,心裏自然頗為不滿意,而這一切都被皇帝看在眼裏。

  “太子,朝廷的事情,你也要多費心,幫著處理一些。”

  李隆基看了一眼太子,開口說道。

  因為這一次太子表現的很好,沒有任何不規矩的動作,這讓李隆基非常滿意,所以,給了點鼓勵和獎賞。

  “兒臣遵旨。”

  李亨被打擊怕了,都不敢多說話了,簡直是惜字如金,生怕說錯什麽惹皇帝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