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公開賣技術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9      字數:4239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因為此時天剛亮不久,所以,大殿裏的亮度還不是很強,顯得有些暗淡,而正因為如此,所以,手電筒的光線照在大殿的時候,是能很明顯的看到光斑的,而且,非常的清晰。

  “上朝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個手電筒吧!相信眾愛卿手裏也有這樣的手電筒,你們覺得這個東西好不好?”

  李隆基單刀直入的問道。

  “陛下,手電筒比燈籠要亮得多,而且非常的輕便,不怕風吹雨淋,實在是夜晚出門的好東西啊!”

  “陛下,這麽好的東西必須要大力推廣才是,不過,就是不知成本如何,若是太貴的話,估計普通百姓也用不起啊!倒不如打燈籠和舉火把實惠。”

  “是啊!是啊!這關鍵還是要看成本是多少,不過,就算成本高一些,富裕一些的家庭還是用得起的。”

  “陛下,朝廷直接負責的工坊越來越多了,像這種並非特別重要的還是交給商人們去打理吧!這樣可以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朝廷隻需要收取技術費就可以了。”

  一眾大臣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看上去氣氛非常的好,不過,也看得出來,很多大臣都在打手電筒產業的主意。

  所有大臣都已經發現朝廷目前所麵臨的困境了,雖然很多產業讓朝廷直接負責運營,在安全性等各個方麵有莫大的好處,可再好的政策也經不起蛀蟲的貪腐,此時,雖然各個工坊都是掙錢的,可這是因為很多都是新開的,運營的時間不是很長,鐵路也沒有多少年,而且,一直處在擴張的過程中,在龐大的收入麵前,貪腐反而隻是小頭,所以,朝廷的財政收入才會變得越來越多。

  但隨著朝廷直接負責的項目越來越多,招募的有編製人員越來越多,那麽,就會出現更多的貪腐和低效率運行,很有可能會拖垮整個朝廷。

  派遣監察禦史,對所有有編製的朝廷人員進行監督,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時不時的懲治幾個人,可以緩解低效率和貪腐的發生,不過,效果不會太好,肯定不如交給私人負責效率高。

  關於這方麵的經驗,李安自然是最豐富的,這幾千年來,凡是交給朝廷來負責的項目,就沒有不低效率和貪腐的,這是個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任何偉大的朝廷都解決不了。

  因為人的天性就是懶惰和自私的,在沒有人強迫的情況下,人很容易給自己放鬆,從而偷懶不好好幹活,而在監督缺乏的情況下,人的貪心又被調動起來了,會想著法的去貪一些本不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很多行業交給私人去經營,從而利用自私去製止自私,利用工坊主的自私,去嚴格要求下麵的幹活的人努力幹活,不許貪腐,進而在極大的提高效率的同時,杜絕貪心之事的發生。

  但因為技術是李安提供的,按照後世的理論,他們應該按生產的數量向李安繳納專利費,可李安的錢財已經夠過了,並不需要再要一份能掙錢的專利費,這個時代也沒有這種東西。

  但朝廷是不能吃虧的,李安覺得,對於一些並不是特別重要的項目,也是可以交給私人去幹的,但必須要繳納一定的費用給朝廷,而且,每生產一個就要繳納一份。

  可是這生產的數量如何統計又是一個難題,值得好好的去處理。

  李隆基聽了眾大臣的話,思索了片刻,看向李安,開口道:“李侍郎,這個手電筒是你發明的,你覺得該怎麽樣才最合適?”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陛下,剛才諸位大臣都把重點放在了手電筒的上麵,其實,手電筒的技術並不複雜,任何人隻要稍微研究一下,應該都能做出來,實在不行用竹筒做一個也能湊合,關鍵是內部的電池才是最重要的,這個電池隻能使用幾個時辰就報廢了,而製造電池所需要的材料很多,沒有臣的技術資料,任何人都做不出來。”

  “哦,電池才是關鍵,有意思,在裏麵嗎?如何打開?”

  李隆基好奇的問道。

  手電筒是整個給他的,是沒有打開過的,而打開之後,裏麵是個什麽樣子,自然是沒有人知道了。

  李安從一名大臣的手中拿過手電筒,輕輕的將其旋開,並倒出裏麵的電池,然後拿給眾人觀看。

  皇帝和大臣們都看見李安是旋轉打開的,於是也學著李安的樣子,將手電筒的後蓋子打開,並取出了電池。

  “愛卿,這個才是核心啊!這麽小巧的東西,居然能發電,太神奇了,成本如何,會不會很貴?”

  李隆基對手中的電池有些愛不釋手,開口小聲的問道。

  李安思索了片刻,開口說道:“陛下,若是大規模生產的話,價格會很便宜的,一個電池最便宜可以控製在幾個銅板的價格,真的是不貴,可以考慮大規模的量產。”

  李隆基聞言,輕輕點了點頭,開口道:“才幾個銅板,價格確實很不錯,不過,朝廷負責的工坊項目越來越多了,管理起來甚為麻煩,倒是可以交給私人去負責,諸位愛卿覺得呢?”

  “陛下,此法甚為妥當,電池前景不錯,倒是交給個人去辦,不過,這項技術是李侍郎的,如何收費是個問題。”

  一名大臣說道。

  李安忙道:“陛下,可以按照工坊製造的數量進行收費,比如,每製造一萬個收取一串錢,製造的越多,朝廷能夠收取的費用也就越多,微臣是用朝廷提供的研發中心獲得的技術,實在不敢居功,隻要朝廷能夠收取費用就足夠了。”

  “這倒是個好主意,不過,工坊製造的電池數量該如何確定呢?監督起來會頗為麻煩,還是一次性把電池技術賣給私人比較方便。”

  一名大臣開口說道。

  李安連忙開口反對道:“不妥,還是細水長流比較好,這樣可以持續得到收入,另外,為了增加競爭,可以把技術多賣給幾家,這樣相互競爭,效率才會更高,購買的人越多,技術費就能更好的分擔,還可以降低風險,至於生產電池的數量,也並不是什麽難事兒,所有從工坊生產出來的電池的包裝箱子都必須有朝廷的批號才能在市場上銷售,而朝廷開批號的時候,就是收錢的時候。”

  “一個電池隻能使用幾個時辰,這可是消耗品啊!對產量的要求很高,絕對是掙錢的買賣,多讓幾家參與進來完全可行。”

  一名大臣支持。

  “好了,不用爭論了,這個電池是李愛卿發明的,這件事情就交給李愛卿全權負責吧!”

  李隆基拍板道。

  李安非常高興的說道:“謝陛下信任,之所以發明電池,是因為電池是萬裏傳音計劃的一部分,沒有電池的話,萬裏傳音計劃就沒有辦法實行,至於手電筒,隻不過是萬裏傳音計劃的副產品罷了,算是順帶發明的東西。”

  李隆基聞言,頗為興奮,開口道:“這麽說來,電池發明出來了,就意味著萬裏傳音計劃又進了一步?好,太好了。”

  隨後早朝繼續進行,各種朝廷大事兒,一件件的匯報上來,讓李隆基去處理。

  退朝之後,李安剛剛走出宣政殿,就被尾隨而至的一大群大臣被包圍了,他們都是奔著李安所掌握的電池技術來的,這麽實用的電池,隻要是掌握了這項技術,是肯定能掙大錢的。

  “李侍郎打算如何處置電池之事?”

  一眾大臣對這個問題都非常的關心,他們似乎也想分一杯羹。

  李安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公開招標,但中標的不是一家,而是三家,報價最高的三家會獲得這項技術,這還是一次性的費用,日後生產的產品還要繳稅,如此,可以最大化的為朝廷提供源源不斷的收入。

  當李安把自己的想法,如實的告訴眾大臣的時候,他們都覺得李安太陰險了,居然想出這麽陰損的辦法。

  隻要把這項技術宣傳出去,隻要是個商人都能看出這其中的商業價值,如此,願意購買這項技術的人,必然是非常多的,而人越多競爭就越是激烈,到時候價格越來越高,朝廷能得到的收入就更高,而很多想買這項技術的人就比較吃虧了,不但前期買技術投入大,中期辦工坊更是一筆很大的投入,後期生產出來的電池,每一個都要繳稅,實在是太坑了。

  不過,就算如此,因為電池的前景非常好,所以,即便有這麽多的花費,也非常值得爭奪一下。

  這些朝廷重臣,私底下都是有各自的產業的,也有很多大商人與他們關係良好,經常性的孝敬他們,所以,他們自然都看上了這項很有用處的技術,希望能夠拿下這項技術。

  最近這些年,凡是被李安照顧的權貴,擁有了獨一無二技術的,基本上全都發了大財了,比如楊國忠控製下的護舒寶產品,已經徹底的推廣到全大唐了,每天都能獲得不菲的收入,李安自己的玻璃產業,也是個極其掙錢的行當,為李安的家庭帶來了龐大的收入。

  總之,所有采用李安提供的技術,生產壟斷產品的權貴,全都富得流油,朝廷因為壟斷了鐵路等暴力行業,也讓國庫的收入不斷的增加,從而有更多的資金用來大搞建設。

  李安看出來了,這些大臣的表情各異,似乎都有各自的打算,他們都盯上了電池這個行業,但公開的進行競爭,他們大部分都顯得底氣不足,畢竟,有錢有勢的人這麽多,隻有前三位才能獲得機會,這太難得了。

  而且,這一次的技術居然不是壟斷,而是要分給三家來共同經營,如此,三家相互競爭,根本形不成壟斷的條件,遠不如隻有一家掌握的效果好。

  如此一來,便有好多大臣陷入了糾結之中,他們不太好判斷,不知道這三家共同掌握這項技術會產生什麽樣的情況,會不會造成惡性的競爭,從而不但不掙錢,反而還要虧很多錢,若是虧本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擁有鐵礦,進行煉鐵業務的權貴那麽多,哪一個不是掙錢的,也沒見哪位權貴開鐵礦虧本了的,所以,倒也是可以試一試的,不試一試怎麽知道能不能掙錢,萬一要是能掙錢呢?

  進行公平競爭的前提,是要讓參與競爭的人,了解產品的特點和市場前景,隻有他們全都對產品了解了,知道是個掙錢的行業,才會願意花費很大的代價來競爭。

  李安已經發給眾大臣幾十個手電筒了,這就是很好的宣傳手段,李安相信,很快整個京城的權貴都會了解手電筒整個新鮮的事物,從而願意花費巨大的代價來競爭這個行業。

  雖說自古以來,官員是不能經商的,但這隻是表麵上的規定罷了,其實,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遵守這一規定的。

  當然,為了表麵的清廉,當官的官員不會用自己的名字,明目張膽的經商,但會在私底下,讓自己的仆人或者能控製的親人和朋友去經營商業,從而躲避朝廷有關官員不許經商的規定。

  另外,有一些商人世家的孩子,因為腦子聰明考了科舉,成為朝廷的重臣,而他們的家族都是經商的,說他不會幫助自己的家族,又有誰會相信。

  比如,兒子當上了大官,但父親一直都是大商人,這種情況下,難道為了讓兒子好好的做官,父親把自己的商人全部廢棄,做一個農民或者什麽都不做嗎?

  又或者說,一個人當上大官之後,自己家裏的親人都不能經商了嗎?這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該經商的還是要經商,而且,肯定會得到當官的本家人的支持和照顧。

  自古以來,朝廷規定的當官不能經商,隻不過是為了安撫某些小老百姓罷了,其實,根本就是很不現實的規定,隨便找個方法就能將其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