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潛望鏡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9      字數:4298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每過五六天的時間,就要去給皇孫們上課,上一次上課講的是光的折射,而這一次上課,主要講的是光的反射,內容比上節課還要簡單一些,當然,也會更加的有意思的。

  這一次上課,李安依舊準備了好些實驗器材,同時,兩名助手也要跟著,需要他們幫忙的機會還是有的。

  不過,等李安走到百孫院的時候,李安百孫院裏靜悄悄的,完全就沒有一個孩子的讀書聲,按照時間推算,此時應該是孩子們學習的時間才對,這些老家夥難道給皇孫們放假了。

  “李侍郎,陛下剛剛下旨,以後皇孫們聽您講課的地方在大明宮裏,不在百孫院了。”

  就在李安感到納悶的時候,一名小太監急忙跑了過來,他剛才去研發中心找李安了,可惜李安並不在那裏,於是又急匆匆的趕回來。

  李安聞言,微微有些吃驚,頓了頓,開口問道:“皇孫們都已經去宮裏了?”

  “是的,李侍郎,是陛下親自派人過來接的,就等李侍郎了。”

  小太監恭敬的回答。

  李安點了點頭,上車往大明宮趕去。

  隨著技術的進步,大唐高官此刻出行都不在騎馬和坐轎了,而是坐小汽車出行了,李安自然也不例外,另外,因為皇孫的數量比較多,所以,他們做的是大型一些的小汽車,一車容納三五十人不成問題。

  上次在百孫院上課好好的,這一次怎麽就把課堂搬到大明宮了呢?李安想了一陣子,覺得是皇帝自己想聽課了,但作為一國之君,聽李安講課,把自己作為李安的學生,這顯然是不合適的,麵子上有些過不去,而偷偷的聽李安講課,那就完全不同了,可以理解為監督皇孫們學習,看皇孫們上課是否認真,麵子上完全掛得住。

  課堂的位置在靠近蓬萊池的含涼殿,這裏風景比較好,視野也比較開闊,而且,還靠近皇帝經常出入的紫宸殿不遠,如此,皇帝想要過來的話,是會非常方便的。

  在含涼殿要想看到周圍的美景,畢竟要上到二層才行,不過,皇孫們是來學習的,李安也是來講課的,所以,他們不能隨便往二樓跑,隻能老老實實的待在一樓。

  不過,就算通過一樓的窗戶,也能看到不少美麗的景色,隻不過,看到景色的範圍小了一些罷了。

  上次上課的內容讓皇孫們非常的滿意,所以,這一次上課的時候,皇孫們顯得非常的積極,遠遠看到李安的時候,就熱情的站起來打招呼,讓李安心裏好不激動。

  進入大殿的時候,李安看到除了幾十名皇孫之外,還有兩名坐鎮的先生,相比上一次的八位老家夥,少了四分之三,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了。

  不過,大殿兩側都是有廂房的,中間用單薄的木板屏風隔開,屏風後麵是否有人,李安就不得而知了。

  上課之後,李安首先要把實驗的各項儀器準備好,這些讓兩名助手去完成就可以了。

  “同學們,上節課講的是光的折射,這一節課,我們來講光的反射,關於上一節課,你們都聽懂了嗎?”

  李安開口說道。

  皇孫們的回答千奇百怪,有的說懂了,也有的說不懂,還有的提出疑問,甚至,還有讓李安再講一遍的,甚至,還有想看彩虹的。

  李安稍微解釋了一番,並簡單的重新吧光的折射講了一遍之後,然後便進入正題,開始講解這一節課的內容,也就是光的反射。

  講課之前,首先要做的當然是做實驗了,隻有通過比較直觀的實驗,才能讓孩子們更好的去理解光的反射到底是怎麽回事。

  李安首先準備了一麵鏡子,然後,還準備了一個手電筒,就是剛剛發明出來的小工具,然後實驗就開始了。

  一名助手雙手拿著平麵鏡,另一名助手拿著白色的麵板,而李安則拿著手電筒,並照射在鏡子上,然後,輕輕移動手電筒的射入角度,就可以發現,反射到白板上的光斑的位置會發生不斷的變化。

  隨後,李安又換了個角度,將平麵鏡放在身前的桌案上,然後繼續做這個實驗,以讓皇孫們能夠看的更加清晰一些。

  “你們看清楚了沒有,光線從不同的角度射到鏡子上,反射的角度是不同的,現在畫個圖給你們看看。”

  李安說著在黑板上畫了個光路圖,然後非常細致的解釋了一番,因為實驗已經做過了,所以,這些皇孫聽了一陣子就明白了反射的原理,也知道了什麽叫入射角和反射角,並覺得非常的開心。

  “同學們,關於光的反射,你們平時能遇到哪些?”

  李安講完道理,下麵就要詢問他們了。

  “麵向北方的房間比較暗淡,隻要在外麵壘一睹反射牆,麵向北方的房間就會變得明亮許多,這就是光的反射。”

  “晚上能看見水裏的月亮,是水麵反射月光造成的。”

  皇孫們一口氣舉出了很多的例子,說的都是對的。

  李安非常的高興,把所有回答問題的皇孫都誇讚了一遍,然後,拿出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寶貝,兩個前一段時間剛剛做好的潛望鏡。

  “同學們,這個是潛望鏡,而且是可以伸縮的,潛望鏡用的也是光的反射原理,光路圖我待會再畫,大家先來試試潛望鏡,李適,你先來。”

  李安說著將李適拉了上來,並教他如何使用。

  潛望鏡這麽簡單的玩具,自然是難不倒李適的,他很快就學會了如何使用這種工具,並非常高興的玩耍了起來。

  在房間裏玩耍,體現不出潛望鏡的巨大作用,要想更好的玩潛望鏡,還是要出去玩才行,於是,李安帶著一群皇孫,來到了含涼殿的外麵。

  擋在李安麵前的是一堵比任何成年人都要高大的磚牆,因為高牆的阻礙,所以,看不到高牆那邊是個什麽情況,而有了這個潛望鏡就不用愁了,隻要把潛望鏡拿出來,就可以輕鬆的看到高牆對麵的情況。

  李安親自拿著一個潛望鏡,試著調節長度,並看到了高牆後麵的景色,因為含涼殿靠近蓬萊池,所以,高牆的後麵風景是非常美麗的,有山有水,還有盛開的花朵,甚至,還能看到美麗的人造彩虹。

  因為皇孫的數量比較多,而潛望鏡卻隻有兩個,所以,眾皇孫隻能輪流使用潛望鏡,每個人使用的時間隻能有片刻,然後,就必須要交給下一個人了。

  眾皇孫排好隊伍,一個個的去體驗潛望鏡的樂趣,很多皇孫還沒有過癮,手中的潛望鏡就已經被後麵的人搶過去了。

  當然,為了更好的看到遠處的景物,潛望鏡除了應用光的反射之外,還應用了光的折射,否則,因光線傳播的距離問題,從潛望鏡中看到的景物會比直接用眼睛看到的要小一些,而為了能更好的欣賞景物,便可以調節內部的光路圖,從而使眼睛看到的景物更大更清楚,當然,由於視野的限製,看到的景物越大,所能看到的範圍就越小,而要想看到的範圍變大,那麽看到的景物就會變小,這與放大鏡是一樣的原理。

  而因為時間的關係,李安並沒有研發可以調節景物範圍的潛望鏡,隻是發明了一個固定式的潛望鏡。最普通的那種。

  幾十名皇孫,一個個的全都試用了一遍,並對李安發明的潛望鏡讚不絕口,覺得潛望鏡是一個很好玩很有趣的玩具,甚至,為了多看高牆另一端一眼而互相搶奪潛望鏡,現場一度顯得有些混亂,嚇得兩名老家夥,連忙出麵維持秩序。

  居然所有皇孫都已經看過潛望鏡了,那麽,李安接下來就要帶領他們返回屋內,並把潛望鏡的光路圖畫出來,然後進行一番講解,讓他們明白潛望鏡的原理,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現象。

  “潛望鏡?倒是挺有意思,你去拿一個過來,我要看看。”

  李隆基就在附近的房間,他已經看到李安的表演了,覺得挺有意思,便在眾人全部返回屋內的時候,讓小太監去要潛望鏡,他很想親自看一看,這個潛望鏡是不是真的有這麽神奇。

  “李侍郎等下,陛下想看看潛望鏡。”

  一名小太監走了過來,看向李安手中的潛望鏡。

  李安看著已經全部進入屋內的皇孫,回頭又看了看周圍,小聲的問道:“陛下就在附近?”

  “沒錯,陛下很早就在這裏了,還誇李侍郎講得好呢?”

  小太監倒也不隱瞞,開口說道。

  李安笑了笑,將手裏的潛望鏡交給小太監,然後,便邁步走向屋內,繼續講課。

  李隆基拿到潛望鏡之後,試著看了看,發現果然是一個好東西,他就不明白了,為什麽李安會如此的聰明呢?什麽稀奇古怪的東西都能發明出來。

  “這個東西朕要了。”

  李隆基非常霸道的將李安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潛望鏡給占有了,說完拿著望遠鏡就離開了。

  李安繼續上課,把潛望鏡的模型和內部的光路圖,全部都畫了一遍,並不斷的進行各種講解,直到所有皇孫都能聽明白為止。

  “好了,這一節課的內容已經講完了,下課了。”

  李安說完,讓身後的兩名助手開始收拾,把帶來的東西全部裝入背簍,然後帶回去,唯獨留下一個潛望鏡,並送給了皇長孫的長子,也就是皇太孫李適,誰讓他的地位最高呢?

  李適這小子很活潑,拿到潛望鏡之後,嗖的一下就躥了出去,並跑到高牆的外麵,深處長長的潛望鏡,去看高牆另一麵的景物,而在李適的身後,跟著一大群皇孫,他們都在等待和詢問,等待李適看夠了之後,將潛望鏡給他們玩玩,更有很多皇孫,不停的詢問看到了什麽。

  “李懷,你怎麽不去玩兒?”

  見所有的皇孫都跑出去玩潛望鏡,就連兩位老家夥也出去看熱鬧,唯獨李懷待在屋裏不走,李安好奇的問道。

  李懷走到李安的身前,真誠的說道:“我父王說,要感謝你,還讓我好好的跟你學習科學。”

  “哦,你的父王現在怎麽樣了,他還好嗎?”

  李安開口問道。

  李懷的眼神之中露出一絲高興的神色,開口說道:“父王很好,比以前好太多了,他會笑了,今早還抱我了。”

  “哦,這麽說,你的父王今早是第一次抱你?”

  李安笑著問道。

  “是的,父王以前是從來不會抱我的,現在他變好了,這要多謝先生,我會好好學的。”

  李懷天真一笑,顯得很是滿足,頓了頓,接著說道:“父王說了,他與先生很有緣,有空的時候會登門拜訪,向先生請教。”

  “哦,壽王要登門請教,好的,回去告訴你父王,隻要他有空,隨時可以去我的府上。”

  李安非常好客的說道。

  雖然不知道李瑁到底要幹什麽,不過,作為一個非常好客的人,李安是不會拒絕李瑁這個要求的,不但對李瑁如此,任何人想去拜訪自己,李安都不會將其拒之門外。

  至於說李瑁的身份太特殊,很多人都避之尤恐不及,李安卻並不覺得怎麽樣,就算皇帝搶了李瑁的王妃,但他們的關係畢竟是父子,而且,這麽多年過去了,皇帝並沒有殺他的意思,很顯然,皇帝心裏還是很疼愛這個兒子的,隻是放眼天下,實在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夠超過楊玉環給他的感覺,而皇帝非常需要這種感覺,所以,他才冒天下之大不韙,搶了兒子的王妃,但皇帝的心裏,或多或少的還是有一些愧疚的。

  壽王過的越是不好,皇帝心裏的愧疚感就越是嚴重,而若是壽王能夠過得好一些,健康一些,皇帝的心裏也會好受一些,為了照顧這個兒子,他特意親自選了一個王妃,是京城的名門之後,也算沒有辱沒李瑁。

  而看著李瑁與韋氏一連生了好多個孩子,李隆基的心裏還是比較高興的,隻要自己的兒子完全忘記楊玉環這個事情,過的開開心心的,他就非常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