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兩難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9      字數:4184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自古以來,關於皇位的繼承,從來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嫡長之間,嫡比長要大,所以,隻要有嫡子就會立嫡,沒有嫡子的時候,才會立長。

  不過,自從李隆基的結發妻子過世之後,李隆基盡管有大量的妃嬪,但卻沒有一個被立為皇後的,後麵有兩個也是後來追封的,而按照規矩,隻有皇後生的皇子才是嫡子,如此,李隆基現有的所有兒子,是沒有一個是嫡子的,全部都是庶子,這其中就包括太子李亨。

  按照一般的排位順序,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應該是立長子為太子才對的,但李隆基卻沒有立長子為太子,而是立了第三子李亨為太子,原因說出來也挺可笑的,因為長子的臉被傷過,形象不是很好,所以,就選了年紀稍小一些的皇三子為太子。

  同樣都是庶子,皇長子沒有被立為太子,卻立皇三子為太子,這顯然會讓皇長子心裏不舒服的,甚至是憤怒,隻不過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之前的太子是皇二子,結果就因為對皇帝有不滿的言論,被皇帝給處死了,可謂是非常的悲慘,讓人唏噓不已。

  所以,之後的太子和諸皇子,就算對皇帝一萬個不滿意,也是不敢有絲毫違逆之舉的,也就是不敢亂說話,李瑁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所有的皇子自然都知道這個事情,也肯定知道自己的父親做的不對,可就是沒有任何一位皇子敢站出來說句話的,就算是私下裏也絕對不會去談論這個話題,以免被有心之人聽到,傳到皇帝的耳朵裏。

  前太子被廢殺之後,所有皇子的心都冷了,他們已經明白,自己的皇帝父親是一個敢殺兒子的人,他們要是做的不夠好,也是有可能被殺的,所以,他們的性格都變得很小心,甚至是有些軟弱,很多能夠發表意見的想法都不敢說出來,漸漸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庸碌的廢人。

  畢竟,他們也不想死,他們從自己皇帝父親的種種行為,就能看出其想法,把這麽多的兒孫關在一起,這是想要幹什麽,不就是為了讓兒孫們互相監督嗎?若是有人與朝中大臣和邊關將領見麵的話,別的皇子就會發現,從而避免皇子與外麵的人勾結,造出架空皇帝的現象。

  在皇家弑父奪位的例子是很多的,尤其是老皇帝年紀大了之後,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就會越來越大,而李隆基對此是不得不防。

  皇子們也看出來這一點了,所以,他們隻要表現的聽話一點,平庸一點,就不會有什麽危險,若是表現的太聰明了,太鋒芒畢露了,那就有可能會遭遇皇帝的猜忌了。

  當然,有時候也不能表現的太無能了,比如,皇帝有時候,會找點事情讓皇子們去做,若皇子們把事情辦的一塌糊塗,那也是要遭到訓斥的。

  不過,若某位皇子真的喜歡混吃等死的話,辦的一塌糊塗倒也挺好,以後老老實實的做個安樂公也挺好。

  關鍵是皇位對皇子們的吸引力太大了,而皇帝雖然立了太子,但外人的感覺卻是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雖然有可能被其它的皇子取代,如此,剩下的皇子自然要稍微努力一些,表現的比較好一些,如此一來,一旦皇帝廢了太子,自己就有上位的可能了。

  所以,這裏麵要把握的度非常的有學問,太聰明和太笨的人,都會死得很慘。

  這也許就是厚黑學吧!太聰明的人是不容易駕馭的,而不容易駕馭的人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必須要除掉,而太笨的人屬於豬隊友,會嚴重的連累自己,也同樣要被處理掉,而隻有能力較強,但能夠比較容易被控製的人,才是最符合高層需求的人才。

  說實話,李隆基的幾個兒子,也真的是比較中庸的,一個太聰明和太笨的都沒有,這也許就是被環境被逼的吧!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麽天才,更沒有誰一出生就是神童,所謂的神童就是比別人更加努力一些罷了,隻要肯努力,任何一個庸才都有成為神童的可能。

  也就是說,任何聰明的神童都是需要曆練的,隻有通過曆練,人的各項能力才會獲得極大的提高,而若是不進行訓練的話,就算小時候是一個天才,長大了也會成為一個十足的廢物的。

  而李隆基的諸位皇子,根本就無法獲得足夠有效的鍛煉,他們都不敢與朝廷有能力的大臣和武將有過多的談話,如此,自然也就無法與這些大唐的俊傑交流,更談不上學習這些大臣和武將的能力,以及即學會他們的執政方式,能力自然無法獲得很好的提升,能成才就怪了。

  所謂有得必有失,若讓諸皇子有太多的鍛煉機會,則他們是可以更快的成才,但同時也會威脅皇帝的絕對統治權,而若是不給皇子們機會,則皇子們永遠都無法得到鍛煉,永遠都不知道該如何治理國家,一旦皇帝突然出現意外,國家就會陷入動蕩不安的境地。

  所以,在培養接班人的問題上,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培養的太早了,太子會迫不及待的想要上位,會威脅皇帝的安全,而若是培養的太晚了,太子還沒有掌握治理國家的能力,而皇帝卻已經先死了,那就非常的麻煩了。

  在兩難之間該如何選擇,是一件非常讓人頭疼的事情,很多皇帝都是因為這個問題沒有搞好,所以,才在皇位更替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聰明的皇帝會在自己已經老邁了之後,選擇讓太子執政,自己做太上皇,這樣,政權的過度會比較的平穩,可多少歲才算真正的老邁呢?是五十歲,還是六十歲,甚至七十歲,要知道,很多皇帝活到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就死掉了,還有很多皇帝,六七十歲了還很健康,甚至有的皇帝很年輕也很健康,但突然間就病重死掉了,從而為國家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對於貪慕權勢的皇帝來說,自然是不願意自己的皇位被別人取代的,就算這個人是他的皇子也不行,可他同樣也不願意在自己突然過世之後,繼承皇位的子孫太無能,導致國家的衰敗。

  雖然選擇是如此的兩難,可皇帝還是必須要做出選擇的,總不能去逃避這個問題,為此,稍微培養一下,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了,這樣,培養出來的接班人,既沒有取代自己的能力,同時,因為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就算自己出現意外,也有能力掌控整個天下,至少,做個守成之君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李隆基會時不時的讓太子去處理一些政務,同時,對太子進行考核和監督,看看太子的能力如何,同時,也看看太子是否有不軌的行動。

  因為皇帝早晚都是要老死的,太子才是帝國真正的希望,所以,若是皇帝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太子,就等於告訴群臣,太子將來一定會繼承大位,如此,很多大臣為了能夠在新帝上位之後獲得好處,肯定會提前過來表達忠心,讓自己成為太子黨的人,如此,老皇帝一死,這些太子黨的人,就能夠成為帝國最重要的骨幹了。

  若是朝廷大批量的大臣,全都過早的去向太子表忠心,則必然有架空皇帝的趨勢,對皇帝的地位非常不利,萬一太子等不及了,最忠心的死黨可能會策劃弑君奪位,如此,皇帝豈不就要慘了,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例子擺在那裏,皇帝不得不重視。

  所以,為了防止朝廷的大臣一邊倒的支持太子,對自己的統治構成威脅,李隆基在培養太子的同時,也在培養另外的替補人選,隨時能夠替換太子,這樣可以分散大臣的關注度,讓大臣搞不清皇帝到底要幹什麽,是不是要廢掉現有太子,把替補的人員扶上去,若是如此,他們若成為太子黨,那下場就老慘了,很有可能就會死路一條。

  因為搞不清皇帝的意圖,搞不清大唐帝國下一任的皇帝是誰,如此,很多大臣都會選擇觀望,也就是繼續一心一意的效忠現有的老皇帝,而少量特別自信的大臣,也不會那麽湊巧的選擇同一個人,他們會選擇不同的主子,並站在主子的周圍,為主子出謀劃策,從而形成不同的多股勢力,這些勢力相互平衡,同時,還有更大的支持皇帝的勢力,可以確保當今皇帝的安全。

  而皇帝要做的,就是監督這些人,防止他們的力量壯大到讓自己無法控製的地步,同時,也要監控他們的一言一行,防止他們真的去鋌而走險。

  自古以來,皇宮發生政變的例子,那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數都數不清的,作為一名靠政變上台的皇帝,自然對政變的套路非常的熟悉了,他自己就是靠政變上台的,為了防止別人也這麽搞掉自己,李隆基必然會做出很多的防範,不但在軍事上有防範,在情報上的防範更加嚴格,就比如搞個十王宅,讓太子和自己住在一起等等,有了這些措施,就能夠更好的控製皇子們了,讓皇子們按照自己需要的水平發展。

  這簡直就是批量培養中庸人才,讓多個皇子都具備一定的執政能力,卻也不會很突出,以彰顯現有皇帝的英明偉大之處。

  皇帝著重培養的人才,主要是太子李亨,作為替補的皇子,有皇長子李棕,還有皇十六子李,還有幾個皇子也得到了皇帝的培養,剩下的就默默無聞了,這其中,原本最受寵的十八子李瑁,在楊玉環事件之後,變的最不受寵了。

  所有受寵的皇子,都是炙手可熱的,都是大臣私下效忠的對象,時不時的總會表達自己的善意,當然,也有一些老滑頭會幾頭下注,對所有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皇帝的皇子,都進行了必要的投資,如此,不論最終何人登上皇位,他都能獲得不錯的待遇。

  一般的大臣,倒是可以毫無顧忌的選擇自己支持的皇子,而作為朝廷重臣的李林甫和楊國忠這樣級別的大臣,就不敢隨意的選擇支持的皇子了,他們必須全心全意的支持皇帝,適當的時候,表現的與諸皇子不和,如此,便可以打消皇帝的猜疑,否則,一旦遭到皇帝的猜疑,那就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了。

  這一次諸皇子聚會,李隆基沒有出現,如此,諸皇子倒是顯得輕鬆了不少,他們該吃吃,該喝喝,時不時的還聚在一起談天說地,顯得頗為友好,完全看不出有互相競爭皇位的意思。

  平常這種聚會的時候,李瑁都是一聲不吭,輕易不與任何人有交流,別人主動打招呼的時候,也最多象征性的回應一下,而這一次不同了,李瑁居然主動的與別的皇子打起了招呼,顯得很不正常,如此,原本宴會的三大主角都被李瑁給比下去了。

  眾皇子把注意力都從太子幾人轉移到了李瑁的身上,都非常的好奇,想看看這個原本最受寵的綠帽兄弟是吃錯什麽藥了,居然變得活潑了這麽多。

  “壽王今日是怎麽了,變化這麽大。”

  躲在暗處觀察的小太監蹙眉想了一會兒,然後就跑去向皇帝匯報去了。

  李安早就擁有了隨時進入皇宮的特權,這是皇帝給他的權利,可以不用匯報就進宮,但這並不等於他入宮之後,皇帝可以不知道這件事,在李安入宮的那一刻,就已經有人把李安入宮的消息送上去了,隻要李隆基不是很忙也沒有休息,都是會匯報的。

  “哦,李安進宮了,幹什麽去了。”

  “陛下,李侍郎說了,要去蓬萊池看彩虹,他似乎擔心噴泉設備搞的不好,有安全隱患。”

  李隆基點了點頭,突然想到了什麽,問道:“貴妃和她的姊姊們還在蓬萊池?”

  “陛下,貴妃正在回來的路上,幾位夫人剛剛已經離開宮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