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好詩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8      字數:4352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對於第一次見到鄂州大橋的三人來說,內心必然是極度震撼的,在這樣一個時代,任何人第一次見到如此宏偉的大橋,都會被驚詫的說不出話來,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沒有什麽值得懷疑的。

  而看著三人震撼的表情,李安的內心是非常高興的,這是對自己設計水平的認可,畢竟,這個宏偉的大橋是自己親自設計的,若是沒有自己的設計圖,這個大橋是萬萬建造不出來的。

  既然三人對大橋如此的震驚,李安便允許她們可以隨意的參觀,不必一直跟在自己身邊,這樣反而不利於看到更多的風景。

  “站在大橋頂,一覽過往船,兩岸百姓隨便過,江麵漁船緩緩來,哈哈哈哈!”

  李安心情大好,一出口就做了一首詩詞,而且,還是自己親自作的,並沒有抄襲別人,頂多算是稍微修改和借鑒古詞,而且,前兩句是五個字,後兩句是七個字,在大唐這個時代,顯得頗為奇怪,但詩詞的意思倒也非常明顯,也很是應景。

  “好詩,好詩,真是應景啊!”

  隨行的部下哪敢說個不字,一聽李安吟詩,便開口誇讚,說李安吟的好,其實,就是拍馬屁罷了,這首詩並不怎麽樣,隻能算是一般罷了。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從此通途,大橋的修通,諸位都是功臣。”

  李安看著宏偉的大橋,開口感歎道。

  這句話,在第一次來大橋視察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現在再說一遍,加深部下們的印象。

  因為李安的身邊聚攏了太多的高官,所以,路過的百姓,全都明白被圍在核心的李安,是大唐朝廷非常重要的人物,全都好奇的看過來,甚至都把本就不太寬闊的人行道給弄的有點擁堵了,為此,負責大橋秩序的官員,隻要出來維持秩序,讓行人趕緊通過,另外,讓部分護衛士兵到中間的大道上護衛,這樣也可以減輕人行道的通行壓力。

  “奶奶,你看。”

  上一次路過的時候,李寒露偶遇的那對祖孫,這次又恰巧通過了,而小孩子的眼睛非常的敏銳,隔著很遠就看到了李寒露二人,而且,顯得很是興奮。

  “孫兒,前麵好多人,我看到了,都是大人物,可不能亂跑。”

  老太太非常謹慎的拉住孫子的手臂,防止孫子亂跑衝撞了重要人物,如此,會給自己惹來麻煩的。

  “奶奶,是姐姐,姐姐,前幾天……”

  小娃兒說話還不是太清楚,但斷斷續續的也能把事情給說的差不多,至少,長期帶著他的奶奶,是能夠聽得懂的。

  “太遠了,奶奶看不清楚。”

  老太太早就眼花了,隔著較遠的距離,哪裏能看得清楚,而小娃兒眼神好,很容易就看清楚了。

  為了保護李安的安全,在李安上橋之後,負責守衛工作的小吏,就已經去準備了,把兩條人行道封閉了一條,來往的行人,都隻能走同一條人行道,反正都是步行,完全錯的開身,而另外一條人行道,就隻有李安和隨行的人,以及眾多的護衛。

  也就是說,老太太祖孫二人與李安之間隔著橋麵寬度的距離,雖說也算不上有多遠,可也是不近的,年紀大了的老太太看不清也實屬正常。

  來往的行人難免好奇,所以,一旦走到大橋的中間,就會本能的停下來觀看,從而造成交通的壓力,而負責大橋安全的士兵和小吏,就會不停的催促,讓行人不要停留,該過橋的趕緊過去,從而維持大橋的正常運轉。

  “奶奶,就是姐姐。”

  小孫兒猛地掙脫奶奶的手,從護欄底下的空檔鑽到了中間的大道,然後跑向對麵的人行道。

  “孫兒,快回來,回來。”

  老太太嚇得不輕,中間道路上有馬車行駛,而且,對麵都是大人物,這要是衝撞了,就不太好了。

  也許是沒有人預料到一個小娃娃會亂闖,所以,當小娃兒橫穿中間大路的時候,居然沒有人阻擋,顯然是沒有反應過來。

  而在士兵反應過來之後,也沒怎麽緊張,畢竟,沒有人會覺得一個四歲的娃娃能夠給李安的生命構成威脅,更不可能是一名刺客。

  不過,小娃兒的亂闖,還是引起了一點小小的混亂,許多士兵向小娃兒跑過來,準備都是一個把這個調皮的小子抱起來,然後送回對麵。

  而不太大的動亂引起了李芽兒的注意,她的眼神也是非常好的,而且,好奇心也不輕,見到有個小娃兒跑過來,就走過去看個究竟。

  “夫人息怒,是一個小娃娃突然闖了過來。”

  見李芽兒走過來,一名小吏行禮道。

  李芽兒向小娃兒笑了笑,開口道:“這個小娃娃我認識,來,抱到我這裏來。”

  幾名士兵愣了愣,連忙把小娃兒抱了過來,放在李芽兒的腳下。

  “狗蛋兒,你怎麽自己跑過來了,奶奶呢?”

  李芽兒問道。

  “姐姐,我不叫狗蛋兒,我叫狗娃兒,奶奶在路的那邊。”

  狗娃兒認真的說道。

  這一下把周圍的人都給逗笑了,狗蛋和狗娃並沒有什麽區別,意思是一樣的。

  而此時,狗娃兒的奶奶,在路的對麵,顯得頗為緊張,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來人,去把狗蛋兒,不對,是狗娃兒的奶奶接過來。”

  李芽兒利用了一下自己的身份,直接給大橋的小吏下命令。

  這些小吏和士兵的職位都很低,自然不敢有絲毫的違逆,連忙就跑了過去,把狗娃兒的奶奶給接了過來。

  “夫人好,我們又見到夫人了。”

  老太太顯得很是激動,手腳都不知道往哪兒放了。

  李安很快也注意到了這一對祖孫,與李寒露走了過去。

  “夫君,這一對祖孫,就是我們上次路過這裏的時候遇到的,路上跟你說過了。”

  李寒露看到狗娃兒祖孫,心情很是不錯,笑著說道。

  “哈哈!那可真是緣分啊!哈哈哈!”

  李安也非常高興,能圓了夫人的願望,他自然比較開心了,說著向前走去,準備逗一逗眼前的小娃兒。

  “小娃兒,你就是狗娃兒,長大了想幹什麽?”

  李安走過去之後,看著小娃兒,問道。

  小狗娃兒看見生人顯得有些害怕,怔怔的看著李安,並不敢說話,顯得有些愣愣的。

  一般沒見過什麽世麵的鄉下孩子都是如此,膽子都是比較小的,或者說一旦遇到生人,或者遇到大人物,都嚇得要命。

  “這……狗娃兒一見到生人就膽小,一句話都不敢說。”

  老太太有些緊張的說道。

  “李侍郎,這鄉下的小娃兒都是這個樣子的,怕生人。”

  一名小吏也如此說。

  李寒露看向老太太,開口說道:“老人家,旁邊這位就是我的夫君,也是設計這座大橋的李侍郎。”

  “哎呀!您就是李侍郎啊!您就是我們村的恩人啊!狗娃兒,快給恩人磕頭。”

  老太太激動的說道,並順勢想要下跪。

  李芽兒就在旁邊,連忙將老人家扶起來,輕聲道:“老者為尊,老人家就不必行禮了。”

  狗娃兒很聽話,雖然他有些害怕,但奶奶讓他磕頭,他連忙就真的磕頭了,小膝蓋估計是經常跪著的緣故,似乎一點兒也不覺得疼痛。

  “乖娃兒,快起來,吃糖。”

  李安讓小尹將小娃兒扶起身來,並拿出糖果給小娃兒吃。

  小狗娃兒還不好意思,不敢接受,直到他奶奶發話,這才戰戰兢兢的接下糖果,並小心的收好,然後,仍舊怔怔的看著身邊的眾人。

  “老人家,我們之前並沒有見過,你為何說我是你們全村的恩人呢?”

  李安非常好奇的問道。

  老太太,連忙說道:“恩人有所不知,我們村子就在南邊不遠處,一直以來都是人多地少,遇到豐年還好說,若是遇到災年,那是肯定要餓死不少人的,雖然朝廷會賑災,可道路難行,待朝廷的救災米糧送下來,已經有不少人被餓死了,我們家老頭子就是被餓死的,他身子骨不好,若是能多撐一天,朝廷的救災米糧就能送到了,哎!”

  歎息一聲之後,老太太繼續說道:“可現在就不一樣了,恩人在這裏修了大橋,以後就算有天災,朝廷的救災米糧也能很快運到我們村裏,平常,我們還能從大橋去北岸的鄂州城裏,賣點土特產啥的,孩子們也能更加方便的去北岸找活兒幹,走親戚也方便太多了,以前,因為要過江,一年走不了幾次親戚,可現在就不一樣了,天天走親戚都可以,哎呀,這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以前,我們村子裏的人,一年才能吃上一頓肉,可現在就不一樣了,每家每戶一個月都能吃上兩三回肉了,人也都比以前精神了,這些都多虧了恩人啊!若沒有這座大橋,我們的日子不可能變得這麽好,出行也不可能變得這麽方便。”

  別看這老太太年紀比較大,見識和文化也沒有多少,可說起話來,那是一條一條的,看上去倒是挺能幹的,一看在村裏就是一號人物,是能夠幫助大家夥兒的風雲人物。

  李安甚至都能猜到她的職業了,或許是個媒婆也說不定,因為這份口才和神色,真的很像媒婆。

  畢竟,人的口才一般都是練出來的,隻有通過不斷的練習,人的口才才持續的進步,而鄉下的老太太,練習口才的機會不多,隻有媒婆這類職業的人,練習口才的機會才比較多,說話才能比較的得體。

  老太太說的非常的清楚,李安自然一下子就聽明白了,原來老太太所在的村莊,是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而因為李安修建了鄂州大橋,讓這個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變的比之前好了太多了,如此,才把負責修建大橋的李安當成了他們村的大恩人。

  這與後世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個道理,若沒有人挖井,周圍的人就都沒有井水吃,所以,在吃水的時候,要感謝挖井的人,而同樣的,若沒有李安負責造橋,附近這個村落的老百姓,就難以過上好日子,如此,他們自然要非常感謝李安才是,是李安的造橋行動,讓他們有了過上好日子的前提。

  李安與老太太聊了好一陣子,也算是了解了底層百姓心中的想法,雖然他們現在已經開始富裕了,但並沒有丟了良心,對讓他們富裕的人,是非常感激的,而這份感恩之心是頗為難能可貴的,也是非常讓人喜歡的。

  李安在大橋耽誤了很長時間,同時,也耽誤了這對祖孫趕路,所以,在離開大橋之際,李安要求當地的官員,用一輛馬車送這對祖孫出發,以免天黑之後,這隊祖孫還到不了她們要去的地方。

  上了火車之後,李安與李寒露仍在談論剛才發生的事情,越談越覺得非常的有趣。

  直到此時,李安才真正明白,為什麽李寒露二人見了她們一次之後,就有一種很有緣分的感覺,因為這個對祖孫確實很有意思。

  列車按照既定的速度,不快不慢的向預定的目的地進發,大概還需要好多天的時間才能抵達長安城,不過,李安已經返回本土的消息,會更快的被送回長安城。

  因為是大唐工業化的靈魂人物,所以,得知李安返回之後,所有人都極為重視,不論是朝廷的貴族和官員,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把這個事情作為最大的談論資本,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談論李安返回大唐本土的消息。

  長安城的報刊,以頭版頭條的消息,公開報道李安返回大唐本土的事實,並動用了整整一個版麵的空間,除了介紹李安返回大唐本土之外,還著重介紹了李安此次南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功績,以及海外諸國對大唐帝國的仰慕和歸附之心。

  總之,報刊上的內容,全部都是溢美之詞,不但把李安的功績給吹上天了,而且,還順帶著把皇帝和貴族們也全都誇讚了一遍,畢竟,南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也不能是李安一個人的功勞,那麽多的官員都在努力,皇帝的支持也是開辟航線成功的重要原因,自然都是有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