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天狼星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8      字數:4238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大唐詩詞的魅力,就在於那種獨特的感覺,那種獨特的韻味,若是用平白的語言去解釋詩詞所蘊含的意思,那就會完全失去感覺,讓人覺得頗為枯燥。

  但對於很多不是大唐文人的外國人來說,若不用平白的語言進行解釋的話,他們是完全聽不懂的,一丁點兒也聽不懂,就像眼前的李曉露就是這種情況,她雖然能感受到詩詞的美好,但完全就搞不清詩詞是什麽意思,隻是覺得押韻很到位,聽起來很有感覺。

  李安也是閑著無聊,所以,完全有足夠的時間來解釋,告訴李曉露詩詞中的每句話是什麽意思,若是李曉露還是聽不懂的話,李安還可以繼續解釋,直到李曉露完全聽懂為止。

  大唐詩詞的獨特魅力,就在於可以用最簡短的語言,來表達極其豐富多彩的內容,明白的人一聽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並拍案叫絕,而不明白的人,永遠都聽不明白。

  李安也不能保證,自己講解過之後,李曉露就一定能夠明白大唐詩詞的意思,但大體上肯定會了解一些的,隻是因為她並非從小生活在大唐,所以,不具備大唐文人的底蘊,如此,自然也就難以聽得懂大唐詩詞之中,那獨特的韻味了。

  好茶需要細品才能喝出味道,好酒也是如此,有靈魂的美人兒更是如此,詩詞自然也不能例外,是需要細細品味的。

  李安可以很輕鬆的品味出詩詞之中的獨特韻味,但對於李曉露來說,這實在是太難了,就算李安親自講解一番,她聽著都有些雲裏霧裏的,隻是為了迎合李安,才表示自己能聽懂的,實際上根本就無法品味出大唐詩詞的韻味,要是一個外國人能隨便的品味出大唐詩詞的韻味,那大唐詩詞也太不值錢了。

  “是不是聽不大懂,沒關係的,大唐詩詞不是外國人能隨便聽得懂的,聽不懂是很正常的,不過,隻要住在大唐的時間久一些,就應該能夠聽懂了,聽懂唐詩是需要足夠底蘊的,也就是在大唐生活和學習的底蘊。”

  李安一語道破了偽裝聽懂的李曉露,告訴她聽不懂不丟人,一個外國人能學會大唐的語言和文字,就已經非常的了不起了,真的不能指望太多,而且,學習也是要循序漸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指望李安講解一遍,李曉露就能夠聽懂,那樣也太不現實了。

  “牛郎織女的淒美愛情故事,實在是太感人了,雖然這些詩詞,我聽的不是很懂,但聽李侍郎講解了一番,還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的,這些詩詞真是太有意思了,短短幾個字,就能表達出那麽多的意思,太不可思議了。”

  李曉露驚詫的說道。

  李安點頭道:“這是肯定的,大唐詩詞有太多有意思的地方,還有好多地方需要你仔細的去品味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日後到了大唐,多多接觸大唐的詩詞,自然也就能聽得懂了,我相信你的學習能力。”

  “嘻嘻,牛郎織女的故事也講完了,天上有那麽多的星星,是不是每一顆星星都有動人的故事?”

  李曉露望著窗外的繁星,開口好奇的問道。

  李安笑著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這是自然了,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有故事的,這個故事實在是太多了,你想聽哪個?”

  李曉露隨意的指了指一個方向,開口道:“那邊的幾個星星好像一把勺子,是不是也有淒美的愛情故事?”

  李安抬頭看了看,原來是北鬥七星,也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星星,幾乎是大唐百姓人人都了解的有關北鬥七星的事情。

  北鬥七星由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個星星組成,在不同的季節,北鬥七星的方位是不同的,但總體都是呈現一個勺子的形狀。

  其中,天樞,天璿,天璣和天權組成鬥身,古代叫做魁,而玉衡,開陽和瑤光則組成鬥柄,古代叫做杓。

  要說到北鬥星,必須要提北極星,北極星的位置,在北鬥星天璿,天樞延長線的五倍位置,而且,天樞,天璿和北極星這三顆星星,始終都在一條直線上,非常的有趣,同時,也是華夏老百姓辨別方向的依靠。

  因為北極星始終都在正北方向,隻要找到北極星,就能知道東西南北在什麽方位了,也就能夠走出困境了。

  而道教更是把北鬥星擺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把北鬥星的每一顆星星都起了星座的名字,被稱作北鬥七宮。

  比如,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璿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

  北鬥七星在古代的華夏,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可以說,萬星都圍繞北鬥七星旋轉,而北鬥七星則是圍繞北極星運轉的,所以北極星的地位就更高了,比北鬥星還要高。

  不過,有關北鬥七星的故事雖多,但愛情故事卻不多,或許也有,但並沒有太多人知曉,一談到淒美的愛情故事,所有人想到的,永遠都是牛郎和織女,不會有人想到北鬥七星的。

  在華夏古代,牛郎織女更多的是代表愛情,而北鬥七星則代表著權勢,尤其是道教之中,幾乎都把北鬥七星給神話了。

  比如,北鬥七星之中的天權星,也叫文曲星君,主管人間的文運,人間凡是文章寫的好的,被朝廷錄用的大官,都是文曲星下凡,如比幹,範仲淹,包拯,文天祥等等,這些人都是文曲星下凡。

  因為北鬥七星的故事之中,李安並不能想到愛情故事,所以,就隻能講一些辨別方位的知識了。

  “你看到了吧!這個勺子的北方,還有一個比較亮的星星,那個就是北極星,它始終在正北方向,而勺子的勺口會一直對著北極星,若是晚上迷路了,隻要看清北極星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

  李安指著北鬥星正對的北極星,開口說道。

  “北鬥星和北極星,原來這些星星都有名字啊!還能辨別方向,下次試試。”

  李曉露興奮的說道。

  其實,西方也在很久之前就有天文學了,雖然相比大唐的天文學差了很遠,但最亮的星星都是有名字和傳說的,隻是因為李曉露的家庭是窮人,家中並沒有讀書人,也不知道天文學的知識,隻知道天上的亮點是星星罷了,後來做了舞姬之後,也沒有聽說過星星的故事,所以,她一直都不知道,天上的繁星還有那麽多有趣的故事。

  “看到那顆最亮的星星了嗎?它叫天狼星,是天空之中,除了月亮之後,最亮的一個了。”

  李安指著天空之中的天狼星,開口說道。

  因為距離地球距離的原因,天狼星是除了太陽之外,天空之中最亮的一顆恒星,而月亮雖然更亮,但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並不是一顆恒星。

  而比天狼星亮度更大的,除了月亮這個看起來的巨無霸衛星,還有金星和木星,這兩顆都是太陽係的行星,因為距離地球比較近,所以,亮度自然比較大。

  不過,因為金星的軌道在地球的內側,所以,要想看到金星,要麽是日出稍前,要麽是日落稍後。

  當它清晨出現在東方上空的時候,我們乘它為啟明星,而傍晚處於天空西側,則被稱為長庚,其實,它就是金星,完全就是一顆星星,一顆除了月亮之外,最大最亮的星星。

  不過,不論如何,深夜之中,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星是天狼星無疑了,隻要無視月亮,天狼星就是老大的存在了。

  “天狼星,好霸氣的名字,為什麽叫這個名字?”

  李曉露好奇的問道。

  李安也不知該如何解釋,開口道:“隻不過是一個名字罷了,何必在乎它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呢?不過,關於天狼星的詩詞也是不少。”

  “哦,又要讀詩啊!我聽著。”

  李曉露說道。

  李安醞釀了一下,開口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是宋代蘇軾蘇東坡先生寫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他老人家想要平定西夏的強烈願望,當然,這代表了整個大宋文壇的想法,很多有誌之士全都滿腔熱血,希望朝廷早日平定西夏,改變大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麵。

  畢竟,當時,北宋在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後,又與西夏國簽訂合約,每年送給西夏銀子七萬兩千兩,娟十五萬三千匹,茶葉三萬斤,比送給遼國的物資也少不了多少。

  雖然大宋帝國比較富庶,但也經不起如此嚴重的折騰啊!一個富裕的國家要向兩個窮國,連年上貢歲幣,這簡直就是恥辱,而且,這不僅大大的損害了大宋帝國的威信,同時,還會給大宋朝廷造成很大的財政壓力,大宋帝國再富裕,也經不起連年的歲幣消耗,所以,文人們就通過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明確告訴世人,他們想要平定西夏,要為國盡忠。

  不過,這首詩詞之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卻顯得有些毛病,畢竟,詩詞中的西北天狼星代表了西夏政權,但天空中真正的天狼星在南半球,若是蘇軾看向西北天空,怎麽可能看到天狼星呢?這非常讓人奇怪,難道大宋時代的天狼星在北半球,又或者大宋時代的天狼星與後世的天狼星不同,並不是同一個星星。

  另外,楚辭之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大詩人屈原,有句詩詞“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這裏的天狼星影射當時在楚國西北部的強秦,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天狼星在西北方位,可後世的天狼星確實在南半球,這非常的奇怪。

  當然,後世的很多科學家,也給出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比如,在天狼星的東南方向有一個像弓箭一樣的弧形星群,而這個弧形的星群對準的就是其西北方向的天狼星,若是以這些星星為基點,天狼星就是在西北方向,所以,才有西北望射天狼之說。

  史記之中也有一句話叫做“弧九星,在狼東南,天弓也,主備盜賊,常向與狼”。

  也就是說,位於天狼星東南的弧矢九星,就是用來專門應對天狼的。注意到弧乃為弓,矢為其箭;弧矢居天狼東南,則天狼於弧矢西北。也就是說,古人認為,天狼星乃為野將,主侵略,是入侵之外敵的標誌;而弧矢乃為天弓,為應對外敵入侵之星,用以射殺外來侵略者。

  如此進行解釋的話,也就能理解蘇軾詩詞之中的,西北望,射天狼是什麽意思了。

  不過,從這首詩詞也能看出,大宋朝廷是寧肯年年貢獻給外敵歲幣,也不肯組建強大的軍事集團,將這些討厭的外敵給消滅掉。

  至於原因是什麽,當然是多方麵的了,其一是敵人確實非常的強大,並不是大宋朝廷可以輕易擊敗的,大宋朝廷也不是一開始就要向西夏獻歲幣的,也打了不少仗,但勝利的次數並不多,而失敗的次數倒是不少,是真的不容易打得過西夏。

  畢竟,大宋王朝從建國以來,就一直麵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養馬的地盤不在自己的手中,這就造成了大宋騎兵數量的稀少,而利用龐大的步兵去征討幾乎全是騎兵的西夏,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西夏騎兵的機動性,必然是遠遠強於大宋步兵的,利用機動性的優勢,隨時可以分進合擊,迂回攻擊大宋朝廷的後勤補給,從而讓大宋軍隊難以取勝,最終造成了大宋朝廷的屈服。

  當然,大宋朝廷的積弱,除了騎兵數量較少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懼怕武將造反,所以,在很多方麵都對武將進行限製,武將的政治地位很低,遠遠不如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