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磚窯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6      字數:4262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港口的規劃是李安親自設計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嚴格按照李安的意誌在執行,缺少什麽材料,下屬都會及時的匯報,並預測接下來的各種需求。

  大唐的萬餘兵馬之中,本身就自帶了千餘建設大軍,各種工匠都有,一路走來,雖然在沿途留下了一些,不過,沿途也招收了不少新人,總人數並沒有減少,所以,每次新到一個地方,都能及時的發起建設活動。

  這千餘建設人馬在解決萬餘兵馬的住房問題之後,開始按照李安的要求,優先建設燈塔和港口的泊位設施。

  燈塔的要求比較高,對建築材料的需求非常大,不論是水泥,沙子,碎石頭,還是鋼筋的需求都很大,若沒有足夠的材料,燈塔的建設就會窩工。

  因為前期建設的速度不快,所需要的建築材料,除了水泥和鋼筋是自帶的之外,沙子和碎石頭都是工匠自己在附近生產的,沙子直接在河流較緩的地方就可以生產了,碎石頭的生產就更簡單了,把大石頭敲碎就行了,沒有多大的難度。

  不過,如此分散人手之後,負責建設燈塔的人就很少了,工匠數量的嚴重不足,必然會耽誤港口建設的進度。

  可盡管如此又能如何,建築不是人多就能加快進度的,若沒有足夠的原材料,建設就會停止。

  後世的建築停止,都是因為資金的緣故,最終導致建築成為爛尾樓,因為建築材料隨處可買,隻要有錢就一定能買到材料。

  而現在的情況卻很不同,不是有錢就能買到材料的,因為壓根就沒有材料,比如技術含量最高的鋼筋材料,在當地是不可能買得到的,當地建設房屋也不用碎石頭,所以,碎石頭也買不到,在買不到建築材料的前提下,就隻能讓建築工匠自己去生產建築材料了。

  因為生產沙子和碎石頭的工藝太簡單,所以,李安打算讓附近的村民代勞,讓這些村民就近生產,然後賣給大唐,這樣可以解決人手不足的難題了。

  至於鋼筋材料和水泥,暫時就隻能寄希望於從千裏之外運輸了,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當李安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之後,部下們自然非常支持,都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意見。

  “李侍郎,別的都好說,就是鋼筋和水泥這兩種材料需求太大了,而這兩樣的價格恰恰又是最高的,若是大部分四五層的建築都用這兩種材料,耗費的錢財實在是太高了,而且,也很難供應的上,是不是應該盡量少用鋼筋和水泥呢?”

  部下開口指出難處。

  李安也明白這個道理,在這個鋼鐵產量頗為低迷的時代,大規模使用鋼筋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但若要建設堅固的建築,沒有這種材料顯然是不行的,鋼筋是建築的骨架,若是沒有骨頭,建築怎麽能夠很堅固呢?

  不過,鋼鐵材料缺乏的難題,確實是一個大麻煩,若是真的供應不上,那也隻好采取少用鋼鐵材料了,隻要建築不是太高,一座建築之中,少用一些鋼筋就是了,比如樓房的樓板是肯定要放幾根的,主要承重點也要加幾根,以增加建築物的強度,防止建築物坍塌。

  木質建築之所以能夠建設很多層,是因為木質建築的材料比較輕盈,上層不容易壓垮下層,木質材料的柔韌性也非常好,所以,可以建設很多層都沒有問題。

  混凝土建築材料非常笨重,柔韌性遠不如木材,若是不在其中加入鋼筋,很有可能會發生房屋倒塌的慘劇。

  不過,大活人不能被尿給憋死,缺乏材料可以想辦法應付的。

  “磚木結構,可以采用磚木結構,這樣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還能解決鋼筋不足的問題。”

  李安高興的說道。

  所謂的磚木結構,就是後世商品房出現之前的大瓦房,不過,是多層的瓦房。

  瓦房是用磚打地基,牆壁都是磚,門和窗戶都是木材,屋頂是木材,蘆葦杆,還有瓦片,建築的主體不存在絲毫的鋼筋材料,這樣的建築也能使用很多年,甚至,還可以不用水泥,直接用黃泥砌牆,當然,用水泥的話,建築會更結實一些,用黃泥會降低建築物的壽命。

  雖然瓦房都是單層的居多,不過,想要建設兩三層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把地基打的更牢固一些,用水泥砌磚,兩層之間的樓板,使用木材,每一間房的麵積盡量小一些,隻要如此設計,就完全能夠避免房屋的倒塌了。

  這種磚木混合建築與全木質房屋的區別,就是將支撐牆壁的木板,換成了磚石材料,堅固性和防火性將會大大的增強,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建築。

  采用這種建築,不需要鋼筋,對水泥的需求也非常少,混凝土可以要,也可以不要,唯一需求量較大的就是磚塊和木材。

  海港周圍有足夠多的樹木,木材的問題並不難解決,花錢買就是了,而磚塊和瓦片的難題也不難解決,隻要有土壤,還怕造不出磚塊。

  部下在周圍視察的時候,早就發現附近的一處位置,非常適合建造磚廠,並已經開始建造了。

  建造磚塊,需要的材料比較簡單,主要就是泥土,有一定粘度的土壤就更好了,若是毫無粘度,則磚就難以形成形狀,也就不是磚塊了。

  除了土壤這種原材料之外,還需要燃料,最便宜的就是木材了,使用木材燃燒產生高溫,將這些土壤燒成堅硬的磚塊。

  土壤的蘊藏量是海量的,完全不用擔心原材料不足,而燃料也不會存在問題,現在村落的村民已經開始砍伐樹木,並賣給大唐,樹木的主幹可以用來建造建築物,用來打造家具,但樹木的側枝卻可以用來做燃料,運到磚廠是最合適不過的事情了。

  因為磚塊是重量很高的建築材料,隻要放在靠近海港的位置才合理,稍微遠一些也可以理解,若是太遠了,就比較麻煩了,運輸都會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部下選擇的磚廠是一個位置比較靠近港口的地方,甚至,這個地方在規劃的海港城的內部,也就是說,隻要城牆建設好,這個磚廠的位置是在城內的。

  磚木結構的樓房結構,李安很快就繪製完成了,並遞給部下們,讓他們去研究一下,並準備在前期的時候,盡可能多的建造這種磚木結構的房屋,以減少對鋼筋材料的需求。

  部下們研究之後,都覺得李安這個計劃非常的可能,並全力表示支持。

  大唐兵馬眾多,所有重要的位置都有兵馬守衛,所以,不會因為海盜殘餘勢力沒有解決就不去搞建設的,相反,還要大規模的搞建設,並在大規模搞建設的同時,一舉將海盜殘餘勢力全部幹掉。

  一夜過後,李安一大早就起來了,吃完早餐之後,就急匆匆的出發了,他原本打算下午去附近的村落,看看村民是否將箭塔全部建設完成了,這個計劃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必須用早上的事情去磚廠看看。

  依舊是帶領五十名侍衛,李安騎馬前往六裏之外的磚廠。

  現在的磚廠已經開始生產磚塊了,所以,隔著很遠的距離就能看到煙囪在冒著黑煙,因為製造磚塊的規模有些大,所以,窯廠的規模也比較大,但再大的磚窯長,一般也都隻需要煙囪,畢竟,搭建煙囪很不容易,有一個就足夠了。

  走近一些之後,就能看到磚廠的周圍,擺放著大量的泥坯,這些都是正在晾曬的泥坯,隻有晾曬幹之後,才好運進磚窯燒製。

  還有一些工匠正在和泥,並將泥漿壓入做好的木模具裏麵,待稍微幹燥定型之後,就可以拿出來,放在外麵晾曬了。

  這個磚廠目前的工匠人員不多,隻有一百多人,另外,還有一百多名將士,負責保護他們,以防止喪心病狂的海盜殘餘勢力突襲這裏。

  因為地形並不是很平整,所以,磚廠沒有院牆,即便是木質柵欄也沒有,隻是在幾個方向上架設了箭塔,每個箭塔可以容納五六名弓箭手,磚廠內部也有士兵日夜不停的巡邏,從而確保對磚廠的絕對控製。

  李安看了一眼周圍的幾個箭塔,覺得安全防衛措施還是很到位的,隻要有這幾個箭塔作為支撐,即便是幾百人的海盜兵馬也不可能打敗大唐兵馬,況且,海盜殘餘的兵馬很少,在大唐的壓製下,根本就集結不了這麽多的兵力。

  磚廠的旁邊有一條小河,河麵寬度隻有兩三米,河水的流量也不大,不過,供應磚廠所需是足夠了。

  和泥是需要水資源的,工匠洗衣做飯也需要水,磚塊燒製完成之後,因為溫度太高了,需要用水冷卻,還是需要水資源,所以,磚廠必須要靠近水資源才行,在河流的旁邊是必須的。

  而燒製好的磚塊,之所以用冷水澆灌,是為了提高燒製磚塊的效率,試想一下,剛剛燒製好的磚塊有幾百上千度的高溫,工匠根本就無法靠近,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冷卻,之後,工匠才能賣力的將這些磚塊搬出來,然後進入下一輪燒製。

  這個冷卻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在封閉式的磚窯內,高溫的磚塊很難散熱,而若是使用冷水從頂部進行澆灌,則冷卻的速度就可以極大的增加,這樣,就可以很快進入下一個循環了,燒製磚塊的速度能夠大大提高。

  當然,這裏麵也會有能量的損耗,冷水把整個磚窯都給冷卻了,下一輪燒製的時候,又要一點點的提高溫度了。

  後世科技發達之後,為了避免熱量的浪費,同時也為了節約水資源,采用的是自然冷卻的辦法,但前提是有先進的機械幫忙。

  也就是一種叉車,可以在人工不接觸的情況下,將大量滾熱的磚塊直接運輸出來,隨後再將做好的毛坯泥磚放入磚窯,進行第二輪燒製。

  這樣做可以大大的提高產量,讓磚窯的利用率最高,同時,還能節約能源,減少木柴的使用,完全不動用水資源。

  不過,眼下的磚窯並沒有叉車,磚塊還需要人力搬進搬出,所以,就必須用冷水進行冷卻了。

  用冷水冷卻過的磚塊是青色的,也被稱為青磚,而通過自然冷卻的磚塊則是紅色的,被稱為紅磚。

  現在,這個磚廠隻能使用水冷卻的辦法,所以,也就隻能生產青磚了。

  外麵堆放的泥坯磚,是按照規則擺放成正方體的,每一堆不多不少,正好五百一十二塊泥坯。

  後世的磚塊都是這麽擺放的,這種小磚塊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比大唐之前製造的大磚塊實用多了,所以,李安決定使用這種小磚塊。

  “這是第一次試燒,好要多久才能出窯?”

  李安見外麵沒有青磚,自然知道這是磚廠第一次燒製磚塊。

  “李侍郎,還需要在等近半個時辰。”

  磚廠負責人回答道。

  這個時間,李安還是等得起的,點了點頭,開口道:“你們繼續幹活,港口對磚塊的需求量很大,你們要加緊燒製,不要耽誤港口的建設。”

  “是,熟悉明白。”

  李安一眼看過去,空地上堆放了至少一百多方的泥坯磚,不過,也就兩次就能全部燒製完。

  造磚最耗費體力的部分,不是燒製的過程,而是製造泥坯磚和運輸的過程,那一方方的泥坯磚,需要一塊塊的搬運到小車上,運入磚窯之後,再卸下整齊的碼放在指定的位置,燒製完成之後,還要一塊塊的用小車運輸出來,在外麵的空地碼放整齊。

  總之,這個搬運的過程是非常累人的,對人的體力消耗極大,身體差一些的人,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住的,所以,磚廠的小夥子都很壯實,就算身體瘦弱一些的,去了磚窯廠幹活,很快就會變得很壯實。

  登上箭塔之後,可以更清晰的看清楚整個磚廠的全貌,更能夠監控周圍很大的一片區域,隻要有外人闖入,在數裏之外就能夠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