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看的不過癮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4      字數:4289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原本定下第三期報紙印刷一萬份,但光是訂閱的用戶都超過七千了,如此,一萬份肯定還是不夠的,思考再三決定增加一倍,印刷兩萬份。

  現在訂閱的用戶一般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富裕人家,他們擔心買不到報紙,所以,心甘情願的多出一文錢來訂閱,而且,還能享受到上門服務。

  而在整個大唐,富裕不差錢的階層肯定是少數,所以,注定了願意多出一文錢的是少數,既然訂閱能夠高達七千份,便宜的零售肯定還要高出不少,兩萬份的總印刷量都未必夠用。

  為了加快印刷速度,同一版麵都刻印了好多份,這樣,可以更快的將兩萬份報紙印刷出來。

  按照三秒鍾印刷一張紙計算,一分鍾最多能印刷三十張,一小時就是一千八百張,若是印刷完兩萬份,需要十一個小時,也就是五個半時辰,時間實在是太久了,會嚴重耽誤銷售的,所以,必須多準備幾份相同的蠟紙,一眾人同時開始印刷,這樣,速度就成倍的提高了。

  販賣報紙的時間是上午點鍾,地點位於東西兩市,以及諸坊的坊門附近。

  東西兩市人流量大,要多設幾個賣報點,諸坊需要的人就少了,可以讓送報人負責賣報,同樣給予報酬。

  而因為訂閱的用戶多出了一文錢,所以,在販賣報紙之前,要先將訂閱用戶的報紙送入他們的家中,然後才開始販賣五文錢的報紙。

  如此一來,訂閱的用戶就更加有優越感了,因為他們可以第一時間獲得新鮮出爐的報紙,比那些窮人早一些看到報紙的內容,可以好好的享受,富裕階層的優越感。

  販賣報紙進行的實在是太順利了,整整兩萬份報紙,除了訂閱的七千多份,剩餘的一萬三千份一天就賣完了,一份也沒有剩下。

  能取得如此高的銷量,也完全在李安的預料之中,因為報紙的質量是很有保障的,各種不同的版塊,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心裏需求,不大火才怪呢?

  尤其是射雕第三回的推出,更是讓看報紙的百姓大呼過癮,粉絲量急劇增加,有許多讀者之所以買大唐報,完全是衝著這部李安抄襲的小說來的,也就是說,李安對大唐報銷量的貢獻是最大的,所以,李安完全有理由,給自己開出最高的稿酬,當然,可以用打廣告的方式交換,打了廣告就取消稿費了。

  幾天之後,大唐報的銷量進一步增加,達到了三萬份,而且,每次都能在第一天賣完,銷量好的很。

  為了進一步增加讀者,改善京城百姓的生活水平,李安決定將大唐報改為兩天一期,這樣,發行的頻率就提高了五成。

  每次,大唐報隻要印刷出來,最先送往的必然是皇宮和各大衙門,然後,才是普通的訂閱用戶,最後的才拿到市場上去販賣。

  這些日子,由於處理朝政比較忙,李隆基隻是看看前麵的內容,偶爾欣賞一下詩歌,廣告很少看,至於長篇的射雕更是一次都沒有看。

  這一次,處理完朝政,李隆基閑著無事,打開射雕版麵看了一下,頓時被精彩的內容所吸引,竟然不能自拔。

  “來人,將前幾期的報紙全部拿過來。”

  李隆基看了最後更新的一回,搞不清前麵幾回的內容,但從最後看的這一回,他覺得這個故事很精彩,於是,迫切讓人拿來前幾期的報紙。

  從第一回開始慢慢看,李隆基一口氣看完了所有的存貨,時不時的拍案叫絕,對故事的內容大加稱讚,最後一回看了兩遍,以加深印象。

  仔細一看下麵的署名,居然是李安,也就是說,這射雕的故事是李安親自編寫的,是李安編的小故事。

  “小高,這射雕的內容,你看了沒有?”

  李隆基眼睛有些累了,站起身來,在高力士的陪同下,走出大殿,來到殿外看風景。

  “大家,老奴全都看完了,看了好多遍呢?李侍郎編寫的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很精彩。”

  高力士每次都起的比李隆基早,是最先看完報紙的,畢竟,他是淨了身的太監,不需要伺候婆娘,而李隆基作為皇帝,每夜都要在楊玉環身上耕耘,體力和精力的消耗比較大,起的晚一些也是很好理解的。

  “這個李侍郎,還真是個人才啊!就沒有他不會的東西,居然能把故事寫得這麽好。”

  李隆基頗為驚歎,想了想,說道:“這裏麵的大宋,金國和蒙古部落都不曾存在,但出現的城池卻是我大唐的城池,看來這個故事的背景是李侍郎自己編的。”

  “陛下,老奴一開始看的時候,也有些雲裏霧裏,不過仔細一想便能明白,大宋代表南朝,金國為北朝,蒙古部落怕是柔然無疑了,具體的故事都是編的。”

  高力士說道。

  因為大宋在大唐之後,唐人不可能知道宋朝的事情,所以,他們還讀不出那種特有的感受,隻是覺得故事寫得很好很精彩而已。

  “李侍郎編的故事非常不錯,可就是太少了一些,朕還想看下麵的內容,卻來了句,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真夠吊人胃口的。”

  李隆基還沒有看爽,心裏癢癢的,恨不得一口氣將整個故事讀完。

  “大家,現在大唐報已經改為兩日一期了,明日便會有更新的。”

  高力士說道。

  “銷量如何了?”

  “聽說已經突破三萬份了,還有很多百姓買不到呢?”

  “嗯,這樣很好,宣李侍郎進宮。”

  李隆基很想繼續看下麵的內容,他已經知道這個小說是李安寫的,如此,李安應該知道後麵的劇情,這是他宣李安進宮的最根本原因,另外,還可以問問,關於大唐報的進展。

  李安正在報社忙碌,雖然現在還是兩天一期,但為了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一天一期無疑是最好的,而這需要報社的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業務,否則,很容易忙不過來。

  皇帝宣召自然是不能耽誤的,李安聞令之後,立即去前往皇宮麵見皇帝。

  “陛下。”

  李隆基表情和藹的看向李安,開口道:“大唐報辦的很不錯,都三萬銷量了,哈哈!”

  “三萬不算什麽,大唐有百萬人口,附近城池,包括東都洛陽,都可以發行大唐報,日後把這些地區都算上,銷量超過十萬是小意思的。”

  李安高興的說道。

  “銷量十萬,很值得期待,對了,射雕是愛卿編寫的?”

  李隆基將話題轉到小說上。

  “是的,陛下,都是微臣瞎編的,供百姓閑著無聊看的。”

  李安謙虛道。

  “朕看李侍郎這故事編的很不錯,很精彩啊!”

  “謝陛下誇獎。”

  李隆基點了點頭,問道:“這個故事是什麽時候編寫的,還有存稿麽。”

  李安當然不會說這是自己抄襲前人的,更不會說自己有很多存稿,否則,李隆基還不天天追著自己要存稿啊!如此,豈不要累死。

  “陛下,這些故事都是微臣自己瞎編的,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沒有存稿呢?”

  李安一臉正經的說道。

  “哦,原來是這樣啊!”

  李隆基一臉的失望,頓了頓,開口道:“那李侍郎可一定要好好編寫,切不可將故事編砸了,朕還等著看後麵的故事呢?”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盡心盡力的寫好後麵的內容,不會讓陛下失望的。”

  李安已經將射雕的劇情全部記在腦子裏了,怎麽可能寫砸呢?

  隨後,李隆基又拉著李安聊了一會劇情,了解李安的創作靈感來源,然後,李安就返回報社,繼續忙碌報紙優化的事情。

  一個月之後,大唐報的發展完全進入了正軌,兩日一期的大唐報正式改為一日一期,從而達到更大的普及,也讓京城的百姓更加的過癮。

  尤其是李安連載的射雕,出現的頻率高了之後,讀者們看的也稍微過癮了一些,甚至,很多文人讀者,在看了射雕之後,居然學會謝書評了,而且,寫的還很不錯,書評拿來投稿,被李白看上了幾篇,直接給發表了。

  連書評都能發表掙稿費,很多自持有文化的窮酸文人不淡定了,紛紛以各種文章投稿,以期望掙取一些微博的稿費。

  不過,大唐的讀書人還是很多的,尤其是京城一帶,讀書人多的如過江之鯽,投稿的數量也非常龐大,以至於大部分的稿件在投了之後就石沉大海了,這讓很多文人有些憤憤不平,明明自己寫的很好很生動,卻被質量比自己差的人擠掉。

  於是乎,很多人都覺得大唐報的投稿有黑幕,有才華的稿件被埋沒了,甚至,這些家夥私下裏都聯合起來了,處處說大唐報的壞話,就因為他們屢次被拒絕。

  雖然這些文人的能量極其有限,對大唐報的銷售無法造成決定性的影響,但李安作為大唐報的負責人,是不能容忍別人如此詆毀大唐報的,這種由愛轉恨的行為,李安不能容忍。

  現在,大唐報才剛剛走入正軌,就猶如一名剛剛學會走路的孩童,是比較脆弱的,需要很好的嗬護與照顧,絕對不能對其進行惡意的攻擊與傷害。

  為此,李安特意發表一篇反駁的文章,指出這些水平不足的文人的問題,並表示大唐報的約稿篩選是在幾十名編輯的仔細篩查下決定了,而且,還要進行交叉審稿,絕對不會遺漏一篇有水平的稿件。

  其大概意思,就是指出某些文人自以為是,明明才華非常有限,卻硬要裝逼,搞得自己好像真的多有才華似的,其實,就是寫作水平非常一般的半吊子。

  整篇文章言辭犀利,將這些沒有多少水平的裝逼範狠狠的罵了一頓,並告誡他們,若想要成功發表文章,必須練好自己的基本功,多向名家學習,不是隨便寫一點東西就能發表的。

  將這篇批評的文章寫好之後,李安大大的籲了口氣,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效果會如何,但李安相信,這篇文章肯定能夠狠狠的打擊,這些自以為是的文人的氣焰,讓他們明白自己究竟有幾斤幾兩,與別人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人總是會過度自信,尤其是文人更是如此,自古文人相輕,彼此都覺得對方不如自己,可真實的情況往往並非如此。

  報紙發行之後,很多人都看到了李安寫的這篇言辭犀利的駁斥文章,大部分百姓對此都持肯定態度,就連部分被駁斥的人,也開始反思自己,覺得還是李安說的對,他們與別人還是有差距的。

  但還是有部分屢屢遭到拒絕的文人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們對自己的文采格外自信,總覺得大唐報約稿有內幕,或者是負責審稿的人對他有偏見,否則,自己寫的如此好的文章,怎麽可能屢屢碰壁。

  有一名大膽的文人,直接寫了一篇反駁李安的文章,並附帶自己上次投稿的作品,直接送到了報社。

  工作人員在得到這份報紙之後,立即詳細的看了一遍,然後就交給杜甫了。

  因為李白這貨請假了,他跑去找朋友喝酒去了,所以,副主編就剩杜甫一人了。

  杜甫看了這人寫的文章,不禁連連搖頭,品評道:“通篇皆是堆砌的華麗辭藻,卻言之無物,這樣的文章也想投稿,腦袋壞掉啦?”

  “來人,將這份稿件送給李侍郎。”

  杜甫看完本想扔掉,但覺得這個稿件有點意思,便讓人送給李安,讓李安也開心一下。

  “李侍郎,副主編推薦的文章,您瞅瞅。”

  李安狐疑的接過稿件,看了一遍之後,得出了與杜甫相同的結論,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文人,居然如此看不清自己,就憑寫了一堆華麗的辭藻,就妄圖獲得編輯的青睞,簡直是癡人說夢。

  不過,李安轉念一想,覺得這份材料可以整理一下發表出去,並寫上自己和杜甫等編輯的評價,甚至,要求讀者也來評評理,說說這文人寫的文章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