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思索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4      字數:4271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隆基登基這麽多年,也經曆了很多事情,挫敗了很多陰謀,但如此次這樣狼狽的,還是第一次,不但龍袍濕透,而且,還在汙穢的恭房躲了那麽久,這要是傳出去,他的老臉還往哪裏放。

  穩定心神之後,李隆基開始思索,到底是什麽人這麽大膽,居然敢行刺他,若是將背後的人揪出來,一定將其碎屍萬段。

  “活捉的兩名刺客呢?朕要親自審問。”

  “陛下,這兩名刺客傷勢過重,已經暈過去了,不過,末將可以肯定,這些刺客都是吐蕃人。”

  侍衛統領肯定的回答。

  “哼,該死的吐蕃人,朕寬宏大量,為他們免除大半徭役,他們居然敢行刺朕,真是狼心狗肺。”

  李隆基大怒不已,心裏恨不得把吐蕃人全給宰了,一解心頭之恨。

  有一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外族人被征服了,怎麽可能真心實意的順從,就算融合一百年也未必能夠融入,尤其是吐蕃這種民族,與大唐隔著千山萬水,生活習俗和聯係都不夠多,就更不容易臣服了,暫時的臣服隻是力量不足,但吐蕃百姓的心裏,肯定不忠於大唐,除非大唐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好處,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水平,讓他們大部分人能夠享受並入大唐的紅利才有可能慢慢融入。

  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當以路人報之,人都愛追求自身的利益,利益受到侵害就會紮刺,利益有了保障則會支持統治者,至於統治者是否為本族,則根本就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比如後世天朝,所有人數少的民族都可以在高考中加分,獲得更多的權益,如此,雖然他們是被統治民族,但也是能夠融入這個國家的。

  而大唐雖然也不歧視周邊的民族,展現了很寬容的態度,但這些民族仍然屬於二等公民,地位永遠都低人一等,尤其是新歸附的民族,離心力是很大的。

  在沒有完全收服某些民族之前,必須始終保持強大的威懾,一旦國力衰弱,這些歸附的民族會很快分離,讓帝國崩潰。

  從京城增援的兵馬很快就抵達了事發地點,並將周圍方圓十裏的範圍都封鎖了,然後逐步排查刺客的行蹤。

  換上幹淨的衣衫之後,李隆基下令回京,現在的他已經徹底沒有心情去華清宮泡澡了,他要返回皇宮,下令徹查此事,直到將刺客背後的勢力連根拔起。

  皇帝遇刺可不是小事,傳播的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才一個時辰不到,整個京城的老百姓幾乎全都知道了,並在街頭巷尾談論了起來。

  一聽說被殺的刺客都是吐蕃人,大唐百姓們頓時怒了,大罵吐蕃人無恥,膽大妄為,甚至一些情緒比較激動的,直接跑去砸吐蕃商人開的店鋪,讓吐蕃商人損失慘重。

  當然,這種行為的本身是不太可取的,這會繼續加重吐蕃人對大唐的敵視,從而讓民族矛盾變得更加不可調和。

  但大唐百姓就是如此熱血,誰敢不服就去打誰,管它是吐蕃還是其他的什麽民族,犯大唐天威的都要教訓。

  盡管幾乎所有大唐百姓都知道皇帝遇刺的事情,但李安卻還不清楚,因為研發中心相對比較封閉,外人一般不會進入,而各個部門和權貴聽說此事,都忙著去皇宮表現忠心了,誰也想不到去通知李安。

  此時的皇宮裏是亂作一團,一大群進宮的大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談論這個話題,知道一些消息的,則在忙著給別人解惑,當然,更多的人在談論刺殺背後的各種可能。

  得知皇帝安隻是受了點驚嚇,外加一些不太嚴重瘀傷,眾人一顆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隻要皇帝沒有大礙,就會一切如舊,大唐暫時不會發生很大的權利變動,他們也可以安穩的過日子。

  “陛下此行,突然遭到刺客襲擊,若非侍衛拚死殺敵,後果不堪設想。”

  “是啊!聽說刺客埋伏在一座橋下,在陛下經過的時候,突然破壞鐵軌,讓陛下的車廂落入河中。”

  “奇怪,陛下出行,專列前方皆有護衛車開道,怎麽就沒有發現刺客的蹤影呢?”

  “都說了,是刺客在護衛車通過之後,突然從橋下冒出來的。”

  “聽說為了讓火車脫軌,好幾名刺客直接臥軌,被火車的鐵輪子碾的粉身碎骨。”

  “不可能,人的血肉之軀如何能阻擋火車的前行,是刺客用鐵軌橫放在鐵軌上,才導致的火車脫軌。”

  “聽說刺客足有五十人,活捉二人,當場被侍衛斬殺三十二人,還有十多人跑掉了,侍衛統領擔心是調虎離山,並沒有立即發起追擊。”

  “這些刺客聽說都是吐蕃人,看來是吐蕃人在背後搗鬼。”

  “吐蕃歸附不久,讚普還被軟禁在京城,看來一定是忠心讚普的吐蕃貴族謀劃的。”

  “真是賊心不死啊!我大唐如今如日中天,吐蕃根本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他們這是自尋死路。”

  “還好陛下無礙,這真是老天保佑啊!”

  “陛下被行刺,這可不是小事情,護衛保護不周,怕是難辭其咎啊!”

  “是啊!萬幸陛下無礙,聽說護衛死了二十多人,宮女和太監也死了十幾人,現場一片狼藉,受傷的就更多了。”

  “陛下無大礙就好,其它的損失都無關緊要。”

  “對對對,隻要陛下無礙就萬幸。”

  眾大臣小聲的談論著。

  “都小點聲,右相來了,右相來了。”

  先前談論正熱烈的眾臣,見李林甫匆匆趕來,連忙讓開了一條道路。

  跟在李林甫後麵的是楊釗,他一路上不停的點頭哈腰,但表情倒是非常的嚴肅,畢竟,皇帝剛剛遇刺,即便並無大礙,作為大臣也絕對不能在公共場合喜笑顏開,否則,一旦被禦史看到,是肯定要彈劾的。

  “諸位都來啦!陛下如何了。”

  李林甫難得嚴肅的發問,平時都是笑眯眯的,這一次,連他也不敢張嘴發笑了。

  “右相,陛下並無大礙,聽剛出來的禦醫說,隻是普通的瘀傷和些許驚嚇,這會兒,禦醫們正給陛下進行細致的診查。”

  “哦,陛下無礙就好,謝天謝地啊!”

  李林甫祈禱道。

  “何人如此大膽,居然敢行刺陛下,抓住之後一定要嚴加懲處。”

  楊釗在一旁氣憤的斥道。

  “楊太府,刺客都是吐蕃人,估計是吐蕃人想複國了。”

  一名大臣回答道。

  “吐蕃人想複國,真是癡心妄想,陛下英明神武,豈會讓他們得逞。”

  楊釗在任何地方都不忘拍馬屁。

  李林甫蹙了蹙眉頭,看向楊釗和眾大臣,嘴角抽了一下,疑惑道:“吐蕃人試先在橋下埋伏,並巧妙的放過開道的火車,準確的將陛下的專列掀翻,這是蓄謀已久啊!可這些吐蕃人如何得知陛下的行蹤的。”

  “右相高明,陛下的行蹤都是機密,吐蕃人不可能提前知曉,並做好萬全的準備,一定是有人給吐蕃刺客通風報信,這才讓他們有機會提前做好萬全的準備,宮中一定有內鬼啊!”

  楊釗立馬反應過來,並拍了李林甫的馬屁。

  “是啊!右相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宮中一定有人提前走露了陛下的行蹤。”

  “是啊!是啊!宮中居然有奸細。”

  所有大臣都驚呆了,他們一時忙著討論遇刺事件,居然忽略了這麽重要的細節,而此時,他們也終於明白,這一次行刺,不是簡單的吐蕃貴族想要複國,大唐內部也有人不忠,與吐蕃貴族合謀了。

  但究竟是何人與吐蕃貴族合謀了,所有人都無法肯定,也不敢胡亂猜測,這是官場的大忌,是說不得的。

  在眾官員的前方,太子和眾皇子皇孫們,也全都在紫宸殿外等候,他們原本打算進去照顧李隆基,但李隆基已經下旨,讓所有人都在外麵等著,所有人他都不見。

  因為這個聰明睿智的皇帝,早就想到了李林甫剛才想到的問題,他知道自己的這些皇子和大臣們,極有可能有人與吐蕃人勾結了,否則,他的行蹤不可能泄露出去,而到底是何人想要殺他,他卻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在想出一個思路之前,他不想讓任何人打擾他的思路。

  在禦醫診查完畢之後,李隆基在偏殿簡單的洗了個澡,再一次換了另一套幹淨的衣衫,在回宮之前,他已經換過一次了,但當時條件緊迫,處理的並不夠好,所以,回宮之後,他又一次洗了一遍,這才感覺舒服。

  身上因為火車翻滾造成的瘀傷並不算嚴重,隻要不去觸碰就沒有什麽感覺,但碰了之後會感覺很是疼痛。

  李隆基獨自坐在龍椅上,單手托著下巴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在思索自己身邊的人,包括宮女太監,後宮嬪妃,還有皇子和大臣。

  他在思考到底何人會背叛自己,將自己的行蹤告訴刺客,到底是誰要跟刺客聯合,欲治他與死地,萬一他真的駕崩了,何人會得到最大的利益。

  這些都是他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隻有想清楚了這些問題,他才能夠分析出,到底何人才是內鬼。

  可讓他懷疑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所有人都有可能背叛他,這讓他一時間找不到頭緒。

  按道理,皇帝隻要駕崩,太子該順利的登基稱帝,如此一來,他被刺客斬殺,最大的獲益者,應該就是大唐太子,他的好兒子了。

  不過,他的好兒子一直在他的嚴密監視之下,不可能有任何不軌的行動能脫離他的掌控。

  難道負責監視的人,被他的兒子買通了,這個可能性是有的,但可能性並不算大,不能因為猜測而定罪。

  慶王李潭和其它幾個皇子,也是有可能因為怨恨,與吐蕃刺客勾結的,可萬一自己駕崩,能夠登基的是太子,這又有些說不過去,可若是他們與宮中太監大臣們勾結,突然弄個遺詔出來,倒也是可以奪位登基的。

  至於遺詔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實根本就不重要,隻要掌權的大臣們全力擁護,大批的牆頭草們就會跟進,從而造成既成事實。

  要知道他當初就是憑借兵變,支持自己的父親登上帝位的,同時,又憑借自己的眾多支持者,讓大哥主動放棄太子之位,甚至連他的父親,都提前退休做了太上皇,讓他這個太子登基為帝了。

  關於權利方麵的事情,李隆基絕對是宗師級別的,所以,他懂得比別人多很多,也透徹很多。

  另外,對於那些天天表忠心的大臣,他也並不是完全信任的,這些大臣忠於自己,是因為自己擁有權勢,可以給他們身份和地位,萬一自己的兒子給這些大臣更高的許諾,這些人會不會背叛自己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盡管他搞了個十王宅和百孫院,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子孫們結交朝中權貴的機會,但完全杜絕是不太可能的,總不能將自己的兒孫當成囚犯吧!

  “大家,皇子和大臣們都在外麵等著呢?要不要宣他們進來。”

  高力士見皇帝沉思發呆,開口提醒道。

  這一次去華清宮,高力士因為身體略有不適,並沒有隨行,結果卻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他的心裏其實非常的不安。

  他天天伺候著都沒事,沒有跟著上火車卻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而皇帝要去華清宮的事情,他是知情的,所以,他也是有很大嫌疑的,心裏自然也比較忐忑和不安,他真後悔沒有上車,即便淹死在水中,他也心甘情願。

  但越是如此,他越不能逃避,他必須積極的站在皇帝麵前,一旦皇帝問什麽,他也好開口解釋,這麽多年的主仆感情,他相信沒有那麽容易破裂。

  李隆基眼皮子抬了一下,看著高力士,招了招手,開口道:“小高,過來。”

  作為皇帝,想怎麽稱呼別人都可以,而稱呼小高的時候,就顯得親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