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地緣政治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4      字數:4222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聽說皇帝要動用鐵甲炮車旅和炮兵旅,明白皇帝是真的震怒了,不過,如何更好的運用這支強悍的力量,非常考驗一名指揮員的戰術水平。

  雖說鐵甲炮車旅和炮兵旅的將士們,全都已經學會如何使用這些裝備了,但學會使用裝備,並不意味著懂得這支裝備的戰術,當然,也就不能將這一裝備的性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要知道,裝備永遠都不是致勝的唯一條件,良鞍配好馬,美女配英雄,好的武器,隻有遇到善於使用的人,才能讓其發揮最大的作用。

  李安現在非常擔心的情況,就是皇帝隨便找一個不懂得運用這些武器的將領,讓其統領大唐最精銳的裝備去攻打吐蕃,如此,會極大的浪費這些裝備,甚至有可能因為運用錯誤,讓大唐最精銳的裝備損失慘重。

  見李安抬步要去皇宮見皇帝,李豫也跟了上去,並策馬緊緊相隨,身後是幾十名護衛。

  “李侍郎,跟你商量個事情唄!”

  李豫討好的靠近李安。

  “廣平王有什麽事情,但說無妨。”

  李安覺得李豫的心裏肯定有什麽事情,一年多的時間,李安發現李豫成熟了不少,也穩重了很多,像一個皇孫的樣子了。

  “李侍郎,此次出征吐蕃,是為了維護我大唐的顏麵,教訓膽大妄為的吐蕃蠻子,小王身為大唐皇孫,當然也要出一份力才行,不過,陛下拒絕了小王,不給小王為大唐出力的機會,所以……”

  李豫一心求戰,卻在皇帝麵前碰了個釘子,心裏非常的不痛快,他過來找李安的目的,就是想要李安出麵,在皇帝麵前為他說話,讓皇帝改口讓他去出征吐蕃。

  李安隻是輕輕的瞟了一眼,就看清了李豫的心思,頓了頓,開口道:“戰場上刀劍無眼,非常的危險,廣平王呆在京城等著前方的捷報,不是挺好的嗎?”

  “李侍郎,鐵甲指揮車刀槍不入,怎麽會有危險呢?”

  李豫脫口而出,覺得李安是不想幫忙,故意找托詞。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廣平王沒去過戰場,可能還不了解戰場的情況,以為有鐵甲指揮車,就一定能保證安全嗎?在戰場之上,是沒有安全位置的,隻有打垮敵軍才是最好的保全之法,若統兵之將指揮失誤,鐵甲指揮車也不能保證廣平王的安全。”

  李豫一臉的不以為然,反駁道:“李侍郎,吐蕃蠻子隻有刀劍這些武器,我們有鐵甲炮車,不論何人指揮,就算讓小王指揮,也不至於戰敗被俘吧!吐蕃蠻子根本就沒有能力對付我大唐的鐵甲車輛。”

  這不僅僅是李豫的觀點,所有見過鐵甲炮車的大唐百姓,可能都會有這種錯覺,覺得隻要有鐵甲車輛就可以吊打吐蕃,讓吐蕃蠻子毫無反抗之力,從而輕輕鬆鬆的取得輝煌的勝利,就連鐵甲炮車旅的將士們,可能都是這樣想的。

  不過,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鐵甲炮車的威力非常巨大,會對吐蕃帝國的冷兵器形成巨大的壓倒性優勢,但若是運用不好,也會成為一堆廢鐵,比如後勤準備不足,孤軍深入,陷入偽裝的陷阱和泥濘,遭遇山頂巨石埋伏,遇到火攻等等。

  鐵甲炮車武器的先進性是毋容置疑的,但萬萬不能自傲和冒險,不能因為自己擁有強悍的武器就藐視敵人,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堅定一定可以擊敗敵軍,但在具體的戰術指揮上,一點要對敵軍足夠重視,決不能輕敵和大意。

  李安沒有閑工夫與李豫繼續爭執,畢竟,李豫是大唐這個時代的人,思維方式具有時代的局限性,有很多東西都看不清,也搞不明白,但經不住李豫的再三請求,李安答應李豫,會在皇帝麵前,為他說話,盡量讓他能夠參與對吐蕃的征伐。

  李豫相信隻要李安出麵,他一定可以隨軍出征,從而滿足他的這一強烈願望,而李豫強烈要求參加對吐蕃的討伐戰爭,一是想去見見世麵,親眼看看大唐的精銳兵馬是如何消滅吐蕃蠻子的,二是為了獲得一定的名望,畢竟,皇孫隨軍出征,不可能隻是看看那麽簡單,一旦大軍取得勝利,作為皇孫的李豫,必然會獲得不小的名望,從而大大提升他的政治地位。

  作為一名皇族孫輩,若想得到大臣和貴族們的支持,必須展現自己的能力,必須有足夠高的名望,否則,大臣們是不會注意到的,而李豫現在要去吐蕃走一趟,為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名望,讓大臣們看到這個孩子是有出息的,是願意為大唐帝國出力的,從而會博得眾人的好感,為將來的地位做鋪墊。

  “大家,李侍郎求見。”

  李隆基正站在地圖前苦思冪想,聞言,咧嘴一笑:“李安來了,快讓他進來。”

  “微臣參見陛下。”

  李安習慣性的向李隆基行禮。

  “李侍郎,你來的正好,朕正有事情要與你商議。”

  李隆基說著,示意李安走到地圖前。

  “陛下在研究地圖,是有什麽打算嗎?”

  李安開口問道。

  李隆基用手指著河西隴右,輕聲道:“李侍郎,這裏是我大唐的隴右道,也是通往安西的唯一通道,但上麵是回紇,下麵是吐蕃,被兩個強國夾成一條細線,這是非常不利的,這一次鐵路線遭到襲擊,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了。”

  “陛下的意思,是要改變大唐的版圖,讓隴右道變得寬闊一些,安全一些?”

  李安開口猜測,並相信李隆基肯定是懷有開疆拓土的想法了,而眼下吐蕃主動挑釁,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不好好利用就太可惜了。

  “哈哈哈!還是李侍郎懂朕的心意,沒錯,此次吐蕃挑釁在先,朕打算一鼓作氣,將這一塊區域全部拿下,這裏原本就是吐穀渾的領地,不該屬於吐蕃。”

  李隆基非常霸氣的表態道。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陛下說的是,這一塊區域不該屬於吐蕃,不過,陛下何不將眼光放的更遠一些,直接拿下吐蕃都城,如此,吐蕃的大片江山就全都歸陛下所有了。”

  “把吐蕃整個拿下?李侍郎比朕還要貪心啊!不過,吐蕃這麽大的一塊,僅靠一戰,真的能拿下?”

  李隆基感到非常的懷疑。

  “陛下,據前方傳來的消息,為了抵禦大唐的進攻,吐蕃已經調集大量兵馬,這些兵馬大部分集結在隴右附近,準備與我唐軍主力對抗,若派遣一支兵馬繞道插入吐蕃大軍的背後,必可讓吐蕃大軍潰散,隻要殲滅吐蕃軍主力,吐蕃必然元氣大傷,如此,滅吐蕃輕而易舉,而且,陛下也看出來了,我大唐的隴右道太過狹長,同時麵臨吐蕃和回鶻的雙麵壓力,隻有徹底擊潰吐蕃,讓吐蕃並入我大唐,才能徹底解決隴右道所麵臨的巨大威脅,有了吐蕃,我大唐的領土看上去才更圓潤,否則,僅靠狹長的隴右道,安西和北庭遲早會失去的。”

  李安開口分析道。

  而李安所說的情況,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後世,這叫地緣政治,是任何一個帝國都無法回避的現實。

  而所謂的地緣政治,決定了一個帝國的現有領土,究竟能夠維持多久。

  若一個帝國的領土是分散的,或者是狹長的,又或者被高山峽穀所阻擋,分成非常零散的個體,則這個帝國的地緣就非常不好,很容易就會崩潰,從而分裂成很多小國。

  華夏很早就有一句名言,叫越國以邑遠,君知其難也,意思就是越國一個國家,在很遠的地方有一片領土,這片領土注定是非常難以統治的,行政成本會非常高昂,而且,很容易失去。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燭之武說的,就憑借這一句話,讓秦國自願退兵。

  這裏麵就有非常高興的地緣政治理論,畢竟,當時秦國和晉國聯合進攻鄭國,一旦攻下鄭國,晉國可以非常容易的進行統治,而秦國就算分到一塊土地,也需要越過晉國,才能進行有效的統治,如此,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一塊分到的領土,很容易就會被晉國吞並。

  而此時,大唐麵臨的情況,與當年的秦國是差不多的,大唐在安西和北庭擁有大片的土地,中原一帶的土地就更大了,而連接這兩塊區域的通道,隻有非常狹窄的隴右道,也即是古絲綢之路所經過的道路。

  在隴右道的兩側,又是兩個比較強大的鄰國,吐蕃和回紇的力量都不弱,為了維持大唐核心之地與安西和北庭的暢通,大唐帝國必須在河西和隴右部署大量的軍隊,而這必然會給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若南北兩個強國聯合起來發起進攻,則隴右道極有可能會被攻下,如此,安西和北庭的聯係就中斷了,甚至有可能會永遠的失去。

  安西、吐蕃、回紇是後世華夏帝國的固有領土,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個部分的失去,都會震動其餘兩個部分,從而讓整個帝國都不太穩定,而若是這些區域全部放棄,則華夏還如何能稱得上是一個大國,若僅僅隻是一個小國,則隨時都有可能被外敵所吞並。

  此時,這三快核心之地,大唐僅僅擁有一塊,吐蕃和回紇都是獨立的政權,完全不受大唐的節製,如此一來,安西的穩定性肯定會大打折扣。

  後世華夏的辮子朝,也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安西一帶被外敵侵占之後,立即派遣左宗棠前去收複。

  因為安西一旦失去,吐蕃和回紇這兩塊區域就相對孤立了,如此,肯定也會失去,這樣一來,辮子朝就會失去三分之一的土地,就會成為華夏永遠的罪人,所以,即便國家再怎麽困難,也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收複安西一帶。

  此時的大唐,僅僅擁有安西一塊土地,是絕對不完整的,從地圖就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大唐被分成三大塊,核心之地是最大的一塊,有一半左右,剩下的一半分別是隴右道與河北道,而若要讓大唐的領土看起來比較圓潤,則必須將吐蕃和回紇全部拿下,一旦將這個兩個國家並入大唐的版圖,則大唐就近乎是一個圓形了。

  而圓形的領土,在地緣政治之中,是最為穩固的存在,是能夠維持時間最久的一種地緣。

  現在回紇與大唐交好,大唐自然沒有出兵的理由,可吐蕃已經按捺不住了,在這種時候,當然要借助這一良機,將吐蕃徹底的滅國,如此,大唐的版圖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元寶了,上麵凹下去的一塊,不久之後,也可以給補上,不一定非要動武,可以與回紇貴族談談心,聊聊和平統一的偉大議題,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回紇歸降也不是不可能。

  李隆基當然做夢都想占有整個吐蕃帝國的領土,不過,這一口吞下這麽大的領土,他心裏有些沒底,畢竟,大唐帝國現在要花錢的地方有很多,而在他看來,攻滅吐蕃肯定會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這會嚴重影響大唐帝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慎重對待。

  “李侍郎真的有把握,一口氣滅掉吐蕃?”

  李隆基試探的問道。

  “陛下,以我大唐目前的實力,隻要指揮得當,完全可以一戰滅掉吐蕃,而且,為了更好的控製吐蕃,必須從隴右道修一條鐵路直達吐蕃的都城。”

  李安正色說道。

  “好,既然李侍郎如此有信心,那朕就任命你為征西大將軍,盡快率軍攻滅吐蕃。”

  李隆基興奮的說道。

  “陛下,微臣不需要征西大將軍這樣的名號,微臣隻需要統領一支精銳部隊,直接插入吐蕃大軍背後就可以了,大將軍還是讓王節帥擔任吧!”

  李安開口要求道。

  “大將軍不要,隻要一支精銳部隊,好,那朕就成全你,京城的精銳部隊,任由你挑選。”

  李隆基大方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