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顏如玉肚子大了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3      字數:4279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所設計的軟臥車廂,比後世的還要舒服和寬大,在車廂總長度一致的情況下,後世的軟臥車廂有九個包間三十六個床鋪,而李安設計的卻隻有六個包廂二十四個床位,如此,每一個包廂的寬度是後世的一點五倍,這樣一來,床鋪和過道的寬度都可以增加一些,從而讓人呆在裏麵更加的舒適,堪稱五星級享受。

  軟臥車廂的消費定位是身份高貴的官員貴族,和腰纏萬貫的商人富賈,為他們打造舒適的乘車環境,並收取高額的車費,而這些貴人的數量畢竟比較少,所以,每一列火車隻準備一節軟臥車廂。

  在軟臥的售票方麵,既可以單獨買一個床鋪,也可以將一個包間的四個床位全部買下,這是考慮到富人和貴人,都有仆人跟隨,如此,買下一個包間之後,可以更方便的,讓這些仆人伺候他們的主子。

  當然,買下整個包間之後,裏麵的人數就沒有限製了,隻要花錢買票的客人樂意,讓十個仆人陪著都行,但若是隻買一張臥鋪票,則隻能有一個人,帶了仆人的話,另外買硬座票吧!以免幹擾同一包間的另外客人。

  硬臥車廂比較適合長途坐車之人,如長安城至洛陽城隻有七八百裏,大半天的工夫就到了,倒不是太需要,但仍有一些體質弱的人,連續坐著會受不了,或者喜歡躺著的人,就可以買硬臥票了。

  相比軟臥的舒適和寬大,硬臥的條件就差得多了,李安所設計的一節車廂裏,要分成十組高價床,每組上中下六個鋪位,十組則有六十個鋪位,相比二十四個鋪位的軟座,多了一倍都不止。

  當然,硬臥的價格就要便宜的多了,李安所構想的硬座價格,應該是軟臥的三分之一,這樣就便宜多了。

  而由於目前鐵軌鋪設隻有一條不太遠的線路,所以,硬臥車廂的配置也要少一些,一列火車兩個硬臥車廂就好,多了沒有必要,當然,若是日後鐵路修往安西,則硬臥車廂就要占主流了。

  軟座和硬座都是每人一個座位,但軟座車廂環境更好一些,硬座車廂相對差一些,這不僅體現在座椅的柔軟度和舒適性上,還體現在多個方麵。

  比如軟座車廂的座位是每排四個座椅,左右兩側各有兩個,而硬座車廂,一排有五個座椅,每個座椅的寬度相對更低一些,中間的走道也更窄,每兩排的間距也不一樣,軟座一共二十排,每排四個座位,一共可以坐八十人,而硬座有三十排之多,每排五個座位,一共要容納一百五十人。

  還有就是車窗的鋼化藥玉玻璃的個數和大小也不一樣,軟座車廂的藥玉玻璃多一些大一些,車內更加的明亮,而硬座相對就比較昏暗了。

  坐車體驗不同,在票價方麵,當然也就有比較大的區別了,硬座的票價隻有軟座的一半左右,而軟座比硬臥的價格稍微低一點,畢竟,軟座一節車廂有八十人,而硬臥是六十人,價格自然是硬臥要貴一點。

  李安考慮再三,覺得一列火車的軟座需要三節車廂,硬座最多,設置為五節,畢竟,窮人更多一些,他們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

  除了這些標準的四種車廂,李安還設計了一種空殼車廂,裏麵沒有座位,當然頂部設計有扶手,相當於後世的公交車站位,如此,這樣的一節車廂,足以容納二三百人,而價格就更加低廉了,隻有硬座的一半。

  雖然連續站立大半天是非常折磨人的,但相比步行大半個月才能抵達目的地,已經舒坦太多了,這省下的半個月時間,可以少受很多罪,少吃很多頓飯,所能節省下來的錢財,足以彌補長期旅途的損耗。

  在車廂順序的規劃上,李安考慮的是第一節軟臥,接下來連續三節軟座,後麵是餐車,餐車後麵是兩節硬臥,接下來就是最多的五節硬座,最後麵掛載三節無座的空車廂。

  按照李安的規劃,這一列火車所配屬的十五節車廂,足以一次性將近兩千多旅客運往目的地,可謂是運力強大,大大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當然,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火車頭必須盡快造出來,否則,一切都隻是空談,而蒸汽機模型已經造好,蒸汽火車頭呼之欲出,實現這一切,似乎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為了在火車頭造出來之後,可以迅速方便百姓生活,大量的火車車廂,必須盡快開始建造,並不斷積累技術,改進建造水平和降低成本。

  批量建造火車車廂的場地,就放在研發中心之中,反正這裏空間足夠大,至少目前還有大塊的空地,待日後用地緊張了之後,再遷出去也不遲,這樣,各種人才全部集中在一起,方便進行研究和交流,也可以讓其它的研究人員前來參觀生產車廂的過程,從而激發靈感,讓自己更好的進行發明創造。

  自從蒸汽火車頭造出來之後,李安的工作熱情一下子變得高漲了不少,因為火車和鐵路對大唐帝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的了,隻有交通縮短,大唐才能更好的控製邊遠的地區,甚至,繼續開拓疆土,讓大唐的邊疆再一次向外延伸。

  後世有一句話說的好‘鐵路鋪向何處,帝國的利益就延伸到何處。’由此可見,鐵路可以徹底改變一個帝國的利益邊疆,在大運力的鐵路麵前,帝國的暴力機器可以隨時抵達任何鐵軌所能延伸到的地方,從而維護在這一地區的利益。

  盡管在研製過程中,遭遇了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但李安對此樂此不彼,每取得一次階段性的成果,就可以讓李安興奮好久。

  為了研製蒸汽火車頭,李安已經放棄前往洛陽一線視察鐵軌鋪設進程了,反正,有那麽多的工部官員負責,鐵軌不會出現多大的問題,車廂的建造就在研發中心旁邊,出現小問題的時候,李安當然會過去看看,並作出一些指導,以解決遇到的問題。

  當然,由於研發中心就在自己別院的旁邊,為此,即便將再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發之中,李安也是每晚都要回府邸的,研發中心的破房子,哪有自己府邸的房子舒服。

  另外,李安工作一天累了,也需要好好的放鬆一下,回到府邸可以吃一小碗冰淇淋,並摟著顏如玉在遊泳池裏戲耍一陣,甚至啪啪半個時辰,以放鬆身心。

  說起來,李安的靈感有些奇怪,似乎每次都是在寵幸顏如玉之後,突然產生了某種靈感,若是沒有顏如玉陪著自己,李安覺得自己有可能要少發明很多東西。

  “夫人,今天有這麽多好菜,你怎麽不吃啊!”

  見顏如玉看著飯菜發呆,李安好奇的問。

  “夫君最近很忙,都很晚才回來,一點都不關心如玉。”

  “怎麽會不關心你呢?為夫不是天天寵幸你嗎?這還不夠。”

  李安俏皮的說道。

  “哼,你就是圖自己的舒服,完事就呼呼大睡,一點也不關心人家。”

  顏如玉委屈道。

  “夫人,我錯了,最近確實太忙了,忽略了對你的關懷和愛護,來,讓為夫抱抱。”

  見顏如玉有些委屈,李安直接放下碗筷,將顏如玉攬入懷中,並親吻顏如玉的額頭和眼睛。

  “恩”

  在李安的溫柔愛撫下,顏如玉滿臉幸福,並發出了嬌滴滴的撒嬌聲。

  “如玉小寶貝,吃飯吧!”

  李安親了親顏如玉的粉嫩嫩小嘴,柔聲道。

  “夫君就不問問,我為什麽不肯吃飯嗎?”

  顏如玉又嘟起了嘴。

  “不是因為為夫冷落你了嗎?我都道歉了。”

  李安微微蹙起眉頭。

  “嗚嗚嗚……夫君還說關心人家,連人家身體的變化都看不出來嗎?”

  顏如玉又傷心了。

  “身體的變化?”

  李安愣了片刻,突然想起顏如玉的肚子好像大了一些,他一直以為是吃多了撐的,卻忽略了另一種可能。

  “夫人的肚子大了些,不會是有寶寶了吧!”

  李安一臉驚喜的猜測。

  “哼,你們男人啊!就是粗心,都兩個月了,你都發現不了。”

  顏如玉嗔怒的白了李安一眼。

  “真的嗎?你的肚子裏真的有寶寶了,哈哈!太好了,我們終於有寶寶了。”

  李安興奮的跳了起來。

  “哼,看把你高興的,半個月前就發現了,我一直在等你發現,你卻一定都不關心人家的身體。”

  顏如玉責怪的說道。

  “夫人,我一直以為你吃多了,這都怪我,可夫人應該早些告訴我啊!這多危險啊!”

  李安知道頭三很危險,頓時,有些心有餘悸。

  “所以,我最近老喊疼,讓夫君輕一點啊!這也算是提醒,可夫君還是發現不了,真沒良心。”

  顏如玉總體上,還是有些怨言。

  “好好好,都是為夫的錯,一切都是為夫的錯,以後,我每天都會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夫人,若有違反,就讓夫人打我屁股。”

  李安開口保證道。

  “恩。”

  顏如玉轉嗔為喜,緊緊的依偎在李安的懷中,像一隻溫順的小貓,柔情似水的貼著李安。

  “夫人,有了寶寶更需要吃東西,來,讓為夫喂你。”

  李安非常柔情的摟著顏如玉,一口一口的將飯菜喂入顏如玉的嘴中,讓顏如玉幸福的,整個人都融化了。

  時光過得是很快的,一轉眼的工夫,夏季就過去了,秋季緩緩到來。

  而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各種植物和果樹都已經碩果累累,收獲的季節快要到了。

  在古代,農業是一個帝國的核心產業,是關係帝國生死存亡的最重要產業,所以,任何一個朝代都對農業極為重視,並出台了很多不違農時的政策法令。

  大唐作為一個強大和穩定的帝國,當然也極為重視農業,現如今,秋收即將開始,朝廷上下的工作重心,自然要放在秋收之上,各級朝廷官員,都在忙著秋收的相關工作。

  作為一國帝王的李隆基,自然也對秋收工作極為重視,並在紫宸殿召集重臣,部署秋收的相關工作。

  “秋收已不足十日,諸位愛卿要全力配合,做好秋收的各項工作,有什麽難處,可告訴朕,朕會幫你們解決的。”

  李隆基看向眾大臣,這些大臣除了幾位宰相之外,還有各部門的重要官員,平時,這些沒有宰相頭銜的官員,是沒有資格進入紫宸殿的,現在皇帝把他們召來,算是對他們的格外重視。

  “陛下,戶部和各級官員,已經部署好一切,不過,洛陽至長安沿線正在鋪設鐵軌,這幾萬勞力若不能及時返回家中收割,隻怕會對秋收造成較大的影響。”

  一名戶部官員開口道。

  李隆基聞言,看向工部的幾位官員,問道:“鐵軌還需要多久,才可以鋪設完畢。”

  “陛下,十日之內,鐵軌一定可以鋪設完畢。”

  工部官員立即回答道。

  “陛下,若要不影響秋收,數萬勞力現在就應該立刻停工,待秋收之後再重新開始建造,否則,時間是肯定來不及。”

  “是啊!陛下,很多關中征發的百姓,現在的位置在洛陽,就算十日後可以返回,但光是從洛陽返回長安就需要半個月,然後再返回他們的田地,可能又要好多天,如此,大半個月都過去了,秋收肯定會被耽誤的。”

  幾名大臣指出了數萬勞力麵臨的問題,尤其是關中方向征發的勞力,返回關中需要很多時間,肯定會耽誤農時。

  李隆基蹙了蹙眉頭,看向工部官員,輕聲道:“若是五日內不能完工,就先讓百姓回去秋收吧!不違農時才是第一要務,鐵軌可以緩緩。”

  “是,陛下,微臣會催促各段工匠加快鋪設的進度,爭取五日內完工。”

  工部官員大聲表態。

  “對了,李侍郎最近在忙什麽?一直都沒見到他的人?”

  散朝之際,李隆基看向工部的幾位大臣,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