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活字印刷術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3      字數:4300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從大明宮北門前往溫泉宮,最可行的道路就隻有一條,經過這一次考察,基本可以將鐵路線確定下來,所以,李安不打算繼續在這上麵浪費太多精力了。

  當然,很多具體的工作,還需要工部的眾官員來做,所以,他們還需要繼續在這條道路上探查,並測量每一段路的距離,以及需要動用的人工數量,當然,還有就是成本問題,也必須要考慮清楚。

  在將很多具體的工作交給工部官員之後,李安帶著李豫、李俅二人,在三十多名護衛的保護下,繞城牆而走,直接前往南門外十五裏的別院附近,那裏有李安鋪設的鐵軌,可以讓李豫和李俅體驗一下。

  “李侍郎,這就是鐵軌。”

  李豫和李俅跳下戰馬,走到鐵軌的跟前,仔細的觀察鐵軌。

  “李侍郎,這就是能在鐵軌上行走的鐵輪車?”

  他們很快又看到放在上麵的鐵輪車頭和鐵輪車廂。

  李安也懶得介紹了,直接叫來一群男仆,並帶著李豫和李俅,親自體驗了一把。

  此時,鐵軌的長度已經鋪設了六裏路,體驗起來的感覺,當然,遠遠超過上一次帶皇帝體驗的感覺,這讓李豫和李俅非常的興奮,覺得鐵軌果然厲害。

  不過,他們也提出同樣的問題,那就是鐵料是否充足,另外,就是運力並不足夠強大,而李安則進行了細致的解釋,讓他們初步明白了李安的計劃。

  下車之後,李安又帶著二人在加工廠參觀了一遍,讓這二人見識自己研製的各種新奇的玩意兒,又不少才剛剛開始研製。

  “李侍郎,這黏土上怎麽有字?這是用來幹什麽的。”

  李俅拿起一個還沒有進行煆燒的黏土方塊,好奇的詢問。

  “小心點,別弄壞了,這個東西很重要,隻要做出來,大唐任何文人都可以出書了,而且不限數量,哪怕隻印一本也可以。”

  李安連忙接過李俅手裏的黏土塊,輕聲解釋道。

  這個正準備進行煆燒的刻字黏土塊,是用於活字印刷術的重要材料,這項技術在宋代的時候,才被廣泛應用,而李安打算將這項技術造出來,並盡快獻給朝廷,以造福整個大唐的讀書人。

  當然,李安也可以選擇自己留著用,在京城開一家印刷鋪,專門幫助需要小批量書籍的客戶,但李安真的沒有這麽貪財,他現在已經擁有的錢財已經花不完了,另外,已經建立的幾個產業,也會給他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朝廷給的俸祿也是不少。

  最重要的,是自己日後研發什麽重要的東西,隻要缺錢可以向李隆基提出,有朝廷的財政做靠山,還有什麽可擔心的,而一旦活字印刷術推廣出去,受益的將會是所有的讀書人,那麽,這樣一來,李安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將大大增加。

  “印書,那不是先要雕刻在木板上的嗎?這種泥巴做的也行?”

  李豫看了半天,發出了疑問。

  “這個可比在木頭上雕刻的好用多了,這個是活字印刷術,等造出來之後,你們用過了就會明白的。”

  李安還不想過多的解釋,待造好後,直接讓他們看成品就好了,用事實說話才是最有力的。

  另外,蒸汽機的研製也在緊張的進行當中,關於蒸汽機,原理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簡單,就是利用蒸汽推動活塞,讓活塞帶動傳動機構,從而驅動車輪前行。

  但真正要造出可以使用的蒸汽火車頭,還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因為沒有先進的加工機床,不能製造精密的零部件,另外,所有的傳動機構零部件,都需要用手工進行打造,這對工匠的技術要求極高,短時間呢將很難製造出來,甚至,有可能永遠都造不出來。

  當然,不論最終的成敗如何,李安都不會放棄的,畢竟,蒸汽火車頭一旦獲得成功,將極大的改變大唐帝國的運輸狀況,讓大唐帝國的物流獲得質的飛躍。

  除了活字印刷術和蒸汽火車頭之外,還在研究的技術有很多種,最重要的一種,當屬藥玉了,也就是玻璃。

  玻璃的製造其實一點都不困難,隻要不是要求太高,用幹淨的沙子和天然純堿就可以製造出來。

  李安現在已經在加工廠準備了大量的天然純堿和幹淨的沙子,另外,一座嶄新的高爐正在建造當中,隻要高爐建造完畢,就可以將沙子和純堿倒入高爐的爐膛之中,開始製造玻璃了。

  還有一些小科技都是不值一提的小研究,倒也不用太在意。

  不過,說實話,李安的加工廠裏,稀奇古怪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李豫和李俅,一進來就像進了動物園的小朋友似的,到處看,到處摸,惹得李安不停的製止,畢竟,有些東西是不能隨便亂摸的,很容易搞壞掉。

  過足了癮之後,李豫和李俅,才在李安的要求下離開加工廠,並前往蔬菜大棚裏摘幾個黃瓜充饑。

  讓李安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小祖宗,一點也不跟自己客氣,摘起黃瓜來是一條接著一條,懷裏都塞滿了還不罷休,見李安製止,這才停下來。

  一看到他們這個樣子,李安頓時理解那些大臣為什麽會不顧形象的摘自己的黃瓜了,因為這個季節,市麵上沒有賣的,而黃瓜的胃口又非常的好,多摘幾個嚐嚐,也就成了最正常不過的念頭了。

  剛開始,這裏出產的新鮮蔬菜,還會每日運往長安城銷售,但自從世家大族們知道李安這裏有各種新鮮蔬菜之後,就每日派遣下人在城門口堵著,隻要城門一開,他們就出城將這些蔬菜攔下來,並購買一空,所以,蔬菜就再也運不到長安城市場了。

  再然後,情況就更嚴重了,很多貴族直接派遣下人,跑到蔬菜大棚基地來,不賣就賴著不走了,這也不怪這些仆人無賴,他們若是不買幾樣回去,肯定要挨罵,甚至,還有可能挨板子。

  還好李安一口氣發展了五百畝蔬菜大棚,否則,這些看管大棚的下人,光是應付這些無賴的貴族奴仆都困難。

  “一口氣摘這麽多,你們吃的完嗎?”

  李安沒好氣的說了一句。

  “李侍郎,這個季節吃不到黃瓜,所以,我們就想著多摘一些。”

  “我也是,我都已經快半年沒吃過黃瓜了,一時嘴饞,還請李侍郎見諒。”

  李安聞言,頓時笑了,擺手道:“沒事,本來就是我讓你們隨便摘的,這會倒是怪起你們來了,應該是我錯了才對,你們沒有錯,見了好東西就應該去搶,不過,陛下讓你們跟著我長見識,你們還怕沒有黃瓜吃?”

  “對啊!四郎,日後我們天天跟著李侍郎,不就可以天天跑來摘黃瓜了嗎?”

  “那這些黃瓜怎麽辦?”

  二人對視一眼,看向李安。

  “黃瓜隻有新鮮的時候才最好吃,你們一口氣摘了這麽多,肯定是吃不完的,送給護衛們,一人一條。”

  李安給出了分配方案,並招呼幾十名護衛,過來吃黃瓜。

  別院的建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大部分的房子仍舊沒有完工,所以,在這裏住下有些不妥,另外,李安新婚不久,昨夜已經沒有回家了,今日無論如何也要回去了,要不非把自己憋死不可。

  李豫和李俅雖然奉命跟著自己長見識,但也沒有必要十二個時辰形影不離,讓他們暫時回去住一晚,第二日再跟著自己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

  “李侍郎,那我們明日一早在何處等你。”

  李豫開口問道。

  李安輕輕一笑:“你們不用等我,直接到此處摘黃瓜就行了,我不一定什麽時候到,不過,你們千萬不要隨便進入加工廠,待我過來的時候,帶你們看好東西。”

  “什麽好東西?”

  李俅好奇的問。

  “暫時保密,等明日過來的時候就知道了,回去吧!”

  李安賣了個關子,帶著眾人離開,返回長安城。

  小別勝新婚,何況李安與顏如玉本就是新婚不久,一日的別離之後,感情變得更加的如膠似漆。

  剛回家的李安,連晚飯都沒有吃,就將顏如玉抱上了床榻,並粗魯的寵幸了一番,泄了火氣之後,這才慵懶的穿好衣衫,與顏如玉一起共進晚餐。

  晚飯消食過後,李安躺在溫暖的床榻上,與顏如玉聊天,將自己這兩日的見聞告訴她,與她分享自己的快樂。

  快睡覺的時候,李安又將顏如玉寵幸了一遍,不過,這一次比較溫柔,讓顏如玉比較滿意,身困體乏之後,李安這才抱著溫暖的顏如玉緩緩睡去。

  李隆基讓李豫和李俅,跟著李安長見識,這件事情很快就在京城傳開了,這件事情從表麵上看,似乎很簡單,就是讓兩個皇孫跟著李安玩耍,但仔細深思卻不是那麽簡單。

  所有人都知道,李安是大唐帝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大唐帝國立下了很多功勞,如今,更是身兼多職,成了皇帝李隆基身邊的紅人,讓李豫和李俅跟著李安長見識,這不是擺明了告訴眾臣子,他在培養孫輩接班人嗎?

  而這個孫輩接班人卻不是一個,而是兩個,李豫是太子李亨的長子,而李俅廢太子親子,慶王的養子。

  讓這兩個皇孫跟著李安長見識,不就是擺明了,皇帝的接班人會是太子或者慶王嗎?但到底是太子,還是慶王,群臣卻不敢肯定。

  雖然太子是合法的繼承人,但前一個太子李瑛不就被廢了,而且,還遭到了殺身之禍,當今的太子能否順利的繼位,真的很難說。

  不過,這至少能說明一點,除了太子和慶王,其它的皇子是沒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皇帝的,群臣知道了這一點,自然就不會將寶押在其它的皇子身上。

  短短的幾日,朝堂的局勢就發明了很大的變化,很多支持其它皇子的大臣,逐步向太子和慶王靠攏,但都留有餘地,以免自己押錯寶,還有就是太子和慶王的權勢都不大,政權仍牢牢的掌握在李隆基的手中,所以,更多的大臣並不急於表態,一心效忠皇帝總不會有錯的。

  第二日一早,李安慵懶的起身,在吃完早飯過後,便策馬奔向別院方向,他知道李豫和李俅會在那裏等他。

  果然,這兩個皇孫比自己起得早一些,當李安趕到別院的時候,看到李豫和李俅,一人手裏拿著一個新鮮的黃瓜,正坐在鐵軌上啃著,吃的是津津有味。

  “李侍郎,我幫你也摘了一個。”

  李豫與李俅站起身來,將一個新鮮的黃瓜遞到李安的手裏。

  “還能想到給我留下一個,真是不錯。”

  李安高興的接下,並揮了揮手,與二人一同坐在鐵軌上啃黃瓜,這副景象若是被一根筋的諫臣看到,一定會狠狠的參自己一本。

  “李侍郎,你昨日說過,今日會有好東西給我們看,是什麽?”

  “對啊!到底是什麽好東西,我昨夜一宿都沒睡好。”

  李豫和李俅期待的看向李安。

  “不急,吃完了就帶你們過去看。”

  李安不急不慢,一口一口的吃著黃瓜,而李豫和李俅手裏的黃瓜已經吃完了,但也隻得坐在鐵軌上,陪著李安。

  雖說李安的身份不如李豫和李俅,但李安年長幾歲,而且又是師父級別的人物,所以,這二人一切都得聽李安的。

  “走,帶你們去看好東西。”

  李安扔掉最後一點殘存的黃瓜尾部,帶著二人走進加工廠。

  “怎麽樣,高爐應該砌好了吧!”

  “李侍郎,昨夜我們趕工,下半夜就做好了,您看看,行不行。”

  “好,很好,準備開始吧!把我準備的兩種材料拿來,高爐加火鼓風。”

  李安流利的下達命令,準備開始製造玻璃。

  “李侍郎,這不是煉鐵的高爐嗎?我們見過的,這就是你說的好東西。”

  李豫和李俅的眼神之中,都流露出一股失望的神色。

  “沒錯,這的確是高爐,但不是煉鐵的高爐,而是造藥玉的高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