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鋪鐵軌的可行性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3      字數:4236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鐵輪車廂的主體結構是木頭,隻有車輪和部分底座是鐵質材料,所以,車廂並不是很重,遠遠不如後世的鐵皮車廂。

  如此一來,隻要李隆基與幾十名大臣登上車廂,車廂的總重量就會增加很多,這對驅動的人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確保車輛可以在鐵軌上,以比較高的速度通行,李安增加了六名男仆,以十八人的滿額,負責驅動鐵輪車頭。

  這也是李安事先計算好的,十八人提供的驅動力,足以拉動車廂和栽種的幾十人。

  為了方便上下車,車馬的位置,被設計在側麵正中間的位置,前後各有六排座位,其中前排的座位包裹了皮革和褥子,坐在上麵的舒適度,就跟坐在沙發上似的,最前麵一排的前方有一小塊空地,坐在這裏腿部可以隨意伸縮,是最舒服的位置,後排則是木質的簡易坐墊,舒適性稍微差一點。

  李隆基在兩名小太監的扶住下首先登車,高力士也跟了上去,緊隨其後的是李安和幾十名大臣,並按照職位的高低,依次登上車廂。

  看到車廂內部的情況,所有人都感到驚奇,這種結構是他們從未見過的,畢竟,陸地上的車輛都很小,而李安建造的車廂非常大,並安放了四十八個座椅,場麵堪稱豪華。

  “陛下,您坐在最前麵。”

  李安當然要把最好的位置留給李隆基,而且,最前麵一排的四個座位,都是留給李隆基的,在大唐,任何臣子都不能與李隆基平起平坐。

  不過,除了李隆基之外,沒有任何一個臣子敢隨便坐下,有皇帝在場的時候,除非皇帝進行賜座,否則,臣子是不可以隨便坐下的,這就是封建時代的皇權,任何人都不可以觸碰。

  “諸位愛卿,都坐吧!”

  李隆基當然不會讓眾臣子站在乘車,他對這些臣子,還是很不錯的。

  按照官職的大小,官大的大臣先坐下,官小的大臣後坐下,陸陸續續的好一陣子,這些大臣才全部坐下。

  李安的職位雖然不能算是群臣之中最高,但需要為李隆基講解車廂的情況,所以,就坐在李隆基的身後,而且,身邊的位置還是空閑的。

  “大將軍,你也坐吧!就坐在朕的旁邊。”

  李隆基客氣的讓高力士也坐下,他的這位老奴年紀不小了,站在乘車會比較吃力。

  “陛下,老奴站著就行。”

  高力士推辭道。

  “大將軍還是坐下吧!要不,陛下會不高興的。”

  李安開口應了一句。

  高力士見狀,直接走到第二排,坐在李安的旁邊,他是皇帝的奴仆,無論如何是不能跟皇帝坐在一起的,而且,車廂裏還有那麽多的大臣。

  見大臣全部坐定,李安掀開側麵的絲綢窗簾,大聲下令道:“好了,開車了,出發。”

  十八名男仆聞令,開始用力蹬腳踏板,緩緩啟動鐵輪車頭,並拉動車廂緩緩向前行進。

  “咦,動了,真的動了。”

  “看來前麵的車頭,還真的能拉動我們這麽多人啊!”

  “這鐵軌車不但平穩,而且還可以多拉人,唯一的缺憾,就是鐵軌太耗鐵料了。”

  “是啊!是啊!我大唐萬裏山河,這要是全部鋪上鐵軌,這得多少鐵料啊!”

  在車輛緩緩啟動的時候,眾大臣全都私下裏議論了起來,在物資相對匱乏的大唐,大臣們會產生這樣的疑慮是一點都不奇怪。

  李隆基躺在舒坦的座椅上,感受車廂緩緩提速的過程,待速度平穩之後,緩緩看向車廂外麵。

  “不錯,的確比馬拉的還要平穩,運力也更大,還不用擔心馬驚,朕很喜歡。”

  李隆基覺得這人力車廂實在是太舒坦了,心裏有了小九九。

  “多謝陛下稱讚,微臣會再接再厲,將車廂做的更好。”

  李安知道李隆基肯定會喜歡,不過,卻沒想到李隆基會當著這麽多大臣的麵誇讚他,這倒是他沒有想到的。

  李隆基滿意的點了點頭,看向側後方的李林甫,開口道:“右相,關中一帶,可有鐵礦?”

  李林甫聞言,猛的驚了一下,這一次陪同李隆基前來視察,李隆基與李安是絕對的主角,他這個群臣之首,倒成了相對次要之人,再加上他對李安搞的這些東西根本就不太懂,所以,一路上隻是笑嗬嗬的與眾同僚應和,並沒有主動說過任何建議,也不敢亂說,以免暴露自己的無知。

  “回陛下,關中鐵礦共有九處,有五處正在開采,還有四處無人開采。”

  李林甫文化知識不怎麽樣,但對朝廷的很多事情,卻了解的比較多,甚至連關中一帶有多少鐵礦都一清二楚,在李隆基詢問的時候,可以直接回答。

  所以說,李林甫一直受寵,並不僅僅靠阿諛奉承和巴結,他也是有幾把刷子的,讓李隆基覺得用起來順手。

  “哦,居然有這麽多,那儲量如何?”

  李隆基並不關心這些細節朝政,他也沒料到,在關中一帶,居然有那麽多的鐵礦,不過,他更關心的是這些鐵礦的儲量。

  “儲量?”

  李林甫愣了一下,如實回道:“陛下,按目前的開采進度,這幾處鐵礦,千萬年都開采不完,有一處鐵礦先秦的時候,就已經在開采了,到現在才開采山的一角,我大唐物產豐富,資源都是開采不完的。”

  李隆基聞言大喜:“照這麽說來,隻要采用黑火藥炸礦石,就能得到大量的鐵料,隻要有足夠的鐵料,在道路上鋪設鐵軌,也就成為可能。”

  “陛下,隻要采用黑火藥,鐵礦石的開采速度就會成倍增加,微臣相信,我大唐一定會擁有數之不盡的鐵料,到時候,鋪設鐵軌完全可能。”

  李安肯定的說道,這種情況他已經設想很多次了,隻要火藥的產量不存在問題,那麽,鐵礦石的開采速度就有了保障,而一旦擁有大量的鐵料,鋪設鐵軌自然也就不再缺少原材料了。

  李隆基對此極為認可,看向李安,督促道:“李侍郎,若要實現在道路上鋪設鐵軌,必須有足夠的鐵料,而我大唐並不缺少鐵礦,隻要你在黑火藥工坊,配置足夠的黑火藥,鐵礦的開采效率就會大大增加,鋪設鐵軌所需的原料,也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所以,李侍郎肩上的擔子很重,一定要努力多配置一些才是。”

  “是,陛下,微臣明白,微臣一定會加倍努力,盡快配置足夠的黑火藥,讓鋪設鐵軌再也不會缺少原料。”

  見李隆基與李安已經在鋪設鐵軌的事情上達成了一致,眾大臣皆大吃一驚,不過,一想到黑火藥的巨大威力,眾大臣的心便坦然了,若黑火藥真的能讓鐵礦的速度提高很多倍,那麽,多出來的鐵料完全可以用來鋪設鐵軌,也就是說,隻要鐵料足夠,在道路上鋪設鐵軌,沒有什麽不現實的,當然,大唐國土方圓萬裏,所有道路都鋪上鐵軌是不可能的,但部分最核心的主幹道鋪上鐵軌,還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李安還有更好的計劃,會讓鐵輪車廂的運力提升很多倍,如此,又為什麽不可以一試呢?

  躺在舒適的特製座椅上,欣賞著車外的風景,眾大臣的感覺都非常好,若是日後出行都能坐在這樣的鐵輪車廂內,旅途的疲勞感便可以大大減輕,這樣,每日行進的路程便可以極大的增加,而且不至於讓坐在車裏的人疲乏。

  尤其是這些大臣的年齡都不小了,身子骨相對比較弱,坐在顛簸的馬車裏,一日行進不了多遠,否則,骨頭都會被顛散架的,若是坐在這樣的鐵輪馬車裏,就不會有不舒適的感覺了,外出視察的時候,效率會增加很多倍。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以大唐有足夠的鐵料為基礎的,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當然,這些大臣也都相信,隻要能順利的生產大量的黑火藥,完全可以極大的增加鐵料的產量,從而讓大唐有足夠的鐵料,進而生產鐵軌。

  鐵輪車廂的舒適性,已經得到李隆基和眾大臣的一致認可,此刻,就隻剩下鐵料的充足性了,而鐵料充足的前提,就是黑火藥的大量提供,而對於李安來說,提供足夠的黑火藥,根本就不是問題,所以,鐵軌最終被普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誰都無法改變。

  鐵輪車廂在三裏外緩緩停了下來,因為鐵軌目前隻有這麽短的長度,沒有辦法再往前開了,這讓所有人都覺得有些不過癮,這麽舒適的鐵輪車,誰不想多坐一會兒呢?

  隨著李安的命令,十八名男仆改變驅動機構的方向,並驅動鐵輪車頭向後行進,以帶動鐵輪車廂返回出發之地。

  “倒回去了,這還能直接倒回去。”

  “太厲害了,下官剛才還在想,這麽大的車頭,該如何調轉方向呢?沒想到居然能直接倒回來,了不起的發明啊!”

  “李侍郎發明了這麽多新鮮的東西,魯班在世啊!”

  “李侍郎的功績,可比魯班大師強多了,魯班大師也造不出鐵軌和鐵輪車廂啊!”

  在車廂緩緩後退的時候,眾人全都驚訝了起來,很多人都在想掉頭的問題,卻不料車頭根本就沒動,直接就倒回來了,這讓眾人大吃一驚,當然,部分大臣先前是看到李安倒車回來的,而更多的大臣在忙著吃黃瓜,並沒有注意到車廂是怎麽回來的。

  李隆基對車頭自動轉向這項技術也非常的認可,並更加喜歡李安製造的車廂,當然,他更希望李安能給他打造專門的禦用車廂,滿足他各方麵的需求。

  而李隆基最希望的鐵路線,是從大明宮北部開始,一直延伸到幾十裏外的溫泉宮,如此一來,他每次前往溫泉宮就非常方便了,再也不用一路顛簸了。

  不過,暫時這一切還不現實,必須先大規模生產黑火藥,然後增加鐵礦的產量,待鐵料足夠之後,鋪一條長距離的鐵軌,然後,才有可能實現他的想法。

  鐵輪車廂緩緩停在出發的位置,至此,體驗結束了,李安首先站起身來,提醒道:“諸位,已經到站了,可以下車了。”

  眾大臣聞言,全都自覺的站起身來,說心裏話,他們在體驗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感覺,就覺得鋪設鐵軌太耗費材料了,而體驗過之後,他們全都改變了看法,明白鐵輪車具有很大的優越性,而且,李安已經給出承諾,會繼續改進,直到這些車輛可以造福百姓為止,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諸位愛卿先下車,朕與李侍郎還有話要說。”

  李隆基的確有很多話要與李安說,而這些話,當著眾大臣的麵不太方便。

  眾臣子聞令,以官職大小順序,依次走向馬車,並在走下馬車之後,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討論關於大唐道路鋪設鐵軌的可行性,以及,以大唐目前的國力,一旦鋪設鐵軌,應該先鋪哪一條道路等等。

  不同的大臣會有不同的看法,但大體的意見都相差不大,其中,從長安城通往洛陽城的道路,是很多大臣的共識,他們覺得,這兩座城池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這條道路是整個大唐最重要的一條道路,所以,必須優先鋪設鐵軌。

  而對於李安說的,會繼續改進鐵輪車的性能,這些大臣全都無法討論,畢竟,他們對這些都不懂,也搞不清李安到底會進行怎樣飛改良,不過,他們還是都願意相信李安,畢竟,李安無數次給他們以驚喜,讓他們覺得李安是無所不能的,說不定經過一番研究,又能發明更加實用的鐵輪車。

  待所有大臣全都下車,高力士也帶著兩名一直站立的小太監走下馬車,整個車廂就隻剩下李安與李隆基兩人。

  “李侍郎,朕打算征發數萬百姓,在關中加速開采鐵礦,你配置黑火藥能夠供的上?”

  李隆基非常關心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