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移民開發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2      字數:4207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段儉魏的內心早已絕望,自從被抓住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指望自己還能有生路了,隻是被動的等待被處決。

  辛辛苦苦的謀劃,卻未能讓南詔王國得到西爨之地,還讓南詔兵馬遭受重大的損失,這是段儉魏這一生最大的遺憾,也是他的恥辱,皮邏閣雖然饒了他,但他自己卻不肯原諒自己,更不肯放棄西爨之地。

  為了讓大唐在西爨無法站穩腳跟,他選擇與爨守隅母子謀劃,殺掉大唐派來的官員,給大唐朝廷施壓,但結果卻是敗的一塌糊塗,參與行動的所有爨地反唐分子都被殲滅了,而他也感到,讓大唐離開西爨是毫無可能了。

  見李安走入大牢,段儉魏的表情很冷靜,沒有回答李安,而是靜靜的看著李安。

  此刻,段儉魏已經是囹圄之人,倒是可以靜下心來,認真的觀察李安。

  他不得不承認,李安這個比他小很多的少郎,在很多方麵的確是超過他的,而且,超過的還不止一點點,他自認為自己謀略過人,到頭來卻是為李安做了嫁衣,這讓他既氣憤又惱怒。

  “段先生,爨守隅母子已經畏罪自殺,你難道就沒有什麽要說的嗎?”

  李安再次問話。

  段儉魏聞言,微微動了動表情,看向李安:“李將軍真是少年英雄,在下遠不是你的對手,早知大唐有如此俊傑,在下也就不會跑到爨地來忙活了,真是自作自受啊!”

  這是真心的悔悟,段儉魏此刻是真的後悔了,他是真的沒有料到,大唐維護爨地的決心居然有這麽大,更沒有想到,大唐會出現李安這麽厲害的人物。

  李安不屑一笑,輕聲道:“應該是上次離開昆州的時候,段先生受的教訓還不夠,所以沒有死心,這次又跑到南寧州來了,段先生的心裏,可能是要為南詔再努力一次,卻肯定想不到,不但沒能為南詔挽回什麽,反而要讓東爨站在南詔的對立麵了,哈哈!”

  “東爨,東爨怎麽了?”

  段儉魏感到大為吃驚,這事與東爨沒有任何關係,李安怎麽突然扯到東爨了。

  李安不慌不忙,正色道:“段先生應該知道,爨守隅是東爨大酋長的外孫,他的母親阿姹是大酋長的親生女兒,現在他們都死了,而他們卻是被段先生害死的,而段先生背後是南詔,如此,東爨的烏蠻大酋長,當然要將這筆賬記在南詔的頭上了。”

  段儉魏大怒:“爨守隅母子,明明就是你逼死的,這與在下沒有關係,你休想誣賴我,更不能將我與南詔聯係在一起。”

  顯然,一想到自己的衝動,再次給南詔帶來莫大的損失,段儉魏癲狂了,若李安將爨守隅母子的死,誣賴在自己的身上,必然會讓烏蠻大酋長對南詔產生偏見,而這樣一來,對南詔顯然是非常不利的。

  李安笑了,笑得非常開心,這是成功的喜悅,這是嫁禍於人讓自己獲益的快感。

  “段先生,爨守隅母子已經自刎,所有參與行動的反叛分子也全部被抓,就連先生也難逃大唐王法的製裁,至於如何向烏蠻大酋長交代,還不全憑在下這一張嘴嗎?隻要在下說的合情合理,我想大酋長一定會相信我的。”

  段儉魏大急,怒目瞪視李安,卻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他非常清楚,隻要李安能將話說的圓滿,烏蠻大酋長肯定會相信,如此,東爨與南詔就算結下梁子了,而這一切都是由於他的莽撞造成的,他的內心豈能不氣憤,但他已經被抓,對此隻能是無可奈何,這豈不憋屈。

  李安也不想繼續刺激他,頓了頓,正色道:“一個多月之後,在下會返回京城,到時候,會帶著先生一同前往,聽說先生還從未去過長安城,這一次就好好的看一看吧!讓先生的有生之年能親眼見到長安城的繁華,這也是在下唯一能為先生做的了。”

  說完轉身離開監牢,返回自己的住處。

  看著李安離開的背影,段儉魏長長的籲了口氣,他已經完全認清形勢了,他的道行與李安相比,還差得遠呢?而他卻自不量力,妄圖為南詔奪得西爨之地,如今不但未能得逞,還讓東爨對南詔起了嫌隙,可謂得不償失,而他完全無法補救,隻能聽天由命。

  李安剛回到住處,就立即給東爨的烏蠻大酋長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當然,李安絕不會將自己逼死爨守隅母子的事情說出去,更不會將屍體送過去。

  為了讓烏蠻大酋長與南詔產生嫌隙,防止他們日後合流對大唐帝國不利,李安將各種罪名都安插在了段儉魏的身上,並盡可能的將事情說的圓滿一些,以讓烏蠻大酋長容易相信,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

  經過短暫的努力就解決了爨地的千餘反叛分子,李安的心裏輕鬆了許多,雖然爨地可能還有隱藏的反叛分子,但數量肯定不會很多了,況且,平南軍駐守在西爨不是來玩兒的,他們一旦發現反叛分子,就會想辦法將其消滅。

  西爨的城池很多,但很多比較偏遠一些的城池,李安已經安排了官員,而朝廷派來的五十多名官員,將有二十名官員留在南寧州,十五名官員則需要前往昆州,這兩座城池有平南軍重兵防守,安全問題可以不用考慮。

  而最後剩下的十五名,也隻是分布在幾座不太偏遠的城池,有當地臨時征召的兵丁保護,問題也不會很大,而且,平南軍會定期派遣兵馬前往各座城池巡邏,發現不法分子會盡快逮捕的,這些官員的安全問題,也具有基本的保障。

  在接下來的幾日中,李安基本上也沒什麽大事可做,就是督促南霽雲,將大唐官員盡快部署到位,並要求平南軍確保這些大唐官員的安全,而南霽雲自然一一照做。

  不過,通過爨地反叛事件,李安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爨地的百姓全都是蠻族,而蠻族與大唐的主體民族並非同一種族,長相也略有差異,如此,總會有一些蠻族人不滿自己被唐人所統治,進而做出反叛的舉動,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安也思索了很久,覺得移民是很好的辦法。

  讓蠻族百姓前往大唐富庶州郡生活,當然阻力不會很大,但讓正常的大唐百姓前往氣候惡劣的西爨之地,大唐百姓肯定非常不樂意,如此,就必須想辦法了。

  流放就是很好的辦法,大唐帝國共有五種刑罰,流放就是其中之一,而流放的意思,就是讓原本生活在中原的百姓,前往大唐的邊遠之地受苦,以起到懲罰的目的。

  當然,遭受流放的都是一些犯了罪,或者因為親友犯罪而受到牽連的人,有很多遭到流放的人,還是很不錯的人,這些遭受流放的人,進入邊遠之地後,會將中原先進的生產力帶入邊遠地區,從而促進大唐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

  李安覺得,此刻,西爨已經成為大唐正式的州郡,近幾年有犯罪需要流放之人,完全可以優先流放到西爨之地,從而稀釋這裏的蠻族人口,並通過一步步的文化教育,將西爨的蠻族百姓漢化,讓他們漸漸拋棄自己的文化傳統,加入到大唐的燦爛文化之中,從而讓這裏更加的穩固。

  一旦西爨穩固,就可以利用大唐優秀的文化,繼續向南部輻射,影響更多的蠻族向往大唐的生活,甚至主動提出要加入大唐。

  這就猶如後世的某國綠卡,非常讓人眼饞,似乎得到該國綠卡就從此變得高人一等似的,這就是繁榮和富庶的魅力,人都是向往富裕生活的,若自己所在的地區或者國家滿足不了,而自己又有能力前往更富庶的地區和國家,則有很大的可能會離開自己的故土,前往能滿足自己物質享受的的地區和國家。

  人就是這麽現實,向往富裕的生活,這是人的本性,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決定了,除非後天進行一番洗腦式的教育,否則不太可能改變。

  隻要大唐變得越來越繁榮,必然會吸引一大批慕名而來的各族百姓,而有了人口,國力就會變得更加強大,這是必然的,所以,李安要做的,就是讓大唐變得更加的富庶,而開發西爨之地,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西爨是白蠻的領地,這裏的人煙相對於地盤來說,還是顯得太少了,這裏有太多的荒野之地,等待著人們去開發。

  李安認為,就算朝廷流放數十萬有罪百姓,西爨之地也絕對容得下,這裏山多水多,而隻要有土地有水源,開墾良田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隻要耕地、施肥、澆水就能有收成。

  更重要的是,這裏有很多礦產資源,銅礦、金礦、銀礦,一樣都不少,山上的粗大木材,更是建築的絕佳材料,也可以打造桌椅和床榻等生活用品。

  總之,西爨不能光拿下就完了,必須要進行開發,讓這裏變得比以往富庶很多倍,從而讓白蠻百姓認可大唐,讓他們覺得,跟著大唐朝廷混,才能有更好的日子。

  仔細的進行總結會發現,讓朝廷將有罪百姓流放到西爨之地,會有五大好處。

  第一,西爨全是蠻族,對大唐難免會存有民族偏見,而讓朝廷的有罪百姓流放到西爨,則可以稀釋這裏的百姓,防止出現反叛。

  第二,爨地正準備進行大規模的開發,而開發是需要人力的,流放大量百姓進入西爨,則可以為這裏的開發,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爨地百姓愚昧,當地的生產力太過低下,而中原百姓則掌握著更多的先進生產力,他們進入爨地,可以加快這裏的發展進度。

  第四,促進民族融合,讓爨地的白蠻人盡快融入大唐,雖然也可以直接讓教書先生將大唐的先進文化交給這些蠻族百姓,但這種方式所能起到的效果肯定不會很好,畢竟,爨地能學得下文化知識的,必然是極少數,大多數蠻族人這一生都隻能幹苦力,讓他們與普通的大唐百姓混在一起,反而能更快的了解大唐的文化,更容易促進民族融合。

  第五,提供足夠的後備軍力,雖說西爨之地有精銳的平南軍將士,但人數畢竟還是太少了,隻能駐守在核心的南寧州和昆州,若是敵人兵馬過多,而且采取多路進犯的方式,荼毒爨地百姓,則平南軍未必能夠護衛周全,而人力多就意味著民兵多。在平南軍護衛不到的城池,可以立即組織青壯年臨時加入守城的部隊,況且,現在的平南軍將士,總有老去的一天,後繼者應當以西爨本地人為主,而不能跑去瀘州募兵,隻有本地募集的精銳兵馬,守土的責任心才更強烈,而且,離家近,還可以很好的照顧家庭。

  李安思索周全後,立即給朝廷上奏,闡明爨地的局勢和自己的主張,讓朝廷在最近幾年,盡可能的將犯罪的百姓流放到西爨,以實現李安的偉大計劃。

  寫好奏折交給心腹送走,李安大大的鬆了口氣,並眯著眼躺著歇息。

  “大兄,關於金礦的事情,朝廷有回音了。”

  李飛羽輕輕走入房間,並沒有發現李安正在歇息。

  李安輕輕睜開眼,問道:“朝廷怎麽說,同意我的要求嗎?”

  “大兄,朝廷隻給了三年的期限,三年之後,金礦所有的收成歸朝廷所有。”

  李飛羽認真的回答。

  李安大喜道:“照這麽說,在這三年時間內,葫蘆穀金礦的所有產出,都可以用來建設西爨之地了?”

  “是的,大兄,朝廷就是這個意思。”

  李安猛的拍擊手掌,大喜道:“好,真是太好了,讓南霽雲和朝廷派來的幾名官員過來,我有一個大的計劃,必須要讓他們知道,畢竟,我們很快就會離開這裏,臨走之前,必須交代好一切。”

  “是,大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