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礦洞的來曆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2      字數:4343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銅箱子看上去非常別致,而且是落了鎖的,給人一種裏麵有寶貝的感覺,至少,李安等人都這麽認為。

  “將軍,這個別致的銅箱子還落鎖了,裏麵肯定是值錢的寶貝。”

  “這裏的金子都是用木箱裝的,這銅箱子裏麵肯定是更值錢的寶貝。”

  “比金子還貴重的寶貝,會是什麽呢?”

  李安咧嘴一笑,看向手持鐵錘的李昆雄:“昆雄,砸開它。”

  “是,大兄。”

  李昆雄應了一聲,舉起大鐵錘,猛的砸向銅箱子上的大鎖。

  “哢嚓……”

  一聲金屬斷裂的脆響,大鎖被硬生生的砸開。

  李昆雄輕輕掀開銅箱子,眼睛頓時直了,這是一種極其詫異的眼神,這說明箱子裏的物品,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而且,遠遠超出他的預料。

  李安與麾下眾心腹將校,頓時全都屏住了呼吸,好奇的看向銅箱子的內部。

  “是一件兵器,居然是兵器。”

  “這兵器像是一把弩,不過,與我們平時使用的弩大為不同。”

  “這把弩居然是全銅的,看上去很是精致,不過,弦已經斷了,不能用了。”

  “這弩夾子裏,還放了十支全銅打造的無羽弩矢,這是諸葛連弩,沒錯,這一定就是書中所說的諸葛連弩。”

  “末將早就聽說過諸葛連弩,不過,後來聽說失傳了,難道真的就是眼前這東西?”

  眾部將既詫異又興奮。

  李安自然也聽說過諸葛連弩,這是一種非常厲害的兵器,按照《諸葛亮傳》的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厲臣子。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這些記載都足以證明,諸葛連弩,也就是損益連弩,的確是蜀國丞相諸葛亮設計,並讓工匠製作而成的。

  “諸葛連弩應該是木製的,發射的弩矢也是鐵質和木質的,這一個套弩和矢都是全銅的,造價肯定不少,看來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用來收藏紀念的,不過,若真是木質的,或許現在已經變成一堆粉末了,就像箭杆一樣。”

  李安笑了笑,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大兄,可剛才那邊的幾萬枚銅簇頭又怎麽解釋?全都是為了收藏嗎?”

  顯然,在諸葛連弩出現的年代,鐵質兵器已經完全取代銅質兵器,成為戰場上的主力,箭頭理應是鐵質的才對,隻有殷商時代才會出現銅質的箭頭,而若是這些銅矢全都是用來收藏的,也不需要這麽多才對,況且,木質的箭杆都爛掉了,這麽大的數量,應該是備戰所用,用銅矢箭頭備戰,這讓李安難以理解,難道銅的價格會比鐵便宜?

  “將軍,這箱子底部有數百支銅矢,應該全是為這張連弩打造的。”

  “居然有數百支全銅弩矢,難道是用來作戰的,”

  李安摸出幾支全銅弩矢,並試了試充滿彈性的銅質弩臂,突然發現自己的判斷失誤了,這支全銅打造的弩,很有可能是用來作戰的。

  ‘用銅矢作戰,可真夠土豪的,不過,這裏畢竟有金礦,擁有金礦的主人肯定不差錢,而且,隻有一張銅質諸葛連弩,也許是最高地位的人才能使用,作戰意義倒是不大,象征意義倒是非常的巨大。’

  李安始終覺得銅質連弩太過笨重,攜帶遠遠不如木質連弩,而且,銅質弩臂的彈性也還是不如木質或者竹質的,對弩矢的射程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將軍,這裏有數百張損壞的木質諸葛連弩。”

  李安輕輕走了過去,拿起一張朽掉的諸葛連弩,點頭道:“沒錯,這些都是木質的諸葛連弩,已經完全朽掉了,太可惜了,足足數百張啊!這下麵是銅簇頭木質弩矢,可惜矢杆已經腐朽了。”

  “大兄,看樣子,領頭之人用的是銅質諸葛連弩,發射全銅弩矢,而剩下的人都用的木質諸葛連弩,發射木質弩矢。”

  李安點頭道:“沒錯,應該是這樣,這裏除了諸葛連弩,還有大量的環首刀、長槍槍頭,腐爛的木質盾牌,是礦洞主人為了防禦外敵而準備的,可這裏終究還是被外敵攻陷了,外麵的大量屍骨,應該就是搏鬥留下的痕跡,隻是,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麽,我們無從得知,隻能根據這裏現有的情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眾心腹將校皆極為認可的連連點頭,非常肯定李安的看法。

  “將軍,這些兵器怎麽辦,就放在這裏嗎?”

  “銅簇頭全部運往輜重團,用來打造箭矢,這份銅質的諸葛連弩和全銅弩矢,也運往輜重團,招募可靠的能工巧匠,立即展開仿製工作,平南軍非常需要諸葛連弩這樣的殺敵利器。”

  “是,將軍,卑職明白。”

  李安與麾下眾心腹將校,在山洞之中繼續搜索了一段時間,並根據所發現的情況,進行更加合理的推測,由於裏麵太冷,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眾人緩緩離開,向洞口行去。

  當李安與麾下眾將校走出洞口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黑透了,不過,圍觀的輜重團將士卻沒有人離開,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直勾勾的看向洞口,並低聲議論著什麽。

  “將軍出來了,將軍出來了。”

  圍觀的眾新兵將士,小聲的提醒身旁的同伴,並一同向走出山洞的李安等人看去。

  見新兵將士一直站在洞口,幾乎沒有人離開,李安愣了片刻,嗬斥道:“怎麽都還站在這裏,你們不餓嗎?全部回營。”

  眾新兵將士聞言,一摸肚子還真的餓了,並一個接一個的離開,向營地方向走去。

  “這群新兵蛋子,好奇心倒是挺重。”

  李安看了看天色,下令道:“立即調五十名龍武軍將士守衛洞口,周圍放上拒馬,旁邊這裏搭建臨時帳篷,一定要確保礦洞的安全,這裏麵的寶貝,對我平南軍可是極為重要的。”

  “將軍放心,交給卑職了。”

  一名校尉領命,立即前去調撥龍武軍兵馬。

  “什麽人,站住。”

  李昆雄發現一個黑色的身影,正在快速接近,大聲嗬斥了一句。

  “是我,是我。”

  李安聽出來了,是南霽雲的聲音,他在參加平南軍之後,被分在特種團偵查隊,駐地在西穀,而這裏是東穀,他突然跑來幹什麽?

  “南霽雲,你不好好在西穀待著,跑到東穀幹什麽?”

  李安大聲喝問。

  南霽雲一臉激動:“將軍,我聽說東穀發現山洞,所以就跑過來看看。”

  “東穀有山洞,這與你沒有絲毫關係,你的任務就是訓練,明白嗎?”

  作為將領,李安必須教訓南霽雲,讓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這我明白”

  南霽雲咧嘴一笑,看向洞口方向:“將軍,這裏麵是一座金礦吧!”

  “南霽雲,你怎麽知道這是一座金礦。”

  自從走出洞口,李安與麾下將校,並沒有透露這裏麵是金礦,南霽雲怎麽可能知道,難道是隨口猜測。

  南霽雲想了一下:“將軍,這或許就是五百年前的蜀國金礦。”’

  “五百年前的蜀國金礦?南霽雲,你到底知道些什麽,都說出來。”

  李安覺得南霽雲肯定知道這座金礦的來曆。

  眾龍武軍將校,也全都好奇的看向南霽雲,等待著答案。

  南霽雲道:“將軍,若我所料不錯,這座礦洞應該就是蜀國諸葛丞相下令開采的金礦。”

  “接著說下去。”

  “將軍,據說五百年前,蜀國工匠童鐵發現一處金礦,並上報蜀國諸葛丞相,諸葛丞相當時正在積極籌備北伐,聽說發現金礦大為欣喜,並親自召見童鐵,見童鐵器宇軒昂,是個難得的人才,當天晚上就冊封童鐵為司金校尉,負責開采發現的金礦,並調集一千礦工供他驅使,為了防止山賊搗亂,諸葛丞相從自己的衛隊中調撥三百元戎弩兵,負責守衛金礦。”

  “然後呢?”

  李安與麾下眾將校的胃口都被吊起來了,恨不得南霽雲不喘氣,一口氣能將所有情況說完。

  南霽雲喘了口粗氣,接著道:“童鐵果然不負眾望,在獲得任命之後,立即帶著一千礦工和三百元戎弩兵進入礦山,並為蜀國開采了大量的黃金,由此,諸葛丞相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財源,繼續進行北伐中原的大業。”

  “哦,原來諸葛孔明能夠六出祁山,都是這座金礦的功勞,那以後呢?”

  南霽雲接著道:“後來諸葛丞相病逝,童鐵繼續為薑維效力,並為其提供了大量的金子,讓薑維才得以九伐中原,繼承諸葛丞相的遺誌,可惜,蜀國出了個付不起的阿鬥,最終還是沒能收複中原,倒是被魏國大將鍾會、鄧艾攻入蜀中,蜀國敗亡。”

  “蜀國敗亡,的確很讓人惋惜,然後呢?”

  “由於金礦事關蜀國命脈,乃是蜀國的絕密,一般人根本不知道金礦的位置,薑維不甘心失敗,一心想要重振蜀漢,所以一直保守這個秘密,沒讓魏國將士知道這個金礦的存在。”

  “還有呢?”

  李安被吊著胃口,繼續急迫的詢問。

  南霽雲撓了撓頭:“將軍,我就知道這些,更多的情況,隻有去問童鐵的後人了。”

  “童鐵還有後人存在,是誰?”

  李安迫切的問。

  “將軍,就是那個闖到軍營的童三胖,有一次,他喝醉了,就將這些情況說了出來,他還說,隻要找到他祖先經營的金礦,他就發財了,可他們找了幾代人,將瀘州的大山小山都找遍了,就是沒能找到,沒想到居然在這裏。”

  南霽雲也樂了,這就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童三胖祖宗幾代人一心想要找到金礦,結果卻被平南軍無意中發現,這也許就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吧!

  “童三胖現在做什麽營生?”

  “回將軍,他在瀘州城開了三家酒肆和五家銅器店,另外,他在城外還經營一處礦洞,開采的是銅礦,礦工足有五百多。”

  “童三胖?還是個土財主。”

  李安嘴角笑了笑,看向南霽雲:“南霽雲,你立即回去睡覺,明日卯時出發,到瀘州城將童三胖請來。”

  “是,將軍。”

  南霽雲應了一聲,轉身奔回西穀。

  “大兄,真是沒想到,此處山洞竟然是蜀國金礦,還是那個童三胖的祖先開采的,哈哈!”

  “不管這裏以前是誰的,現在已經屬於大唐了。”

  “關於此處山洞被廢的疑問,明日問問童三胖,或許就清楚了。”

  很快,五十名全副武裝的龍武軍將士抵達洞口,並立即著手布置防衛,拒馬和帳篷也逐步搭建起來。

  李安摸了摸肚子,感覺到了餓意,在查看洞口防衛無任何問題,並親自交代一番後,帶著眾心腹將校緩緩離開。

  此處金礦的發現,對李安來說是莫大的驚喜,有了這個金礦和裏麵已經冶煉完成的金塊,李安就再也不用為軍餉問題發愁了,而且,還可以盡情的改良兵器,讓平南軍的戰鬥力能夠變得更加強大,進而更好的威懾整個大唐的南部方向,讓宵小之輩老老實實的接受大唐帝國的統治。

  在吃飽喝足了之後,李安稍稍在帳外散了散步,思考如何開采金礦,在返回營帳後,給皇帝李隆基寫了一封奏折,將平南軍遇到的困難和發現金礦的事情匯報了上去,不過,由於沒有仔細清點,李安並沒有匯報金礦的規模和冶煉金塊的存貨,讓李隆基知道有這麽回事就行了。

  對於開采金礦的利潤,李安完全是門外漢,對開采過程中的管理經驗,李安更是完全不懂,如此,必然不能最大效率的開采金礦,將金礦完全交給懂行的人,並直接分成,倒是個不錯的主意,童三胖就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

  不過,由於李安並不了解開采金礦的成本占比,為此,不知該幾幾分成合適。這讓李安頗為頭疼。

  “實在不行,就詐一詐童三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