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於誠節麵聖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02 00:22      字數:4338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李安沒有確鑿的證據,本不該隨便亂說,但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也顧不了這麽多了,大不了惹皇帝不高興唄。

  “陛下,微臣現在並沒有確鑿證據,不過,以微臣之見,此事多半與雲南王有關。”

  李安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判斷。

  李隆基沉思片刻,看著李安:“李校尉也懷疑爨地叛亂,與雲南王有關?那你是如何判斷的?”

  李安醞釀片刻,正色道:“陛下,微臣的根據有三,第一,雲南王雄才大略,前幾年已經將六詔一統,若要再次擴充土地,爨地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第二,爨地剛剛發生叛亂,雲南王就迫不及待的讓自己的二王子前往京城,這足以說明,雲南王對爨地極為重視,而若是對爨地沒有企圖,又何必如此緊張。第三,據臣調查,雲南王在半年前,秘密派遣一支人馬進入爨地,意圖不明,而這一支人馬,極有可能與爨地叛亂有關。”

  不論如何,李安所說的事實,的確是有可能發生的,李隆基聽完李安的匯報後,低頭陷入了沉思,雲南王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外臣,他是真的不喜歡爨地的叛亂,會與雲南王有關,但爨地叛亂的確有很多反常的地方,而這些反常的現象全都指向皮邏閣,讓李隆基不得不信。

  “李校尉分析的倒是有些道理,不過,隻要沒有確鑿證據,朕是不會相信的,李校尉明白嗎?”

  “是,陛下,微臣明白,微臣在返回京城的路上,已經留下多名屬下,讓他們前往爨地調查情況,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查出重要的線索。”

  李隆基一愣,指著李安道:“李安,你又自作主張,罷了,看在你一心為國的份上,朕就不計較了。”

  “謝陛下。”

  李隆基雖然依靠南詔共同對抗吐蕃,但他的確不希望南詔占領爨地,因為這樣一來,南詔力量將進一步增強,太過強大的鄰居,對大唐將會構成實際的威脅,這也是李隆基所不希望看到的。

  “對了,李校尉擔心雲南王平定爨地叛亂後,會賴著不走,可我大唐的兵馬都在西部和北部,暫時依靠雲南王相助,是最妥當的辦法,除此之外,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

  李隆基看向李安,指出大唐朝廷目前所麵臨的困難。

  李安正色道:“陛下,既然雲南王願意效忠朝廷,為陛下分憂,陛下理應給他盡忠的機會,但不能將平定爨地的主導權交給他,我大唐也要派遣一支兵馬進入爨地,如此,南北夾擊,才能更好的平定爨地叛亂,更可以防止雲南王有侵吞爨地的打算。”

  李隆基聞言笑了:“李校尉所言,與章仇兼瓊奏折中所說的基本一樣,看來在蜀中的時候,你與章仇兼瓊早就商量好了,他推薦讓你領兵平定爨地叛亂,這也是你的意思?”

  “隻要陛下給微臣這個機會,微臣願意為陛下效力。”

  李安沒有正麵回答,但如此回答也等於是承認了。

  李隆基微微笑了笑,看著李安:“爨地山高林密,李校尉覺得,需要多少兵馬才夠用,朕先說好,我大唐主力暫時不能調往南部,能夠動用的人馬不會很多。”

  “陛下,兵不在多而在於精,三五千人馬應該就夠用了。”

  李安略作沉思,給出了一個不大的數字。

  “三五千人馬就夠了?李校尉可不能戲言。”

  李隆基大為驚詫,嚴肅的看向李安。

  李安的表情更加認真:“陛下,微臣隻需三五千兵馬,便可以為陛下平定爨地叛亂,陛下若有疑慮,微臣可立下軍令狀。”

  李隆基又是一愣:“軍令狀就不必了,如何處置爨地事物,朕還要仔細斟酌,不過,朕真的很好奇,李校尉了解爨地嗎?你為何能這麽肯定,認為隻需三五千兵馬就可以平地那裏的叛亂,是因為雲南王的協助?”

  李安輕輕一笑:“陛下,爨地豪強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平定他們並不困難,隻有庸俗的將領,才會動用大批人馬進行平叛。”

  見李安如此自信,李隆基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當年,他也像李安這樣,睿智而自信,可如今他老了,已經不複年輕時的銳氣。

  李隆基看向身旁的高力士,感歎道:“年輕人就是充滿銳氣,充滿自信,就像我們年輕時那樣,大將軍,宣讀聖旨吧!”

  高力士應了一聲,從袖中摸出一份聖旨,高聲道:“右龍武軍校尉李安,平定東女國叛亂,粉碎吐蕃入侵陰謀,戰功卓著,進封為右龍武軍郎將,官位正五品上階,加封定遠將軍,賞賜千金,綢緞千匹,粟米兩千旦……其餘立功將士,各有封賞。”

  這一次的賞賜,可謂極為豐厚,除了金銀綢緞等財富之外,官位也晉升了四階,從正六品上階,直接升為正五品上階,定遠將軍的散號,預示著李安正式邁入將軍的行列,從此,部下就可以正式稱呼自己為將軍了。

  “微臣謝陛下賞賜……”

  李安跪拜謝恩,心裏大為高興,這些都是他拚盡全力換來的,也算是他應得的賞賜。

  見李安高興的合不攏嘴,李隆基微微瞪了李安一眼:“李安,你現在已經是將軍了,不能再賴在靈州進奏院了,朕給你的賞賜,足夠你在京城買一套房子了。”

  “是,陛下,微臣明日就去城內買房子。”

  李安合不攏嘴道。

  “大將軍,把其它立功將士的賞賜也發出去。”

  李隆基交代高力士一句,並看向李安:“李將軍,快去京城看房子吧!貨比三家才能買到最好的房子。”

  “是,陛下,微臣告退。”

  李安帶著滿心的歡喜,奔回靈州進奏院,並將皇帝大賞立功將士的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心腹將士,眾立功將士聞言,皆大為興奮。

  ####

  午後,南詔二王子於誠節,在大唐官員的帶領下,前往大明宮麵見大唐皇帝李隆基,這是於誠節第一次來長安城,對這裏的規矩還不太了解,為此,要有大唐官員時時提醒,以免於誠節做出失禮和有損身份的事情。

  “大家,南詔二王子已經到了殿外。”

  一名小太監小步走入紫宸殿,向李隆基匯報情況。

  李隆基點了點頭,小太監會意,高聲喊道:“宣南詔二王子於誠節覲見。”

  “臣於誠節參見陛下。”

  於誠節按照大唐官員交代的禮儀,恭敬的向李隆基行禮。

  “賜座。”

  李隆基伸手一揮,讓於誠節落座。

  “謝陛下。”

  於誠節先謝恩,而後緩緩坐在自己該做的位置,表情顯得有些拘謹,畢竟,在他眼前是控製萬裏江山的大唐皇帝李隆基,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雲南王這些年,身體可好?”

  李隆基見於誠節太緊張,語氣和藹的拉起來家常。

  “回陛下,父親身體還算硬朗,不過前幾年感染了風寒,時常咳嗽,偶爾吐過幾次血,郎中說隻要細細調養就不會有大礙。”

  於誠節恭敬的回答。

  得知皮邏閣身體有恙,李隆基的心情是複雜的,這位多年來忠心大唐的臣子,處處與大唐朝廷保持步調一致,與李隆基的配合也非常默契,如今就這麽病了,這讓李隆基感到非常的惋惜和擔憂,一旦皮邏閣遭遇不幸,繼位者能否堅持聯合大唐對抗吐蕃都未可知。

  但同時,李隆基也感到大大的鬆了口氣,皮邏閣身體不太好,野心也會遭到極大的削弱,如此,應該不會對爨地抱有太大幻想。

  “雲南王才四十餘歲,居然感染風寒,這可得好好調理才是。”

  李隆基說著看向身旁的高力士:“朕記得前些日子安祿山送來二十支遼東的千年人參,全都賜給雲南王,讓他好好補補。”

  “是,大家。”

  於誠節聞言一愣,忙道:“陛下,千年人參極為難得,父親偶感風寒,不需要這麽多。”

  李隆基輕輕一笑,擺手道:“雲南王是朕極為倚重的忠臣,區區千年人參又算的了什麽,隻要雲南王能快些好起來,賞賜再多的人參,朕也舍得。”

  於誠節大感受寵若驚,忙道:“微臣代父親謝陛下恩賜,我南詔將世世代代效忠大唐,永遠做大唐的忠臣。”

  “哈哈哈!好,好。”

  李隆基對於誠節的回答非常滿意。

  “陛下,微臣這次來京城,就是奉父親之命,前來向陛下請戰,討伐爨地叛逆之徒,為陛下分憂,為大唐盡忠。”

  於誠節立即表達自己的赤膽忠心。

  李隆基咧嘴一笑:“雲南王身體有恙,卻還不忘為朕分憂,為大唐盡忠,朕心甚慰,朕知道南詔曆代君王都是我大唐的忠臣,雲南王更是朕的好臣子,若有你們南詔相助,爨地叛亂可日可平。”

  這份回答就等於同意讓南詔平定爨地叛亂,於誠節一臉激動,進言道:“陛下,父親時常告誡微臣,若沒有大唐的資助,就沒有南詔的今天,日後不論如何,一定要全心全意效忠大唐,做陛下的忠順臣子,若有半點叛逆之心,南詔列祖列宗在棺材裏都不會答應,此次爨地豪族反叛大唐,我南詔應當舉全國之力,為大唐效力,平定爨地豪族的叛亂。”

  李隆基抬眼看著眉飛色舞的於誠節,心裏總感覺有些問題,頓了頓,淡然一笑:“雲南王如此忠心大唐,願以舉國之力幫助大唐平地爨地叛亂,朕非常高興,不過,爨地叛亂乃是朕的責任,朕豈能讓雲南王獨自承擔這份責任,況且,爨地山高林密,平叛並非三五月就可以完成,雲南王忠心可嘉,但朕也不忍心耗空南詔的國力,朕會派遣一支精銳兵馬從北部進攻爨地,雲南王隻需調集國內部分兵馬,在南部呼應大唐即可。”

  顯然,在最後這一刻,李隆基想到了李安的建議,他突然覺得,皮邏閣願意以舉國之力幫助大唐帝國平定爨地叛亂,這裏麵是有問題的,畢竟,天底下不會有這麽傻的政治家,為了表達忠心,極力犧牲自己的利益。

  於誠節聞言,猛的一愣,在出發之前,皮邏閣交代給他的任務,是要他為南詔爭取平定爨地的主導權,在皮邏閣看來,大唐的主力都在西部和北部,劍南道的大部分兵馬也被吐蕃所牽製,能用來應對爨地的兵馬非常有限,在這種時候,隻要南詔願意全力承擔平叛,大唐應該很高興才對。

  不過,這僅僅是皮邏閣與心腹臣子的推測,事實已經很清楚了,李隆基並沒有答應將平定爨地的主導權交給南詔,而是派遣一支唐軍兵馬進入爨地,並讓南詔負責策應唐軍。

  也就是說,若這件事情就這麽定下來了,於誠節的任務就沒有完成,回去之後肯定難以向自己的父親皮邏閣交代,而這無形中又增加了閣羅鳳繼位的勝算。

  於誠節表情有些緊張,沉思片刻,進言道:“陛下,為大唐朝廷分憂,是每一個臣子的本分,爨地緊鄰南詔,地形、氣候、風俗,都與我南詔頗為相似,讓我南詔全權負責平叛,必可事半功倍,若大唐雄師進入爨地,則猶如虎豹落入平原,必難以久持。”

  為了拿下平定爨地叛亂的主導權,於誠節還未思考清楚,便將自己的理由說了出來,而李隆基聽了之後,更加認為皮邏閣的居心有問題。

  什麽叫,地形、氣候、風俗都與南詔相似,這不就表示爨地更像南詔的領土嗎?於誠節如此表達,李隆基豈能不心生警惕。

  李隆基醞釀片刻,看著於誠節,故作不悅道:“我大唐雄師戰無不勝,何謂虎豹落入平原,二王子太小覷我大唐軍隊了。”

  “微臣愚鈍,微臣該死,請陛下恕微臣無心之過。”

  於誠節也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連忙向李隆基請罪。

  李隆基當然不願與南詔翻臉,更不願訓斥遠道而來的於誠節,頓了頓,笑道:“二王子隻是說出自己的看法而已,何罪之有?來,我們不談國事,談談南詔的風土人情吧!”

  李隆基此刻已經下定決心,要讓李安主導平定爨地的叛亂,為此,及時岔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