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16 18:31      字數:4238
  李安饒有興趣的在研究金絲猴到底吃什麽,水果,野果,花朵,嫩樹葉,樹皮,樹根,還有雞肉和雞蛋,這些食物,金絲猴居然都吃,看來生命力也是挺強的,一個物種能夠消化的食物越多,就越容易生存下來。

  若是隻吃一種食物,那就非常危險了,一旦這種食物缺乏了,那就會造成物種的滅絕,大熊貓就是如此,隻肯吃竹子,而且,還有選擇性的吃,一旦竹子不是它喜歡的品種就不肯吃了,如此,非常不利於生存繁衍,很容易造成物種的滅絕。

  另外,不同的食物之中,含有不同種類的營養物質,吃的食物種類越多,吸收的營養物質也就越多,這非常有利於物種的身體健康,會讓物種更加的有競爭力。

  還有就是物資匱乏的時候,食譜多的物種總能找到可以吃的食物,而單一食物的物種,在吃的東西失去之後,別的東西都不願意吃,如此,就隻能走向滅絕了。

  “這金絲猴不錯啊!真是什麽都吃啊!那就再拿點吃的過來,後廚的各種瓜果蔬菜全都拿來,讓這倆貨吃個夠。”

  李安開口說道。

  後廚的食材很多,各種蔬菜和肉類應有盡有,都拿來給金絲猴,可以試出金絲猴到底還能吃啥!估計凡事人能吃的東西,金絲猴都能吃,畢竟,人與猴子都是靈長類的動物,食譜應該都是差不多的。

  唯一的區別,就是人類自從學會了烹飪之後,好多食物都必須烹飪之後才吃的下去,而動物卻是不需要烹飪就能直接生吃的,水果人類也能生吃,而對於肉類和蛋類,人類就需要烹飪才能吃的下去了,而動物卻是不需要烹飪的,直接生吃就行了。

  李安把後廚浸泡的豆芽和蔬菜都放了一下進去,等了一小會兒,金絲猴就開吃了,似乎吃的很香,一點都沒有嫌棄這些是難以下咽的素菜。

  “李侍郎,這猴子也吃蟲子,樹上的蟲子都吃,飛蟲也吃。”

  船家在這一帶生活,對金絲猴似乎比較的了解,開口告訴李安。

  李安點了點頭,不過,手頭上並沒有蟲子可以喂養猴子,隻能以後有機會再去實驗了。

  不知不覺,天色已經完全黑透了,還好有月亮和星星的光亮,讓周圍顯得不是那麽的暗,河流和兩把的山巒樹木都還能看見,隻是看不清罷了。

  船頭掛起了好幾個燈籠,這樣就可以將甲板給照亮了,喂了一段時間之後,兩隻金絲猴看樣子是完全吃飽了,扔水果進去也就咬了一口就放下了。

  猴子吃飽了,而李安的晚飯才剛開始,從青城山帶回來的洞天乳酒,白果燉雞正好可以作為晚餐,另外泡點青城茶,吃飽喝足之後喝點,絕對是一種享受。

  夜間船隊行進的很快,一直在追趕前方的主力船隊,早點追上早點心安,而經過了一夜都沒有追上,可見是李安昨日耽誤了太多的時間,就算主力船隊速度慢一半,那也是追不上的。

  早上,天氣不錯,又是一個大晴天,李安早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各種各樣的食物喂金絲猴,直到金絲猴吃飽了,自己才去吃早餐,而吃完之後,李安便釣起魚來了,好久沒釣魚,已經有些手癢了。

  不過,在船隻快速行進的情況下釣魚,這個難度實在是有點高,釣到魚兒的幾率應該說是不高的,但李安隻是為了消遣,是否真的能夠釣到魚,其實並不是很重要。

  天空的鳥兒飛來飛去的,就在李安的頭頂上盤旋,一點也不擔心惹李安不高興,一箭給它射下來。

  經過一夜的休息,兩岸的樹葉似乎也變得更綠了,還有好多花兒開的是那樣的嬌豔,這些都是兩岸的果樹上的花,等到了秋季的時候,兩岸的果樹就能結出很多果子了。

  當然,由於沒有人管理,路邊的果子長得都比較的小,商品質量非常的一般,都屬於比較劣質的果子,隻有經過人工培育的果子,才是優質的果子,尤其是經過一代代的培育,很容易培育出個頭大,味道肥美的果子。

  汶水裏偶爾會飄過來一些樹枝,這讓李安很是煩躁,這些樹枝拽到魚線之後,嚴重幹擾了李安的釣魚,導致李安一條魚也沒有釣上來,反而把魚線給弄斷了,一氣之下把魚竿也扔了,反正魚竿多的是,下次需要再拿一套就是了。

  中午的時候,李安的三艘船終於追上了前方的主力船隊,看著密密麻麻的船隻,李安鬆了口氣,總算是追上了,看來這些船是一點也沒停,真的是讓李安好一頓追。

  隊伍重新匯合之後,距離劍南道的治所益州城,已經沒有多遠的距離了,大概也就還有三十裏地,傍晚之前應該能夠抵達那裏,而到了益州城之後,船家就可以結工資離開了,李安去東女國要走陸路,不會再走水路了。

  而在益州城,李安也要修整幾日,多補充一些物資,多買一些禮品,還要租很多的馬車,然後,才能向東女國行進,這個準備物資的階段,沒有三五天是完成不了的,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既有路上需要的物資,也有帶給東女國的物資,甚至,還要多帶一些糧食,畢竟,東女國幾年的糧食也比較緊張,幾百人跑去人家地盤,吃人家的喝人家的,這豈不是進一步增加了東女國的負擔,帶足糧草之後,完全可以不買東女國的糧食,吃自己帶的糧食就可以了,這樣也能盡可能的減少東女國的壓力。

  “李侍郎,再有二十多裏路,就到益州城了,益州城的碼頭有好幾個,最近的一個碼頭,距離城門隻有二裏路,最遠的也不過十幾裏,都有大路通向益州城,每天來來往往的都是馬車,別提有多熱鬧了。”

  船家開口說道。

  等到了碼頭,他們就該與李安分別了,他們或許要在碼頭等上幾天,也許隻需要幾個時辰,隻要有商人租用他們的船隻運貨,他們就可以馬上上貨,然後就可以離開了。

  常年跑水路的人,基本上都是熟識的,所以,也未必要等所有船隻都裝滿貨物才走,隻要有一定的數量,船家就會帶著他們離開碼頭,而剩下的船隻自然會有別的船頭帶著拉貨離開,這些船隻並不都是屬於一個人,有好多人都隻有一條船,隻是跟著船頭混而已,還有一些人有多條船的,情況都不太相同,但大家彼此都熟悉,生意也比較繁忙,所以,一般情況下,也沒啥矛盾,都是合作的關係,隻要生意能一直良好的維持下去,他們就不會有太大的矛盾。

  “是啊!隻剩二十多裏路了,等到了益州城,我們就要分別了,下一次再見,還指不定是什麽時候呢?”

  李安開口說道。

  能見麵就是緣分,下一次見麵,也許沒有下一次了,船家隻不過是汶水上討生活的普通百姓中的一個,這樣的芸芸眾生,實在是太多了,能在人群中相見,那就是緣分,而緣分不會一直有,等李安返回的時候,能夠正巧遇到這位船家的幾率並不大。

  因為李安回去的時候,未必走水路,很有可能會走陸路,若是走水路,再次遇到的幾率是比較大的,而若是走陸路的話,再次遇到的幾率就不大了,這船家老頭是在水上謀生的,一般不會出現在陸路上。

  船家老頭聞言,表情黯然了一陣子,然後笑著說道:“小人能陪伴李侍郎走這一路,也是天賜的緣分,不敢再有更多的奢求了,不過,有緣自然還會再次相見的。”

  這老頭倒是挺明白道理的,說話也讓人覺得中聽。

  二十裏的路程,對於順流而下的船隊來說,也就是一個時辰之內的事兒,很快,益州城的高大建築就出現在了眼前。

  “李侍郎,前方的城池就是益州城了。”

  船家指著遠處的高大城池,開口說道。

  李安站在船頭,凝目看向遠處的高大城池,點頭道:“不錯,有蜀中第一大城的氣魄,不過,與長安城比起來,還是顯得太小了,不是一個檔次的。”

  益州城作為劍南道的治所,規格比一般的州城要大得多,比縣城就更大了,但與都城相比,自然就要弱了許多,尤其是經過李安的建設,京城的規模已經大到讓人震驚的程度了,這不是益州城所能比的。

  船家認可道:“益州城怎麽能與京城相比,不過,京城是什麽樣,老頭子也沒去過,就聽人說,京城特別大,人特別多,有益州城的十倍大。”

  李安搖頭道:“不止,何止十倍,至少也有三五十倍,若是繼續擴大,就能有益州城的百倍之大了,哈哈!”

  這可不是李安吹牛,長安城的規模本來就已經是空前絕後了,而隨著人口的繼續增加,城外的居民區也多了起來,並且,一直在往更遠的地方擴展,如此持續擴展下去,京城達到千萬人口級別,那是早晚之事兒,而眼前的益州城,不過十來萬人,這在蜀中,已經屬於超級城市了,畢竟,一般的縣城僅有兩三千人,州城能有一萬就很不錯了,而一個十萬人大城池,那絕對是巨無霸般的存在。

  而就是這個巨無霸大城池,到了京城這種幾百萬人口的城池麵前,也變成了小不點,算不上有多厲害了。

  在縣城待久了的人,到益州城來,會感覺非常的震驚,而從京城來的人,看到益州城的規模,就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了。

  “幾十上百倍,我的天哪!這得多大啊!益州城已經很大了。”

  船家震驚的說道。

  李安笑了笑,看向遠處的碼頭,開口道:“你們平時都停靠在哪個碼頭?”

  船家說道:“不一定,一般哪個碼頭空位多,我們就停在哪個碼頭,前麵的空位比較多,隻是距離益州城稍微遠一點,差不多有七八裏地。”

  李安開口說道:“沒關係,那就停在前方好了。”

  多走一段路,對於李安來說並不算什麽,而且,李安今晚沒打算進城,準備在外麵宿營一晚上,看看城外的風光,距離城門遠一點也好,另外,益州城現在也沒有宵禁了,想進城半夜進去也行,沒有什麽不可以的。

  船隻很快就相繼在碼頭停泊了下來,停穩之後,士兵和船夫都在忙著搬運物資,凡是李安一行隊伍攜帶的物資,全都要從船隻上卸下來,而這要耗費不少時間,畢竟,李安一行幾百人,攜帶了大量的物資,沒有一個時辰是卸不完的。

  上岸之後,李安就與一群護衛離開了碼頭,騎馬去附近瞎轉悠,留在大部分人馬幹活,這些堆積如山的物資,暫時隻能放在碼頭附近,因為現在還沒有足夠的馬車,無法將這些物資全部弄走,而隻要留下部分士兵看守,也就沒多大問題了。

  碼頭的空間是有限的,若是大量物資占據空間,別的商人的出貨就要受到影響,所以,在卸貨之後,將士們盡可能的將物資搬離的遠一些,距離碼頭一二百米的空地上,如此一來,就不會對碼頭的正常運轉產生多少影響了。

  這些海量的物資,有些是食物和水,還有帳篷和必備的兵器,藥材,被褥和棉襖,雨衣雨傘,鍋碗瓢盆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要攜帶的,少一樣都是不行的。

  這還是人之所需,隊伍還有不少馬匹,這些馬匹的馬鞍馬鐙,還有馬匹的清潔工具,馬草馬料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物資,幾百人的隊伍,幾十匹馬,總物資堆積起來肯定少不了,這還不包括李安個人購買的一些送給趙曳夫的禮品,這些禮品也是很多的。

  如此多的物資,沒有五十輛以上的馬車,那是萬萬不夠的,最好能有一百輛馬車,如此就綽綽有餘了,要說機動車效率更高,可從益州前往東女國,道路情況頗為糟糕,人馬行進就已經很費力了,馬車行走頗為不易,而機動車就完全不行了,在有些地方根本就上不去。